土壤重茬处理剂及其制备、施用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56294发布日期:2019-09-24 22:27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田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重茬处理剂及其制备、施用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重茬也叫连作,是指在一块田地上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不少作物如豆科植物、瓜类、蔬菜、草莓及某些中草药等,都因重茬造成植物根部病菌,导致植物枯萎病、叶枯病、病毒病等危害,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传统的反季节草莓生产中,一个大棚连续两年栽培草莓后,就会出现诸如小果、僵果、减产等现象,甚至会出现死苗、烂秧等现象,导致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有的甚至入不敷出。

石岗沙为鲁南地区特有的一种土壤材料,当地人简称为“石岗”,典型特征有三:其形如石,风化后逐渐变小、变细,直至成为泥土性质;其色淡绿,色同于青豆(大豆品种)熟化后的淡淡的绿色;其质极细,牙咬不牙碜。该种土壤材料在山东的临沂、日照、潍坊、淄博等地存量丰富,在河北的承德等地亦有分布。

传统食用菌栽培后剩余的菌糠废料,一直没有被充分利用,目前尚无较好的处理方法,常常被丢弃在栽培区周边的沟渠以及棚周,污染环境的同时,还容易滋生病菌,已严重影响了食用菌生产可持续性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草莓大棚土壤重茬现象严重,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显著消除反季草莓大棚土壤重茬现象,增加草莓产量的土壤重茬处理剂及其制备、施用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重茬处理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玉米秸秆1000-8000份、菌糠废料1000-8000份、石岗沙3000-30000份、麦麸150-1800份、马铃薯淀粉6-80份、红糖6-80份、牛粪粉200-2000份、复合微肥2-20份、复合菌种4-38份。

优选的,所述的土壤重茬处理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玉米秸秆2000-6000份、菌糠废料3000-6000份、石岗沙8000-25000份、麦麸500-1500份、马铃薯淀粉10-50份、红糖10-60份、牛粪粉500-1500份、复合微肥5-15份、复合菌种10-31份。

优选的,所述的土壤重茬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玉米秸秆5000份、菌糠废料6000份、石岗沙20000份、麦麸1200份、马铃薯淀粉40份、红糖40份、牛粪粉1500份、复合微肥12份、复合菌种25份。

优选的,所述的复合菌种为堆肥用复合菌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复合菌种购自山东省潍坊市农科院,商品名称“酵素菌复合菌种”,简称“复合菌种”。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土壤重茬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将上述重量份的玉米秸秆粉碎加入水和复合菌种建堆发酵;

步骤2:将上述重量份的菌糠废料、石岗沙、麦麸、马铃薯淀粉与红糖混合,加入水和复合菌种建堆发酵;

步骤3:将步骤1和2所得的发酵产物与牛粪粉和复合微肥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玉米秸秆粉碎至粒径最大3cm,玉米秸秆与水和复合菌种的质量比为1000∶1500∶1,发酵的条件为天气温度-10℃~0℃时,翻堆频率为20天一次,发酵时间90~120天;1℃~10℃时翻堆频率为15天一次,发酵时间60~85天;11℃~20℃时翻堆频率为12天一次,发酵时间为50~70天;21℃~30℃翻堆频率为10天/次,发酵时间为30~40天;31℃以上翻堆频率8天/次,发酵时间为25~30天。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石岗沙与水和复合菌种的重量比为1000:300:1,发酵的条件为天气温度-10℃~0℃时,翻堆频率为8天一次,发酵70~90天;温度1℃~10℃时,翻堆频率为7天一次,发酵60~80天;温度11℃~20℃时,翻堆频率为6天一次,发酵40~60天;温度21℃~30℃时,翻堆频率为4天一次,发酵30~40天;温度31℃及其以上时,翻堆频率为3天一次,发酵25~35天。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上述土壤重茬处理剂的施用方法,包括

步骤1:在5月底或6月初,反季节草莓大棚中的草莓完成收获后,将草莓秧蔓等拔除干净,松土机打平栽培垄,覆地膜,盖严大棚所有通风孔和进口,使之暴晒,7天结束,打开大棚进口和通风孔,通风、降温;

