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脂肪肝、肥胖症的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522424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脂肪肝、肥胖症的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脂肪肝、肥胖症类的中药提取物及制备方法改进。
背景技术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当肝脏对脂肪合成能力增加和/或转运入血的能力下降时,脂类物质(主要为三酰甘油)在肝内蓄积过多,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50%以上的肝实质脂肪化时,即为脂肪肝。脂肪肝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最常见原因为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其次为营养失调、药物中毒、妊娠、遗传等。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我国已占到平均人口的10%,在肥胖、嗜洒和糖尿病人群中可高达50%~60%,其中约25%的患者发生肝纤维化,1.5%~8.0%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对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和改善预后是十分重要的。迄今为止,市场上缺乏治疗脂肪肝、肥胖症疗效确切,又无副作用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活性成分明确,质量可控,其用于治疗脂肪肝、肥胖症疗效可靠,并且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脂肪肝、肥胖症的中药提取物。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该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该中药提取物可与药用辅料配制成临床上可以接受的任何药剂。
柳属中药(Salix)为杨柳科木本中药,该属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全世界约有500多种,仅在我国分布的柳属中药就有210种,是我国绿化栽培的重要树种之一,资源丰富。柳树有多种用途,但其在民间作为药用历史悠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柳为本经下品,其性苦寒、无毒,可治疗风水黄疽,疮痈肿痛,痰热淋疾,湿痹等疾症。柳树作为药用主要是以垂柳(Salix babylonicaL.)的根及须根(柳根)、枝(柳枝)、根的韧皮(柳白皮)、叶(柳叶)、花(柳花)、及具毛的种子(絮)等入药。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柳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较为活跃,但对柳叶与黄芪配合在一起使用治疗脂肪肝、酒精肝的研究报道还未见到。
国内外学者对数十种柳树的叶、枝或根皮进行过研究,已分离的化合物主要有黄酮类、酚甙类、多糖、有机酸类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研究资料表明,柳属中药普遍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对已发现的柳属中药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归类,主要有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类、双黄酮及黄烷醇类等。柳属中药中黄酮类主要有木樨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及相应的糖苷和衍生物等。资料表明木樨草素及其糖苷广泛存在于柳属中药中;柳属中药中黄酮醇类主要有槲皮素(quercetin)、芦丁(rutin)、异槲皮素(iso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al)、杨梅素(myticetin)、异鼠李素(isorhamnein)以及相应的糖苷等;柳属中药中已发现的黄烷醇主要有儿茶素(catechins)、原青定(procyanidins)等;目前已报道的柳属中药中双黄酮类主要有柏黄酮(cupressuflavone)、穗花杉黄酮(amenloflovone)等;据报道1987年Koiima用甲醇提取龙江柳叶后,经乙醚和乙酸乙酯分别萃取分离得到二氢黄酮醇类为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其中乙酸乙酯部分用硅胶柱分离得二氢杨梅黄酮;据报道有多种柳属中药中含有酚糖类物质,其中柳醇(水杨苷Salicin)是最为普遍的一类酚糖苷成分。不同种类的柳树,酚糖苷的类型亦不同,这些化合物无一定的分类规律。经柳属中药的文献调查研究表明柳属中药中普遍存在黄酮类化合物,而且含量较高。鉴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生物活性,如免疫调节作用,降压作用,抗血栓、抗动脉硬化作用,抗炎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等,柳属中药的药用价值及资源的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脂肪肝、肥胖症的中药提取物,其所含有效成分及其比例(重量)为木樨草素(Luteolin)0.1~50、芹菜素(Apigenin)0.1~30、槲皮素(quercetin)0.1~20、芦丁(rutin)0.1~10、异槲皮素(isoquercetin)0.1~30、杨梅素(myticetin)0.1~20、异鼠李素(isorhamnein)0.1~40、黄芪皂甙(membranous Saponin)1~60。
本发明中药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中木樨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槲皮素(quercetin)、芦丁(rutin)、异槲皮素(isoquercetin)、杨梅素(myticetin)、异鼠李素(isorhamnein)、黄芪皂甙(membranous Saponin)的检测采用了高效液相法。
