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18994发布日期:2021-04-09 20:2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肥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并在这些地区广泛种植。世界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我国排名第3位。甘蔗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油料和棉花,居第4位。甘蔗还是一种高产的生物能源作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糖料基地向西向南转移,形成了广西、云南、广东、新疆四大主产区。而广西是全国甘蔗的主产区。广西甘蔗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中国国内第一大蔗糖生产基地。加强对甘蔗各方面包括甘蔗产业发展的研究,对于加速广西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广西甘蔗种植方式施肥表现出以下缺点:1、病菌多,需打农药杀菌次数多,农药毒性残留大。2、甘蔗产量低,普遍每亩产量大约5吨左右。3、使用化学肥料单一,肥效短,氮肥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肥效维持在40-60天左右,导致必须追加尿素补充氮素保证促根来维持长势。现有技术中,对上述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中国发明专利201210241359.9公开了一种甘蔗缓释肥料生产工艺,解决了肥效时间短的问题,但是增产不明显,且并未减少农药的使用。中国发明专利cn201410488672.1公开了一种防治甘蔗黄化病的药肥及其施用方法,添加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50份作为药物制剂,防治黄化病,但是仍然是采用化学农药的方式进行防治,且防治比较单一,还需施加别的农药,并且并未达到增产的效果。因此,探索一种肥效长,且能够减少农药使用,明显增产的肥料成为市场亟需。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营养均衡,肥效长。结合增效剂和缓释剂,可以增加复混肥的肥效和延长肥效的时间;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添加可以有效地抑制致病菌的侵染和生长繁殖,预防病虫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按照质量分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尿素25%~28%、重过磷酸钙15%~20%、氯化钾12%~15%、腐植酸硅3%~8%、增效剂0.5%~1.5%、长效缓释剂1%~2%、复合微量元素0.5%~2%、一水硫酸镁0.5%~2%、复合微生物菌剂0.05%~0.2%、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机熟料30%~40%。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纳豆芽孢杆菌0.1~1份、地衣芽孢杆菌0.5~2份、枯草芽孢杆菌1~3份、巨大芽孢杆菌0.5~2份、哈茨木霉菌0.1~1份、胶冻样芽孢杆菌1~3份、硅藻土1~3份、碳酸钙0.5~2份。其中,纳豆芽孢杆菌能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等活性物质,强力促生根、根白、根长和毛细根数量,产生聚谷氨酸形成保护膜,保水保肥,增加植物根系吸收能力,能使其茎粗、苗壮,从根本上提高产量,并抗倒伏。抑菌抗虫、减少病害。补充土壤中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保护作物根系,减轻土传病害,减少植物病害及线虫发生率。地衣芽孢杆菌作能大量繁殖有效菌群,控制根际营养和其他资源,致使病原菌在相当程度上丧失生存空间,使植物组织细胞壁增厚、纤维化、本质化程度提高,并在表皮层外形成角质双硅层,形成一道阻止病菌浸染和屏障。且能提高种子的出芽率和保苗率,预防种子自身的遗传病害,提高作物成活率。刺激土壤的酶活性,改善土壤,减缓土壤盐渍化。枯草芽孢杆菌能够产生类似细胞分裂素、植物生长激素的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使植物抵抗病原菌的侵害,通过吸附在病原菌的菌丝上,并随着菌丝生长而生长,而后产生溶菌物质造成原生质泄露使得菌丝体断裂;或者是产生抗菌物质通过溶解病原菌孢子的细胞壁或细胞膜,致使细胞壁穿孔、畸形等现象从而抑制孢子萌发。还能活化土壤,增加肥效,其具有协助释放土壤中潜在养分的功效。哈茨木霉菌对植物病原菌可产生拮抗作用,能保护治疗作物不受土传性真菌病害,可治根腐病,显著提高抗病、抗寒、抗旱等能力。哈茨木霉菌丝重寄生作用,可以沿着病原菌寄主菌丝物质生长繁殖,或者缠绕在寄主菌丝上生长,导致寄主菌丝死亡,预防作物幼苗从根部病害。