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少儿益智健脑配方食用油的全冷榨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4778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油茶籽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少儿益智健脑配方食用油的全冷榨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油茶,(拉丁文名Camellia oleifera Abel.)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油茶属茶科,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

现有的茶籽油生产方法主要有压榨法和浸出法。压榨法是传统的制油方法,因其具有适应性强、设备工艺简单、操作和维修方便、生产较为安全等特点而成为油茶籽油制取的主要方法。传统压榨工艺经过蒸炒工序,而蒸炒时的高温容易使油中的营养成分活性物质以及油茶本身的香味丧失。本发明通过水解酶解茶籽粕,得到酶解液,再与油茶籽油混合加热产生香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少儿专用配方食用油的全冷榨生产工艺,可最大程度地保留茶籽油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提高了产品茶籽油的质量和保健功能,生产工艺简单,得油率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少儿益智健脑配方食用油,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黑芝麻油10~20%、油茶籽油10~20%、亚麻籽油50~60%、核桃油10~20%、沙棘果油5%。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少儿专用配方食用油的全冷榨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色泽正常、无霉变、无杂质并且饱满的油茶籽,晒干,将油茶籽粉碎,壳仁分离;

(2)加水调质,向油茶籽粉中通入蒸汽,至油茶籽粉含水量为10-12%;

(3)将上述油茶籽粉送入螺旋压榨机中在小于35℃下进行压榨,压榨出油;

(4)将上述压榨后的油茶籽油精细过滤,采用袋式过滤机过滤,至冷榨油清澈透明;

(5)将比例挑选色泽正常、无霉变、无杂质并且饱满的黑芝麻、亚麻籽、核桃、沙棘果进行混合,得到的混合料晒干;

(6)将上述混合料以破碎机进行破碎,再放入炒锅,在60~65℃条件下翻炒至物料含水量为5%;

(7)再将步骤(6)所得物料破碎为80-100目的混合粉料,向混合粉料中均匀添加0.5%~1.0%的活性炭和0.6%的硅藻土;

(8)将步骤(7)所得物料称重6KG放置在蒸笼内,以蒸气蒸煮10分钟,然后控制温度80℃焖化20分钟,再制成圆饼;

(9)将步骤(8)所得物料饼放入液压榨油机,在28kPa压力下压榨至无出油为止;

(10)将压榨后的混合配方油沉淀96小时,再将清澈的油倒入垫有竹碳吸附纸的不锈钢桶与步骤(4)得到的茶籽油混合沉淀4小时,得成品油。

所述步骤(3)压榨后的油茶籽按水料比1:2加入常温水调浆,再将碱性蛋白酶加入到浆料中,调节浆料的pH为7-9,在55℃下进行超声酶解3-4小时,碱性蛋白酶的加入量为油茶籽粉料的2%,酶解结束后进行高温灭酶。

所述步骤(7)中的硅藻土经过下列处理:硅藻土先用10-12%盐酸溶液浸泡2-3小时,再放入10-15%的双氧水溶液中浸泡1-2小时,然后去离子水洗净,在6000-8000r/min条件高速分散10-15分钟,烘干即得。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对物料精选控制严格,焖化温度和时间掌握精准,焖化过程营养更丰富,活性炭和硅藻土的添加量计算合理,纯物理低温压榨,无需再高温精炼,营养不流失,出油率高,生产效率高,操作简便易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少儿益智健脑配方食用油,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黑芝麻油10%、油茶籽油10%、亚麻籽油50%、核桃油10%、沙棘果油5%。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少儿专用配方食用油的全冷榨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色泽正常、无霉变、无杂质并且饱满的油茶籽,晒干,将油茶籽粉碎,壳仁分离;

(2)加水调质,向油茶籽粉中通入蒸汽,至油茶籽粉含水量为10-12%;

(3)将上述油茶籽粉送入螺旋压榨机中在小于35℃下进行压榨,压榨出油;

(4)将上述压榨后的油茶籽油精细过滤,采用袋式过滤机过滤,至冷榨油清澈透明;

(5)将比例挑选色泽正常、无霉变、无杂质并且饱满的黑芝麻、亚麻籽、核桃、沙棘果进行混合,得到的混合料晒干;

(6)将上述混合料以破碎机进行破碎,再放入炒锅,在60~65℃条件下翻炒至物料含水量为5%;

(7)再将步骤(6)所得物料破碎为80-100目的混合粉料,向混合粉料中均匀添加0.5%~1.0%的活性炭和0.6%的硅藻土;

(8)将步骤(7)所得物料称重6KG放置在蒸笼内,以蒸气蒸煮10分钟,然后控制温度80℃焖化20分钟,再制成圆饼;

(9)将步骤(8)所得物料饼放入液压榨油机,在28kPa压力下压榨至无出油为止;

(10)将压榨后的混合配方油沉淀96小时,再将清澈的油倒入垫有竹碳吸附纸的不锈钢桶与步骤(4)得到的茶籽油混合沉淀4小时,得成品油。

所述步骤(3)压榨后的油茶籽按水料比1:2加入常温水调浆,再将碱性蛋白酶加入到浆料中,调节浆料的pH为7-9,在55℃下进行超声酶解3-4小时,碱性蛋白酶的加入量为油茶籽粉料的2%,酶解结束后进行高温灭酶。

