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及利用该砂浆的建筑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86218发布日期:2020-06-12 16:54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及利用该砂浆的建筑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
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及利用该砂浆的建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发展,玻璃制品越来越多,有玻璃容器,玻璃工艺品等,玻璃制品使用完毕后,由于玻璃自然降解极其困难,导致废旧的玻璃越来越多。现有的废旧玻璃可以通过回收熔融以掺入新的玻璃制品中,回收时对玻璃进行分类,将不同颜色的玻璃进行分离,然后洗去杂质,最后根据废旧玻璃的颜色掺用于相同颜色的玻璃制品中,以实现废旧玻璃的回收利用,减少废旧玻璃。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但是废旧玻璃通常是破碎的,想要在杂乱的破碎玻璃中根据颜色分离玻璃是比较麻烦的,导致废旧玻璃回收处理的成本较高,因此,还有改善空间。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其具有废旧玻璃回收处理的成本较低的效果。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利用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的建筑施工方法,其具有方便施工的效果。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硅酸盐水泥100份;废旧玻璃颗粒30-40份;空心玻璃微珠15-20份;滑石粉80-100份;气相二氧化硅30-40份;细集料250-300份;8-十五烷酮3-5份;三苯基硅烷1-3份;水90-110份;所述废旧玻璃颗粒粒径为1-1.5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废旧玻璃颗粒以特定比例加入水泥砂浆中,由于水泥砂浆为非透明材料,加入废旧玻璃颗粒对水泥砂浆的颜色无影响,使得废旧玻璃只需通过破碎设备进行破碎后即可使用,并且在废旧玻璃中掺杂有少量塑料、金属等杂质时,可直接将废旧玻璃带杂质加入水泥砂浆中,微量的杂质对水泥砂浆的性能无明显影响,使得废旧玻璃回收利用时对废旧玻璃进行处理的成本较低,且由于水泥砂浆的用量较大,使得废旧玻璃能较大量地回收利用,绿色环保;通过控制废旧玻璃颗粒粒径为1-1.5mm,使得加入废旧玻璃颗粒的水泥砂浆固化后的抗压强度有所提高,避免废旧玻璃颗粒粒径过大导致加入水泥砂浆后使得水泥砂浆固化后的抗压强度下降的情况,同时避免废旧玻璃颗粒粒径过小导致严重增加成本的情况;通过加入空心玻璃微珠使得砂浆具有较好的保温功能,使得砂浆与砌块配合制备的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绿色环保;通过加入滑石粉填充了细集料、废旧玻璃颗粒之间的间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砂浆的抗渗能力,同时,通过滑石粉使得砂浆更为润滑,使得砂浆受力状态下的流动性较佳,使得砂浆易于渗入相邻砌块的缝隙中以及易于渗入砌块自身的裂纹、缝隙中,使得砂浆粘结砌块的稳定性更高;通过加入气相二氧化硅,使得砂浆在无外力作用下不易自行流动,使得砂浆稳定填充于相邻砌块直接的间隙中,进而使得砂浆保持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固化,使得砂浆粘结砌块的效果较为稳定;通过加入8-十五烷酮、三苯基硅烷,并以特定比例配合,使得砂浆的抗渗能力大幅提升,使得砂浆具有较好的抗渗防漏性能,进而使得砂浆、砌块配合以制备的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抗渗防漏性能,使得建筑结构质量较佳。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吖啶酮0.5-0.8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吖啶酮与8-十五烷酮、三苯基硅烷以特定比例配合,使得砂浆抗渗能力提升的效果更佳,从而使得砂浆与砌块配合制备的建筑结构的抗渗防漏性能较强,提高了建筑结构的质量。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石膏粉2-4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石膏粉,使得砂浆以较为平稳的速度进行固化,避免砂浆固化过快或过慢的情况。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玻璃纤维8-10份;所述玻璃纤维长度为1-2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玻璃纤维,使得砂浆具有较好的抗开裂性能,使得砂浆固化后不易开裂,从而保证粘结砌块的稳定性。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锆石粉5-8份;萤石粉6-10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锆石粉、萤石粉,并以特定比例配合,使得砂浆的抗压强度提升,从而使得砂浆不易破碎,结构稳定性较高,从而使得砂浆稳定地粘结砌块。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聚氨酯胶黏剂5-8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聚氨酯胶黏剂,使得废旧玻璃颗粒以及空心玻璃微珠与砂浆的连接更为稳定,使得水泥砂浆固化后的物理性能更佳。