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发生装置以及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26093发布日期:2021-05-04 10:4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臭氧发生装置以及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臭氧发生装置以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臭氧发生器是能够现场制取臭氧气体的装置,在需要用到臭氧的领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的臭氧发生器一般只能够按照预设的过程制取臭氧,用户无法对臭氧的制取过程进行干预,也无法及时的获取臭氧的制取过程中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用户在使用臭氧发生器时无法对臭氧的制取过程进行干预和无法获取信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装置以及控制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体腔内设置有供电组和制备机构;

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制备机构工作时的工作信息

触发部件,与制备机构相连,用于控制启动或关闭;

制备机构包括电器盒和臭氧发生单元,所述电器盒内设置有高压产生模块,所述高压产生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臭氧发生单元包括发生管,所述发生管的第一电极穿过所述固定座的头部伸入所述容腔内,所述发生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容腔外。

优选的,所述供电组包括充电端口和电池组,所述充电端口的尾部开设有充电孔,所述壳体的尾部开设有与所述充电孔对应的第三通孔;

所述充电端口上设置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电池组的正极与所述正极端子连接,所述电池组的负极与所述负极端子连接。

优选的,所述臭氧发生单元包括防水罩、防水塞;

所述防水罩套设在所述发生管与固定座的连接处;

所述固定座的尾部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防水塞设置在所述容腔内,所述防水塞的外壁与所述容腔的内壁贴紧设置,所述防水塞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通线槽,所述固定座的靠近头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通线槽。

优选的,所述臭氧发生单元还包括外罩、固定套;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容腔,所述发生管的尾部与所述固定座的头部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头部端面与所述发生管的尾部端面贴紧设置;

所述固定套套设在所述发生管、防水罩和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套的尾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固定座的尾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与一个第一连接孔对应,螺栓穿过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将固定座和固定套连接;固定套靠近头部的部位开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孔;

所述外罩套设在所述固定套上,所述外罩与所述固定套螺纹连接,所述外罩上对应所述第一出气孔的部位开设有多个第二出气孔。

优选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面壳和背壳;

还包括电路板与所述供电组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按钮和显示屏;所述面壳的尾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凸起有一圈第一限位壁,所述第一限位壁上固定设置有透明的观测盖,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观测盖的下方;所述第二通孔内固定设置有按键硅胶,所述按键硅胶与所述按钮对齐,所述按键硅胶上设置有按键面板,所述按键面板用于控制所述制备机构的工作状态。

优选的,所述背壳的内壁上凸起有两个支撑壁和两个连接柱,所述电池组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壁上,两个所述连接柱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的两侧;

所述电池组的上方设置有电池压板,所述电池压板的一端与一个所述连接柱的上端固定,所述电池压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连接柱的上端固定,所述电池压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电池组的上表面贴紧设置。

优选的,所述背壳的上边沿沿着所述背壳的内壁凸起有一圈第一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上凸起有卡块;

所述面壳的下边沿沿着所述面壳的外壁凸起有一圈第二连接壁,所述第二连接壁的内壁上对应所述连接块凹陷设置有多个适于所述卡块卡设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套靠近尾部的外壁上凹陷有一圈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外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凸起有限位块;

所述面壳包括头部面壳和尾部面壳,所述背壳包括头部背壳和尾部背壳;

所述尾部面壳的内壁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槽凸起有上半环,所述尾部背壳的内壁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槽凸起有下半环,所述上半环和所述下半环配合形成适于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的限位环;

所述头部面壳的内壁和所述头部背壳的内壁均对应所述限位块凹陷有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块适于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上半部分落在所述面壳上,所述下半部分落在所述背壳上。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臭氧发生器控制系统,包括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主控模块、设备驱动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和供电模块;

所述电路板的负极端口与所述负极端子连接;所述高压产生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接收按键信号,产生设备驱动控制信号和显示控制信号;所述设备驱动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设备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驱动控制信号驱动设备;所述按键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按键模块包括按钮,所述按键模块用于根据外部的机械刺激产生所述按键信号;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显示控制信号输出显示信息;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设备驱动模块和显示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主控模块、设备驱动模块和显示模块供电。

