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改性聚乙烯软包装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839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纳米改性聚乙烯软包装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软包装用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以及经改性的聚烯烃食 品软包装材料,更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包含纳米二氧化硅的食品软包装用聚烯烃的加 工助剂组合物以及经纳米改性的食品软包装用聚烯烃材料,尤其是聚乙烯材料。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塑料包装具有质轻、柔软、废料少,占有空间小,成本低和成本有 效性高的特点,所以包装材料已经成为塑料消费构成中用量最大的一部分。以塑料工业 最发达的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例,包装用塑料占塑料总消费的份额分别为27.2%、32.8% 和27.2%,即使在我国,塑料包装材料也占塑料消费比例的25%左右。
我国软包装材料在近十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软包装原料的品质上存在严 重的不足。在我国的软包装材料中,聚乙烯用量最大,约占40%以上,并且在聚乙烯 类薄膜中,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其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 (HDPE)共混的PE树脂占很大的比例。低密度聚乙烯(LDPE)具有良好的柔韧性、透 明、无毒、无嗅、耐水性、防潮性、热封性、耐低温性,还具有抗冲击强度大、化学性 质稳定的特点,并且价格便宜,因此LDPE被广泛用作食品软包装材料。
由于LDPE的分子中具有较多的支链(支化度较大),分子排列不紧密,结晶度 较低,密度也小,这样就使得LDPE在具有较好的柔韧性、透明性、耐环境应力开裂等 优点的同时,也具有抗张强度低、热稳定性差等缺点。LDPE薄膜在作为包装材料使用过 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抗张强度低(杨氏模量小、拉伸屈服应力低),伸缩率大,套印调准困难。
(2)由于LDPE的耐热性差,用其制备的复合薄膜,在较高温度下(蒸煮消毒过 程中,或印刷设备的烘道中)容易发生变形。
(3)薄膜的摩擦系数太高,不能满足自动灌装生产线的要求,为了降低薄膜的摩 擦系数,常常加入爽滑剂。而加入爽滑剂又会引起油墨附着牢度下降、复合膜的粘结强 度下降等问题。另外如果爽滑剂过量渗出还会使自动灌装生产线的生产速度下降。因 此,爽滑剂的用量很难控制。
(4)耐油性不好,需与其它薄膜复合,且作为热封层时需增加LDPE的厚度。
(5)易产生静电,极易引爆车间内挥发的有机溶剂。
(6)对气体的阻隔性差,需与其它薄膜复合才能具有较高的气体阻隔性。
(7)表面极性低,对油墨的粘附性能差。目前的解决方法为印刷前进行表面处理 (如电晕处理等)以增加极性基团数量,但电晕处理后存在时效性的限制(一般在15天左 右)。
(8)极易吸附粘结剂及油墨中的有机溶剂,造成软包装中溶剂残留指标超标。
在包装材料应用领域,LDPE薄膜存在的上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它 们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产品包装质量,造成废品率高,自动罐装生产线不能满负荷运转,操作工人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证,对食品质量也造成严重威胁,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对于现有的LDPE原料进行改性,使其适合作为软包装材料,尤其是食 品软包装材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食品软包装用聚烯烃的加工助 剂组合物,该加工助剂组合物为纳米二氧化硅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其 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1 20%,而所述乙烯-醋 酸乙烯酯共聚物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80 99%。
优选地,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3 18%, 而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82 97%。
更优选地,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5 15%,而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85 95%。
更优选地,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5 10%,而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90 95%。
更优选地,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12 15%,而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85 88%。
优选地,所述聚烯烃选自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或聚丙烯树脂。
更优选地,所述聚烯烃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改性的食品包装用聚烯烃,包括100重量份的 聚烯烃树脂和0.5 5重量份的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
优选地,该食品包装用聚烯烃包括100重量份的聚烯烃树脂和1 4重量份的上 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
更优选地,该食品包装用聚烯烃包括100重量份的聚烯烃树脂和1 3重量份的 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
优选地,该食品包装用聚烯烃中所述聚烯烃树脂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或 聚丙烯树脂。
更优选,所述聚烯烃树脂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