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拌砂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混合硅酸盐水泥、水,搅拌均匀形成第一预混物;s2.在第一预混物中加入8-十五烷酮、三苯基硅烷,搅拌均匀形成第二预混物;s3.在第二预混物中加入滑石粉、气相二氧化硅,搅拌均匀形成第三预混物;s4.在第三预混物中加入废旧玻璃颗粒、空心玻璃微珠,搅拌均匀形成第四预混物;s5.在第四预混物中加入细集料,搅拌均匀形成预拌砂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量大的细集料阻碍其他原料分散的情况,使得各原料分散均匀,使得砂浆的各部分的性能差异性较少,使得制备所得的砂浆质量较高。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利用上述的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的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在砌块沿设计要求铺设时的顶面与底面涂刷预拌砂浆形成砌块砂浆层;s02.将涂刷了预拌砂浆的砌块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逐块搭砌;s03.搭砌完毕后,湿润养护;所述步骤s01中的砌块砂浆层厚度为3-5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砂浆中加入了滑石粉,利用砌块重力使得砂浆朝向水平方向相邻的砌块之间的间隙流动,使得砌块侧壁无需涂刷预拌砂浆,从而使得在砌块上涂刷预拌砂浆的工序较为简单,使得施工较为方便。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加入废旧玻璃颗粒对水泥砂浆的颜色无影响,并且微量的杂质对水泥砂浆的性能无明显影响,使得废旧玻璃只需通过破碎设备进行破碎后即可使用,使得废旧玻璃回收利用时对废旧玻璃进行处理的成本较低,且由于水泥砂浆的用量较大,使得废旧玻璃能较大量地回收利用,绿色环保;2.通过控制废旧玻璃颗粒粒径为1-1.5mm,使得加入废旧玻璃颗粒的水泥砂浆固化后的抗压强度有所提高,避免废旧玻璃颗粒粒径过大导致加入水泥砂浆后使得水泥砂浆固化后的抗压强度下降的情况,同时避免废旧玻璃颗粒粒径过小导致严重增加成本的情况;3.通过加入吖啶酮与8-十五烷酮、三苯基硅烷以特定比例配合,使得砂浆抗渗能力提升的效果更佳,从而使得砂浆与砌块配合制备的建筑结构的抗渗防漏性能较强,提高了建筑结构的质量;4.由于砂浆中加入了滑石粉,利用砌块重力使得砂浆朝向水平方向相邻的砌块之间的间隙流动,使得砌块侧壁无需涂刷预拌砂浆,从而使得在砌块上涂刷预拌砂浆的工序较为简单,使得施工较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中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原料来源信息详见表1表1实施例1-4一种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包括以下原料:硅酸盐水泥、废旧玻璃颗粒、空心玻璃微珠、滑石粉、气相二氧化硅、细集料、8-十五烷酮、三苯基硅烷、减水剂、水。各实施例中各原料的具体加入量(单位为kg)及废旧玻璃颗粒的粒径(单位为mm)详见表2:表2参照图1,实施例1-4的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在搅拌釜中加入混合硅酸盐水泥、水、减水剂,转速80r/min,搅拌3min,形成第一预混物;s2.在第一预混物中加入8-十五烷酮、三苯基硅烷,转速80r/min,搅拌3min,形成第二预混物;s3.在第二预混物中加入滑石粉、气相二氧化硅,转速60r/min,搅拌3min,形成第三预混物;s4.在第三预混物中加入废旧玻璃颗粒、空心玻璃微珠,转速30r/min,搅拌5min,形成第四预混物;s5.在第四预混物中加入细集料,转速20r/min,搅拌15min,形成预拌砂浆,转速10r/min,持续搅拌至使用完毕。实施例5-8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s2中还加入有吖啶酮,各实施例中各原料的具体加入量(单位为kg)详见表3:表3原料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吖啶酮0.50.650.80.7实施例9-12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s2中还加入有石膏粉,各实施例中各原料的具体加入量(单位为kg)详见表4:表4原料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1实施例12石膏粉2342.8实施例13-16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s2中还加入有玻璃纤维,各实施例中各原料的具体加入量(单位为kg)及玻璃纤维长度(单位为mm)详见表5:表5实施例17-20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s2中还加入有锆石粉、萤石粉,各实施例中各原料的具体加入量(单位为kg)详见表6:表6原料实施例17实施例18实施例19实施例20锆石粉56.587.2萤石粉68107.8实施例21-24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s2中还加入有聚氨酯胶黏剂,各实施例中各原料的具体加入量(单位为kg)详见表7:表7原料实施例21实施例22实施例23实施例24聚氨酯胶黏剂56.585.5实施例25-28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s2中还加入有吖啶酮、石膏粉、玻璃纤维、锆石粉、萤石粉、聚氨酯胶黏剂,各实施例中各原料的具体加入量(单位为kg)及玻璃纤维的长度(单位为mm)详见表8:表8实施例29一种利用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的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01.