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循环型钢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9075发布日期:2023-03-22 08:58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循环型钢化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化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循环型钢化炉。


背景技术:

2.钢化炉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生产钢化玻璃的设备,包括物理方式玻璃钢化设备和化学方式玻璃钢化设备两种。
3.公开号为cn21383505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热风循环式的钢化玻璃均质炉,具体涉及钢化玻璃均质炉技术领域,包括炉体,所述炉体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框,所述炉体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框,所述顶框底端开设有两个第一通风口,两个所述第一通风口顶部均设有第一转轴,两个所述第一转轴顶端均与炉体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4.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扇叶转动产生吸力,炉体内的热量通过第一通风口进入顶框内部,再通过第二通风口进入第一导气管内部,再通过第三通风口进入侧框内部,最后通过第四通风口重新流回炉体内部,同时侧框内的热量通过第五通风口流入第二导气管内部,最后通过第二导气管重新流回炉体内部,热风循环,玻璃受热均匀,玻璃质量高;但是该钢化炉内部热循环不稳定,不能持续进行热循环,且内部不便于清洁,不是实时观察内部状况,且整体不便于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循环型钢化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热循环型钢化炉,包括钢化炉本体,所述钢化炉本体前端面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上嵌设有第二观察窗,所述钢化炉本体后端面上嵌设有第一观察窗,所述钢化炉本体侧面上外壁与内壁之间空心区域为夹层,所述钢化炉本体上表中心处设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两侧面上均设有连接箱,两个所述连接箱内部均与夹层内部连通,所述钢化炉本体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夹层连通的通风孔,所述连接箱上方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下表面设有插板,所述插板中间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中设有风扇,所述圆槽右端设有加热棒,所述钢化炉本体内部设有托板。
8.优选的,所述托板外壁宽度与钢化炉本体内壁的宽度相适配,所述托板上表面靠近左端设有把手,所述托板下表面对称设有梯型块,所述钢化炉本体底部与梯型块对应处开设有梯型槽。
9.优选的,所述第一观察窗与钢化炉本体粘接固定,所述钢化炉本体下表面靠近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均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通过丝与支撑柱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二观察窗与箱门粘接固定,所述箱门内壁的上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箱门粘接固定,所述密封垫外壁的宽度与钢化炉本体内壁的宽度相适配,所述箱门
外壁上远离铰接的一端上设有凸块。
11.优选的,所述箱门上远离铰接的一端还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中设有紧固螺栓,所述钢化炉本体外壁上与紧固螺栓对应处开设有螺纹孔。
12.优选的,所述加热箱底部与钢化炉本体焊接固定,所述加热箱两侧边分别与连接箱焊接固定,所述加热箱在两个连接箱配合下与夹层相互连通,所述通风孔呈矩阵分布。
13.优选的,所述插板内壁的宽度与加热箱内壁的宽度相适配,所述插板与活动板焊接固定,所述活动板上表面对称设有提把,所述风扇通过螺丝与圆槽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棒通过螺丝与插板固定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箱门与钢化炉本体铰接,便于对内部的进行密封,第一观察窗与第二观察窗配合便于实时观察内部状况,加热箱中插接有带有风扇与加热棒的插板,并在两个连接箱配合下,持续往钢化炉本体内部通入热空气,在箱门闭合状况时,通过多个通气孔实现内部热空气循环流通。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凸块便于箱门打开提供能着力点,箱门在密封垫配合下增加与钢化炉本体的密封性,并通过紧固螺栓进行箱门位置固定,托盘在梯型块与梯型槽插接配合下,便于稳定与钢化炉本体插接,在把手配合下方便手动推拉,支撑柱与万向轮配合下,有助于托起钢化炉本体,增加整体独立稳定性,同时便于整体灵活移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箱门打开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化炉本体与托板组合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箱门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化炉本体框架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板框架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25.1、钢化炉本体;10、通风孔;11、梯型槽;12、支撑柱;120、万向轮;13、螺纹孔;14、第一观察窗;15、夹层;