上述治疗脂肪肝、肥胖症的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以柳叶、黄芪天然中草药为原料,其重量配比为柳叶60~95、黄芪5~40,按下列步骤制备(1)柳叶用5~20倍量40~90%乙醇回流提取,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8,静置,取消液用稀盐酸调pH至酸性后,用醋酸乙酯萃取,合并萃取液,回收醋酸乙酯,得柳叶提取物;(2)黄芪加水煎煮,合并煎煮液,浓缩至1∶4,即每1ml相当于4g药材,用稀酸调pH至1~2,静置,过滤,取沉淀加水溶解,用NaOH调pH至7-8,过滤,滤液加稀盐酸调pH至1~2,静置,过滤,得沉淀物;(3)取上述沉淀物与柳叶提取物合并,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
在步骤(2)中稀酸为稀盐酸,碱液为35-45%NaOH溶液。
在步骤(2)中浓缩液及过滤液加稀酸调pH至1~2后,均在70-85℃保温1小时。
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可与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辅料)配制成药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中药提取物应用于治疗脂肪肝、肥胖症,不但具有抗脂肪肝病毒作用,而且起到保肝降酶作用,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及主要药效学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载体是指药学领域常规的药物载体或辅料,例如稀释剂、赋形剂和水等,填充剂如淀粉、糊精、蔗糖、甘露醇、乳糖,微晶纤维素等;粘合剂如纤维素衍生物、藻酸盐、明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润湿剂如甘油崩解剂如甲基淀粉钠,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琼脂、碳酸钙和碳酸氢钠;吸收促进剂如季铵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醇、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吸附载钵如高岭土和皂粘土;润滑剂如滑石粉、硬脂酸钙和镁、微粉硅胶和聚乙二醇等。另外在药剂中还可以含有其它辅剂如香味剂、甜味剂等。
本发明中药提取物药剂可通过口服、直肠或肠胃外给药的方式施用于患者。用于口服时,可将其制成常规的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粉剂、颗粒剂等,制成液体制剂如水或油悬浮剂其它液体制剂如糖浆、合剂、酏剂等;用于肠胃外给药时,可将其制成注射用的溶液、粉针、水或油性悬浮剂等。本发明优选的形式是片剂、包衣片剂、胶囊、颗粒剂、合剂和粉针、注射液。
本发明的中药提取物及其药剂的施用量可根据用药途径、患者年龄、体重、所治疗的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变化,其日剂量以中药提取物计算可以是1mg/kg~600mg/kg体重,优选5mg/kg~400mg/kg体重。可以一次或多次施用。
实施例1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①取柳叶中药15kg,用8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回收尽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8,静置,过滤,高速离心,用稀盐酸调pH至2~3,用6倍量浓缩液体积的醋酸乙酯萃取,合并萃取液,回收醋酸乙酯即得柳叶提取物。②另取黄芪2kg,加10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至1∶4(每1ml相当于4g药材),用稀盐酸调pH至1~2,80℃保温1小时,静置,过滤,沉淀加适量的水溶解,用40%NaOH调pH至7-8,过滤,滤液加稀盐酸调pH至1~2,80℃保温1小时,静置,过滤,得沉淀物。③取上述沉淀物与水芹提取物合并,减压干燥,粉碎,过80目筛,即得本发明中药提取物。
实施例2 中药提取物粉针剂的制备实施例1柳叶中药提取物15克甘露醇 20克取实施例1中药提取物,置适宜容器中,加注射用水约900ml,加入甘露醇搅拌均匀,再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用0.22um的微孔滤膜过滤,在无菌条件下,灌装于西林瓶中,部分塞上丁橡胶塞,装盘,冷冻干燥。冻干结束后压塞、压盖即得。
实施例3 中药提取物注射液液的制备实施例1中药提取物 15g吐温-801ml注射用水 加至1000mt取实施例1中药提取物,用900ml注射用水溶解,再用1%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6~7,加1ml吐温-80,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静置,用0.22um微孔滤膜过滤,灌封,流通蒸汽灭菌,即得。
实施例4 中药提取物胶囊剂的制备实施例1中药提取物 600g糊精 350g羧甲基纤维素钠 50g硬脂酸镁 15g取实施例1中药提取物、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过80目筛,用干式制粒机制粒,用60目筛整粒,灌于胶囊中,即得。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脂肪肝、肥胖症的天然药物—中药提取物及其药剂,为证明其治疗脂肪肝、酒精肝效果及安全性,发明者使用按上述实施例1中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中药提取物,进行了毒理和药效学实验,研究结果如下一、急性毒性试验为观察本发明中药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对小鼠进行了iv与ip两种给药途径的试验,结果表明本品iv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3.76g/kg(95%可信为1.96~2.68g/kg),小鼠ip给药未能测出半数致死量度(LD50),测得最大耐受量(MTD)为3.87g/Kg。
二、主要药效学试验目的研究本发明药物对酒精性脂肪肝以及药物性脂肪肝的作用,并探讨两种脂肪肝的发病机理。方法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和药物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并分为治疗组(80mg/kg)和对照组。4周后处死,分别测定肝功能,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酯(HDL)、血清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肝脂酯(HL)、脂蛋白脂酶(LPL)及肝脏病理变化。