将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涂刷在砌块沿设计要求铺设时状态下的顶面以及底面,形成砌块砂浆层。s02.将涂刷了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对的砌块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逐块搭砌。s03.根据设计图纸完成搭砌后,静置3d,然后在建筑结构上铺设海绵,洒水以保持海绵处于湿润但不会自行滴水的状态,养护7d后拆卸海绵。砌块砂浆层厚度为4mm±1mm。本实施例中,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采用实施例28的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其他实施例中,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还可采用实施例1-27的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砌块自重使得位于砌块顶面与底面的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流动渗入沿水平方向相邻的砌块之间的间隙中,实现对相邻砌块的粘结,使得砌块侧壁无需涂刷绿色建筑用预拌砂浆,施工较为方便。比较例1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s2中未加入8-十五烷酮。比较例2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s2中未加入三苯基硅烷。比较例3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s2中未加入8-十五烷酮、三苯基硅烷。比较例4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s3中未加入滑石粉。比较例5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s4中未加入废旧玻璃颗粒。比较例6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s4中加入的废旧玻璃颗粒粒径为3mm。比较例7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s4中加入的废旧玻璃颗粒粒径为5mm。实验1根据gb/t29417-2012《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干燥收缩开裂性能试验方法》检测实施例1-28及各比较例中制备的预拌砂浆所制备的试样的开裂指数。实验2根据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抗折强度试验检测检测实施例1-28及各比较例中制备的预拌砂浆所制备的试样的7d抗折强度(mpa)。实验3根据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抗压强度试验检测检测实施例1-28及各比较例中制备的预拌砂浆所制备的试样的7d抗压强度(mpa)、28d抗压强度(mpa)。实验4根据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抗水渗透试验检测实施例1-28及各比较例中制备的预拌砂浆所制备的试样的抗渗等级。实验1-实验4的具体检测数据详见表9:表9根据表9中比较例1、3与实施例4的数据对比可得,在预拌砂浆中单独加入三苯基硅烷,对预拌砂浆制备的试样的抗渗能力无明显影响。根据表9中比较例2、3与实施例4的数据对比可得,在预拌砂浆中单独加入8-十五烷酮,对预拌砂浆制备的试样的抗渗能力无明显影响。根据表9中比较例3与实施例4的数据对比可得,在预拌砂浆中同时加入8-十五烷酮、三苯基硅烷,并以特定比例配合,有效提高预拌砂浆制备的试样的抗渗能力,使得预拌砂浆与砌块配合搭砌所得的建筑结构抗渗防漏性能较佳。根据表9中比较例4与实施例4的数据对比可得,在预拌砂浆中加入滑石粉,使得砂浆流动时更为润滑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拌砂浆制备的试样的抗渗能力,使得制备的建筑结构抗渗能力较佳。根据表9中比较例5-7与实施例4的数据对比可得,在预拌砂浆中加入特定粒径范围的废旧玻璃颗粒,一定程度上增加预拌砂浆制备的试样的抗压强度,且当废旧玻璃颗粒粒径过大时,将降低预拌砂浆制备的试样的抗压强度。根据表9中实施例5-8与实施例4的数据对比可得,在预拌砂浆中加入吖啶酮与8-十五烷酮、三苯基硅烷配合,更进一步提高了预拌砂浆制备的试样的抗渗能力,使得制备的建筑结构抗渗防漏效果较佳。根据表9中实施例9-12与实施例4的数据对比可得,在预拌砂浆中加入特定比例的石膏粉对预拌砂浆制备的试样的物理性能无明显负面影响。根据表9中实施例13-16与实施例4的数据对比可得,在预拌砂浆中加入玻璃纤维,有效提高预拌砂浆制备的试样的抗开裂性能,使得预拌砂浆固化后结构稳定,稳定地粘结相邻砌块。根据表9中实施例17-20与实施例4的数据对比可得,在预拌砂浆中加入锆石粉、萤石粉,并以特定比例配合,有效提高预拌砂浆制备的试样的抗压强度,使得预拌砂浆固化后结构稳定,稳定粘结相邻砌块。根据表9中实施例21-24与实施例4的数据对比可得,在预拌砂浆中加入聚氨酯胶黏剂,有效提高预拌砂浆制备的试样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使得预拌砂浆结构更为稳定,稳定粘结相邻砌块。根据表9中实施例24-28的数据可得,制备所得的预拌砂浆固化后具有较强的抗渗能力、较好的抗开裂能力、较佳的抗压能力、较优的抗折能力,结构稳定,质量较佳。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