优选地,该食品包装用聚烯烃,进一步包括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的助剂抗氧 剂、润滑剂、增塑剂。
更优选地,所述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010和/或抗氧剂168,所述润滑剂选自硬脂 酸锌和/或硬脂酸钙润滑剂,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酯类增塑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锌润滑剂。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改性的食品包装用聚烯烃材料通过使用上述聚烯烃 的加工助剂对聚烯烃树脂进行改性而制备。
优选地,该食品包装用聚烯烃材料,其中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的质量为所述聚烯烃树脂质量的0.5 5%。
优选地,所述聚烯烃树脂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或聚丙烯PP树脂。
更优选地,所述聚烯烃树脂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
更优选地,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的质量为所述聚烯烃树脂质量的1 4%。
更优选地,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的质量为所述聚烯烃树脂质量的1 3 % O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在聚烯烃改性中的应用。
优选地,提供了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在食品包装用聚烯烃改性中的应用。
进一步优选地,提供了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在食品软包装用聚烯烃改性中的 应用。
优选地,所述聚烯烃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聚丙烯PP。
更优选地,所述聚烯烃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
利用一种上述的包含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剂的食品软包装用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 合物对聚烯烃树脂,如LDPE树脂或PP树脂,尤其是对LDPE树脂进行改性,使得改性 后的LDPE树脂或PP树脂,尤其是LDPE树脂,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机械性能、复合 性能、抗静电性能、食品安全性能,因此本发明提出的利用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的聚烯烃 (尤其是改性低密度聚乙烯)软包装材料的工艺具有“一剂多用”的效果,在国内还未见 报道,具有创新性。
技术特点
由于LDPE的分子中具有较多的长支链(即支化度较大),使的分子排列不紧 密,结晶度较低,密度也较小,这样就使得LDPE结晶度较聚丙烯(PP)低,具有较好的 韧性、透明性、耐环境应力开裂等优点,但同时也使其具有抗张强度低、易变形、套印 不准的缺点。
如果能够通过纳米改性使得LDPE的杨氏模量和拉伸屈服应力提高,上面的问 题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目前,在国内外有关LDPE的改性报道中,一般都添加HDPE 或LLDPE以增加LDPE的杨氏模量和拉伸屈服应力,而只添加纳米改性剂的改性效果则很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包含纳米二氧化硅的包装用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 该加工助剂组合物为纳米二氧化硅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纳 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1 20%,而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 聚物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80 99%。
包含纳米二氧化硅的包装用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的加入既增加了异相成核 点,又加快了熔融聚乙烯的结晶速率,使得聚乙烯晶粒完整且增加了结晶度,在包含纳 米二氧化硅的包装用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的添加量为lwt% 3wt%时,结晶度最 多提高对%,熔融温度最多提高;TC,这样使得LDPE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对于提高 LDPE薄膜的套印精度十分有利。
LDPE是典型的非极性分子,与水的浸润性很差,使得LDPE与极性较高的油 墨、粘结剂、铝箔间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小,从而使得用它制备的复合膜的剥离强度小、油墨附着力低。通过测定改性LDPE的表面张力,可以发现,利用包含纳米二氧化硅的 包装用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改性后的LDPE的表面张力得到明显提高。未改性LDPE 的表面张力只有31达因/cm,随着改性剂(如NS-1)加入量的提高,LDPE薄膜表面张 力逐渐提高,当改性剂用量为5Wt%时,改性LDPE薄膜的表面张力提高到35达因/cm。
为了提高软包装薄膜的油墨附着力和复合强度,一般都进行电晕处理以增加薄 膜表面的极性。但经电晕处理的薄膜,在长时间储存时极性会逐渐消失;且电晕的功率 很难掌握,如若功率过小,则电晕后薄膜表面极性不足,如若功率过大又会造成薄膜发 脆、甚至被击穿。本发明的试验证明,可以通过利用包含纳米二氧化硅的包装用聚烯烃 的加工助剂组合物改性来提高薄膜表面的极性,这无疑开辟出一条提高薄膜极性的新路 线。
