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文档序号:35396106发布日期:2023-09-09 16:25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耐火材料,具体涉及一种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1、炉外精炼是钢铁生产,尤其是优质洁净钢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通过炉外精炼可以除去钢水中的杂质与夹杂物,同时调整钢水的化学成分并使其均匀化。rh真空精炼技术具有效率高,适应批量处理、装备投资少和易操作等优势,是炉外精炼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现代钢厂。rh精炼炉内衬用耐火材料服役环境苛刻,须承受长时间的高温(达1700℃)真空作用、钢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循环热震作用等,因此要求其耐火度高、强度高、耐磨损、耐侵蚀、抗热震性好、真空稳定性好等。

2、rh精炼炉衬用耐火材料的服役温度可能高达1700℃。目前,rh精炼炉内衬用耐火材料主要为镁铬砖(≥50%),部分使用镁碳砖(~5%)耐火材料。rh下部槽是整个炉衬的高蚀区,主要使用抗熔渣渗透性好的cr2o3含量达24%~26%的电熔再结合镁铬砖。然而,在高温氧化气氛、碱性氧化物存在条件下,cr2o3材料中的cr3+会转化为cr6+,cr6+为有毒的致癌物,对人体和环境均有较大的危害。碳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和不易被熔渣润湿性,在mgo材料中引入碳质原料开发的镁碳砖具有良好的抗渣渗透和侵蚀性能,以及较好的抗剥落性能,寿命相较普通镁铬砖提高了约15%。然而,在高温真空条件下,镁碳砖中的c会导致mgo发生还原反应,形成mg(g)和co(g)逸出,造成结构疏松。同时,碳会造成对钢水污染,因此镁碳砖不适宜低碳钢、洁净钢的冶炼。

3、现有技术采用金属铝粉、氧化铝粉和镁砂颗粒为原料,于500-700℃保温2-10h,然后在1400-1700℃的烧结温度下保温2-6h,制得mgalon结合的刚玉复合耐火材料。然而采用mgo基体、单一金属铝为原料、熔点较低,而其剧烈氮化温度高于800℃。即,在达到金属铝的剧烈氮化温度之前,坯体内的铝粉已经发生熔融。体系中熔铝的形成一方面造成铝反应活性降低,另一方面大大阻碍了氮气向内的扩散,导致aln中间相的合成困难、分布不均匀,进一步阻碍了mgalon的可控合成与均匀分布,且所得材料中有游离的金属铝,导致材料性能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及一种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2、一种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3、s1.将刚玉、钛铝合金粉、镁砂和结合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制成泥料;

4、s2.将所述泥料压制成复合坯体,并对所述坯体进行干燥;

5、s3.将所述复合坯体进行氮化烧结后制得所述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

6、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s1中刚玉、钛铝合金粉和镁砂的质量分数比例如下:刚玉为65~90wt%、钛铝合金粉为5~20wt%;镁砂为5~15wt%;所述结合剂的质量分数比例为2~5wt%。

7、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刚玉包括粒度为3~1mm、小于1mm的刚玉骨料和粒度小于5μm的活性氧化铝细粉。

8、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在所述刚玉的所述质量分数范围内,所述粒度为3~1mm和小于1mm的刚玉骨料的质量百分比为75%~90%,氧化铝细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0~25%。

9、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s2中干燥包括:将所述复合坯体在120~200℃温度范围内干燥10~50小时。

10、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s3中氮化烧结包括:将干燥后的所述复合坯体置于匣钵中,将所述匣钵置于通入氮气的氮化炉中,以3~20℃/min速率升温至1200℃~1800℃保温1~8h氮化烧制。