为了实现臭氧发生器自动接收、识别按键信号,自动输出设备驱动控制信号,实时输出显示控制信息,以及便于进行程序升级调试,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微处理器和下载接口;

所述微处理器包括第一信号端口、第二信号端口和显示控制端口,所述第一信号端口用于接收所述按键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端口用于产生所述设备驱动控制信号,所述显示控制端口用于产生所述显示控制信号;

所述下载接口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下载接口用于向所述微处理器下载程序代码。

为了给主控模块提供可靠、准确的按键信号,所述按键模块包括第一电平端口和第二电平端口,所述第一电平端口与所述第二电平端口之间存在电位差,所述第一电平端口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平端口用于产生所述按键信号。

臭氧发生器使用两节可充电电池串联使用供电,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过充电、过放电和过电流等情况,并且两节串联电池输出电压高于主控模块、显示模块的用电要求,因此,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池保护模块、电压转换模块、充电接口和电池接口;

所述电池接口包括第一供电端口、第一电池负极端口、第二电池负极端口和地极端口,所述地极端口接地,所述第一供电端口用于提供第一电压;

所述充电接口包括充电正极输入端口和充电负极输入端口,所述充电负极输入端口接地,所述充电正极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供电端口连接;

所述电池保护模块包括第一电压保护端口、第二电压保护端口和电压保护负极端口,所述第一电压保护端口与所述第一供电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电压保护端口与第一电池负极端口连接,所述电压保护负极端口与第二电池负极端口连接;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口和第二供电端口,所述第一电压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供电端口连接,所述微处理器还包括第二电压输入端口,所述第二供电端口与所述第二电压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用于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

微处理器输出的设备驱动控制信号通常是小电流的高低电平信号,无法直接直接驱动臭氧发生器工作,所述设备驱动模块包括开关模块和驱动接口;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设备驱动控制信号输入端口和功率输出端口,所述设备驱动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口连接;

所述驱动接口包括第三供电端口和驱动端口,所述第三供电端口与所述第一供电端口连接,所述驱动端口与所述功率输出端口连接。

为了使显示模块输出的显示信息能够随控制系统的状态及时更新,并且使其在不同的外部光照环境下能够清晰可见,所述显示模块包括第三电压输入端口、背光信号输入端口、选择输入端口和数据输入端口;

所述第三电压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供电端口连接;

所述微处理器的显示控制端口包括背光信号输出端口,所述背光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背光信号输出端口连接;

所述微处理器的显示控制端口还包括多个选择输出端口和多个数据输出端口,每个所述选择输入端口均与一个所述选择输出端口连接,每个所述数据输入端口均与一个所述数据输出端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能够控制制备机构的工作状态的按键面板,用户能够按照实际情况自由对臭氧的制取过程进行控制;这种臭氧发生装置还包括能够显示制备机构工作时的工作信息的显示屏,用户能够在臭氧的制取过程中通过显示屏获取相关的工作信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控制系统主控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设备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控制系统供电模块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臭氧发生装置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臭氧发生装置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臭氧发生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01、面壳,1011、第一通孔,1012、第二通孔,102、背壳,1021、支撑壁,1022、连接柱,1023、电池压板,103、观测盖,104、按键硅胶,105、按键面板,2、电路板,201、按钮,202、显示屏,3、供电组,301、充电端口,302、电池组,4、电器盒,5、臭氧发生单元,501、外罩,5011、第二出气孔,502、固定套,5021、第一出气孔,503、固定座,5031、第二通线槽,504、防水罩,505、防水塞,5051、第一通线槽,506、发生管,5061、第一电极,5062、第二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控制系统和臭氧发生装置。

控制系统包括电路板2,电路板2上设置有:

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包括微处理器和下载接口。在本实施例中,微处理器是型号为stc8a4k64s2a12_lqfp44的单片机u1,下载接口为p3。