在通常情况下,LDPE薄膜的表面电阻在IO"5以上,很容易由于积累电荷过多而 发生放电,给车间带来安全隐患。加入包含纳米二氧化硅的包装用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 合物后,可以明显降低LDPE薄膜的表面电阻,当改性剂(如NS-1)用量在5wt%时,薄 膜的表面电阻降低到IO14 Ω,这些高极性的二氧化硅均勻分布在薄膜的表面,增加了薄膜 的导电性,对于消除静电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印刷油墨中和多层复合粘性剂中,往往以甲苯、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作为溶 剂。在LDPE薄膜上印刷,或者以其为原料制备复合膜时,复合膜的有机溶剂残留指标 常常超标,给食品的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为了降低甲苯残留,人们在软包装生产工艺 上用增加烘道长度、提高烘道温度、增加陈化时间等多种手段来降低甲苯残留,但效果 很差。造成溶剂残留指标超标的一个本质的原因在于LDPE与甲苯、乙酸乙酯等有机溶 剂同属于低极性物质,根据极性相亲原理,甲苯、乙酸乙酯等小分子可迅速渗透到LDPE 结晶区及无定形区,并且很难脱附,即使是在加热的条件下也是如此。
因此,目前还没有提出较好地解决有机溶剂残留问题的新工艺。本发明人研究 发现,经过纳米改性的LDPE薄膜由于增加了极性,使得其与甲苯和乙酸乙酯的亲和性 大为降低,甲苯残留得到较大程度的降低,当包含纳米二氧化硅的包装用聚烯烃的加工 助剂组合物含量在0.5 5wt%范围时,LDPE薄膜对甲苯和乙酸乙酯的吸附降低40%以 上,从根本上解决了甲苯残留超标问题。
为了适应自动包装生产线的要求,需要将薄膜的摩擦系数降低到0.2 0.3之 间。一般情况下LDPE薄膜的摩擦系数在0.4 0.6之间。目前降低摩擦系数主要的方 法是加入爽滑剂。爽滑剂一般是高极性的小分子(例如芥酸酰胺),其与LDPE基体树脂 相容性很差,因此这些极性的小分子会迁移到薄膜表面,形成一个光滑的界面,降低薄 膜的摩擦系数。但同时对于软包装材料的印刷性能、复合性能和食品安全都会带来负面 的影响,目前为止,人们一直也没有找到其它的降低薄膜摩擦系数的方法。
本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LDPE在经过包含纳米二氧化硅的包装用聚烯烃的加工 助剂组合物的纳米改性后,其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其中在用 包含纳米二氧化硅的包装用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如NS-2)改性后,在加工助剂组 合物用量为0.5 5wt%范围内,横向动摩擦系数降低11 66%,横向静摩擦系数降低 19 49%,纵向动摩擦系数降低33 70%,纵向静摩擦系数降低M 55%。纳米加 工助剂组合物改性为降低LDPE软包装材料的摩擦系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普通的LDPE树脂进行纳米加工助剂组合物改性,可 以起到“一剂多用”的作用,并且本发明提出的这种改性工艺具有无毒、环保、价格低 廉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食品软包装用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 物,该加工助剂组合物为纳米二氧化硅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其中,所 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1 20%,并且所述乙烯-醋酸乙 烯酯共聚物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80 99%。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 的3 18%,并且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 82 97%。
在一个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 量的5 15%,并且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 85 95%。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聚烯烃选自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或聚丙烯树脂。
在一个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聚烯烃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
在另一个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 质量的5 10%,而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 90 95%。
在又一个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 质量的12 15%,而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 的85 88%。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改性的食品包装用聚烯烃, 包括100重量份的聚烯烃树脂和0.5 5重量份的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食品包装用聚烯烃包括100重量份的聚烯烃树脂和1 4重量份的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
在一个更优选实施例中,该食品包装用聚烯烃包括100重量份的聚烯烃树脂和 1 3重量份的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食品包装用聚烯烃中所述聚烯烃树脂为低密度聚乙烯 LDPE树脂或聚丙烯树脂。
在一个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聚烯烃树脂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
在一个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该食品包装用聚烯烃进一步包括选自以下一种或 多种的助剂抗氧剂、润滑剂、增塑剂。
在一更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010和/或抗氧剂168,所 述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锌和/或硬脂酸钙润滑剂,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酯类增塑剂。
