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肥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65945发布日期:2023-03-15 06:36阅读:6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堆积发酵作为有机肥制备常见的方法,是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重要途径。不过,这种方式多为处理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对于中药药渣的报道较少。
3.近年来,随着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我国中药药渣排放量已经达到千万吨以上,带来了大量的药渣。现有处理方式多为将中药药渣通过填埋、焚烧、排放等方式进入环境中。然后由于中药药渣同样含有大量的纤维类物质,还含有如蛋白质、多糖等利于微生物利用的物质,有利于通过堆肥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分解矿化和腐殖化,制备有机肥。如何高效利用中药制备有机肥,使其含有较高的腐殖酸,尤其是生化黄腐酸含量较难提高,且能够显著促进农作物的生长。目前并没有较好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采用中药药渣进行堆肥处理,腐殖酸含量低,尤其是生化黄腐酸含量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5.本发明的一种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6.步骤一、取新鲜的中药药渣切块,另取畜禽粪便过筛后,以干重为1~3:1的比例将中药药渣与畜禽粪便混合后,得药混物;调节药混物碳氮比至25~35:1,加入占药混物干重3~6%的生物炭,加入占物料0.1~0.3%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菌;加水调整至含水率为60%~70%,混合均匀,堆肥,并向堆体内通气进行发酵,发酵后,在堆体温度达到60℃以上后,加入占物料0.1~0.3%的热葡糖苷酶地芽孢杆菌和嗜热侧孢霉混合菌,继续堆肥发酵10~15d,期间进行翻堆处理,完成一次发酵;
7.步骤二、一次发酵后,将堆体置于通风环境中,继续进行发酵,待堆肥进入到腐熟阶段后,加入占物料0.1~0.3%的链霉菌和木霉菌混合菌,继续发酵至发酵完成;
8.步骤三、将步骤二发酵成熟的发酵料饲喂养殖箱内的蚯蚓,饲喂期间养殖箱的温度为25~28℃,饲喂的发酵料的湿度为65%~75%,ph为6.8~7.2;饲喂后获得蚯蚓粪;
9.步骤四、将获取的蚯蚓粪与步骤二的发酵料混合,制得有机肥;其中,蚯蚓粪与发酵料的质量比为1:30~60。
10.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药药渣为防风、细辛、五味子、刺五加、茯苓、淫羊藿、杜仲、蒲公英、紫苏、木耳、菟丝子、黄芪、黄精中的一种或几种。
11.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药药渣为10~20重量份防风、10~20重量份细辛、10~20重量份五味子、10~20重量份刺五加、5~10重量份茯苓、10~15重量份淫羊藿、10~15重量份杜仲、10~15重量份蒲公英、10~15重量份紫苏和10~25重量份木耳的混合物。
12.进一步地,所述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1;嗜热侧孢霉和热葡糖苷酶地芽孢杆菌混合菌的质量比为1:1~2;链霉菌和木霉菌的质量比为1:1。
13.进一步地,所述的通气为通入的气体使得堆体内的中间处氧气浓度为10%~20%。
14.进一步地,所述的氧气浓度为10%~20%并维持1~2d。
15.进一步地,所述的腐熟阶段为堆体内温度为45℃以下。
16.进一步地,所述的蚯蚓粪与发酵料的质量比为1:40~50。
17.进一步地,所述的畜禽粪便为牛粪、羊粪中的一种或两种。
18.本发明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发明将中药药渣进行堆肥发酵,通过调节碳氮比,摸索出在相应的发酵阶段添加不同的发酵菌剂,得到的发酵料饲喂蚯蚓,将蚯蚓粪与发酵料混合最终获取得到的有机肥中的生化黄腐酸含量显著提高。提高了有机肥的功效。本发明以黑龙江省特有的道地药材的药渣为原料,对道地药材进行资源化处理,将道地药材与蚯蚓结合,本发明选择的道地药材与蚯蚓结合后,发现能够显著提高蚯蚓粪中的生化黄腐酸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详细叙述本发明所揭示内容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内容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内容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的精神与范围。
21.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22.实施例