巨大芽孢杆菌具有溶解无效磷的能力,可以溶解土壤中无法吸收的无效性磷,转变成植物能利用的磷素,其分泌的多糖物质,可使土壤团粒构造变好,增加土壤之优良物理特性。胶冻样芽孢杆菌在土壤中繁殖后,分泌植物生长刺激激素及各种酶,以增强作物对一些病害的抵抗力,也抑制其他病原菌的生长,菌体内的钾在菌体死亡后,游离出来可被作物吸收利用。能高效激活修复土壤,在作物根部形成有益菌群保护,有效抑制各种土传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可活化疏松土壤,分解各种中微量元素硅、钙、硫、硼、钼、锌、铁等,全面补充作物营养,对重茬病害有较强抑制作用。具有溶磷、解钾和固氮的功能,同时能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有机酸、氨基酸、多糖、激素等有利于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大幅度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优选的,向褐煤粉中添加质量分数5%~15%的碳酸氢铵熟化6~10d,转化成腐植酸铵,得到熟料;然后用浓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施调整熟料的水分含量为35%~45%,搅拌均匀,密闭反应5天,转化成腐植酸钠铵;最后出料后风干,粉碎得到活性腐植酸有机熟料。褐煤中的总腐植酸含量相对比较高,其中大部分被钙镁离子固定,水溶性的成分很低。活化后的腐植酸具有更好的活性和水溶性。优选的,所述复合微量元素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鳌合钙3~5份、鳌合锌1~3份、鳌合铁1~3份、硼酸0.2~2份、钼酸铵0.2~2份。优选的,所述增效剂为纳米碳。优选的,所述长效缓释剂为双氰胺。优选的,按照质量分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尿素26.1%、重过磷酸钙17.3%、氯化钾13.4%、腐植酸硅5%、增效剂0.9%、长效缓释剂1.2%、复合微量元素1%、一水硫酸镁1%、复合微生物菌剂0.1%、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机熟料34%。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芽孢杆菌0.5份、地衣芽孢杆菌1份、枯草芽孢杆菌2份、巨大芽孢杆菌1份、哈茨木霉菌0.5份、胶冻样芽孢杆菌2份、硅藻土2份、碳酸钙1份。还公开了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粉碎:将尿素、重过磷酸钙、氯化钾、腐植酸硅、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机腐熟料和一水硫酸镁分别粉碎至80~100目;并将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机腐熟料的水分控制在≤25%;s2.混合:将氯化钾与增效剂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尿素、重过磷酸钙、腐植酸硅、复合微量元素、一水硫酸镁和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机熟料,充分搅拌均匀,得混合料;s3.造粒:将混合料进行造粒,得到1~5mm的颗粒,低温烘干至含水量≤10%,得到所述甘蔗用多效复混肥。还公开了所述甘蔗用多效复混肥的使用方法,在甘蔗种植过程中,可以做基肥或追肥使用。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甘蔗用多效复混肥,营养均衡,肥效长。结合增效剂和缓释剂,可以增加复混肥的肥效和延长肥效的时间;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添加可以有效地抑制致病菌的侵染和生长繁殖,预防病虫害。2.本发明的甘蔗用多效复混肥,特别添加的复合微生物菌防病防虫,使用该肥可预防赤腐病、黑穗病等病害的滋生,提高甘蔗抗病能力,也起到预防甘蔗螟虫的作用;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并明显降低土传病害的浸染,降低重茬作物的病情指数。复合微生物肥料含有六种微生物菌群,这六种微生物菌群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不同阶段的协同作用,从全过程对植物起到保护作用。哈茨木霉菌可以预防由腐霉菌、立枯丝核菌、镰刀菌、黑根霉、柱孢霉、核盘菌、齐整小核菌等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在植物的根围可以迅速生长,抢占植物体表面的位点,形成一个保护罩,阻止病原真菌接触到植物根系及叶片表面,以此来保护植物根部免受病原菌的侵染,并保证植株能够健康地成长。对植物病原菌可产生拮抗作用,能保护治疗作物不受土传性真菌病害,可治根腐病,显著提高抗病、抗寒、抗旱等能力。