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石炉炉气的气水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81391发布日期:2023-11-18 01:35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石炉炉气的气水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电石炉炉气的气水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电石生产中主要的原料是生石灰与碳材经过一定的配比,经过高温反应生产出电石,生石灰作为电石生产的重要原料,石灰的质量直接影响电石炉生产状况,同时影响电石消耗,并且电石炉炉气不稳定,对石灰窑运行状况有所影响,只有石灰窑运行稳定,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石灰。

2、而石灰窑生产过程中,由于石灰生产主要燃料为电石炉炉气,其主要含量为co,电石炉炉气先经过洗涤净化之后再送到石灰窑,但是由于电石炉炉气中含水量较大,导致后续石灰窑内粉末率较大。由于窑内粉末较大,首先影响窑内石灰石分解,导致窑内透气性差,并且粉末经过高温后粘黏在一起极易造成窑内大面积结瘤,对石灰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进而影响电石炉炉况;其次,炉气输送管线中含水时,会影响仪表压力、流量变送器精准度,进而会严重影响石灰窑安全稳定生产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简单,且实现了气水有效分离的电石炉炉气的气水分离系统。

2、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本专利的目的提供一种电石炉炉气的气水分离系统,其包括炉气管、气水分离器、入窑炉气总管和石灰窑;所述炉气管的出气口与所述气水分离器上方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气水分离器的出气管的出气口与所述入窑炉气总管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入窑炉气总管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石灰窑的上燃烧梁和下燃烧梁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气管从所述气水分离器的顶部延伸设置在其内部。

3、进一步的,所述气水分离器底部的排水口与集水池的进水口连通。

4、进一步的,所述入窑炉气总管水平设置,在所述入窑炉气总管上连接有与其相互垂直设置的上炉气支管和下炉气支管,所述上炉气支管的出气端与所述上燃烧梁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下炉气支管的出气端与所述下燃烧梁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下炉气支管的进气端贯穿所述入窑炉气总管置于其内部。

5、进一步的,所述下炉气支管的进气端至其与所述入窑炉气总管连接处的距离为10-15cm。

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简单,易实现,通过气水分离器实现炉气和水的分离,降低了后续炉气中的含水量,提高了石灰的质量,进而保证电石炉正常运行;同时也避免了仪表、变送器等仪器进入水,保证了其精准度,保证了石灰窑安全稳定生产运行;2、分离后的水被收集到集水池中,作为洗涤用水用于洗涤电石炉炉气,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避免了外排污染环境。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石炉炉气的气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炉气管、气水分离器、入窑炉气总管和石灰窑;所述炉气管的出气口与所述气水分离器上方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气水分离器的出气管的出气口与所述入窑炉气总管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入窑炉气总管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石灰窑的上燃烧梁和下燃烧梁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气管从所述气水分离器的顶部延伸设置在其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石炉炉气的气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水分离器底部的排水口与集水池的进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石炉炉气的气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窑炉气总管水平设置,在所述入窑炉气总管上连接有与其相互垂直设置的上炉气支管和下炉气支管,所述上炉气支管的出气端与所述上燃烧梁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下炉气支管的出气端与所述下燃烧梁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下炉气支管的进气端贯穿所述入窑炉气总管置于其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石炉炉气的气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炉气支管的进气端至其与所述入窑炉气总管连接处的距离为10-15c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石炉炉气的气水分离系统,其包括炉气管、气水分离器、入窑炉气总管和石灰窑;炉气管的出气口与气水分离器上方的进气口连通,气水分离器的出气管的出气口与入窑炉气总管的进气口连通,入窑炉气总管的出气口分别与石灰窑的上燃烧梁和下燃烧梁的进气口连通;出气管从气水分离器的顶部延伸设置在其内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连接结构简单,易实现,降低了后续炉气中的含水量,提高了石灰的质量,进而保证电石炉正常运行;同时也避免了仪表、变送器等仪器进入水,保证了其精准度,保证了石灰窑安全稳定生产运行;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避免了外排污染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聂开斌,吴文庆,郝博,邱尉育,刘岩,张立勇,杨晖,魏杰才,刘虎,肖大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盐吉兰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