23.本实施例的一种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24.步骤一、取新鲜的中药药渣切块,另取畜禽粪便过筛后,以干重为2:1的比例将中药药渣与牛粪混合后,得药混物;调节药混物碳氮比至30:1,加入占药混物干重5%的生物炭,加入占物料0.1%的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混合菌;加水调整至含水率为65%,混合均匀,堆肥,并向堆体内通气(使得堆体内的中间处氧气浓度为15%,并维持1d)进行发酵,发酵后,在堆体温度达到60℃以上后,加入占物料0.2%的热葡糖苷酶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thermoglucosidasius)和嗜热侧孢霉(sporotrichum thermophile)混合菌,继续堆肥发酵10~15d,期间进行翻堆处理,完成一次发酵;
25.所述的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质量比为1:1;其中,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活性菌数为2.1
×
108cfu/g,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活性菌数为1.5
×
108cfu/g;嗜热侧孢霉(sporotrichum thermophile)和热葡糖苷酶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thermoglucosidasius)混合菌的质量比为1:2;其中,嗜热侧孢霉(sporotrichum thermophile)的活性菌数为5.5
×
108cfu/g,热葡糖苷酶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thermoglucosidasius)的活性菌数为4.3
×
108cfu/g;
26.所述的中药药渣为15kg防风、15kg细辛、15kg五味子、15kg刺五加、5kg茯苓、10kg淫羊藿、10kg杜仲、10kg蒲公英、10kg紫苏和10kg木耳的混合物。
27.步骤二、一次发酵后,将堆体置于通风环境中,继续进行发酵,待堆肥进入到腐熟阶段,即堆体内温度为45℃以下时,加入占物料0.1%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和木
霉菌混合菌,继续发酵至发酵完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和木霉菌(trichoderma spp.)的质量比为1:1;其中,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的活性菌数为3.5
×
108cfu/g,木霉菌(trichoderma spp.)的的活性菌数为3.8
×
108cfu/g;
28.步骤三、将步骤二发酵成熟的发酵料饲喂养殖箱内的蚯蚓,饲喂期间养殖箱的温度为28℃左右,饲喂的发酵料的湿度为70%,ph为7.0;饲喂后获得蚯蚓粪;所使用的蚯蚓品种为赤子爱胜蚓“大平2号”。
29.步骤四、将获取的蚯蚓粪与步骤二的发酵料混合,制得有机肥;其中,蚯蚓粪与发酵料的质量比为1:40。
30.对比例1
31.本对比例的一种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32.步骤一、取新鲜的中药药渣切块,另取畜禽粪便过筛后,以干重为2:1的比例将中药药渣与牛粪混合后,得药混物;调节药混物碳氮比至30:1,加入占药混物干重5%的生物炭,加入占物料0.1%的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热葡糖苷酶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thermoglucosidasius)、嗜热侧孢霉(sporotrichum thermophile)、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和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混合菌进行发酵,期间进行翻堆处理,发酵至发酵完成;
33.所述的中药药渣为15kg防风、15kg细辛、15kg五味子、15kg刺五加、5kg茯苓、10kg淫羊藿、10kg杜仲、10kg蒲公英、10kg紫苏和10kg木耳的混合物。
34.步骤二、将步骤一发酵成熟的发酵料饲喂养殖箱内的蚯蚓,饲喂期间养殖箱的温度为28℃左右,饲喂的发酵料的湿度为70%,ph为7.0;饲喂后获得蚯蚓粪;所使用的蚯蚓品种为赤子爱胜蚓“大平2号”。
35.对比例2
36.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省去热葡糖苷酶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thermoglucosidasius)。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37.按照hg/t 3276-2012《腐植酸铵肥料分析方法》对获取的有机肥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38.表1
[0039] 试验项目单位试验结果备注实施例1黄腐酸%1.35hg/t 3276-2012对比例1黄腐酸%0.87hg/t 3276-2012对比例2黄腐酸%1.15hg/t 3276-2012
[0040]
由上述数据可知,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发酵中药药渣获取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黄腐酸大多为蚯蚓经过肠道中药药渣的发酵料后获取得到的,因此所获取的黄腐酸为生化黄腐酸,由于经过实施例1发酵后的发酵料营养物质更充分,更利于蚯蚓将其转化为生化黄腐酸,从而提高有机肥黄腐酸的含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