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打滑收缩膜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2462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打滑收缩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ー种防打滑收缩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收缩膜是在施加热量时在ー个方向收缩或两个方向都收缩的聚合物薄膜。收缩膜广泛地用作大、小产品,如食品、药品、消毒餐具、文体用品、印刷品、五金塑料、电话机、电子器件等各种产品的外包装,尤其是在不规则形体物品的组合式包装方面。 目前,包装领域里应用较多的收缩膜主要是热收缩膜和拉伸缠绕膜。现有热收缩膜多是采用低密度聚こ烯(LDPE)及其它助剂混合成型的。这些常用的LDPE收缩膜均存在一大缺陷,就是与接触物体的粘结カ不大,用其包装后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打滑,造成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打滑收缩膜,该防打滑收缩膜与接触物体的粘结カ大,用其包装商品后运输过程中不会因为打滑而损坏商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打滑收缩膜,其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低密度聚乙烯50% 73%、高密度聚乙烯17% 30%、こ烯-醋酸こ烯共聚物7% 16%、开ロ剂1% I. 5%、润滑剂1% I. 5%、防静电剂1% I. 5%制成。所述低密度聚こ烯的密度为O. 91 O. 925,所述高密度聚こ烯的密度为O. 941 O. 965。按照上述配方制备的防打滑收缩膜由于其动磨擦系数较高而具有较好的防打滑性能,用其包装商品后运输过程中不会因为打滑而损坏商品。优选地,所述开ロ剂为ニ氧化硅与聚こ烯的混合体。塑料薄膜的开ロ困难是由于薄膜闭合后膜间形成真空密合状态,不易分开,加上薄膜成型后其表面有大量的外露分子链,在两片薄膜闭合后产生了大分子链之间的互相缠绕。因此,本发明的防打滑收缩膜中加入开ロ剂解决开ロ困难的问题。优选ニ氧化硅和聚こ烯的混合体作开ロ剂,ニ氧化硅分散在聚こ烯中,加入较容易而且不含任何易挥发物及析出物,保证被包装物的质量,提高薄膜的透明性、表面光洁性及加工性、热封性。优选地,所述ニ氧化硅与聚こ烯的重量比为I :8 9。所述聚こ烯的密度为O. 926 O. 94。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与聚こ烯的混合体。塑料薄膜在加工过程中,熔融的高聚物在通过窄缝、浇ロ等流道吋,会与加工机械表面产生摩擦,有些摩擦对聚合物的加工是不利的,容易降低熔体的流动性,使薄膜表面变粗。加入润滑剂可以提高润滑性、減少摩擦、降低界面粘附性能。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PPA)是以含氟高分子聚合物为基础结构的添加剤,它能帮助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能,消除薄膜加工过程中的熔体破裂现象,提高产品的光滑度。所述聚こ烯的密度为O. 926 O. 94。优选地,所述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与聚こ烯的重量比为5 90 110。优选地,所述防静电剂为硬脂酸甘油酷、十八烷基こ氧基胺中的ー种或两种混合。硬脂酸甘油酯作为无氮的防静电剂,与其它含氮的助剂相比在顔色及气味方面具有优势,且无毒性、可显著降低产品的表面抗阻。优选地,为使本发明的防滑收缩膜在加工性、表面光滑度、表面抗阻等方面具有较优的性能,尤其使其动磨擦系数较大而增强其防打滑性能,该防打滑收缩膜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低密度聚こ烯65%、高密度聚こ烯22%、こ烯-醋酸こ烯共聚物10%、开ロ剂1%、润滑剂1%、防静电剂1%制成。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防打滑收缩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组分按配方量投入混炼机中充分混合;
2)混合后的物料投入挤压机中挤压成型;
3)冷却,得到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防打滑收缩膜的动摩擦系数较高,采用国家标准GB10006-88的检测方法检测,其动摩擦系数μ d在O. 6以上,用其包装商品后运输过程中不会因为打滑而损坏商品。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子对本发明一种防打滑收缩膜及其制备方法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实施例I
一种防打滑收缩膜,其按重量百分比计将低密度聚こ烯65%、高密度聚こ烯22%、乙烯-醋酸こ烯共聚物10%、开ロ剂1%、润滑剂1%、防静电剂1%投入混炼机中充分混合,然后混合后的物料投入挤压机中挤压成型、冷却后制得的。上述低密度聚こ烯的密度为O. 91 O. 925,上述高密度聚こ烯的密度为O. 941 O. 965。上述开ロ剂为ニ氧化硅与聚こ烯的混合体,ニ氧化硅与聚こ烯的重量比为I :8,所述聚こ烯的密度为O. 926 O. 940。上述润滑剂为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PPA)与聚こ烯的混合体,两者的重量比为5 90,上述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PPA)是由ニ氟こ烯与六氟丙烯发生共聚反应制得的,所述聚こ烯的密度为O. 926 O. 940。上述防静电剂为硬脂酸甘油酷。采用国家标准GB 10006-88的检测方法检测,该防打滑收缩膜的动摩擦系数为O. 68。实施例2
一种防打滑收缩膜,其按重量百分比计将低密度聚こ烯73%、高密度聚こ烯17%、乙烯-醋酸こ烯共聚物7%、开ロ剂1%、润滑剂1%、防静电剂1%投入混炼机中充分混合,然后混合后的物料投入挤压机中挤压成型、冷却后制得的。上述低密度聚こ烯的密度为O. 91 O. 925,上述高密度聚こ烯的密度为O. 941 O. 965。上述开ロ剂为ニ氧化硅与聚こ烯的混合体,ニ氧化硅与聚こ烯的重量比为I :9,所述聚こ烯的密度为O. 926 O. 940。上述润滑剂为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PPA)与聚こ烯的混合体,两者的重量比为5 110。上述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PPA)是由ニ氟こ烯与六氟丙烯发生共聚反应制得的,所述聚こ烯的密度为O. 926 O. 940。上述防静电剂为十八烷基こ氧基胺。