微处理器的第十八引脚为rxd引脚,微处理器的第十九引脚为txd引脚,微处理器的第十六引脚为接地的gnd引脚。

下载接口的一号引脚悬空,下载接口的二号引脚与txd引脚连接,下载接口的三号引脚与rxd引脚连接,下载接口的四号引脚接地。下载接口用于向微处理器下载编译好的程序代码,微处理器能够通过下载接口进行内部代码的更新。

按键模块,按键模块包括自复式开关s2和电阻r32。自复式开关s2包括两个a端口和两个no端口,no端口为第一电平端口,a端口为第二电平端口。两个第一电平端口均与电阻r32的一端连接,电阻r32的另一端接5v电平,两个第二电平端口均接地。微处理器的二十四引脚为第一信号端口,第一电平端口与第一信号端口连接,第一电平端口能够向第一信号端口输出按键信号。

自复式开关s2没有被按压时,第一电平端口向第一信号端口输出高电平的按键信号。自复式开关s2被按压时,第一电平端口向第一信号端口输出低电平的按键信号。

设备驱动模块,设备驱动模块包括开关模块和驱动接口,开关模块包括r29和d7,驱动接口为p4。

d7是型号为ao4406的功率mosfet管,d7包括一个g引脚、三个s引脚和四个d引脚。g引脚与电阻r29的一端连接,电阻r29的另一端为设备驱动控制信号输入端口。微处理器的四十三引脚为第二信号端口,第二信号端口能够产生设备驱动控制信号,设备驱动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二信号端口连接,微处理器能够通过向开关模块输送设备驱动控制信号的方式控制d7的状态。d7的三个s引脚均接地,d7的四个d引脚均为功率输出端口。

p4的一号引脚为第三供电端口,第三供电端口接7.4v电平。p4的二号引脚为驱动端口,功率输出端口与驱动端口连接。

当d7导通时,p4能够为臭氧发生装置提供功率输出,臭氧发生装置开始工作。当d7截止时,p4停止为臭氧发生装置提供功率输出,臭氧发生装置停止工作。

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包括led1、r28、十三个限流电阻、九个第一电阻、四个第二电阻和电容c1。

led1为四位八段数码管,led1包括数据输入端口、选择输入端口、a端口和k端口。

led1的第一到第四引脚为四个选择输入端口,微处理器的第三十九到第四十二引脚为四个选择输出端口,每个选择输出端口均与一个选择输入端口对应连接。主控模块能够通过选择输出端口和选择输入端口控制led1中被点亮的数码管的数位。

led1的第五到第十三引脚为九个数据输入端口,微处理器的第一到第五引脚、第七引脚和第三十六到第三十八引脚为九个数据输出端口,每个数据输出端口均与一个数据输入端口对应连接。主控模块能够通过数据输入端口和数据输出端口控制被点亮的数码管所显示的数字。

a端口与电阻r28的一端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为第三电压输入端口,第三电压输入端口接5v电平。

k端口为背光信号输入端口,微处理器的第三十三引脚为背光信号输出端口,背光信号输出端口与背光信号输入端口连接。

供电模块,供电模块包括电池保护模块、电压转换模块、充电接口和电池接口。

电池接口与外部的充电电池连接,电池接口为p2,p2包括四个引脚。电池接口的一号引脚为地极端口,地极端口接地。电池接口的二号引脚为第二电池负极端口。电池接口的三号引脚为第一电池负极端口。电池接口的四号引脚为第一供电端口,第一供电端口接第一电压,第一电压为外接的充电电池提供的7.4v电压。

充电接口与外部的充电端口连接,充电接口为p1,p1包括两个引脚。充电接口的一号引脚为充电正极输入端口,充电正极输入端口接第一电压。充电接口的二号引脚为充电负极输入端口,充电负极输入端口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供电端口与第一供电端口连接。微处理器的周围还设置有r30和r31,电阻r30的一端和电阻r31的一端均与微处理器的第八引脚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与第一供电端口连接,电阻r31的另一端接地。

