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盐碱微生物肥料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6174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盐碱微生物肥料及应用,属于农业微生物肥料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所含有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生长的盐类集积土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盐碱地面积已经超过9.5亿公顷,其中,我国就达到了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的碳酸盐的累积有关,盐碱化程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目前现有技术中虽然公开有一些抗盐碱的肥料,但这些化学肥料的过程中,虽然短期内效果明显,但化学肥料本身肥期短,失效快,肥力持久性差,同时会对生态环境本来就很脆弱的盐碱地土壤产生二次化学污染,且,用量大,容易造成土壤板结。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盐碱微生物肥料,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抗盐碱微生物肥料的菌种,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为比来青霉菌(Penicilliumbilaiae),于2016年7月20日,保藏于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NO.12801。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所述菌种的抗盐碱微生物肥料,该肥料包括微生物菌剂,土壤调节剂和微量元素补充剂,其中,微生物菌剂占微生物肥料总质量的80%~90%,土壤调节剂占微生物肥料总质量的7%~12%,微量元素补充剂占微生物肥料总质量的3%~7%;所述微生物菌剂中含有比来青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优选地,微生物菌剂占微生物肥料总质量的85%,土壤调节剂占微生物总质量的10%,微量元素补充剂占微生物肥料总质量的5%。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由比来青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成,其中,比来青霉菌质量比:枯草芽孢杆菌质量比=2:1:1~2。优选地,所述土壤调节剂为硫酸铝、聚乙二烯醇、聚丙烯酰胺。优选地,所述微量元素补充剂包括硫酸锌和硼酸。更优选地,硫酸锌和硼酸的质量比为:硫酸锌:硼酸=3:2。优选地,所述肥料由占肥料总质量85%的微生物菌剂、10%的土壤调节剂和5%的微量元素组成,其中,微生物菌剂包含比来青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两者的质量比为比来青霉菌:枯草芽孢杆菌=1:1.5;所述土壤调节剂为硫酸铝;所述微量元素补充剂为硫酸锌和硼酸,且硫酸锌与硼酸的质量比为:硫酸锌:硼酸=3:2。优选地,剂型为颗粒剂或粉剂,颗粒剂和粉剂的活菌数为109cfu/g。以上所述任一肥料在盐碱地修复过程中的应用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获得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微生物肥料与土壤调理剂科学配伍,能够有效降低盐碱土的pH值,改善土壤物理环境;2、本发明的微生物肥料可替代福美双和甲霜灵等化学农药,有效抑制作物的立枯病,尤其是水稻立枯病;3、本发明的微生物肥料可与非豆科固氮菌科学配伍。可固氮、解磷、释钾和微量元素,可减施化肥20%—30%,不减产,不污染,保护现有的耕地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微生物肥料对水稻立枯病的秧苗的影响。(a,施救前水稻秧苗的生长情况;b,施加掺加土壤的微生物肥料;c,施肥3天后秧苗的生长情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受实施例的限制。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材料、方法和仪器,未经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试剂、材料、方法和仪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实施例1微生物肥料的配制发明人选用比来青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溶磷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oxalium)作为肥料用微生物菌剂的原料菌。并采用硫酸铝作为土壤调理剂,硫酸锌和硼酸按照6:4的质量比获得的混合物作为微量元素补充剂。制成的微生物菌肥的微生物菌剂中各菌的配比如表1所示。表1微生物菌肥中菌剂的组成在按照表1的组成及配比制备好微生物菌剂后,再将微生物菌剂与上述土壤调节剂和微量元素补充剂按照微生物菌剂85%,土壤调剂剂10%,微量元素补充剂5%的质量比例混合后制成颗粒或粉末肥料。实施例2微生物肥料对土壤pH的改善选取黑龙江省富裕县富裕农场的盐碱水稻田中的盐碱地土壤,利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微生物菌肥进行微生物菌肥对土壤pH改善实验。选取利用实施例1的菌剂1-6制备好的微生物肥料,按照每亩地8公斤的添加量将菌剂1-6分别添加到土壤中,经过2天后,测定土壤pH并与土壤的最初pH进行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表2微生物菌剂对盐碱地土壤pH的影响菌剂1菌剂2菌剂3菌剂4菌剂5菌剂6添加前9.59.59.59.59.59.5添加后9.48.59.39.28.48.3从表2可知,在将比来青霉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配制的菌剂(菌剂2,5和6)对土壤pH的改善十分明显,而仅适用枯草芽孢杆菌,或者将枯草芽孢杆菌与其他解磷菌配合使用对土壤pH的改善效果则很有限。而从菌剂2,5和6的来看,比来青霉菌使用量越高对土壤改善效果越好。实施例3微生物肥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实施例中发明人选择菌剂2作为微生物肥料的菌剂,制备好微生物菌肥后,再利用该菌肥进行大田实验,以实验该菌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制备好的肥料送至黑龙江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进行活菌数检测,其中,粉末菌肥中每克肥料活菌数达到6.24亿个,颗粒菌肥中每克菌肥中活菌数达到2.7亿个。在制备好菌剂后发明人,将该菌剂带到富裕县富裕牧场11队0号盐碱地进行水稻栽培实验。实验组在正常施肥的基础上按照每公顷40Kg的使用量添加微生物肥料,而对照组则正常施肥。同时,发明人以90%,80%,70%和60%正常施肥量的基础上按照每公顷40Kg的使用量添加微生物肥料设置减量对照组。收获后,发明人对实验组和对照的产量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表3微生物肥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从表3可知,从全生育期来看,相同的品种,相同的地力,应用微生物菌剂的作物生长发育较好。同时,使用微生物菌肥的作物抗逆能力较强,出苗整齐,根系发达,毛细根系增多,籽粒饱满,亩产显著提高。发明人对减少施肥量的减量对照组的产量情况也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减少施肥20%和30%的减量对照组的产量分别达到亩产643Kg和628Kg。这说明,在减少20%-30%的施肥量的情况下,水稻产量与正常施肥量的对照组产量接近,因此,在施加微生物菌肥的情况下可减少20%~30%肥料的使用。实施例4微生物肥料对水稻立枯病的改善在菌肥的研制过程中发明人偶然发现该菌肥对水稻立枯病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水稻育苗期间出现的立枯病害,发明人将菌剂拌土撒回到苗田中进行救治,使用量为每平米100g菌肥,结果三天后缺失枯萎的水稻苗逐渐补齐(见附图1,图中箭头所指的地方为出现立枯病的地方)。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的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各种改动和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