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的制备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964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的制备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的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神经损伤药物中的应用,该药物为一点红全草或(和)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或(和)1个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



背景技术:

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L.)DC为菊科一点红属植物。该属植物全世界约有100种,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少数产于美洲。我国仅有3种,其中包括一点红。一点红又名红背叶、羊蹄草、花古帽(贵州)、红头草(云南)、紫背草(台湾),一年生草本,主要产于云贵川、江浙一带,常生于山坡荒地、田埂、路旁、海拔800-2100米。该植物在我国、印度、巴西等民间均有药用,全草药用,性凉,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痢疾、泌尿系感染、跌打损伤等。一点红也是临床上多个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药之一。该药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但其中的活性成分并不清楚。因此在制药领域中需要了解药效物质基础,并探寻新的候选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研究,从一点红醇提物中得到的一个新型生物碱类成分,并命名为一点红碱(Emiline,1)。该化合物为吡咯烷型生物碱。

同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化合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点红的乙醇提取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本发明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

迄今为止,以上研究成果尚未有专利或文献报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意义在于:充分利用一点红药用植物资源,深入研究开发,寻找具有独特化学结 构,活性较强的生物碱类化合物,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新型抗神经损伤的药物。

附图说明

图1一点红中1个具有神经元细胞保护作用的新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图2化合物1的核磁氢谱

图3化合物1的核磁碳谱

图4化合物1的X-射线单晶衍射图谱

图5不同浓度的化合物1对皮质酮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清楚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案,下述实施方案仅作示例。在不违反本发明主旨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和改进。这些改变和改进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案例一本发明一点红乙醇提取物的制备

一点红的地上部分与3~5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真空浓缩即得。

实施案例二本发明新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制备

一点红的地上部分经90%乙醇提取,浓缩,提取物与1.5倍硅藻土拌样,分别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95%乙醇回流洗脱,得到4个不同极性的部分。针对乙酸乙酯部分,利用硅胶柱色谱层析,以氯仿-甲醇(20∶1~0∶1,v/v)梯度洗脱,得到7个组分(Fr.1~7)。对Fr.2进行硅胶柱色谱层析,以氯仿-甲醇(0∶1~0∶1,v/v)梯度洗脱,得到10个亚组分(Fr.2-1~10)。SubFr.2-9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40∶1~0∶1,v/v)梯度洗脱,得到7个流分(Fr.2-9-1~7)。subFr.2-9-3流分经反相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1。利用现代波谱技术(IR,UV,1D-,2D-NMR,HRMS)鉴定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一点红碱(Emiline)。

实施案例三本发明新型生物碱类成分的表征

经过测试化合物1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确定了其结构。

化合物1波谱数据见表1。

表1化合物1的13C-NMR(CDCl3,150MHz)和1H-NMR(CDCl3,600MHz)数据

化合物1的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

Crystal data of 1:C21H23NO6,MW=385.42,monoclinic,space group P21/c,a=10.549(4)b=10.981(3)c=16.736(5)β=107.629(8)°,V=1847.6(11)Z=4,Dcalc=1.386g/cm-3,crystal size0.22×0.34×0.49mm.3588independent reflections measured.Final R-factors[I>2σ(I)]were R1=0.0472,wR2=0.1278(w=1/σ|F|2),S=1.090.

实施案例四本发明新型生物碱类成分的体外对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

(1)实验药物:Emiline[(+)-Emiline和(-)-Emiline,1∶1],含量达98%以上。

(2)试剂: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上海细胞库);精致胎牛血清、马血清、青霉素钠、链霉素(Gibco公司);皮质酮,DMEM,MTT,二甲基亚砜(Sigma公司)。

(3)方法:PC12细胞培养基养至对数生长期,用含10%胎牛血清、5%马血清的DMEM培养基(含青霉素钠100U/ml、链霉素100μg/ml)重悬细胞,调细胞浓度为每毫升1×105个。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各孔加入100μL细胞液,置于37℃、CO2培养箱中贴壁培养2~4d,待细胞长满孔底后即可用于实验。加入250μmol/mL的皮质酮,作用24h后,加入不同浓度(2.5,5.0,10.0,20μg/mL)的Emiline作用24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利用酶标仪在450nm处测定各组细胞吸光度A值。以对照组平均吸收值为100%,以各处理组吸收值与对照组的比值计算存活率。

(4)结果:MTT结果显示Emiline在2.5~10.0μg/mL对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中在5.0μg/mL与皮质酮组相比,呈非常显著性关系。结果如图5,M±SD(n=3);##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和**p<0.01与皮质酮组比较;Cort:皮质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