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品质浓香花生油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54779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油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品质浓香花生油的生产方法,此方法生产的花生油比传统方法生产的花生油产品更安全,黄曲霉毒素、苯并芘及多环芳烃等有害成分在花生油中的残留易达到欧盟出口要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花生油中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成分和特有的风味。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花生主产国之一(年产量达1522 万吨),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据统计,每年我国消费约350 万吨花生油,按每人每年食用12 公斤计算,约有3 亿人群每天在食用花生油。所以花生油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GB1534-2003《花生油》中显示花生油脂肪酸有15种。其中饱和脂肪酸约占19%,单不饱和脂肪酸约占41%,多不饱和脂肪约占38.4%。花生油脂肪酸组成平衡,必需脂肪酸含量高;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白藜芦醇、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以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因此,大力发展花生油对于保障我国植物油安全,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具有重大的意义。

黄曲霉毒素和苯并芘超标在花生油污染中最为常见和广泛。目前已经发现的黄曲霉毒素有20多种,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其中以AFB1最为常见,毒性和致癌性最强。GB19641-2005《植物油料卫生标准》中规定花生仁中AFB1不得超过20 µg/kg。在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规定花生油中AFB1含量不得高于20 µg/kg。日本标准是最高限量10μg/kg,欧盟标准是最高限量2μg/kg。陆晶晶、苏亮等的调查分析发现,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状况严重,检出率为19.4%,含量为0.12~401.0μg/kg,超标率为2.49%,其中严重者超出国家标准的20倍左右。多环芳烃(PAHs)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以线状、角状或簇状排列的的碳氢化合物。按其化合物中苯环数目的多少可以将其分为重质多环芳烃和轻质多环芳烃。3,4苯并芘是一种含五个环的稠环芳烃。花生仁过度的高温焙炒容易产生3,4苯并芘和多环芳烃。GB 2716-2005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规定苯并芘≤10μg/kg。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 规定4种多环芳烃即苯并[a]芘、苯并(a)蒽、苯并[a]荧蒽和屈的总和限值为10μg/kg,苯并[a]芘的限值为2μg/kg。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于2015年2月16日和2月27日分别发布了2015年第一批、第二批食品安全监督抽查信息,我国食用油中苯并芘抽查结果:2批中不合格样品共68批次,其中苯并芘项目不合格16批次,不合格指标范围12~234μg/kg,占不合格批次比例23.5%。因此,如何降低和脱除油脂中的AFB1和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决目前浓香花生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黄曲霉毒素、多环芳烃等有害成分超标问题,最大限度地保留花生油中花生酸、甾醇、维生素E 等原有营养成分,减少和避免反式脂肪酸的形成,确保浓香花生油产品的营养、安全。急需一种浓香花生油生产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品质浓香花生油的生产方法,首先精选新鲜的当年花生仁, 从源头上控制花生油的品质;将花生仁的红衣脱除成为乳白花生仁,极大限度去除了黄曲霉毒素、塑化剂在花生油中的残留;产品质量安全、出油率高、风味好、营养物质保留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品质浓香花生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料:精选新鲜的当年花生仁为原料,严格剔去发芽粒和霉变粒;

(2)粗清除杂:将花生仁放入风选设备、振动筛、去石机、磁选器去除花生仁中的轻杂、重杂、铁杂,保证了原料的安全卫生;

(3)适度焙炒:将步骤(2)处理的花生,送入回转式焙炒机焙炒;

(4)脱红衣:将步骤(3)得到的焙炒花生仁在吸风机的作用下,将其温度降到60℃以下,花生颗粒放入皮仁分离装置进行皮仁分离,以得到花生仁和种皮,皮仁分离主要是利用仁和种皮的物性差异,种皮在振动筛上易“上浮”原理,再通过风力将悬浮状态下的仁和种皮分离,通过调整振动筛振幅、频率和风力大小,使得皮仁分离后;原因在于花生红衣油脂含量低,脱除外皮后,花生中的塑化剂含量降低;

(5)适温压榨:将步骤(4)得到的脱红衣花生仁直接进入榨油机进行压榨得到花生毛油和压榨饼;

