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621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提高散射强光能力、有效隔绝车内外温差环境,有效除霜防雾的汽车前挡风窗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驾驶室前挡风玻璃多为普通汽车玻璃,抗拉、抗弯强度低,因而抗冲击性小;由于玻璃的导热系数高、在夏天开空调后,会浪费更多的能源;在冬季降雪后,前挡风玻璃上会结冰,由于刚启动汽车时,发动机温度还没有上来,因而利用车内热风化冰所需时间较长;雨中,驾驶室内外温差大,由于人的呼吸等原因挡风玻璃内侧面易集结大量水雾, 视线差,严重影响汽车行车的安全;当迎着太阳方向开车、或夜晚会车时对方使用远光灯, 普通汽车玻璃不能很好的散射强光,容易发生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抗冲击性高、绝热性好、散射强光能力强,可单独生产或对现有车辆进行改装,在冬季可快速化除挡风玻璃外冰霜,确保安全的汽车前挡风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复合结构,包括外层玻璃、内层透明玻璃钢、上通风槽板及下通风槽板,其特征是外层玻璃为普通汽车玻璃,在外层玻璃内侧上、下不遮挡视线的部分分别涂有至少一条通电发热银浆。外层玻璃与内层玻璃钢之间设置有上通风槽板和下通风槽板,上通风槽板的一侧安装有一排气管,上通风槽板上设有多个与排气管相连通的排气孔,下通风槽板的一侧安装有入气管,下通风槽板上开设有多个与入气管相连通的入气孔。上述上、下通风槽板上的排气孔和入气孔间距均小于10cm,上、下通风槽板采用粘接或螺栓连接在挡风窗框架上。上述的发热银浆主料配比为导电银微粒62-66克(粒度控制在3 5 μ m)、粘合剂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34-38克、溶剂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适量。上述的内层玻璃钢主料为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和改性E玻璃纤维,所述的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主料配比为苯乙烯10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120-380克、引发剂1. 5克;所述改性E玻璃纤维是指E玻璃纤维经浸润剂浸润,浸润剂主料配比为聚酯乳液300克、A-174 偶联剂18克、三乙醇胺十二烷基硫酸盐10克、聚乙烯醇单硬脂酸酯4克;在透明玻璃钢中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所占比例应大于85 %,改性E玻璃纤维应小于15 %,纤维长度在35mm 左右ο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玻璃钢材料,其抗拉、抗弯强度高于玻璃,可以提高该结构的抗冲击能力;玻璃钢材料导热系数低于玻璃,且该结构为双层结构,因此可以有效地隔绝内外温差环境,降低能量消耗;玻璃钢为非均质材料,本身具有散射强光的能力;由于该结构外层可以为现有汽车玻璃,因而利于对现有车辆进行改装;经改性处理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和 E玻璃纤维,其折射率一致,并且树脂含量大于80%后,玻璃钢的透光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与玻璃相当;由于外层玻璃上部内侧涂有通电发热银浆且线路为曲线,可以在冬季刚起车时进行化冰,被化的冰水可以不规则的流向挡风玻璃下方,加快中间部分的化冰速度;由于外层玻璃下部内侧涂有通电发热银浆,可以使热量向上走,很好地化下部和中间部分的冰。通过上下通风槽进出热气,可以在发动机预热后加速化除窗外的冰,或在雨天避免产生雾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挡风结构,抗冲击性好、使用寿命长、易修补、加工性能好,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同时还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的特点。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抗冲击性高、绝热性好、可单独生产或对现有车辆进行改装,在冬季可快速化除挡风玻璃外的冰霜,有利于提高汽车安全性的汽车挡风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通电发热银浆涂抹线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复合结构,包括外层玻璃6、内层玻璃钢2、上通风槽板4及下通风槽板8,其中,外层玻璃6为普通汽车玻璃,在外层玻璃6内侧上、下不遮挡视线的部分涂有通电发热银浆9 ;内层玻璃钢2主料为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和改性E玻璃纤维,玻璃钢厚度小于3mm。外层玻璃6与内层玻璃钢2之间设置上通风槽板4和下通风槽板8,上通风槽板4的一侧安装有一排气管5,上通风槽板4上设有多个与排气管5相连通的排气孔1, 下通风槽板8的一侧安装有入气管3,下通风槽板8上开设有多个与入气管3相连通的入气孔7。通电发热银浆9主料配比为导电银微粒62-66克(粒度控制在3 5 μ m)、粘合剂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34-38克、溶剂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适量。通电发热银浆9的涂抹线型详见图2。内层玻璃钢2主料为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和改性E玻璃纤维,所述的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主料配比为苯乙烯10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120-380克、引发剂1. 5克;所述改性 E玻璃纤维是指E玻璃纤维经浸润剂浸润,浸润剂主料配比为聚酯乳液300克、A-174偶联剂18克、三乙醇胺十二烷基硫酸盐10克、聚乙烯醇单硬脂酸酯4克;在透明玻璃钢中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所占比例应大于85%,改性E玻璃纤维应小于15% (纤维长度在35mm左右)。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复合结构,包括外层玻璃、内层透明玻璃钢、上通风槽板及下通风槽板,其特征是外层玻璃为普通汽车玻璃,在外层玻璃内侧上、下不遮挡视线的部分分别涂有至少一条通电发热银浆。外层玻璃与内层玻璃钢之间设置有上通风槽板和下通风槽板,上通风槽板的一侧安装有一排气管,上通风槽板上设有多个与排气管相连通的排气孔, 下通风槽板的一侧安装有入气管,下通风槽板上开设有多个与入气管相连通的入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通风槽板上的排气孔和入气孔间距均小于IOcm ;通风槽板采用粘接或螺栓连接在挡风窗框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复合结构,其特征是发热银浆主料配比为导电银微粒62-66克,粒度控制在3 5 μ m、粘合剂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34-38克、溶剂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适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透明玻璃钢主料为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和改性E玻璃纤维,所述的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主料配比为苯乙烯10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120-380克、引发剂1. 5克;所述改性E玻璃纤维是指 E玻璃纤维经浸润剂浸润,浸润剂主料配比为聚酯乳液300克、A-174偶联剂18克、三乙醇胺十二烷基硫酸盐10克、聚乙烯醇单硬脂酸酯4克;在透明玻璃钢中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所占比例应大于85 %,改性E玻璃纤维应小于15 %,纤维长度在35mm左右。
全文摘要
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复合结构,包括外层玻璃、内层透明玻璃钢、上通风槽板及下通风槽板,外层玻璃为普通汽车玻璃,在外层玻璃内侧上、下不遮挡视线的部分分别涂有至少一条通电发热银浆。外层玻璃与内层玻璃钢之间设置有上通风槽板和下通风槽板,上通风槽板的一侧安装有一排气管,上通风槽板上设有多个与排气管相连通的排气孔,下通风槽板的一侧安装有入气管,下通风槽板上开设有多个与入气管相连通的入气孔。本发明的抗冲击性好、使用寿命长、易修补、加工性能好,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同时还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的特点。且可单独生产或对现有车辆进行改装,在冬季可快速化除挡风玻璃外的冰霜,有利于提高汽车安全性的汽车挡风结构。
文档编号C08K9/04GK102248875SQ20101017506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8日
发明者师阳, 张旭, 李学功, 王铁 申请人:沈阳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