11、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钛铝合金中的ti的质量百分比为2%~80%。

12、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结合剂为热固性酚醛树脂结合剂。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所述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1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在rh精炼炉中作为内衬的应用。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rh精炼炉用镁铬砖(mgo-cr2o3)中cr3+易转化为cr6+,危害人类健康和污染环境,以及镁碳砖(mgo-c)中碳易溶于钢水,造成增碳污染等。本发明以钛铝合金粉、氧化铝粉、氧化镁粉和镁砂颗粒为原料制得无铬、无碳的tin-mgalon-al2o3复合材料,通过高温氮化制得tin和mgalon协同增强的al2o3复合耐火材料。本发明采用高熔点的tial合金为原料作为合成tin和aln中间相的前驱体,通过高效率的气-固反应机制,实现了tin和mgalon的高效合成和均匀分布,优化了所制得的材料的组成和显微结构。mgalon具有优异的抗铁水和熔渣侵蚀性能和抗热震性能,tin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能和较高的硬度以及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二者协同作用可大大提高制得的耐火材料作为rh精炼炉内衬时的rh精炼炉的使用寿命,同时满足超低碳钢、洁净钢等高品质钢的冶炼需求:

18、(1)在rh精炼服役环境下,现有技术中mgo-c材料中的c易溶于钢水中,污染钢液;mgo-cr2o3复合材料中cr3+易转化为cr6+,危害人类健康和污染环境。本发明中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高温氮化烧成后为tin和mgalon协同增强的al2o3复合材料,是一种无碳、无铬耐火材料,且化学稳定性优异,不会污染钢液,对环境和人体无危害;

19、(2)在rh精炼服役过程中,现有技术中单一mgalon-mgo/al2o3复合耐火材料的耐磨损性能不足,易造成材料缺陷和损毁。本发明中tin的熔点高、硬度大,耐磨损性能极佳,且具有优异的抗侵蚀、抗热震性能及化学稳定性,利用tial合金原位合成tin和mgalon,可协同提升rh精炼炉用耐火材料的关键服役性能,实现其长寿化发展。



技术特征:

1.一种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刚玉、钛铝合金粉和镁砂的质量分数比例如下:刚玉为65~90wt%、钛铝合金粉为5~20wt%;镁砂为5~15wt%;所述结合剂的质量分数比例为2~5w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刚玉包括粒度为3~1mm、小于1mm的刚玉骨料和粒度小于5μm的活性氧化铝细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刚玉的所述质量分数范围内,所述粒度为3~1mm和小于1mm的刚玉骨料的质量百分比为75%~90%,氧化铝细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0~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干燥包括:将所述复合坯体在120~200℃温度范围内干燥10~50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氮化烧结包括:将干燥后的所述复合坯体置于匣钵中,将所述匣钵置于通入氮气的氮化炉中,以3~20℃/min速率升温至1200℃~1800℃保温1~8h氮化烧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铝合金中的ti的质量百分比为2%~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剂为热固性酚醛树脂结合剂。

9.一种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10.一种权利要求9所述的tin-mgalon-al2o3复合耐火材料在rh精炼炉中作为内衬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TiN‑MgAlON‑Al<subgt;2</subgt;O<subgt;3</subgt;复合耐火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方法包括步骤:将刚玉、钛铝合金粉、镁砂和结合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制成泥料;将泥料压制成复合坯体干燥;将复合坯体进行氮化烧结后制得TiN‑MgAlON‑Al<subgt;2</subgt;O<subgt;3</subgt;复合耐火材料。本发明以钛铝合金粉、氧化铝粉、氧化镁粉和镁砂颗粒为原料制得无铬、无碳的TiN‑MgAlON‑Al<subgt;2</subgt;O<subgt;3</subgt;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高熔点的TiAl合金为原料作为合成TiN和AlN中间相的前驱体,通过高效率的气‑固反应机制,实现了TiN和MgAlON的高效合成和均匀分布,优化了材料的组成和显微结构。本发明提高了制得的耐火材料作为RH精炼炉内衬时的RH精炼炉的使用寿命,同时满足超低碳钢、洁净钢等高品质钢的冶炼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马晨红,李勇,仝尚好,刘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