1、一般情况实验实验前称体重一次,观察食欲行为、状态、毛发及动物死亡情况;实验结束处死动物时称量体重、肝脏湿重。一般情况实验中模型组较正常组体重增长迅速,且性情较为温顺,不喜动,各组均无动物死亡发生。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动物的体重较正常组超重20%以上,其体重、肝指数(肝湿重/体重×100%)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分别<0.05和0.01)。说明本发明药物具有治疗肥胖症作用。
2、生物化学指标(1)酒精性脂肪肝治疗后生化指标的变化酒精模型组在应用本发明药物后,可以显著降低血清TG、血清和肝组织MDA含量、减少肝内脂质,同时明显升高血清以及肝组织内HL、LPL的活性,血清中HDL的水平也明显增高。同时血清ALP、ALT以及AST降低。
(2)CCl4性脂肪肝治疗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本发明药物治疗CCl4性脂肪肝可以显著降低血清TG、血清和肝组织MDA含量、减少肝内脂质,同时明显升高血清以及肝组织内HL、LPL的活性,血清中HDL的水平也明显增高。同时血清ALP、ALT以及AST降低。
3、保肝退黄作用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大鼠黄疸模型,连续iP五日本发明中药提取物,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提取物能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TBil)的含量,多者达56%,病理学检查表明大鼠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病变,比模型细胞的明显要轻。
4、病理观察正常肝脏肉眼观察呈鲜红色,边缘锐利、表面光滑,酒精性脂肪肝肉眼观体积增大,边缘变钝,颜色呈黄褐色,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切面油腻感,光镜下观察,可见肝脏小叶结构消失,炎症反应剧烈,细胞崩解坏死,出现Molloray’s小体,细胞内可见弥漫性小泡性脂肪滴。CCl4性脂肪肝肝脏体积增大,颜色呈黄褐色,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光镜下观察,可见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广泛气球样变性,但在病变细胞之间尚存在正常的肝脏组织。酒精性和药物性脂肪肝治疗组肝脏病理明显改善,肝内脂肪滴完全消失,炎症细胞浸润减轻。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脂肪肝、肥胖症的中药提取物,其所含有效成分及其比例(重量)为木樨草素(Luteolin)0.1~50、芹菜素(Apigenin)0.1~30、槲皮素(quercetin)0.1~20、芦丁(rutin)0.1~10、异槲皮素(isoquercetin)0.1~30、杨梅素(myticetin)0.1~20、异鼠李素(isorhamnein)0.1~40、黄芪皂甙(membranous Saponin)1~60。
2.一种治疗脂肪肝、肥胖症的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方法是以柳叶、黄芪天然中草药为原料,其重量配比为柳叶60~95、黄芪5~40,按下列步骤制备(a)柳叶用5~20倍量40~90%乙醇回流提取,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8,静置,取消液用稀盐酸调pH至酸性后,用醋酸乙酯萃取,合并萃取液,回收醋酸乙酯,得柳叶提取物;(b)黄芪加水煎煮,合并煎煮液,浓缩至1∶4,即每1ml相当于4g药材,用稀酸调pH至1~2,静置,过滤,取沉淀加水溶解,用NaOH调pH至7-8,过滤,滤液加稀酸调pH至1~2,静置,过滤,得沉淀物;(c)取上述沉淀物与柳叶提取物合并,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治疗脂肪肝、肥胖症的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中药提取物可与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辅料配制成药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脂肪肝、肥胖症的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稀酸为稀盐酸,碱液为35-45%NaOH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脂肪肝、肥胖症的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浓缩液及过滤液加稀酸调pH至1~2后,均在70-85℃保温1小时。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脂肪肝、肥胖症的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其中药提取物,其所含有效成分及其比例(重量)为木樨草素0.1~50、芹菜素0.1~30、槲皮素0.1~20、芦丁0.1~10、异槲皮素0.1~30、杨梅素0.1~20、异鼠李素0.1~40、黄芪皂甙1~60。其方法是以柳叶、黄芪天然中草药为原料,其重量配比为柳叶60~95、黄芪5~40,按下列步骤制备柳叶用乙醇回流提取;黄芪加水煎煮,加稀酸调制过滤,得沉淀物;将沉淀物与柳叶提取物合并,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其有益效果是中药提取物应用于治疗脂肪肝、肥胖症,不但具有抗脂肪肝病毒作用,而且起到保肝降酶作用,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C07H1/00GK1589804SQ03127190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8日
发明者昌友权, 李云彪, 王雪, 李晶 申请人: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昌友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