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墙体保温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6215发布日期:2020-06-12 16:5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墙体保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墙体保温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为人们装修房屋时,房屋外部的保温板也逐渐出现了由各类新型材料所制成的种类,但各类墙体保温材料的加工时所需的材料大多需要使用不同种保温性强的材料与粘合剂进行组合,所需成本较高且部分材料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墙体保温材料,具有成本较低、保温性强且绿色环保的优点。

本发明的新型的墙体保温材料,所述新型的墙体保温材料由水和基料组成,其基料主要包括麦秸秆、膨胀珍珠岩、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固化剂、异氰酸酯树脂胶粘剂、乙烯基酯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硅酸盐水泥和憎水剂,所述基料中各成分的重量为麦秸秆20~25份、膨胀珍珠岩60~80份、异氰酸酯树脂胶粘剂20~25份、环氧树脂30~35份、环氧树脂固化剂15~18份、乙烯基酯树脂15~2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8份、硅酸盐水泥20~30份、憎水剂2~3份,其中水与基料的比例为1:2~1:2.5,通过使用麦秸秆与环氧树脂,使得能够利用农业生产中的秸秆作为材料中的一部分进行生产,同时在环氧树脂的作用下,被打碎的麦秸秆能够被包裹成颗粒状,在与后续的膨化珍珠岩和硅酸盐水泥混合后,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持其牢固性,且材料组合后的保温性能不受影响,同时利用麦秸秆的生产更为绿色环保。

一种新型的墙体保温材料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

s1:配置好各材料备用。

s2:将麦秸秆放入干燥机中进行烘干至内部水分含量6%~8%,随后放入秸秆打碎装置中打碎。

s3:将打碎后的麦秸秆与环氧树脂和环氧树脂固化剂混合搅拌,放入模具中静置成型。

s4:将成型后的麦秸秆与环氧树脂混合物经由打碎机打碎呈颗粒状,并将颗粒物与异氰酸酯树脂胶粘剂、乙烯基酯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混合,同时将硅酸盐水泥与膨化珍珠岩和水混合搅拌均匀。

s5:将硅酸盐水泥与膨化珍珠棉的混合物和麦秸秆、环氧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搅拌混合后进行加热。

s6:将所得产物放入模具中静置成型。

本发明的新型的墙体保温材料制备方法,其中步骤s5中加热后的温度为85℃,加热持续时间为30分钟,通过持续30分钟的加热与85℃的加热温度,使得能够使硅酸盐水泥与其他物料充分混合,保证硅酸盐水泥与膨化珍珠棉的混合物能够均匀且充分的充满硅酸盐水泥的内部。

本发明的新型的墙体保温材料制备方法,其中步骤s6中静置环境温度为23℃,且模具静置时间为24小时,通过静置24小时与23℃的环境温度,使得能够保证模具内部也能够完整成型,避免材料成型后出现碎裂的情况。

本发明的新型的墙体保温材料制备方法,其中步骤s3中静置温度为20℃,且模具静置时间为2小时,通过静置两小时与合适的静置温度,使得打碎后的麦秸秆能够均匀分布在环氧树脂中,保证后续打碎的环氧树脂颗粒中能够均匀的充满麦秸秆。

本发明的新型的墙体保温材料制备方法,其中步骤s2中打碎的麦秸秆颗粒长度为0.1~1cm,步骤s4中打碎的麦秸秆与环氧树脂混合物颗粒直径大小为0.5~1cm,通过合适的大小的颗粒,使得在材料成型后,能够保证内部有一定量的麦秸秆,使材料更为绿色环保。