26.2、箱门;20、密封垫;21、第二观察窗;22、凸块;23、穿孔;230、紧固螺栓;
27.3、加热箱;
28.4、连接箱;40、排气管;400、阀门;
29.5、活动板;50、插板;500、圆槽;51、风扇;52、加热棒;53、提把;
30.6、托板;60、梯型块;6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图1-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3.一种热循环型钢化炉,包括钢化炉本体1,钢化炉本体1前端面铰接有箱门2,箱门2上嵌设有第二观察窗21,钢化炉本体1后端面上嵌设有第一观察窗14,钢化炉本体1侧面上外壁与内壁之间空心区域为夹层15,钢化炉本体1上表中心处设有加热箱3,加热箱3两侧面上均设有连接箱4,两个连接箱4内部均与夹层15内部连通,钢化炉本体1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夹层15连通的通风孔10,连接箱4上方设有活动板5,活动板5下表面设有插板50,插板50中间开设有圆槽500,圆槽500中设有风扇51,圆槽500右端设有加热棒52,钢化炉本体1内部设有托板6。
34.本实施例中,托板6外壁宽度与钢化炉本体1内壁的宽度相适配,托板6上表面靠近左端设有把手61,托板6下表面对称设有梯型块60,钢化炉本体1底部与梯型块60对应处开设有梯型槽11,托板6在梯型块60与梯型槽11插接配合,便于稳定在钢化炉本体1中滑动,并在把手61的配合下,便于手动推拉。
35.进一步的,第一观察窗14与钢化炉本体1粘接固定,钢化炉本体1下表面靠近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支撑柱12,支撑柱12底部均设有万向轮120,万向轮120通过丝与支撑柱12固定连接,第一观察窗14采用钢化玻璃制作,便于使用者从钢化炉本体1后端观察内部状况,支撑柱12便于托起整个装置,并在万向轮120的配合下,便于整体的灵活移动。
36.具体的,第二观察窗21与箱门2粘接固定,箱门2内壁的上设有密封垫20,密封垫20与箱门2粘接固定,密封垫20外壁的宽度与钢化炉本体1内壁的宽度相适配,箱门2外壁上远离铰接的一端上设有凸块22,第二观察窗21采用钢化玻璃制作,便于使用者透过箱门2观察内部状况,密封垫20的配合下,便于增加箱门2与钢化炉本体1的密封系那个,凸块22的安装便于手动打开箱门2提供着力点。
37.需要说明的是,箱门2上远离铰接的一端还开设有穿孔23,穿孔23中设有紧固螺栓230,钢化炉本体1外壁上与紧固螺栓230对应处开设有螺纹孔13,紧固螺栓230穿过穿孔23并与螺纹孔13螺纹连接,便于箱门2与钢化炉本体1组合固定。
38.其次,其中一个连接箱4顶部嵌设有与内部连通的排气管40,且排气管40端部还设有阀门400,阀门400通过螺丝与排气管40固定连接,在排气管40的配合下,手动打开阀门400有助于内部气体排出,减少热气膨胀对内部影响。
39.值得补充的是,加热箱3底部与钢化炉本体1焊接固定,加热箱3两侧边分别与连接箱4焊接固定,加热箱3在两个连接箱4配合下与夹层15相互连通,通风孔10呈矩阵分布,通风孔10的配合下,便于连接钢化炉本体1内部与夹层15,实现内部热空气内循环操作。
40.除此之外,插板50内壁的宽度与加热箱3内壁的宽度相适配,插板50与活动板5焊接固定,活动板5上表面对称设有提把53,风扇51通过螺丝与圆槽500固定连接,加热棒52通过螺丝与插板50固定连接,插板50与加热箱3插接配合,并在提把53的配合下,便于手动取出插板50,加热棒52接通外接电源,便于持续进行加热,风扇51接通外接电源,便于引导内部空气进行循环流通。
41.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风扇51、加热棒52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的,在本装置的空闲处,将上述中所有电器件,其指代动力元件、电
器件以及适配的控制器和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手段应参考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作原理,各电器件之间按照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均为本领域公知技术。
42.本实施例的热循环型钢化炉在使用时,使用者手动将第一观察窗14与钢化炉本体1组合固定,然后将带有第二观察窗21的箱门2与钢化炉本体1组合固定,加热箱3与钢化炉本体1固定安装,然后将两个连接箱4与加热箱3组合连接,两个加热箱3底部均与夹层15连接,再将带有阀门400的排气管40与其中一个连接箱4组合连接,手动将带有梯型块60的托板6与钢化炉本体1插接组合,风扇51与加热棒52对应安装在插板50上,且插板50与活动板5紧密贴合固定,插板50与加热箱3插接配合,风扇51与加热棒52接通外接电源,持续对内部流通的空气进行加热,实现热循环使用,在需要对内部物件取出时,手动打开箱门2,在把手61的配合下,方便托板6取出,整体组合安装便捷,便于实时观察内部的状况,且风扇51与加热棒52便于手动取出更换或清洁,有助于持续进行循环操作,并在支撑柱12与万向轮120的配合下,方便整体灵活移动。
4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