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分离污氮气的回收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4539发布日期:2020-05-06 23:18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分离污氮气的回收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分离污氮气的回收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氮是指从空气中分离出其他气体时,所分离出的氮气内部含有少量的氧气,直接排放会导致较纯的氮气被浪费,氮气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人类能够有效利用氮气的主要途径是合成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在进行空气分离时,排出的污氮一般被浪费,而需要氮气时,又需要进行单独的分离,所以无法将两者结合,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且在作业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所以现有技术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分离污氮气的回收再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在进行空气分离时,排出的污氮一般被浪费,而需要氮气时,又需要进行单独的分离,所以无法将两者结合,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且在作业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所以现有技术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分离污氮气的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左侧连通有球阀,所述箱体的下方连通有竖管,所述竖管的底部连通有曲管,所述曲管的末端连通有分离器,所述竖管的左右两侧上方均连通有第一细管,所述箱体的顶部右侧连通有第二细管,所述箱体的顶部连通有粗管,所述粗管的内壁上方设有盖体,所述盖体的顶部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与箱体固接在一起,所述箱体的外壁左侧固接有冷凝器。

优选的,所述分离器包括空气分离污氮气装置,所述空气分离污氮气的顶部连通有第一法兰,所述空气分离污氮气的左侧下方连通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的左端与曲管的右端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盖体包括顶板、圆杆和底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和圆杆的顶部固接在一起,所述圆杆的下方通过轴承和底板转动相连,所述底板的底部固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底部与粗管的顶部相抵紧。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螺纹杆、螺母和曲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顶板的顶部中心固接在一起,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接有把手,所述螺纹杆与螺母转动相连,所述螺母的外壁固接有两个曲杆,位于左侧的所述曲杆的底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底部与箱体固接在一起,位于右侧的所述曲杆的底部滑动卡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滑动卡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与箱体固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冷凝器包括底座、水箱和水泵,所述水泵的底部与水箱的内壁底部右侧固接在一起,所述水箱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接在一起,所述底座的右端与箱体的外壁左侧固接在一起,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有短管,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有水排,所述水排通过橡胶管贯穿箱体。

