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927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 抗体的分离板。
背景技术
抗体主要分为IgM、IgG、IgA、IgD、IgE等五个类型,而通过生物技术制备杂交瘤细 胞而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主要为IgG或IgM类型的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被广泛应用于医 学、生物学等领域。单克隆抗体主要由B淋巴细胞合成,每个B淋巴细胞有合成一种抗体的 遗传基因。动物脾脏有上百万种不同的B淋巴细胞系,含遗传基因不同的B淋巴细胞合成 不同的抗体。当机体受抗原刺激时,抗原分子上的许多决定簇分别激活各个具有不同基因 的B细胞,被激活的B细胞分裂增殖形成该细胞的子孙,即克隆由许多个被激活B细胞的分 裂增殖形成多克隆,并合成多种抗体。如果能选出一个制造一种专一抗体的细胞进行培养, 就可得到由单细胞经分裂增殖而形成细胞群,即单克隆。单克隆细胞将合成一种决定簇的 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单抗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试验周期较长,由于动物个体差异、免疫方案、试剂等 原因影响,筛选出来的单抗类型往往是随机的。由于具有这种不确定性,经过大量的研究工 作所获得的单抗往往与期望能够获得的单抗类型不同,导致重复性工作,造成实验时间、经 费、资源等的浪费。目前通常的单抗制备及鉴定方法流程为首先,从注射了抗原的实验动物体内提 取B淋巴细胞,并与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然后,对所形成的杂交瘤 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使其大量培养增殖;最后,对细胞克隆化培养后的杂交瘤细胞分泌的 抗体类型进行鉴定。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是制备单抗过程中耗时较多的重要步骤。然 而,目前的单抗制备过程只有在进行细胞克隆化培养后才可以对抗体类型进行鉴定,因此 必须对所有融合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并筛选阳性克隆,这就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当筛选 的单抗其类型与预期不一致时,就必须再次从融合细胞中进行筛选或重新免疫动物再次获 得融合细胞。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筛选不同亚型单克隆 抗体的方法(见同期申请的专利),该方法结合膜分离的原理,在外界推动力(压力)作用 下,利用溶液中组分的分子量差异,使溶液中不同分子量大小的单克隆抗体组分实现分离。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新型的筛选不同亚型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提供一种用 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从而使新型的筛选方法得以实施,避免筛选不同亚型 单克隆抗体的盲目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包括主 板和收集板,其中,所述的主板上设有若干个板孔,每个板孔内设有滤膜夹层;所述的收集板由两块组成,分别与主板的两个面配套,每块收集板上设有若干与主板的板孔相对应的 收集孔。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其中,所述的滤膜夹 层包括环形支持层以及设置在支持层上的滤膜。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其中,所述的主板的 板孔为可双面加入液体的圆柱形孔,滤膜夹层置于圆柱形孔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其中,所述的滤膜能 够截留的分子量在150kD 900kD之间。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其中,还包括用于离 心配平的模型板,模型板上设有若干与主板的板孔相对应的离心孔。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其中,还包括与主板 配合使用的酶标板或培养板,酶标板或培养板与主板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采用膜过滤的原理,适当截留分子量,将 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的培养上清进行过滤,培养上清中IgM型单克隆抗体将被截留于滤膜 上,不会通过滤膜,而培养上清中IgG类型的单抗将同滤液一起通过滤膜;然后对滤膜上保 留的组分和滤液分别进行检测,就可以判断所获得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抗类型是否为期望 获得的抗体类型,从而进行有目的的克隆化培养。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板和收集板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板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板板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膜分离的原理,是在外界推动力(压力)作用下,利用溶液中组分的分子量差异, 使溶液中不同分子量大小的组分达到分离的一种方法。