步骤2:按草莓栽培要求将所有肥料运往大棚并撒匀,然后按50~100公斤/亩撒施粉碎后的银杏叶;再将上述土壤重茬处理剂撒于大棚地面,按常规进行松土、起垄操作;

步骤3:按常规要求往栽培垄间灌水;

步骤4:每隔1~2年,在5月底或6月份完成草莓收获后,将该大棚改为7~10月栽培长根菇、11月至翌年4月栽培鸡腿菇、5月份整地,继续种植反季节草莓。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银杏叶为用晒干或银杏树的落叶,粉碎粒径为0.5-1cm;所述步骤3中,每亩大棚灌水量为4000kg-4500kg。

此后的草莓苗移栽等管理和操作均为常规。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土壤重茬处理剂的应用,应用于消除反季草莓大棚土壤重茬问题。

将上述土壤重茬处理剂,置于阴凉通风处晾除至含水率小于15%,储存备用。

本发明中的复合菌种是一种由多种细菌、酵母菌、真菌等组成的好氧有益菌群,属于商品化产品,本发明中使用的为商品“酵素菌复合菌种”,简称“复合菌种”。

本发明使用的复合微肥其主要成分为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硼砂、硫酸铜等,本发明使用的复合微肥为市售农产品。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农业废弃物作物秸秆以及食用菌菌糠废料,采取“生物态处理法”后,将之作为获得重生的新材料,且石岗沙经过复合菌群发酵,复合菌种的菌丝可以深入到石岗沙材料中,与发酵的秸秆和菌糠废料进行有机结合用于到显现或严重显现反季节草莓重茬现象的大棚土壤中,使得该类土壤获得新生,并同时具有了较强的抗重茬能力,应用效果十分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发明所用的牛粪粉为牛粪晒干后碾碎成粉使用即可,本发明中的石岗沙采集自鲁南地区日照市五莲县。

本发明使用的复合菌种为酵素菌复合菌种,购自山东省潍坊市农科院。

除特殊说明,本发明所用组分均为市售产品。

本发明实施例中各组分含量如下表1所示。

上述实施例1-5中的土壤重茬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将上述重量份的玉米秸秆粉碎至3cm,玉米秸秆与水和复合菌种的以质量比为1000∶1500∶1混合,建堆发酵,发酵的条件为:天气温度-10℃~0℃时,翻堆频率为20天一次,发酵时间90~120天;1℃~10℃时翻堆频率为15天一次,发酵时间60~85天;11℃~20℃以下时翻堆频率为翻堆频率为12天/一次,发酵时间为50~70天;21℃~30℃翻堆频率为10天/次,发酵时间为30~40天;31℃以上翻堆频率8天/次,发酵时间为25~30天。

步骤2:将上述重量份的菌糠废料、石岗沙、麦麸、马铃薯淀粉与红糖混合,加入水和复合菌种建堆发酵,其中,石岗沙与水和复合菌种的重量比为1000:300:1,发酵条件为天气温度-10℃~0℃时,翻堆频率为8天一次,发酵70~90天;温度1℃~10℃时,翻堆频率为7天一次,发酵60~80天;温度11℃~20℃时,翻堆频率为6天一次,发酵40~60天;温度21℃~30℃时,翻堆频率为4天一次,发酵30~40天;温度31℃及其以上时,翻堆频率为3天一次,发酵25~35天。

步骤3:将步骤1和2所得的发酵产物与牛粪粉和复合微肥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仅以最优例实施例3为例设置如下对比例。

对比例1

土壤重茬处理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玉米秸秆5000份、菌糠废料6000份、麦麸1200份、马铃薯淀粉40份、红糖40份、牛粪粉1500份、复合微肥12份、复合菌种25份。

对比例2

土壤重茬处理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玉米秸秆11000份、石岗沙20000份、麦麸1200份、马铃薯淀粉40份、红糖40份、牛粪粉1500份、复合微肥12份、复合菌种25份。