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各司其职,从溶磷、解钾和固氮,活化土壤,增加肥效;补充土壤中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保护作物根系,减轻土传病害,预防重茬;抑菌抗虫、减少病害,提高抗病能力;强力促生根、根白、根长和毛细根数量,抗倒伏等方面进行作用,作用效果更全面,效果更显著,能够从整体上改善土壤、降低病虫害和提高产量。3.本发明的甘蔗用多效复混肥,养分均衡、全面。技术指标如下:npk≥28.0%;有机质(干基)含量≥20.0%;ha≥6.0%;二氧化硅≥1.0%;钙含量≥2.0%;mgo≥0.2%;b+zn+fe+mn+cu≥0.2%,产品达到国家有机物复混肥标准(gb18877—2009),可做基肥和追肥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按照质量分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尿素25%、重过磷酸钙20%、氯化钾13%、腐植酸硅3%、增效剂1.5%、长效缓释剂1%、复合微量元素0.5%、一水硫酸镁2%、复合微生物菌剂0.2%、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机熟料34.8%。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纳豆芽孢杆菌1份、地衣芽孢杆菌0.5份、枯草芽孢杆菌3份、巨大芽孢杆菌0.5份、哈茨木霉菌1份、胶冻样芽孢杆菌1份、硅藻土3份、碳酸钙0.5份。实施例2: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按照质量分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尿素28%、重过磷酸钙15%、氯化钾12%、腐植酸硅8%、增效剂0.5%、长效缓释剂2%、复合微量元素2%、一水硫酸镁0.5%、复合微生物菌剂0.05%、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机熟料31.95%。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纳豆芽孢杆菌0.1份、地衣芽孢杆菌0.5份、枯草芽孢杆菌3份、巨大芽孢杆菌2份、哈茨木霉菌0.1份、胶冻样芽孢杆菌3份、硅藻土1份、碳酸钙2份。所述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机熟料制备方法为:向褐煤粉中添加质量分数15%的碳酸氢铵熟化6d,转化成腐植酸铵,得到熟料;然后用浓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施调整熟料的水分含量为35%,搅拌均匀,密闭反应5天,转化成腐植酸钠铵;最后出料后风干,粉碎得到活性腐植酸有机熟料。所述复合微量元素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鳌合钙5份、鳌合锌1份、鳌合铁3份、硼酸0.2份、钼酸铵2份。实施例3: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按照质量分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尿素26.1%、重过磷酸钙17.3%、氯化钾13.4%、腐植酸硅5%、增效剂0.9%、长效缓释剂1.2%、复合微量元素1%、一水硫酸镁1%、复合微生物菌剂0.1%、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机熟料34%。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纳豆芽孢杆菌0.5份、地衣芽孢杆菌1份、枯草芽孢杆菌2份、巨大芽孢杆菌1份、哈茨木霉菌0.5份、胶冻样芽孢杆菌2份、硅藻土2份、碳酸钙1份。所述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机熟料制备方法为:向褐煤粉中添加质量分数10%的碳酸氢铵熟化7d,转化成腐植酸铵,得到熟料;然后用浓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施调整熟料的水分含量为40%,搅拌均匀,密闭反应5天,转化成腐植酸钠铵;最后出料后风干,粉碎得到活性腐植酸有机熟料。所述复合微量元素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鳌合钙4份、鳌合锌2份、鳌合铁2份、硼酸1份、钼酸铵1份。所述增效剂为纳米碳。所述长效缓释剂为双氰胺。实施例4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粉碎:按照实施例3的配方称取原料,将尿素、重过磷酸钙、氯化钾、腐植酸硅、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机腐熟料和一水硫酸镁分别粉碎至80~100目;并将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机腐熟料的水分控制在≤25%;s2.混合:将氯化钾与增效剂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尿素、重过磷酸钙、腐植酸硅、复合微量元素、一水硫酸镁和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机熟料,充分搅拌均匀,得混合料;s3.