电池保护模块包括u2、d5、d6、r50、r51、r52、c30和c31。

u2是型号为s-8252aag-m6t1u的电池保护芯片。u2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50的一端连接,电阻r50的另一端为第一电压保护端口,第一电压保护端口与第一供电端口连接。u2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51的一端连接,电阻r51的另一端与电池接口的第一电池负极端口连接。u2的第六引脚与电池接口的第二电池负极端口连接。u2的第三引脚与电阻r52的一端连接,电阻r5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30的一端与u2的第五引脚连接,电容c30的另一端与u2的第六引脚连接。电容c31的一端与u2的第四引脚连接,电容c31的另一端与u2的第六引脚连接。

d5和d6均是型号为ao4406的功率mosfet管,d5的四个d引脚与d6的四个d引脚连接,d5的三个s引脚均与u2的第六引脚连接,d6的三个s引脚均接地。

电池保护模块能够在充电电池发生过充电、过放电和过电流的情况时对充电电池进行保护。

电压转换模块包括vr1、c15、c14和c23。

vr1是型号为78m05的稳压器。vr1的第一引脚为第一电压输入端口,第一电压输入端口与第一供电端口连接。vr1的第二引脚接地,vr1的第三引脚为第二供电端口,第二供电端口用于输出第二电压,第二电压为5v。

电容c15的一端与第一电压输入端口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4的一端与第二供电端口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3的一端与第二供电端口连接,电容c23的另一端接地。

电压转换模块能够将7.4v的第一电压转换为5v的第二电压,电压转换模块将5v电压从第二供电端口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微处理器的第十二引脚和第十四引脚均与第二供电端口连接。微处理器的周围还设置有c10,电容c10的一端与微处理器的第十一引脚连接,微处理器的第十一引脚与第二供电端口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与第十引脚连接,微处理器的第十引脚接地。按键模块中的电阻r32的另一端和显示模块中的第三电压输入端口均与第二供电端口连接。

当s2被按压时,按键模块从第一电平端口输出低电平的按键信号给第一信号端口。微处理器通过第一信号端口获取低电平的按键信号后计算低电平的持续时间。若持续时间不大于三秒则视为误触产生的按键信号,若持续时间大于三秒则微处理器向开关模块输送控制信号。

若此时臭氧发生装置处于停止工作的状态,则微处理器向设备驱动模块输出高电平的控制信号。同时,微处理器开始计时并且控制显示模块显示计时情况。设备驱动模块接收到高电平的控制信号后d7导通,p4为臭氧发生装置提供功率输出,臭氧发生装置开始工作。

若此时臭氧发生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则微处理器向设备驱动模块输出低电平的控制信号。设备驱动模块接收到低电平的控制信号后d7截止,p4停止为臭氧发生装置提供功率输出,臭氧发生装置停止工作。

臭氧发生装置包括:

壳体1,壳体1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面壳101和背壳102。

背壳102的上边沿沿着背壳102的内壁凸起有一圈第一连接壁,第一连接壁第一连接壁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块,连接块的外壁上凸起有卡块。面壳101的下边沿沿着面壳101的外壁凸起有一圈第二连接壁,第二连接壁的内壁上对应连接块的位置凹陷设置有多个适于卡块卡设的卡槽。

用户在安装面壳101时将面壳101和背壳102的轮廓对准,再按压面壳101让卡块对应卡设在卡槽内,完成面壳101的安装。用户拆卸面壳101时先将背壳102向内按压使卡块离开与之对应的卡槽,再将面壳101与背壳102分离。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凹槽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半部分落在面壳101上,下半部分落在背壳102上。当面壳101与背壳102固定连接时,凹槽能够便于用户的握持,当需要对面壳101进行拆卸时,凹槽能够为用户按压背壳102提供着力点,便于用户拆卸。

面壳101和背壳102配合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供电组3、电路板2和制备机构。