在一再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锌润滑剂。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了改性的食品包装用聚烯烃材料通过使用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对聚烯烃树脂进行改性而制备。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食品包装用聚烯烃材料,其中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 组合物的质量为所述聚烯烃树脂质量的0.5 5%。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聚烯烃树脂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或聚丙烯PP 树脂。
在一个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聚烯烃树脂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
在一个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的质量为所述聚烯 烃树脂质量的1 4%。
在另一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的质量为所述聚烯 烃树脂质量的1 3%。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在聚烯烃 改性中的应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在食品包装用聚烯烃改性中 的应用。
在一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上述聚烯烃的加工助剂在食品软包装用聚烯 烃改性中的应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聚烯烃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聚丙烯PP。
在一个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聚烯烃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
以下将参考具体实施例对根据本发明的包含纳米二氧化硅的食品包装用聚烯烃 的加工助剂组合物以及经纳米改性的食品包装用聚烯烃材料,尤其是聚乙烯材料,以及 其应用进行具体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以下的具体描述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 明,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8
1.1实验材料的准备
包含纳米二氧化硅的食品包装用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在文中可称为“纳 米二氧化硅”、“纳米改性剂”、“纳米加工助剂”、“纳米助剂”、“纳米助剂组合 物”或“纳米加工助剂组合物”等,其具有相同的含义,以下试验以型号分别为NS-I或 NS-2的纳米二氧化硅加工助剂组合物为例进行说明,如下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制备。
1.1.1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型号NS-1)
在装有电动搅拌、温度计、滴液漏斗的500毫升的四口瓶中加入120克固含量为 50%的EVA乳液,将体系温度控制在40°C。在30分钟内由滴液漏斗滴加15克的水玻璃 (波美度40° Be,模数为3.5)到上述体系内,混合1小时。由滴液漏斗逐滴滴加10%的硫酸水溶液到体系内,直至体系pH = 4,继续搅拌1小时。将沉淀物倾入1升 的蒸馏水中,清洗沉淀物,然后静置,倾去上层清液;然后补加蒸馏水,搅拌10分钟后 静置,再次倾去上层清液,直至洗至无硫酸根离子。将得到的浆液用胶体磨研磨,然后 喷雾干燥、粉碎得到EVA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简写为EVA-^iO2)(型号NS-1)。
1.1.2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型号NS-2)
在装有电动搅拌、温度计、滴液漏斗的500毫升的四口瓶中加入120克固含量为 50%的EVA乳液,将体系温度控制在40°C。在30分钟内由滴液漏斗滴加30克的水玻璃(波美度40° Be,模数为3.5)到上述体系内,混合1小时。由滴液漏斗逐滴滴加10% 的硫酸水溶液到体系内,直至体系pH = 4,继续搅拌1小时。将沉淀物倾入1升 的蒸馏水中,清洗沉淀物,然后静置,倾去上层清液;然后补加蒸馏水,搅拌10分钟后 静置,再次倾去上层清液,直至洗至无硫酸根离子。将得到的浆液用胶体磨研磨,然后 喷雾干燥、粉碎得到EVA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简写EVA-^iO2)(型号NS-2)。
LD 100-AC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1010抗氧剂食品级CIBA公司
168抗氧剂食品级CIBA公司
硬脂酸锌食品级市售
1.2改性或未改性LDPE树脂样品的制备
将LDPE树脂与纳米二氧化硅、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及硬脂酸锌(表示为 ZnSt)按比例(见表1)在高速混料机中共混5分钟。其中,比较例1未加入纳米二氧化 硅,实施例1 4为利用NS-I型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剂改性的LDPE配方,实施例5 8 为利用NS-2型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剂改性的LDPE配方。
表1改性或未改性LDPE的组成
NS-I改性LDPE的组成(g )NS-2改性LDPE的组成(g )样品NS-I1010168ZnStLDPE样品NS-21010168ZnStLDPE比较03323000例1实施153323000实施153323000例1例5实施303323000实施303323000例2例6实施903323000实施903323000例3例 实施1503323000实施1503323000例4例8
将上述原料在高速混料机中混勻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上熔融共挤得到纳米改性 母料,挤出机各加热段温度控制见表2。
表2改性LDPE熔融挤出温度
挤出机各段温度。C加热段1段2段3段 4段5段6段温度150160165 181174183
将得到的上述改性LDPE树脂吹膜,控制吹胀比为2.4,牵引比为4.0;然后测定 薄膜的各项性能。
测试方法
1.4.1机械性能测定
参照GB/T 1040.2-2006标准测定拉伸屈服应力、标称形变、拉伸断裂应力、拉 伸断裂形变、杨氏模量、最大拉伸应力,其中拉伸速率为20ιηιη/ ι。
1.4.2表面张力
