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道底V形排渣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29358发布日期:2021-06-04 18:0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料道底V形排渣口的制作方法
一种料道底v形排渣口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渣口,具体为一种料道底v形排渣口。


背景技术:

2.目前,电熔窑窑炉供料道都存在玻璃液分层现象,底部含锆质和含高铝的分相玻璃液需在料盆前的底部放料口放掉,以提高玻璃成品质量,现使用的是人工放料方式由员工定期进行料道底部放料,其问题是人工放料,放料不均匀,放料后分相玻璃液减少,不放时分相玻璃液易流入料盆。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料道底v形排渣口。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料道底v形排渣口。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一种料道底v形排渣口,包括料道,所述料道底端的一侧开设有v形槽,所述v形槽顶部的一侧设有引流斜坡,所述v形槽顶部的另一侧设有缓冲斜坡,所述v形槽内部底端的一侧设置有圆柱蓄料槽和放料口,所述料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集渣箱,所述集渣箱顶端的中部设置有圆孔,所述集渣箱一侧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排气孔,所述集渣箱的内部设置有活动箱和密封圈,所述集渣箱正面和被背面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机构,两个所述连接机构均由方架、方杆、插销和弹簧组成。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柱蓄料槽开设在v形槽内部底端的一侧,所述放料口开设在圆柱蓄料槽的底端。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孔开设在集渣箱顶端的中部,所述圆孔的顶端与放料口的底端固定连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所述排气孔等距分布在集渣箱一侧的顶部,若干个所述排气孔均开设在集渣箱一侧的顶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箱的外部与集渣箱的内部穿插连接,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活动箱外部的一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方架的一侧分别与集渣箱正面和背面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方架的内部分别与两个方杆的外部穿插连接,两个所述方杆的端部分别与活动箱正面和背面的一侧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插销的外部分别与两个方架顶端的中部穿插连接,两个所述插销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方杆顶端的这一侧穿插连接,两个所述弹簧分别设置在两个插销的外部,两个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插销的顶端和两个方架的顶端固定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料道底v形排渣口,通过v形槽、引流斜坡、缓冲斜坡、圆柱蓄料槽和放料口的配合使用,使沉降物可以通过引流斜坡进入圆柱蓄料槽的内部,并且缓冲斜坡可以缓冲降低沉降物的速度,使沉降物沉积下来,沉降物通过圆柱蓄料槽和
放料口的引导自动落入集渣箱的内部并最终落入活动箱的内部,无需人们手工放料,且放料均匀。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料道底v形排渣口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料道底v形排渣口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料道底v形排渣口的集渣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料道;2、v形槽;3、引流斜坡;4、缓冲斜坡;5、圆柱蓄料槽;6、放料口;7、集渣箱;8、圆孔;9、排气孔;10、活动箱;11、密封圈;12、方架;13、方杆;14、插销;1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料道底v形排渣口,包括料道1,料道1底端的一侧开设有v形槽2,v形槽2顶部的一侧设有引流斜坡3,v形槽2顶部的另一侧设有缓冲斜坡4,v形槽2内部底端的一侧设置有圆柱蓄料槽5和放料口6,料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集渣箱7,集渣箱7顶端的中部设置有圆孔8,集渣箱7一侧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排气孔9,集渣箱7的内部设置有活动箱10和密封圈11,集渣箱7正面和被背面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机构,两个连接机构均由方架12、方杆13、插销14和弹簧15组成。
20.其中,圆柱蓄料槽5开设在v形槽2内部底端的一侧,放料口6开设在圆柱蓄料槽5的底端,通过v形槽2、引流斜坡3、缓冲斜坡4、圆柱蓄料槽5和放料口6的配合使用,使沉降物可以通过引流斜坡3进入圆柱蓄料槽5的内部,并且缓冲斜坡4可以缓冲降低沉降物的速度,使沉降物沉积下来,沉降物通过圆柱蓄料槽5和放料口6的引导落入集渣箱7的内部,无需人们手工放料,且放料均匀。
21.其中,圆孔8开设在集渣箱7顶端的中部,圆孔8的顶端与放料口6的底端固定连通,通过圆孔8,使沉降物可以进入集渣箱7的内部。
22.其中,若干个排气孔9等距分布在集渣箱7一侧的顶部,若干个排气孔9均开设在集渣箱7一侧的顶部,通过排气孔9,使集渣箱7的内部不会处于密闭状态,进而使沉降物可以通过圆孔8进入集渣箱7的内部。
23.其中,活动箱10的外部与集渣箱7的内部穿插连接,密封圈11套设在活动箱10外部的一侧,通过密封圈11,使密封圈11可以封堵住活动箱10与集渣箱7的连接处,防止沉降物通过活动箱10与集渣箱7的连接处流出。
24.其中,两个方架12的一侧分别与集渣箱7正面和背面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方架12的内部分别与两个方杆13的外部穿插连接,两个方杆13的端部分别与活动箱10正面和背面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机构,使人们可以通过操作插销14,使插销14可以与方杆13分离,并且在弹簧15弹力的作用下插销14可以插入方杆13顶端的一侧,进而使活动箱10可以与集渣箱7分离或者与集渣箱7连接在一起。
25.其中,两个插销14的外部分别与两个方架12顶端的中部穿插连接,两个插销14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方杆13顶端的这一侧穿插连接,两个弹簧15分别设置在两个插销14的外部,两个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插销14的顶端和两个方架12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弹簧15的弹力,使人们没有拉动插销14时,插销14可以插入方杆13顶端的一侧。
26.工作时,当物料进入料道1的内部时,物料中的沉降物通过引流斜坡3并在缓冲斜坡4的缓冲下流入圆柱蓄料槽5的内部,并最终通过放料口6和圆孔8排入活动箱10的内部,当活动箱10的内部集满沉降物时,向上提拉两个插销14,两个插销14的底端可以与两个方杆13分离,将活动箱10从集渣箱7的内部取出,倒出活动箱10内的沉降物,倒出后,将活动箱10重新放入集渣箱7的内部,并松开两个插销14,两个插销14在两个弹簧15弹力的作用下插入两个方杆13顶端的一侧,使活动箱10固定在集渣箱7的内部。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