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作物秸秆还田方法

文档序号:8243192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作物秸秆还田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农作物秸杆还田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产量大,同时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杆,除用于畜牧饲料、还田肥料、工业原料等用处外,每年还有约几亿多吨剩余。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作物产量的增加,秸杆产出量不断增加。长期以来作为主要燃料的农作物秸杆已成为废弃物或占用一定的农田常年堆积,或就地焚烧,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周围和国家重点公路沿线,焚烧秸杆成为愈演愈烈的普遍现象。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制约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带来了社会问题。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面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农作物秸杆还田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农作物秸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挖发酵池:选择田块的拐角,挖一个池子,挖出的泥土一部分堆置在池的四周,踩实作为窖埂,另一部分堆放在旁边,待秸杆堆好,用来覆盖秸杆;
(2)粉碎秸杆入发酵池:将收获的农作物秸杆用粉碎机粉碎,同时将粉碎后的秸杆平铺到挖好的池子里,铺设厚度为1-1OOcm的秸杆层,并用脚踩实;
(3)在稻杆层上面铺设一层农家粪;
(4)重复上面步骤(2)、(3);
(5)加覆盖物:在秸杆堆置完成后,用泥土将池中的秸杆层和农家粪盖实,覆盖物的厚度 5-lOcm ;
(6)还田利用:秸杆在经过几个月的腐化后,将腐烂的秸杆从窖池中挖出还田,均匀地撒施在田间作基肥使用,再对田块进行翻耕即可。
[0004]作为一种优选,发酵池每亩地的标准规格为深1.0-2.0m、宽1.5_2.0m、长
2.0-2.5m。
[0005]作为另一种优选,发酵池内堆放的秸杆为四层,秸杆放置的厚度由下至上依次为:40-50 cm、30-40cm、20-30cm、15_25cm。
[0006]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此秸杆利用综合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取材方便,有效解决了秸杆的焚烧问题,又积累大量的有机肥料,可就地取材,避免长距离搬运,省工省时,占地面积小,挖出的田头窖可轮茬反复使用,秸杆还田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增强土壤通透性、减少化肥用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以下通过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农作物秸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挖发酵池。选择田块的拐角,挖一个深1.0m、宽1.5m、长2.0m池子,挖出的泥土一部分堆置在池的四周,踩实作为窖埂,另一部分堆放在旁边,待秸杆堆好,用来覆盖秸杆;
(2)粉碎秸杆入发酵池。将收获的农作物秸杆用粉碎机粉碎,同时将粉碎后的秸杆平铺到挖好的池子里,铺设秸杆层,秸杆为四层,秸杆放置的厚度由下至上依次为40 cm,30cm,20cm、15cm,并用脚踩实;
(3)在秸杆层上面铺设一层农家粪。取养鸡、养鸭等养殖场收集的牲畜排泄物,或者农家生活的排泄物均可;
(4)加覆盖物。在秸杆堆置完成后,用泥土将池中的秸杆层和农家粪盖实,覆盖物的厚度 5 cm ;
(5)还田利用。秸杆在经过几个月的腐化后,将腐烂的秸杆从窖池中挖出还田,均匀地撒施在田间作基肥使用,再对田块进行翻耕即可。
[0008]实施例2
一种农作物秸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挖发酵池。选择田块的拐角,挖一个深2.0m、宽2.0m、长2.5m池子,挖出的泥土一部分堆置在池的四周,踩实作为窖埂,另一部分堆放在旁边,待秸杆堆好,用来覆盖秸杆;
(2)粉碎秸杆入发酵池。将收获的农作物秸杆用粉碎机粉碎,同时将粉碎后的秸杆平铺到挖好的池子里,铺设秸杆层,秸杆为四层,秸杆放置的厚度由下至上依次为50cm、40cm、30cm、25cm,并用脚踩实;
(3)在秸杆层上面铺设一层农家粪。取养鸡、养鸭等养殖场收集的牲畜排泄物,或者农家生活的排泄物均可;
(4)加覆盖物。在秸杆堆置完成后,用泥土将池中的秸杆层和农家粪盖实,覆盖物的厚度 1cm ;
(5)还田利用。秸杆在经过几个月的腐化后,将腐烂的秸杆从窖池中挖出还田,均匀地撒施在田间作基肥使用,再对田块进行翻耕即可。
【主权项】
1.一种农作物秸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挖发酵池选择田块的拐角,挖一个池子,挖出的泥土一部分堆置在池的四周,踩实作为窖埂,另一部分堆放在旁边,待秸杆堆好,用来覆盖秸杆; (2)粉碎秸杆入发酵池将收获的农作物秸杆用粉碎机粉碎,同时将粉碎后的秸杆平铺到挖好的池子里,铺设厚度为1-1OOcm的秸杆层,并用脚踩实; (3)在稻杆层上面铺设一层农家粪; (4)重复上面步骤(2)、(3); (5)加覆盖物在秸杆堆置完成后,用泥土将池中的秸杆层和农家粪盖实,覆盖物的厚度 5-lOcm ; (6)还田利用秸杆在经过几个月的腐化后,将腐烂的秸杆从窖池中挖出还田,均匀地撒施在田间作基肥使用,再对田块进行翻耕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物秸杆堆腐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池每亩地的标准规格为深1.0-2.0m、宽1.5-2.0m、长2.0-2.5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作物秸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池内堆放的稻杆为四层,稻杆放置的厚度由下至上依次为:40-50cm、30-40cm、20-30cm、15-25cm。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农作物秸秆还田方法。在田头拐角处挖一个大小合适的发酵池,将秸秆分层堆放其中,每层中施撒适量的农家粪,在秸秆堆置完成后,再用泥土在堆顶均匀盖实;经过几个月的腐化后,即可将腐烂的秸秆从发酵池中挖出还田,均匀地撒施在田间作基肥使用,腐烂后的有机质将成为清洁的绿肥。这种肥料不但可以使板结的土地变得松软,还可以节省农民种地的肥料成本支出,同时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IPC分类】C05F17-00, C05F15-00
【公开号】CN104557170
【申请号】CN201310498106
【发明人】朱全顺
【申请人】朱全顺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