本发明的新型的墙体保温材料制备方法,其中步骤s4中搅拌持续时间为90分钟,且搅拌温度为25℃,通过合适的大小的颗粒,使得在材料成型后,能够保证内部有一定量的麦秸秆,使材料更为绿色环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使用麦秸秆与环氧树脂,使得能够利用农业生产中的秸秆作为材料中的一部分进行生产,同时在环氧树脂的作用下,被打碎的麦秸秆能够被包裹成颗粒状,在与后续的膨化珍珠岩和硅酸盐水泥混合后,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持其牢固性,且材料组合后的保温性能不受影响,同时利用麦秸秆的生产更为绿色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新型的墙体保温材料,所述新型的墙体保温材料由水和基料组成,其基料主要包括麦秸秆、膨胀珍珠岩、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固化剂、异氰酸酯树脂胶粘剂、乙烯基酯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硅酸盐水泥和憎水剂,所述基料中各成分的重量为麦秸秆20份、膨胀珍珠岩80份、异氰酸酯树脂胶粘剂20份、环氧树脂30份、环氧树脂固化剂15份、乙烯基酯树脂15~2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份、硅酸盐水泥25份、憎水剂2份,其中水与基料的比例为1:2。

一种新型的墙体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s1:配置好各材料备用。

s2:将麦秸秆放入干燥机中进行烘干至内部水分含量6%~8%,随后放入秸秆打碎装置中打碎。

s3:将打碎后的麦秸秆与环氧树脂和环氧树脂固化剂混合搅拌,放入模具中静置成型。

s4:将成型后的麦秸秆与环氧树脂混合物经由打碎机打碎呈颗粒状,并将颗粒物与异氰酸酯树脂胶粘剂、乙烯基酯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混合,同时将硅酸盐水泥与膨化珍珠岩和水混合搅拌均匀。

s5:将硅酸盐水泥与膨化珍珠棉的混合物和麦秸秆、环氧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搅拌混合后进行加热。

s6:将所得产物放入模具中静置成型。

步骤s5中加热后的温度为85℃,加热持续时间为30分钟,通过持续30分钟的加热与85℃的加热温度,使得能够使硅酸盐水泥与其他物料充分混合,保证硅酸盐水泥与膨化珍珠棉的混合物能够均匀且充分的充满硅酸盐水泥的内部。

步骤s6中静置环境温度为23℃,且模具静置时间为24小时,通过静置24小时与23℃的环境温度,使得能够保证模具内部也能够完整成型,避免材料成型后出现碎裂的情况。

步骤s3中静置温度为20℃,且模具静置时间为2小时,通过静置两小时与合适的静置温度,使得打碎后的麦秸秆能够均匀分布在环氧树脂中,保证后续打碎的环氧树脂颗粒中能够均匀的充满麦秸秆。

步骤s2中打碎的麦秸秆颗粒长度为0.1~1cm,步骤s4中打碎的麦秸秆与环氧树脂混合物颗粒直径大小为0.5~1cm,通过合适的大小的颗粒,使得在材料成型后,能够保证内部有一定量的麦秸秆,使材料更为绿色环保。

步骤s4中搅拌持续时间为90分钟,且搅拌温度为25℃。

实施例1通过含量较低的麦秸秆,使得材料整体的强度在比例较大的硅酸盐水泥和膨胀珍珠岩的作用下相对较高,能够适用于部分需要较高强度的墙面,同时具有一定的保温性。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发明的新型的墙体保温材料,基料中各成分的重量为麦秸秆25份、膨胀珍珠岩60份、异氰酸酯树脂胶粘剂24份、环氧树脂23份、环氧树脂固化剂22份、乙烯基酯树脂2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8份、硅酸盐水泥20份、憎水剂2份,其中水与基料的比例为1:2。

实施例2通过比例占据较大的麦秸秆,使得材料成本更低,同时在乙烯基酯树脂和异氰酸酯树脂胶粘剂的作用下整体具有一定的韧性,抗震能力更强。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基料中各成分的重量为秸秆23份、膨胀珍珠岩65份、异氰酸酯树脂胶粘剂22份、环氧树脂31份、环氧树脂固化剂17份、乙烯基酯树脂1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7份、硅酸盐水泥24份、憎水剂3份,其中水与基料的比例为1:2.3,

实施例3通过使用比例适中的麦秸秆与环氧树脂,使得能够利用农业生产中的秸秆作为材料中的一部分进行生产,同时在环氧树脂的作用下,被打碎的麦秸秆能够被包裹成颗粒状,在与后续的膨化珍珠岩和硅酸盐水泥混合后,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持其牢固性,且材料组合后的保温性能不受影响,同时利用麦秸秆的生产更为绿色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