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产品清洁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08930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洗农产品表面的清洁剂及其该清洁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花卉、肉、蛋、奶以及水产品等生鲜初级产我们习惯将其称为“生鲜三品”(果蔬、肉类、水产)易腐易损性是生鲜农产品的主要特征。除了肉品、水产及需要去皮烹饪或使用的蔬果,还有部分水果和蔬菜仅在简单清洁后直接作为入口食物,由于先进生产方式,不可避免使用农药,新鲜果蔬的表皮残留最多且有细菌甚至病原微生物。人们往往需要将其“清洗”,方式方法因人而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家庭中清除蔬菜瓜果上残留农药的简易方法有以下几种:1.清水浸泡法(通常):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多样,包括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它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础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金针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两三遍。2.盐水浸泡法(通常):而将食盐加入水中,使用盐水清洗果蔬表皮农残等杂物的效果也并不好,因为盐溶液并不能和农药物质作用,农残仍会附着在表皮。3.碱水浸泡法(通常):实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所以此方法是去除农药污染的相对有效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碱面5-10克)持续5-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2-3遍。所谓的可以洗掉大概是因为皂化原理,原料因为部分农药是酯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会分解,但是它们毕竟是弱碱而且不是所有的农药都是酯类的。4.去皮法(不营养):蔬菜瓜果表面农药量相对较多,所以削去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可用于苹果、梨、猕猴桃、黄瓜、胡萝卜、冬瓜、南瓜、西葫芦、茄子、萝卜等。当然如此也会直接彻底损失掉果皮部分的营养物质。5.使用洗洁精(不健康):对待这个问题要从多层面考虑。清洗剂都含有表面活性剂,去油能力较强,是化学药剂类,若长期摄入这类物质,则会对人体可能产生蓄积性毒害。有人研究过,其清洗效果为清水的1.3-1.7倍,综合来看,所以很多专家都建议尽量不要采取此办法。6.臭氧去除农药残留(不科学):从科学原理方面看此种方法目前仍然有待论证,臭氧在家庭应用中的主要功能表现在杀菌、消毒方面。臭氧具有光谱杀菌性能,是一种无毒气体。臭氧的副作用主要因为它的强氧化能力,在浓度高于1.5mg/l以上时,人员须离开现场,否则会造成呼吸系统的应激性反应,严重的会造成可逆性伤害,铝、铅等金属与臭氧接触会产生氧化腐蚀现象。国外的相关测试显示,臭氧浓度要达到5-30mg/l才会对果蔬残留农药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只要超过浓度1-2mg/l臭氧水的浸泡就会使果蔬漂泊并且严重破坏营养。技术实现要素:基于上述各类清洗蔬果等农产品的方法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使用贝类的外壳制成的微粉对农产品进行清洗,能有效去除农残,且有杀菌作用,又无任何毒副作用。我国海域辽阔,贝类资源丰富,是海洋贝类的生产大国,如牡蛎、扇贝、贻贝、文蛤等。随着贝类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近几年年产量已达千万吨,贝类除了向人们提供鲜美的肉食外,也为人们留下大量的贝壳资源。贝类是动物界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门类,其种类繁多,贝壳是贝类的外壳或内壳,每种贝类的贝壳形状、构造变化很大,是贝类分类的主要依据。绝大多数贝类有一个、二个或多个贝壳。贝壳根据形成的方式和组成结构不同,分为三层,最外层为角质层,是硬蛋白质的一种,能耐酸的腐蚀。中间的棱柱壳层,它占据壳的大部分,由角柱状的方解石构成。角质层和棱柱层只能由外套膜背面边缘分泌而成。内层为珍珠层,也由角柱状方解石构成,它由外套膜的全表面分泌形成,并随着贝类的生长而增厚,富有光泽。贝壳虽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颜色不同,但化学组成相似,主要有占全壳95%的碳酸钙和少量的贝壳素。据报道将山东烟台产贻贝壳晾干粉碎成粉末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其元素成分,其中常量元素K、Na、Ca、Mg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35%、15.1%和0.17%,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mg/kg):Fe206.0、Zn453.3、Se0.85、I2.3、Cu10.7。其它贝壳因来源不同,各质量分数略有差别。贝壳简单粉碎可以作为钙源饲料,或作为污水处理耗材,或置之于田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甚至造成了污染。