利用不同表面张力的达因笔,测定薄膜的表面张力。每个样品测定五次,取算 术平均值。
1.4.3有机溶剂残留
将制得的LDPE薄膜放入60°C烘箱烘干24h,取出后称重,记为W1,在薄膜 的一面的四个不同的位置滴加甲苯或乙酸乙酯,室温下静置至恒重,记为W2。计算 W1-W2,就可以近似表示甲苯或有机溶剂残留量的相对大小。
比较例1
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 8相似,只是不添加纳米二氧化硅。
性能的分析
当用NS-I改性LDPE树脂时,相对于LDPE树脂的重量纳米二氧化硅用量在 0.5wt%~ lwt%范围内,即实施例1和实施例2,其横向杨氏模量与比较例1相差不大 (见表幻,就机械性能而言其改性效果最好。
相对于比较例1,其中实施例1薄膜的横向拉伸屈服应力提高观%,断裂应力 提高13%,标称应变提高8%,断裂应变提高12%;相对于比较例1,实施例2薄膜的 横向拉伸屈服应力提高14%,断裂应力提高31%,标称应变提高150%,断裂应变提高 107%。相对于比较例1,实施例3和实施例4薄膜虽然横向杨氏模量有所下降,但断裂 应力、拉伸屈服应力、拉伸断裂应变、标称应变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实施例3 中断裂应力、拉伸屈服应力、拉伸断裂应变、标称应变的提高程度更大。
表3 NS-I纳米改性剂对LDPE薄膜横向力学性能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食品包装用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该加工助剂组合物为纳米二氧化硅与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 合物总质量的1 20%,而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 质量的80 9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 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3 18%,而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质量占所述 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82 97%,优选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 物总质量的5 15%,而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 量的85 95%,所述聚烯烃优先选自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或聚丙烯树脂,更优选为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
3.一种经改性的食品包装用聚烯烃,包括100重量份的聚烯烃树脂和0.5 5重量份 的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包装用聚烯烃,包括100重量份的聚烯烃树脂和1 4 重量份的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优选地包括100重量份 的聚烯烃树脂和1 3重量份的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食品包装用聚烯烃,其中所述聚烯烃树脂为低密度聚乙 烯LDPE树脂或聚丙烯树脂,优选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食品包装用聚烯烃,其中进一步包括选自以下一种或多 种的助剂抗氧剂、润滑剂、增塑剂,优选地所述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010和/或抗氧剂 168,所述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锌和/或脂酸钙,优选为硬脂酸锌润滑剂,所述增塑剂为柠 檬酸酯类增塑剂。
7.—种改性的食品包装用聚烯烃材料,通过使用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 的加工助剂组合物对聚烯烃树脂进行改性而制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性的食品包装用聚烯烃材料,所述聚烯烃树脂为低密度 聚乙烯LDPE树脂或聚丙烯PP树脂,优选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优选地其中所述 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的质量为所述聚烯烃树脂质量的 0.5 5%,更优选所述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的质量为所 述聚烯烃树脂质量的1 4%,进一步优选所述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的加 工助剂组合物的质量为所述聚烯烃树脂质量的1 3%。
9.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在聚烯烃改性中的应 用,尤其是在食品包装用聚烯烃改性中的应用,更进一步是在食品软包装用聚烯烃改性 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所述聚烯烃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聚丙烯PP,优 选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品包装用聚烯烃的加工助剂组合物,该加工助剂组合物为纳米二氧化硅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1~20%,而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质量占所述加工助剂组合物总质量的80~99%。还提供了一种利用该加工助剂组合物改性的聚乙烯软包装材料。结果表明,聚乙烯软包装材料经过纳米助剂组合物改性后在其韧性得到较大程度提高的同时,材料的极性也得到较好的改善,改性后的聚乙烯对甲苯、乙酸乙酯的吸附大幅度降低,薄膜的摩擦系数也得到较大程度的下降。说明聚乙烯经过纳米改性后其作为软包装材料的使用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文档编号C08K9/04GK102020795SQ20091017611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8日
发明者付亚波, 刘全校, 李东立, 罗世永, 许文才 申请人:北京印刷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