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茶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990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苦茶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苦茶油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具有果香的苦茶油及其制备方法。

【先前技术】

苦茶油所含营养价值极高,有东方橄榄油的称号,其单元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0%,适度的摄取有益于心脏血管的健康,此外苦茶油的油烟少、耐高温、油质温和,用于冷拌热炒皆适宜,可同时作为补品及日常用油。

苦茶树的种子可区分为自中国引进的大果种(camelliaoleifara)与台湾原生种小果种(camelliatenuifolia),而从苦茶树种子取得苦茶油可由正己烷溶剂法、机械压榨法或冷压法等方式进行。

正己烷溶剂法的主要流程,是将压碎的种子浸泡于正己烷中,并加热(60~70℃)进行萃取,进行滤渣后从油品中除去正己烷溶剂而取得,此方法的优点是可萃取最多的产物,然而,要在此方法中完全除去正己烷溶剂相当困难。机械压榨法的作法是将脱壳的种子在200~250℃的温度下炒鼎翻炒,之后于高温(约95℃)下使用螺旋挤压机压榨而取得油品,此方法较正己烷溶剂法安全,但油品得率较低。

冷压法(俗成南方榨油术)与上述萃取法不同的地方是,其榨油的过程系于约60℃的低温进行,因此不会破坏种子中的山茶甘素、蛋白质、维生素a、e和单元不饱和脂肪酸等容易受热分解的成分。然而,冷压萃取法会使制成时间延长至数小时之久,此外,在进行冷压法之前仍须对种子进行炒鼎翻炒或低温烘焙,无法避免对种子进行加热。

此外,使用以上方法皆会使自苦茶树种子萃得的油品带有苦味,如同苦茶油一词所代表的含意,因此,即便苦茶油的营养成分极高,仍有不少人无法接受其特殊的味道而不轻易尝试。

综观前述,本发明之发明人经苦心潜心研究、思索并设计一种苦茶油及其制备方法,以针对现有技术之缺失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之实施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习知之问题,本发明之目的系提出一种苦茶油及其制备方法,其用以解决习知之缺失。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系提供一种苦茶油之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脱壳的苦茶树种子粉碎形成种子粉末。于预定时间混合种子粉末以及乙醇水溶液,混合步骤系在室温下进行,且使种子粉末以及乙醇水溶液的重量比例介于1∶1至1∶2。以及对混合完全的种子粉末以及乙醇水溶液进行离心,于离心后取得悬浮于液体上层的油脂,而取得苦茶油。

较佳地,本发明之制备方法更包含将油脂进行滤渣的步骤。

较佳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重量百分比为10%至99%。

较佳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重量百分比为10%至30%。

较佳地,预定时间可为15分钟至40分钟。

较佳地,苦茶树种子可不经过加热以除水分的处理。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造的苦茶油。

较佳地,苦茶油具有果香香气。

较佳地,果香香气的组成份系选自由2-甲基丁酸、α-甲基巴豆酸乙酯、庚醛、辛醛以及壬醛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一种以上。

承上所述,依本发明之苦茶油及其制备方法,其可具有一或多个下述优点:

(1)本发明之苦茶油的制备方法简单,适合量化及工业化。

(2)本发明之苦茶油系于室温下萃取出油质,因此可于成品中保有果香味以及多种易受热分解的成分。

(3)制备本发明之苦茶油的苦茶树种子在榨油之前不经过炒鼎 翻炒等热处理,因此,不会产生苦涩的味道。

为了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以及实际实施后之增益性更为明显易懂,于下文中将系以较佳之实施范例辅佐对应相关之图式来进行更详细之说明。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制备本发明之苦茶油之步骤流程图。

第2图系为传统油压法之苦茶油的香气之气相层析质谱图。

第3图系为冷压法之苦茶油的香气之气相层析质谱图。

第4图系为本发明之苦茶油的香气之气相层析质谱图。

【符号说明】

s10~s40:步骤

【实施方式】

请参见第1图,制备本发明之苦茶油可包含以下步骤:

于步骤s10中,可将脱壳的苦茶树种子粉碎而形成种子粉末,值得一提的是,此处的苦茶树种子并未经过高温炒鼎翻炒或低温烘焙以除去水份的过程,而是直接将采收的种子脱壳后粉碎,此外,此处使用的苦茶树种子可选择大果种或小果种的苦茶树种子。