对比例3

土壤重茬处理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玉米秸秆11000份、麦麸1200份、马铃薯淀粉40份、红糖40份、牛粪粉1500份、复合微肥12份、复合菌种25份。

对比例4

土壤重茬处理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玉米秸秆5000份、菌糠废料6000份、沙壤土20000份、麦麸1200份、马铃薯淀粉40份、红糖40份、牛粪粉1500份、复合微肥12份、复合菌种25份。

对比例5

土壤重茬处理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玉米秸秆5000份、小麦秸秆6000份、石岗沙20000份、麦麸1200份、马铃薯淀粉40份、红糖40份、牛粪粉1500份、复合微肥12份、复合菌种25份。

测定上述实施例1-5及对比例1-5所制备出的土壤重茬处理剂,每亩使用该土壤重茬处理剂1~3吨(风干品),具体施用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将反季节草莓大棚中的草莓完成收获后,将草莓秧蔓等拔除干净,松土机打平栽培垄,覆地膜,盖严大棚所有通风孔和进口,使之暴晒,7天结束后,打开大棚进口和通风孔,通风、降温;

步骤2:按草莓栽培要求将所有肥料运往大棚并撒匀,然后按50~100公斤/亩撒施粉碎后的银杏叶,粉碎粒径为0.5cm;再将上述土壤重茬处理剂按剂量撒于大棚地面,按常规进行松土、起垄等操作;

步骤3:按常规要求往栽培垄间灌水,按每亩大棚灌入4000kg即可满足,以使土壤间的土壤重茬处理剂中的微生物复活,并尽快繁殖和发生作用;

同时,每隔1~2年,在5月底或6月份完成草莓收获后,将该大棚改为7~10月栽培长根菇、11月至翌年4月栽培鸡腿菇、5月份整地,继续种植反季节草莓。

对比例6

采用实施例3所述的土壤重茬处理剂按照本发明采用的施用方法进行处理,不同之处在于,银杏叶替换为甘薯秧蔓;该甘薯秧蔓经自然晒干,与银杏叶相同的粉碎操作即可,粉碎粒径为0.5cm。

对比例7

采用实施例3所述的土壤重茬处理剂按照本发明采用的施用方法进行处理,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中将栽培长根菇替换为草菇。

对比例8

采用实施例3所述的土壤重茬处理剂按照本发明采用的施用方法进行处理,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中将鸡腿菇替换为双孢菇。

经上述处理后3年后,相关处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上表可知,空白试验中,反季节草莓大棚中的重茬现象如死苗死棵导致的严重缺苗高达30%、同样肥水管理条件下的植株旺盛程度明显下降、相同面积大棚的草莓产量大幅度下降、草莓产品的口感差以及观感上的土壤板结、地表裂缝变多、植株早衰等现象严重,且在草莓生长过程中8~10天需要浇水一次。

经过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土壤重茬处理剂处理后,配合施用银杏叶,产量大幅上升,且可以浇水频率可达到12天/次,节水约1/4左右,说明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有益菌增加后,不但有效解决了土壤有害微生物导致死苗死棵等现象,而且土壤的持水率大幅提高,从而为草莓品质好、口感好,产量高奠定了土壤的基础。

此外,每隔1~2年,在5月底或6月份完成草莓收获后,将该大棚改为7~10月栽培长根菇、11月至翌年4月栽培鸡腿菇、5月份整地,按照本说明书发明内容的步骤再度进入草莓大棚的土地整理和处理程序,继续种植反季节草莓;每隔1~2年,7月份再度进行食用菌栽培——此后即可进入良性循环,确保草莓大棚土壤不会再发生此前的那种重茬现象。

综上,与空白及对比例1-8相比,本发明中利用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及食用菌菌糠废料,配合经复合菌群发酵的石岗沙,可以显著改善草莓大棚的重茬现象,草莓产量明显增加,本发明提供的土壤重茬处理剂采用微生物菌,能长期有效的缓解土壤中的板结现象,抑制某些土传病菌生长,增加草莓产量。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