所述步骤(7)中的硅藻土经过下列处理:硅藻土先用10-12%盐酸溶液浸泡2-3小时,再放入10-15%的双氧水溶液中浸泡1-2小时,然后去离子水洗净,在6000-8000r/min条件高速分散10-15分钟,烘干即得。

实施例2一种少儿益智健脑配方食用油,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黑芝麻油20%、油茶籽油20%、亚麻籽油60%、核桃油20%、沙棘果油5%。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少儿专用配方食用油的全冷榨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色泽正常、无霉变、无杂质并且饱满的油茶籽,晒干,将油茶籽粉碎,壳仁分离;

(2)加水调质,向油茶籽粉中通入蒸汽,至油茶籽粉含水量为10-12%;

(3)将上述油茶籽粉送入螺旋压榨机中在小于35℃下进行压榨,压榨出油;

(4)将上述压榨后的油茶籽油精细过滤,采用袋式过滤机过滤,至冷榨油清澈透明;

(5)将比例挑选色泽正常、无霉变、无杂质并且饱满的黑芝麻、亚麻籽、核桃、沙棘果进行混合,得到的混合料晒干;

(6)将上述混合料以破碎机进行破碎,再放入炒锅,在60~65℃条件下翻炒至物料含水量为5%;

(7)再将步骤(6)所得物料破碎为80-100目的混合粉料,向混合粉料中均匀添加0.5%~1.0%的活性炭和0.6%的硅藻土;

(8)将步骤(7)所得物料称重6KG放置在蒸笼内,以蒸气蒸煮10分钟,然后控制温度80℃焖化20分钟,再制成圆饼;

(9)将步骤(8)所得物料饼放入液压榨油机,在28kPa压力下压榨至无出油为止;

(10)将压榨后的混合配方油沉淀96小时,再将清澈的油倒入垫有竹碳吸附纸的不锈钢桶与步骤(4)得到的茶籽油混合沉淀4小时,得成品油。

所述步骤(3)压榨后的油茶籽按水料比1:2加入常温水调浆,再将碱性蛋白酶加入到浆料中,调节浆料的pH为7-9,在55℃下进行超声酶解3-4小时,碱性蛋白酶的加入量为油茶籽粉料的2%,酶解结束后进行高温灭酶。

所述步骤(7)中的硅藻土经过下列处理:硅藻土先用10-12%盐酸溶液浸泡2-3小时,再放入10-15%的双氧水溶液中浸泡1-2小时,然后去离子水洗净,在6000-8000r/min条件高速分散10-15分钟,烘干即得。

实施例3一种少儿益智健脑配方食用油,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黑芝麻油16%、油茶籽油14%、亚麻籽油55%、核桃油18%、沙棘果油5%。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少儿专用配方食用油的全冷榨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色泽正常、无霉变、无杂质并且饱满的油茶籽,晒干,将油茶籽粉碎,壳仁分离;

(2)加水调质,向油茶籽粉中通入蒸汽,至油茶籽粉含水量为10-12%;

(3)将上述油茶籽粉送入螺旋压榨机中在小于35℃下进行压榨,压榨出油;

(4)将上述压榨后的油茶籽油精细过滤,采用袋式过滤机过滤,至冷榨油清澈透明;

(5)将比例挑选色泽正常、无霉变、无杂质并且饱满的黑芝麻、亚麻籽、核桃、沙棘果进行混合,得到的混合料晒干;

(6)将上述混合料以破碎机进行破碎,再放入炒锅,在60~65℃条件下翻炒至物料含水量为5%;

(7)再将步骤(6)所得物料破碎为80-100目的混合粉料,向混合粉料中均匀添加0.5%~1.0%的活性炭和0.6%的硅藻土;

(8)将步骤(7)所得物料称重6KG放置在蒸笼内,以蒸气蒸煮10分钟,然后控制温度80℃焖化20分钟,再制成圆饼;

(9)将步骤(8)所得物料饼放入液压榨油机,在28kPa压力下压榨至无出油为止;

(10)将压榨后的混合配方油沉淀96小时,再将清澈的油倒入垫有竹碳吸附纸的不锈钢桶与步骤(4)得到的茶籽油混合沉淀4小时,得成品油。

所述步骤(3)压榨后的油茶籽按水料比1:2加入常温水调浆,再将碱性蛋白酶加入到浆料中,调节浆料的pH为7-9,在55℃下进行超声酶解3-4小时,碱性蛋白酶的加入量为油茶籽粉料的2%,酶解结束后进行高温灭酶。

所述步骤(7)中的硅藻土经过下列处理:硅藻土先用10-12%盐酸溶液浸泡2-3小时,再放入10-15%的双氧水溶液中浸泡1-2小时,然后去离子水洗净,在6000-8000r/min条件高速分散10-15分钟,烘干即得。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