造粒:将混合料进行造粒,得到1~5mm的颗粒,低温烘干至含水量≤10%,得到所述甘蔗用多效复混肥。实施例5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的使用方法,将实施例4制备的多效复混肥作为基肥使用。实施例6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的使用方法,将实施例4制备的多效复混肥作为追肥使用。实施例7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的使用方法,将实施例4制备的多效复混肥作为基肥和追肥使用。对比例1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复合微生物菌剂,其他相同。具体包括以下原料:尿素26.1%、重过磷酸钙17.3%、氯化钾13.4%、腐植酸硅5%、纳米碳增效剂0.9%、长效缓释剂1.2%、复合微量元素1%、一水硫酸镁1%、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机熟料34.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对比例2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与实施例3相比,复合微生物菌剂中不含有哈茨木霉菌,其他原料相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对比例3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与实施例3相比,复合微生物菌剂中不含有:纳豆芽孢杆菌,其他原料相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对比例4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与实施例3相比,复合微生物菌剂中不含有地衣芽孢杆菌,其他原料相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对比例5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与实施例3相比,复合微生物菌剂中不含有胶冻样芽孢杆菌,其他原料相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对比例6一种甘蔗用多效复混肥,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增效剂,其他相同。具体包括以下原料:尿素26.1%、重过磷酸钙17.3%、氯化钾13.4%、腐植酸硅5%、长效缓释剂1.2%、复合微量元素1%、一水硫酸镁1%、复合微生物菌剂0.1%、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机熟料34.9%。对比例7一种无机甘蔗药肥,0.12%噻虫嗪-蔗根宝(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效果考察:试验地点:灵山陆屋镇试验甘蔗品种:42号蔗种试验条件:选择地力相同、出苗一致的甘蔗地进行试验,选择8块试验田,分别采用实施例4、对比例1-7制得的多效复混肥以及无机甘蔗药肥(0.12%噻虫嗪-蔗根宝)进行种植甘蔗,基肥亩用25kg,追肥亩用50kg,其他条件基本一致。每个试验田设置3个小区,分别采收后计算平均亩产量、平均发病率(计算赤腐病、黑穗病和甘蔗螟虫的总发病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手持式糖度计测量法测定,结果见表1。表1实验结果实验例平均亩产量/kg可溶性固形物/%发病率/%实施例41290017.20对比例1950016.48对比例210500-4对比例310600-3对比例410700-4对比例511100-3对比例6975016.30对比例7670015.10结果讨论:实施例4本发明的甘蔗用多效复混肥与对比例7现有无机甘蔗药肥相比,本发明的多效复混肥平均亩产达到12.9吨,比对比例7增产92.5%,含糖量也显著提高。试验组一直未曾用过任何农药,均未发现有任何病虫害,相对于对照例7使用化学药品噻虫嗪,效果更显著,更安全。对比例1和实施例1对比说明,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同时提高甘蔗的产量。对比例2-5说明,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协同作用,从溶磷、解钾和固氮,活化土壤,增加肥效;补充土壤中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保护作物根系,减轻土传病害,预防重茬;抑菌抗虫、减少病害,提高抗病能力;强力促生根、根白、根长和毛细根数量,抗倒伏等方面进行作用,作用效果更全面,效果更显著。对比例6和实施例1对比说明,本发明的增效剂能够提高整体复混肥的肥力和效果,进一步提高亩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