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环保石灰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1782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环保石灰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石灰生产领域设备,特别涉及环保石灰窑。
【背景技术】
[0002]在石灰的生产中,窑体是石灰石主要的反应容器,以往的石灰窑为了建造方便,一般修建为直筒式的,在粉碎后的原料进入窑体后,得不到及时的分散,布料不均匀,薄厚不一致,在煅烧过程中,就会煅烧不充分或煅烧时间过长,导致石灰的生烧或过烧,原料与直筒窑壁接触,形成窑壁效应,煅烧不充分,造成浪费,并且磨损窑壁,大大减少窑体的使用寿命ο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了一种新型环保石灰窑。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环保石灰窑,包括混料系统、上料系统、布料设备、窑体煅烧系统和卸料系统及相关自动化控制系统,所述混料系统包括煤石料斗、振动筛和混料皮带,上料系统包括上料小车和上料斜桥,布料设备是指旋转布料器,所述石灰窑体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扩大,呈喇叭口形,利于物料的均匀下落,并可减少“窑壁效应”的产生,窑体上部内壁加装耐磨钢板,原料对窑壁的磨损很轻,延长了石灰窑的使用寿命,所述窑体煅烧系统是指石灰炉沿高度从上往下分为三个区段,即预热区、煅烧区和冷却区,窑体热损失小,节能环保,热量利用系数高,并且有助于石灰煅烧过程的稳定运行,有效的防止偏烧现象的发生,所述卸料系统设置在窑体下方,之间设有卸灰车连续出灰。
[0005]该实用新型设计独特,物料的均匀下落,并可减少“窑壁效应”的产生,延长石灰窑的使用寿命,烧出的石灰质量高、活性好。
【附图说明】
[000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详细说明:
[0008]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环保石灰窑,包括混料系统、上料系统、布料设备、窑体煅烧系统和卸料系统及相关自动化控制系统,所述混料系统包括煤石料斗1、振动筛9和混料皮带8,上料系统包括上料小车10和上料斜桥2,布料设备是指旋转布料器3,石灰石和煤块装入上料小车10内经上料斜桥2运至窑顶部旋转布料器3内,布料器均匀的将物料布在窑体内部,所述石灰窑体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扩大,呈喇叭口形,利于物料的均匀下落,并可减少“窑壁效应”的产生,窑体上部内壁加装耐磨钢板,原料对窑壁的磨损很轻,延长了石灰窑的使用寿命,所述窑体煅烧系统是指石灰炉沿高度从上往下分为三个区段,即预热区4、煅烧区5和冷却区6,按照石灰石在窑体内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的不同,其具体的反应过程为:
[0009]预热区4:在窑体上部,温度范围为90 — 850°C ;烟气与石灰石进行热交换;
[0010]煅烧区5:在窑体中部,温度范围为1000— 1200°C,所有化学反应在此进行;
[0011]冷却区6:在窑体下部,温度范围为850 — 80°C,石灰和冷空气进行热交换。
[0012]此种实施例下的窑体热损失小,节能环保,热量利用系数高,并且有助于石灰煅烧过程得稳定运行,有效的防止偏烧现象的发生。
[0013]所述卸灰系统7设置在窑体下方,之间设有卸灰车连续出灰。
[0014]以上各区的相对位置是一定的,但其高度却是可以变化的。影响各区高度的主要因素是石灰石和焦炭粒度是否均匀以及大小是否合适。操作正常时,各区占炉腔总体积的大致比例为:预热区25%,煅烧区50%,冷却区25%。经冷却的石灰经卸灰车将石灰转运至星型吹灰机,星型出灰机将石灰输送至出灰皮带完成出灰过程。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环保石灰窑,包括混料系统、上料系统、布料设备、窑体煅烧系统和卸料系统及相关自动化控制系统,所述混料系统包括煤石料斗(1 )、振动筛(9)和混料皮带(8),上料系统包括上料小车(10)和上料斜桥(2),布料设备是指旋转布料器(3),所述窑体煅烧系统是指石灰窑沿高度从上往下分为三个区段,即预热区(4)、煅烧区(5)和冷却区(6),所述卸料系统(7)设置在窑体下方,之间设有卸灰车连续出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保石灰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窑体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扩大,呈喇叭口形,在中下部窑体逐渐收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环保石灰窑,属于石灰生产领域,包括混料系统、上料系统、布料设备、窑体煅烧系统和卸料系统及相关自动化控制系统,所述混料系统包括煤石料斗、振动筛、混料皮带,上料系统包括上料小车和上料斜桥,布料设备是指旋转布料器,所述窑体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扩大,呈喇叭口形,在中下部窑体逐渐收口,所述窑体煅烧系统是指石灰窑沿高度从上往下分为三个区段,即预热区、煅烧区和冷却区,所述卸料系统设置在窑体下方,之间设有卸灰车连续出灰。该实用新型设计独特,物料均匀下落,并可减少“窑壁效应”的产生,延长石灰窑的使用寿命,烧出的石灰质量高、活性好。
【IPC分类】C04B2/12
【公开号】CN205011649
【申请号】CN201520689024
【发明人】李成丛
【申请人】李成丛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