于步骤s20中,可于预定时间混合种子粉末以及乙醇水溶液,以利用乙醇对细胞进行破乳让油质释出,使用此方法亦可使萃取油脂的步骤在室温下进行。

本发明中进行萃取的种子粉末与乙醇水溶液的重量比例介于1∶1至1∶2,较佳可为1∶1.5,进行混合的预定时间为15分钟至40分钟,在使用以上条件的情况下,乙醇水溶液中的乙醇的浓度为10%~99%,进一步而言,只要乙醇水溶液中的乙醇为5%即有破乳的效果,而于15%时可达到完全破乳,使用15%至99%的乙醇对于油品得率的结果无显著差异。

于步骤s30中,可将破乳完全后之种子粉末以及乙醇水溶液于600~1000g离心4~10分钟后,取得的悬浮于液体上层的油脂即为苦茶油。

此外,本发明之制备方法可更包含步骤s40中,对油脂进行滤渣以除去油脂中的残渣或饱和脂肪酸,而使苦茶油于久放时不易凝结或产生沉淀。

以下为比较传统油压法、冷压法以及本发明之方法制备的苦茶油的特性。

本文所述的传统油压法是将苦茶树种子脱壳之后于200~250℃炒鼎翻炒,再于95℃之下以螺旋挤压机压榨,最后以板式过滤进行滤渣而得的油品。此外,此方法在板式过滤前的油品得率为90%~95%。

冷压法是将苦茶树种子脱壳之后以粉碎机粉碎,以100℃的蒸气处理10~20分钟,待炊熟后以直立式压榨机压榨,过滤机过滤,最后取得油品。

本发明之制备方法是将小果种的苦茶树种子之后以粉碎机粉碎,与15%的乙醇水溶液混和搅拌20分钟,再以600g离心5分钟,以取得位于萃取液上层的油脂,最后以板式过滤进行滤渣而取得油品。此外,此方法在板式过滤前的油品得率为90%~95%。

以下表1至表3系比较习知方法与本发明之制备方法取得之油品成分或油品质量。

[表3]

注1:a,b,c表示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若组间两个数值均为a,表示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注2:总抗氧化力是以teac试验法测得、丙二醛是以tba试验法测得

如表1所示,传统油压法、冷压法与本发明之苦茶油的组肪酸组成相似并无差异,然而,表2显示本发明之苦茶油相较于传统油压法,其油脂色泽较黄色且较亮、香气有天然果香味,然而于皂化价、碘价、透明度无显著性差异。

如表3所示,本发明之苦茶油较传统油压法及冷压法之苦茶油有较好的总酚及自由基清除能力,此外,本发明之苦茶油其总抗氧化力优于传统油压法之苦茶油,而类黄酮含量亦高于冷压法之苦茶油。本发明之苦茶油与传统油压法及冷压法之苦茶油于丙二醛及过氧化价(pov)无显著差异,但传统油压法及冷压法之苦茶油有较高的酸价,表示传统油压法及冷压法于苦茶油于取得过程中因加热而加速茶籽中三酸甘油脂水解,提高传统油压法及冷压法之苦茶油的酸败现象。以上结果表示本发明之苦茶油可大幅度的保有苦茶树种子中的成分,且酸败程度较低,亦具有与冷压法之苦茶油相当的抗氧化性。

请同时参阅第2图至第4图以及表4,第2图至第4图系分别为传统油压法、冷压法以及本发明之苦茶油的香气之气相层析质谱图,而图谱经判读后之内容汇整于表4。

传统油压法之苦茶油及冷压法之苦茶油,由于皆使用40℃以上温度进行焙炒或蒸煮,导致己醛与己酸这两种挥发性成分提高,而其即为油脂氧化之油耗味。此外于冷压法之苦茶油中之天然果香成分之2-甲基丁酸、庚醛、辛醛与壬醛则于苦茶树种子加热过程中转换而下降,其中,2-甲基丁酸及庚醛的香气成分又以传统油压法之苦茶油下降最严重。

由于本发明之苦茶油的制程于室温下进行,全程皆未加热,故己醛与己酸两成分皆未检出,同时也保留苦茶树种子原始果香气味成分,例如2-甲基丁酸、庚醛、辛醛以及壬醛,亦保留了含有蘑菇气味的α-甲基巴豆酸乙酯。此外,2-甲基丁酸及α-甲基巴豆酸乙酯此两种挥发性物质为传统油压法及冷压法的苦茶油中没有出现的挥发性成分,而己醛及己酸则是苦茶树种子需经加热后才产生之挥发性物质。

本发明之制备方法简单,亦不至于影响油品得率,适合量化生产,且不需考虑萃取溶剂未完全去除会产生危害。此外,制备而得的苦茶油不带有油脂氧化之油耗味,其制备而得的苦茶油可大幅度的保有苦茶树种子中的成分,且酸败程度较低,亦具有与冷压法之苦茶油相当的抗氧化性,具有诸多好处。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之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之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