IgG抗体其分子量为150kD,而IgM 抗体分子量达到900kD,因此使用一定孔径的滤膜过滤杂交瘤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可使其中 包含的IgG、IgM抗体达到分离。本实用新型利用了膜过滤的原理(适当截留分子量),将 适当孔径(截留分子量)的滤膜嵌合于孔板内,用于单抗制备过程中分离杂交瘤细胞培养 上清液中IgG、IgM类型抗体,并配套相应的收集板便于收集相应的液体。如图1、2、3所示,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主要由主板1、收集板2 组成。主板分为G、M两面,由板框、板条组成或为整体固定式主板,可为多种规格,如96孔、 48孔、24孔等,板孔3设计为可双面加入液体的圆柱形孔,中间设计有滤膜夹层4,滤膜夹层 4包括环形支持层6以及设置在支持层6上的滤膜7,滤膜7能够截留的分子量在150kD 900kD之间。收集板2分为g、m两块,分别同主板的两个面配套,使用颜色标识,使其不易 混用,每块收集板2上设有与主板的板孔数量相同且相对应的收集孔5。在使用过程中为 避免污染,必须对主板孔内进行清洗,而且主板及收集板可以反复使用多次,因此配套清洗 试剂。主板还可以同市面通用的酶标、培养板配合使用,因此配套固定组件。主板设计为具有外边的框架结构,其形状能够直接扣在标准酶标板或培养板上使用;为了防止主副板在 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脱落,同时使主板具有普遍通用性,以适合其他不规则的培养板,可以 采用橡皮筋捆扎或其他方法进行固定。收集板结构同标准酶标板、培养板完全相同,可以通用。由于需要离心操作,因此同时配套相同规格不带滤膜的模型板用于离心配平,模 型板上设有若干与主板的板孔相对应的离心孔。模型板的形状、材质同主板完全相同,其差 异在于模型板板孔中部没有滤膜夹层。使用该分离板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实现步骤如下(1)取融合后细胞培养上清液150ul,离心弃去悬浮的细胞及细胞碎片,获得培养 上清液A ;(2)取上清液A 50ul加入带有滤膜的主板M面孔内,本实施中滤膜使用能够截留 分子量为150-200kD左右的滤膜(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为了使离心穿透液B中的杂质成分更 少),主板为96孔板,主板下承接g收集板(包被抗原)或普通培养板,离心收集离心透过 液B ;(3)向主板M面孔内加入清洗液,主板下承接空白板,离心后弃去离心透过液;(4)将该96孔板翻转后,主板M面承接m收集板(包被抗原)或普通培养板,向主 板G面孔内加入洗脱液再次离心,使滤膜截留的组分充分洗脱,并收集截留组分溶液C ;(5)将A液加入使用免疫原包被的抗原板孵育,B液(g板)、C液(m板)同时进行 孵育,根据免疫动物选择相应的酶标二抗,进行ELISA试验;若A、B液呈现阳性,则该孔细胞 分泌抗体类型为IgG ;若A、C液呈现阳性,则该孔细胞分泌抗体类型为IgM ;若A、B、C液均 呈现阳性,则该孔细胞同时含有分泌IgG和IgM类型抗体的杂交瘤细胞;(6)根据试验结果以及期望获得的抗体类型,从而确定对哪一培养孔细胞进行克 隆化培养;(7)主板及收集板使用试剂对其表面进行封闭处理。使用后的主板、收集板使用专 用试剂清洗后可反复使用。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 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包括主板和收集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板上设有若干个板孔,每个板孔内设有滤膜夹层;所述的收集板由两块组成,分别与主板的两个面配套,每块收集板上设有若干与主板的板孔相对应的收集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滤膜夹层包括环形支持层以及设置在支持层上的滤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主板的板孔为可双面加入液体的圆柱形孔,滤膜夹层置于圆柱形孔的中间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滤膜能够截留的分子量在150kD 900kD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用于离心配平的模型板,模型板上设有若干与主板的板孔相对应的离心孔。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与主板配合使用的酶标板或培养板,酶标板或培养板与主板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筛选IgG与IgM类型抗体的分离板。其结构包括主板和收集板,所述的主板上设有若干个板孔,每个板孔内设有滤膜夹层;所述的收集板由两块组成,分别与主板的两个面配套,每块收集板上设有若干与主板的板孔相对应的收集孔。本实用新型采用膜过滤的原理,适当截留分子量,将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的培养上清进行过滤,培养上清中IgM型单克隆抗体将被截留于滤膜上,不会通过滤膜,而培养上清中IgG类型的单抗将同滤液一起通过滤膜;然后对滤膜上保留的组分和滤液分别进行检测,就可以判断所获得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抗类型是否为期望获得的抗体类型,从而进行有目的的克隆化培养。
文档编号C07K1/34GK201598248SQ200920223120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5日
发明者赵怀璞 申请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