(6)冷冻过滤:将所得的毛油,在-5℃~0℃温度条件下,静置12~36h,分离析出杂质,得到除杂毛油;

(7)贮藏包装:将除杂毛油送入贮罐或直接灌入PET瓶中,并在常温、100Pa压力下向其中通入氮气保鲜,封装制得浓香花生油成品。

(8)渣饼利用:向得到的渣饼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25~30% 的动物肉骨、鱼粉或植物纤维粉然后搅拌至均匀混合,在22MPa 压力下挤压膨化,冷却至环境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首先对花生原料进行优选,为高品质花生油的生产提供优质加工原料,促进了花生加工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通过对不同品质花生仁的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发现,普通花生仁和优质花生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有很大差别,检测结果显示,同一产地、同一产期的优质花生仁黄曲霉毒素仅为ND~1.07μg/kg,而品质差的花生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高达27.89~31.56 μg/kg。此外花生红衣中黄曲霉毒素、重金属(铅、砷)和塑化剂含量均高于子叶中。因此采用优质花生原料并脱除红衣对消除黄曲霉毒素、重金属(铅、砷)、塑化剂是非常必要的。

(2)先焙炒后脱皮,利于红衣脱除,减少了先烘干再用机械脱皮的生产成本,焙炒温度越高,香味越浓郁,但是如果对脱皮后的籽仁直接焙炒,烘炒温度控制在较低温度(165℃左右) 下进行,使得油中有害物质如苯并芘含量更低,否则极易使花生仁焦化,带皮焙炒可以保护花生仁不与高温直接接触,受热也更为均应,避免了苯并芘及多环芳烃的产生。

(3)本发明的生产方法采用炒籽工艺,在炒籽过程中加入适量水分,使花生中含有的磷脂吸收水分而与油脂分离,同时,适宜的水分的存在发生美拉德反应的速度更快,产生香味物质,比传统工艺生产的花生油香味更浓。

(4)不需要经过脱胶、碱炼、脱色、脱臭处理,因而天然营养VE 等损失少,也不产生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物质提供;

(5)本发明利用冷冻离心技术,冷滤前在油中加入少许活性炭,进一步降低多环芳烃和黄曲霉毒素含量,然后快速除去杂质,减短榨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高品质浓香花生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精选新鲜的当年花生仁为原料;

(2) 将花生仁放入风选设备、振动筛、去石机、磁选器去除花生仁中的轻杂、重杂、铁杂,保证了原料的安全卫生;

(3) 将除杂处理后的花生,送入回转式焙炒机焙炒,焙炒温度控制在160℃,焙炒时间控制在40min;

(4) 将焙炒后的花生在吸风机的作用下,将其温度降到60℃以下,同时吸风机将脱落的花生红衣带走,得到花生种仁;

(5) 将脱红衣花生仁直接进入榨油机进行压榨得到花生毛油和压榨饼;

(6) 将所得的毛油,在-2℃温度条件下,静置12h,分离析出杂质,得到除杂毛油;

(7) 将除杂毛油送入贮罐或直接灌入PET瓶中,并在常温、100Pa压力下向其中通入氮气保鲜,封装制得浓香花生油成品。

实施例2

一种高品质浓香花生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精选新鲜的当年花生仁为原料;

(2) 将花生仁放入风选设备、振动筛、去石机、磁选器去除花生仁中的轻杂、重杂、铁杂,保证了原料的安全卫生;

(3) 将步骤(2)处理的花生,送入回转式焙炒机焙炒,焙炒温度控制在170℃,焙炒时间控制在20min;

(4) 将步骤(3)得到的焙炒花生仁在吸风机的作用下,将其温度降到60 ℃以下,同时吸风机将脱落的花生红衣带走,得到花生种仁;

(5) 将步骤(4)得到的脱红衣花生仁直接进入榨油机进行压榨得到花生毛油和压榨饼;

(6) 将所得的毛油在-3℃温度条件下,静置24h,分离析出杂质,得到除杂毛油;

(7) 将除杂毛油送入贮罐或直接灌入PET瓶中,并在常温、100Pa压力下向其中通入氮气保鲜,封装制得浓香花生油成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