电路板2靠近壳体1的尾部设置,电路板2上开设有三个第一安装孔,背壳102的内壁凸起有三根第一安装柱,第一安装柱的上端凹陷有第一安装槽。每个第一安装孔与一个第一安装槽对应,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一安装槽将电路板2与第一安装柱固定。电路板2上设置有按钮201和显示屏202,按钮201为如上所说的自复式开关s2,显示屏202为如上所说的四位八段数码管led1。

面壳101的尾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011和第二通孔1012。第一通孔1011的形状为正方形,第一通孔1011的内壁上沿着面壳101的内壁凸起有一圈第一限位壁。第一限位壁上设置有玻璃制成的观测盖103,观测盖103的形状与第一通孔1011的形状一致,观测盖103通过胶水与第一限位壁固定连接,显示屏202位于观测盖103的下方。第二通孔1012的形状为圆形,第二通孔1012内固定设置有按键硅胶104,按键硅胶104与按钮201对齐,按键硅胶104上卡设有按键面板105,用户按压按键面板105即可对自复式开关s2进行按压。

供电组3包括充电端口301和电池组302,电池组302设置在电路板2的下方,充电端口301设置在电池组302的尾部一侧。

充电端口301的尾部开设有充电孔,壳体1的尾部开设有与充电孔对应的第三通孔。充电端口301上设置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电路板2的正极端口和电池组302的正极均与正极端子连接,电路板2的正极端口为电池接口的四号引脚。电路板2的负极端口与负极端子连接,电路板2的负极端口为电池接口的一号引脚。电池组302为两节串联的充电电池,电池组302包括一号电池和二号电池,一号电池的负极与二号电池的正极连接。电池接口的三号引脚与一号电池的负极连接,电池接口的二号引脚与二号电池的负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背壳102的内壁上凸起有两个支撑壁1021和两个连接柱1022。支撑壁1021的上边沿呈现为与电池组302的下表面贴合的形状,电池组302设置在两个支撑壁1021上,两个连接柱1022分别设置在电池组302的两侧。电池组302的上方设置有电池压板1023,电池压板1023的一端与一个连接柱1022的上端固定,电池压板102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柱1022的上端固定,电池压板1023的的下表面与电池组302贴紧设置。电池压板1023能够限制电池组302的位置,防止电池组302在空腔内窜动。

制备机构包括电器盒4和臭氧发生单元5,臭氧发生单元5靠近壳体1的头部设置,电器盒4设置在臭氧发生单元5和供电组3之间。电器盒4的头部和尾部均伸出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背壳102内壁凸起有两根第二安装柱,第二安装柱的上端凹陷有第二安装槽。每个第二安装孔与一个第二安装槽对应,螺栓穿过第二安装孔和第二安装槽将电器盒4与第二安装柱固定。

电器盒4内设置有高压产生模块,高压产生模块的输入端与驱动接口p4连接,高压产生模块的输出端与臭氧发生单元5连接。高压产生模块能够将驱动接口p4提供的7.4v电压转换为臭氧发生单元5制取臭氧所需要的高电压,臭氧发生单元5用于根据高压产生模块输出的高电压制取臭氧。

臭氧发生单元5包括外罩501、固定套502、固定座503、防水罩504、防水塞505和发生管506。

固定座503内设置有容腔,发生管506的尾部与固定座503的头部连接,固定座503的头部端面与发生管506的尾部端面贴紧设置,发生管506的尾部伸出有一根第一电极5061,第一电极5061穿过固定座503的头部伸入容腔内,发生管506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电极5062,第二电极5062设置在容腔外。

在本实施例中,发生管506为圆柱形的中空石英玻璃管。第一电极5061为发生管506内设置的导电体,例如被活性炭包围的螺栓或者外部包裹有金属软体的螺栓。第二电极5062设置在发生管506的外侧的方式是多种的,例如螺旋缠绕在发生管506的外壁上或者呈直线状固定在506的外壁上。

