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霉素生产中硝氧化反应的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356327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氯霉素生产中硝氧化反应的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氯霉素生产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氯霉素生产中硝氧化反应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硝氧化反应是氯霉素生产过程中诸多环节之一,硝氧化反应是在一个密闭的不锈钢反应罐中进行,传统的硝氧化反应时间约为30小时,生产周期长,能耗高,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氯霉素生产中硝氧化反应的工艺方法,能够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氯霉素生产中硝氧化反应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重量比为1∶5.33×10-5∶5.33×10-5的硝基乙苯、硬脂酸钴、醋酸锰在装入反应罐中,然后通入5kg/cm2的压缩蒸汽升温至160℃,开始硝氧化反应,在40分钟到1小时内降温至136℃;在3小时内由136℃升至138℃;在5小时内升温至140℃;在3小时内升温至142℃;保温4小时;加冷却水2小时降温至120℃,即可。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对原工艺曲线作了改造,硝氧化反应可以在约18小时内完成,比传统工艺节省了12小时。同时,采用本发明降也低了能耗,缩短了反应时间,显著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为传统的硝氧化反应的工艺曲线图; 图2为本发明的硝氧化反应的工艺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采用传统的硝氧化反应的工艺曲线,如图1所示。在1000立升的反应罐中,内装800公斤的反应原料,其重量比为1∶5.33×10-5∶5.33×10-5的硝基乙苯、硬脂酸钴、醋酸锰;按照传统工艺曲线,经过30小时后,生成硝基物约660公斤,质量指标98.5,得率82.5%。
实施例2,本发明的硝氧化反应的工艺曲线,如图2所示。在1000立升的反应罐中,内装800公斤的反应原料,其重量比为1∶5.33×10-5∶5.33×10-5的硝基乙苯、硬脂酸钴、醋酸锰;装料完毕,通入5kg/cm2压缩蒸汽升温至160℃的反应起始温度;经过取样化验确定开始氧化反应,在40分钟到1小时内降温至136℃;在3小时内由136℃升至138℃;在5小时内升温至140℃;在3小时内升温至142℃;保温4小时;经过取样化验确定停止氧化反应后,加冷却水2小时降温至120℃后排放物料,即生成硝基物约655公斤,质量指标98.6,得率81.88%。
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2,在质量和得率相当的情况下,本发明通过合理地控制反应过程中的工艺温度,反应时间约为18小时,显著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了能耗。
权利要求
1、一种氯霉素生产中硝氧化反应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重量比为1∶5.33×10-5∶5.33×10-5的硝基乙苯、硬脂酸钴、醋酸锰装入反应罐中,然后通入5kg/cm2的压缩蒸汽升温至160℃,开始硝氧化反应,在40分钟到1小时内降温至136℃;在3小时内由136℃升至138℃;在5小时内升温至140℃;在3小时内升温至142℃;保温4小时;加冷却水2小时降温至120℃,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氯霉素生产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氯霉素生产中硝氧化反应的工艺方法,具体为将重量比为1∶5.33×10-5∶5.33×10-5的硝基乙苯、硬脂酸钴、醋酸锰在装入反应罐中,然后通入5kg/cm2的压缩蒸汽升温至160℃,开始硝氧化反应,在40分钟到1小时内降温至136℃;在3小时内由136℃升至138℃;在5小时内升温至140℃;在3小时内升温至142℃;保温4小时;加冷却水2小时降温至120℃,即可。
文档编号C07C233/00GK101538219SQ20091002206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6日
发明者张开生, 张家安, 郭国法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