正基于目前家庭果蔬天然清洗剂的空白,本发明采用贝壳微粉作为果蔬清洁剂,该贝壳微粉源于天然贝壳,能有效去除农残,且有杀菌作用,又无任何毒副作用。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清洁农产品表面的清洁剂,其特征在于,该清洁剂是由贝壳制成的贝壳微粉,所述贝壳微粉由如下步骤制成:(1)贝壳选用,采用陈化24-36个月的原料,任风雨冲淋贝壳表面,最大限度去除杂质并活化钙素;(2)除杂,取料后首先过筛,进一步除去混杂的杂质;(3)粉碎,将除杂后的料投入粉碎机,初步粉碎成小块;(4)煅烧,将料投入煅烧炉进行高温煅烧,使其在高温下分解,煅烧温度为800-1200度,燃烧温度为1-2小时,贝壳粉得率约为52%,主要成分是活化的氧化钙,占比约在95%,白度在88-93之间;(5)冷却,煅烧后的贝壳粉自然冷却至室温;(6)粗磨,冷却后的贝壳粉进一步粉碎至100目;(7)磁选,贝壳粉通过磁选设备,除去混入或残留的金属颗粒或杂质;(8)研磨,将贝壳粉粉碎至200-325目的贝壳微粉;(9)包装,将贝壳微粉定量装入容器。优选地,在上述步骤(4)中,煅烧温度为1100度,燃烧温度为1.5小时。优选地,在上述步骤(4)中,煅烧温度为1000度,燃烧温度为1.8小时。优选地,所述贝壳为扇贝、牡蛎、文蛤、贻贝、鲍鱼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优选地,在清洗农产品时,将1克所述贝壳微粉溶解于2升水中,浸泡10分钟。本发明另一个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贝壳微粉的制备方法,该贝壳微粉可以作为清洁农产品表面的清洁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贝壳选用,采用陈化24-36个月的原料,任风雨冲淋贝壳表面,最大限度去除杂质并活化钙素;(2)除杂,取料后首先过筛,进一步除去混杂的杂质;(3)粉碎,将除杂后的料投入粉碎机,初步粉碎成小块;(4)煅烧,将料投入煅烧炉进行高温煅烧,使其在高温下分解,煅烧温度为800-1200度,燃烧温度为1-2小时,贝壳粉得率约为52%,主要成分是活化的氧化钙,占比约在95%,白度在88-93之间;(5)冷却,煅烧后的贝壳粉自然冷却至室温;(6)粗磨,冷却后的贝壳粉进一步粉碎至100目;(7)磁选,贝壳粉通过磁选设备,除去混入或残留的金属颗粒或杂质;(8)研磨,将贝壳粉粉碎至200-325目的贝壳微粉;(9)包装,将贝壳微粉定量装入容器。具体实施方式一、生产流程生产流程定为:贝壳→除杂→粉碎→煅烧→冷却→磁选→研磨→包装,各个步骤详见如下:1、贝壳选用新鲜贝壳不可避免带有一定泥土、盐分等杂质,同时钙素的活化性能低。因而本产品原料全部采用陈化24-36个月的原料,任风雨冲淋贝壳表面,最大限度去除杂质并活化钙素。2、除杂取料后首先过筛,进一步除去混杂的杂质。3、粉碎将除杂后的料投入粉碎机,初步粉碎成小块,便于利用。4、煅烧将料投入煅烧炉进行高温煅烧,使其在高温下分解,煅烧温度为800-1200度,燃烧温度为1-2小时。贝壳粉得率约为52%,主要成为活化的氧化钙,占比约在95%,白度在88-93之间。5、冷却煅烧后的贝壳粉自然冷却至室温。6、粗磨冷却后的贝壳粉进一步粉碎,至100目。7、磁选贝壳粉通过磁选设备,除去混入或残留的金属颗粒或杂质。8、研磨通过高精度粉碎机,将贝壳粉粉碎至200-325目的贝壳微粉。9、包装贝壳微粉定量装入容器。二、使用方法水与贝壳微粉的使用量对应表,如下表所述:水量贝壳微粉用量浸泡时间2升1g10分钟20升10g15分钟40升20g20分钟三、相关实验效果(一)作用效果1.可高效去除果蔬表皮农残农药有很强的附着性,渗透性和内吸附性,一般难以清洗。农药品种多样,又分为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多种类型,根据其酸碱度来区分,多数偏酸性或弱酸性,而在喷施到果蔬表皮后随着时间延长会近一步降解,多产生偏酸性和弱酸性产物,其溶解性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清水和食盐水无法和其反应,只起到“冲洗”作用,而食用碱为碳酸钠,溶液为“盐水”,而非酸碱故同样效果不佳。而贝壳微分主要成分为活性氧化钙,溶于水产生氢氧化钙水溶液,其溶解度为1.6g/L,故2L水中加1克的贝壳微粉制备的溶液PH值即可达到12,为强碱性,可与果蔬表皮附着的农残产生反应,中和偏酸性的农残,或加速分解农药残留,起到有效去除农残的作用。2.可有效去除果蔬表皮防腐保鲜剂和石蜡为求低代价高效果的保鲜防腐,经销商常使用高锰酸钾、二氧化硫或甲醛等用于果蔬防腐保鲜,长期大量摄入有损健康,甚至致癌。此外,部分水果如苹果、橙子和柠檬等在运输前还需人工在表皮打蜡,分为食品级石蜡和工业级石蜡。医用石蜡和工业石蜡的区别主要在单价和重金属含量方面,医用石蜡的制备原料均以GR级为主在经多次提炼才能析出重金属,单价比工业级的高3~5倍,而工业石蜡的制备原料均以LR级或更低的材料,提炼一次就可以。它们的分子量,溶解度和沸点以及分子式都一样。重点在医用石蜡的重金属含量很小很小,因为医用石蜡主要在药品和食品作添加剂使用。其中工业蜡由于重金属含量高,严重损害人体健康。贝壳微粉水溶液的强碱性,可与果蔬表皮附着杂质产生反应,起到洗脱的作用,此外贝壳微粉的颗粒呈现疏松多孔结构,是矿物氧化钙的30-50倍大小,此种天然结构有助于吸附杂质,去除杂物。3.有效去除果蔬表皮微生物果蔬表皮易受到损伤,造成病原菌入侵,自然环境中无处不在的微生物,甚至有食品致病菌(阪崎肠杆菌,李斯特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等),使用贝壳微粉浸泡果蔬后,碱性水溶液能有效去除附着的有害微生物和虫卵,并抑制细菌生长,有效保持食材的新鲜度,延长保存时间。(二)实验结果:针对生鲜果蔬常见的农药、表皮附着有害物质和微生物,选用贝壳微粉、食用碱、食盐和清水清洁效果做了对比,详见如下:由上述实验可知,本发明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清洗方式。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