防水罩504套设在发生管506与固定座503的连接处。防水罩504能够阻止液体与第一电极5061和第二电极5062接触,防止第一电极5061和第二电极5062氧化脱落。

固定座503的尾部设置有第一开口,防水塞505设置在容腔内,防水塞505的外壁与容腔的内壁贴紧设置。防水塞505能够阻止液体与电路板2接触,避免电路2板发生短路。防水塞505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通线槽5051,固定座503的靠近头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通线槽5031。

固定套502套设在发生管506、防水罩504和固定座503上,防水罩504的外壁与固定套502的内壁贴紧设置。固定套502的尾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固定座503的尾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每个第二连接孔均与一个第一连接孔对应,螺栓穿过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将固定座503和固定套502连接。固定套502靠近头部的部位开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孔5021。

外罩501套设在固定套502上,外罩501与固定套502螺纹连接,外罩501上对应第一出气孔5021的部位开设有多个第二出气孔5011。外罩501采用食品级的透明材质制成,在使用臭氧发生器的前后用户需要对外罩501进行清洗,透明的外罩501能够便于用户观察外罩501是否清洗干净。

从高压产生模块的输出端接出的导线穿过第一通线槽5051和第二通线槽5031后与第一电极5061和第二电极5062连接,从高压产生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的高压分别接入第一电极5061和第二电极5062,在高压的作用下,第一电极5061和第二电极5062隔着发生管506放电,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变为臭氧。臭氧穿过第一出气孔5021和第二出气孔5011散发至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套502靠近尾部的外壁上凹陷有一圈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的外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凸起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第一限位槽靠近固定套502的头部的一侧。

面壳101包括头部面壳和尾部面壳,头部面壳的尾部端面与尾部面壳的头部端面贴紧设置。背壳102包括头部背壳和尾部背壳,头部背壳的尾部端面与尾部背壳的头部端面贴紧设置。

尾部面壳的内壁对应第一限位槽凸起有上半环,尾部背壳的内壁对应第一限位槽凸起有下半环,上半环和下半环配合形成适于插入第一限位槽内的限位环。头部面壳的内壁和头部背壳的内壁均对应限位块凹陷有适于限位块卡设的第二限位槽。

配合设置的第一限位槽与限位环和配合设置的限位块和第二限位槽,既能够让头部面壳与尾部面壳连接的更加紧密,让头部背壳和尾部背壳连接的更加紧密,又能够限制臭氧发生单元5的位置,防止臭氧发生单元5在空腔内窜动。

根据另外的实施例,控制系统包括三个按键模块,主控模块包括三个第一信号端口,每个第一信号端口均与一个按键模块的第一电平端口连接。对应的,电路板2上设置有三个按钮201,面壳101上开设有三个第二通孔1012,每个第二通孔1012内均固定设置有一个按键硅胶104,每个按键硅胶104均与一个按钮201对齐,每个按键硅胶104上均卡设有一个按键面板105。

第一个按键模块用于控制臭氧发生装置的工作状态。臭氧发生装置未工作时,长按与第一个按键模块对应的按键面板105能够让臭氧发生装置开始工作。臭氧发生装置工作时,长按与第一个按键模块对应的按键面板105能够让臭氧发生装置停止工作。

第二个按键模块用于控制臭氧发生装置的臭氧产量,臭氧发生装置工作时,用户每按一下与第二个按键模块对应的按键面板105均能够让臭氧发生装置的臭氧产量增加。在本实施例中,臭氧发生装置的臭氧产量被分为n个档位,每按压一下与第二个按键模块对应的按键面板105均能够让臭氧发生装置的档位增加一档,不断的按压与第二个按键模块对应的按键面板105能够实现n个档位的循环调节。

第三个按键模块用于控制臭氧发生装置的工作时间。臭氧发生装置工作时,若用户不按压与第三个按键模块对应的按键面板105则臭氧发生装置按照预设的工作时间进行工作。臭氧发生装置工作时,用户每按一下与第三个按键模块对应的按键面板105均能够让臭氧发生装置的工作时间增加。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