采用国家标准GB 10006-88的检测方法检测,该防打滑收缩膜的动摩擦系数为O. 65。实施例3
一种防打滑收缩膜,其按重量百分比计将低密度聚乙烯50%、高密度聚乙烯30%、乙烯-醋酸こ烯共聚物16%、开ロ剂I. 5%、润滑剂I. 5%、防静电剂1%投入混炼机中充分混合,然后混合后的物料投入挤压机中挤压成型、冷却后制得的。上述低密度聚こ烯的密度为O. 91 O. 925,上述高密度聚こ烯的密度为O. 941 O. 965。上述开ロ剂为ニ氧化硅与聚こ烯的混合体,ニ氧化硅与聚こ烯的重量比为I :9,所述聚こ烯的密度为O. 926 O. 940。上述润滑剂为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PPA)与聚こ烯的混合体,两者的重量比为5 100,上述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PPA)是由ニ氟こ烯与六氟丙烯发生共聚反应制得的,所述聚こ烯的密度为O. 926 O. 940。上述防静电剂为十八烷基こ氧基胺。采用国家标准GB 10006-88的检测方法检测,该防打滑收缩膜的动摩擦系数为O. 66。实施例4
一种防打滑收缩膜,其按重量百分比计将低密度聚こ烯60%、高密度聚こ烯20%、こ烯-醋酸こ烯共聚物16%、开ロ剂1%、润滑剂I. 5%、防静电剂I. 5%投入混炼机中充分混合,然后混合后的物料投入挤压机中挤压成型、冷却后制得的。上述低密度聚こ烯的密度为O. 91 O. 925,上述高密度聚こ烯的密度为O. 941 O. 965。上述开ロ剂为ニ氧化硅与聚こ烯的混合体,ニ氧化硅与聚こ烯的重量比为I :8,所述聚こ烯的密度为O. 926 O. 940。上述润滑剂为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PPA)与聚こ烯的混合体,两者的重量比为5 100,上述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PPA)是由ニ氟こ烯与六氟丙烯发生共聚反应制得的,所述聚こ烯的密度为O. 926 O. 940。 上述防静电剂为硬脂酸甘油酯。采用国家标准GB 10006-88的检测方法检测,该防打滑收缩膜的动摩擦系数为O. 67。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打滑收缩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低密度聚乙烯50% 73%、高密度聚乙烯17% 30%、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7% 16%、开口剂1% I. 5%、润滑剂1% 1.5%、防静电剂1% I. 5%制成。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打滑收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剂为二氧化硅与聚乙烯的混合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打滑收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与聚乙烯的重量比为I :8 9。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打滑收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与聚乙烯的混合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打滑收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与聚乙烯的重量比为5 90 110。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打滑收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剂为硬脂酸甘油酯、十八烷基乙氧基胺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7.如权利要求I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打滑收缩膜,其特征在于该防打滑收缩膜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低密度聚乙烯65%、高密度聚乙烯22%、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0%、开口剂1%、润滑剂1%、防静电剂1%制成。
8.权利要求I至6所述的防打滑收缩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组分按配方量投入混炼机中充分混合; 2)混合后的物料投入挤压机中挤压成型; 3)冷却,得到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打滑收缩膜及其制备方法,该防打滑收缩膜是按重量百分比计将低密度聚乙烯50%~73%、高密度聚乙烯17%~30%、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7%~16%、开口剂1%~1.5%、润滑剂1%~1.5%、防静电剂1%~1.5%投入混炼机中充分混合,然后混合后的物料投入挤压机中挤压成型、冷却后制得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防打滑收缩膜的动摩擦系数较高,采用国家标准GB10006-88的检测方法检测,其动摩擦系数μd在0.6以上,用其包装商品后运输过程中不会因为打滑而损坏商品。
文档编号C08K3/36GK102702606SQ20121020943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5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广州市金威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