优选的,所述水泵、短管与水排组成水循环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空气分离污氮气的回收再利用装置,通过箱体、第一细管、粗管、底板、顶板、曲杆和螺母之间的配合,实现在传统技术进行空气分离时,对所排出的污氮进行进一步的纯化,进而可以快速得到较纯的氮气,并且通过水排、水箱和水泵之间的配合,可以将氮气中少量的水蒸气去除,进一步的提高了氮气的纯度,该空气分离污氮气的回收再利用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在进行空气分离时,排出的污氮被浪费的问题,可以将氮气进行提纯,不需要进行单独的分离,将对其他气体分离时排出的污氮气,进行及时利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提取氮气的时间和资源耗费,所以该空气分离污氮气的回收再利用装置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箱体、粗管和第一细管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曲杆、水箱和箱体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顶板、底板和凸块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体,101、顶板,102、圆杆,103、轴承,104、底板,105、橡胶垫,2、支架,201、螺纹杆,202、把手,203、螺母,204、曲杆,205、销轴,206、凸块,207、第一滑块,208、第二滑块,3、冷凝器,301、底座,302、水箱,303、水泵,304、短管,305、橡胶管,306、水排,4、分离器,401、空气分离污氮气装置,402、第一法兰,403、第二法兰,5、箱体,6、球阀,7、粗管,8、第二细管,9、竖管,10、第一细管,11、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分离污氮气的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箱体5,箱体5的底部左侧连通有球阀6,通过球阀6便于对箱体5内部的容易进行更换,箱体5的下方连通有竖管9,竖管9的底部连通有曲管11,曲管11的末端连通有分离器4,竖管9的左右两侧上方均连通有第一细管10,箱体5的顶部右侧连通有第二细管8,箱体5的顶部连通有粗管7,粗管7的内壁上方设有盖体1,盖体1的顶部固接有支架2,支架2与箱体5固接在一起,箱体5的外壁左侧固接有冷凝器3,分离器4包括空气分离污氮气装置401,空气分离污氮气装置401可以将空气中的氮气分离出来,但分离之后的氮气内部仍存在少量的氧气,空气分离污氮气装置401的顶部连通有第一法兰402,第一法兰402便于将空气分离污氮气装置401与外界相连,空气分离污氮气装置401的左侧下方连通有第二法兰403,第二法兰403的左端与曲管11的右端相互连通,盖体1包括顶板101、圆杆102和底板104,顶板101的底部和圆杆102的顶部固接在一起,圆杆102的下方通过轴承103和底板104转动相连,通过圆杆102与轴承103的配合,防止顶板101转动时导致底板104转动,进而防止底板104底部的橡胶垫105与粗管7之间发生摩擦,底板104的底部固接有橡胶垫105,橡胶垫105的底部与粗管7的顶部相抵紧,支架2包括螺纹杆201、螺母203和曲杆204,螺纹杆201的底部与顶板101的顶部中心固接在一起,螺纹杆201的顶部固接有把手202,把手202便于使用者转动螺纹杆201,螺纹杆201与螺母203转动相连,通过螺纹杆201与螺母203之间的配合,便于调节顶板101的高度,螺母203的外壁固接有两个曲杆204,位于左侧的曲杆204的底部通过销轴205转动连接有凸块206,凸块206通过与销轴205的配合,可以对位于左侧的曲杆204起到支撑的作用,凸块206的底部与箱体5固接在一起,位于右侧的曲杆204的底部滑动卡接有第一卡块207,第一滑块207的底部滑动卡接有第二滑块208,通过第一滑块207和第二滑块208之间的配合,便于对位于右侧的曲杆204进行固定,第二滑块208的底部与箱体5固接在一起,冷凝器3包括底座301、水箱302和水泵303,水泵303的型号为qd6-9-0.4,水泵303的底部与水箱302的内壁底部右侧固接在一起,水箱302的底部与底座301的顶部固接在一起,底座301的右端与箱体5的外壁左侧固接在一起,水泵303的输入端连通有短管304,水泵303的输出端连通有水排306,水排306通过水泵303的配合,可以保证其内部的冷水的循环,进而可以将水箱5内部的水蒸气收集起来,水排306通过橡胶管305贯穿箱体5,橡胶管205保证水排306与箱体5之间的密封,水泵303、短管304与水排306组成水循环机构。

本实施例中,使用该空气分离污氮气的回收再利用装置时,首先转动把手202,把手202带动螺纹杆201转动,螺纹杆201通过与螺母203之间的配合,进而带动螺纹杆201向上运动,螺纹杆201通过底板101、圆杆102和轴承103的配合,带动底板104向上运动,进而使得橡胶垫105与粗管7分离,随后将第一滑块207和位于右侧的曲杆204、第二滑块208分离,随后推动把手202,使得底板104围绕销轴205转动,之后通过粗管7在箱体5的内部放入足量的fecl2溶液,之后将底板104盖好,将第一滑块207的两端分别与曲杆204、第二滑块208卡接在一起即可,接通水泵303的外接电源,保证水箱5内部的冷水可以通过水排306和短管304的配合进行循环,此时可以将箱体5内部的水蒸气进行冷凝,防止水蒸气进入到第二细管8的内部,随后将第一法兰402与外界气体输送装置相连,保证空气分离污氮气装置401的内部通入气体,并将空气与氮气分离,分离出来的氮气内部含有少量的氧气,即污氮,污氮先后经过第二法兰403和曲管11进入到竖管9的内部,随后第一细管10进入到箱体5内部的fecl2溶液内部,此时污氮中的氧气与fecl2溶液反应,进而实现出去氧气的目的,氮气不溶于fecl2溶液也不与其反应,经过箱体5顶部的第二细管8进入到外界收集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