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乘用车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乘用车分为以下11种车型。主要有: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敞篷车、舱背乘用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短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专用乘用车。通风就是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风没有阻碍,可以穿过,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1953~1958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创建阶段,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成是这一阶段的标志。这一阶段的特点为建设工作是在原苏联的全面援助下进行的,产品由苏联引进,工艺流程由苏联设计,主要设备由苏联提供,连厂房设计也是由苏联方面承担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设计能力为年生产汽车3万辆,产品是载重4t的载货汽车和相应的越野车。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3年奠基,1956年从第一汽车制造厂流水装配线上开出第一台“解放牌”汽车。1958年生产汽车16 000辆。1958~1984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第二阶段。1958年左右,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汽车产业与其他经济部门一起进入自力更生的时期。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基础工业之后,我国各地纷纷仿造和试制了多款汽车,逐渐形成了几个较有规模的汽车制造厂。除第一汽车制造厂外,较大规模的还有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等。1958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了中国人的第一辆轿车,起名“井冈山牌”开进了中南海。从此,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标志性的成果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1964年开始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建设观点出发选择湖北省西北部山区(现今十堰市)建厂。
现有的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抗拉伸强度不高,材料不抗老化,阻燃性能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拉伸强度高,材料抗老化,阻燃性能良好的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材料制成,包括聚丙烯45-55份、碳纤维8-14份、聚醚酰亚胺9-15份、聚芳酯10-12份、聚偏氟乙烯22-25份、醇酸树脂8-10份、二甲基硅油5-8份、纳米氧化镁13-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8-20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10-15份、硼酸烷基醇酰胺16-20份、三氯氟甲烷7-11份、菱镁胶凝10-12份、丁基羟基茴香醚6-8份、三氧化二锑5-10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7份、月桂酸单甘油酯8-14份和丙烯酸丁酯13-17份。
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材料制成,包括聚丙烯45份、碳纤维8份、聚醚酰亚胺9份、聚芳酯10份、聚偏氟乙烯22份、醇酸树脂8份、二甲基硅油5份、纳米氧化镁1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8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10份、硼酸烷基醇酰胺16份、三氯氟甲烷7份、菱镁胶凝10份、丁基羟基茴香醚6份、三氧化二锑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份、月桂酸单甘油酯8份和丙烯酸丁酯13份。
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材料制成,包括聚丙烯50份、碳纤维11份、聚醚酰亚胺12份、聚芳酯11份、聚偏氟乙烯23.5份、醇酸树脂9份、二甲基硅油6.5份、纳米氧化镁14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9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12.5份、硼酸烷基醇酰胺18份、三氯氟甲烷9份、菱镁胶凝11份、丁基羟基茴香醚7份、三氧化二锑7.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5份、月桂酸单甘油酯11份和丙烯酸丁酯15份。
作为优选,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材料制成,包括聚丙烯55份、碳纤维14份、聚醚酰亚胺15份、聚芳酯12份、聚偏氟乙烯25份、醇酸树脂10份、二甲基硅油8份、纳米氧化镁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20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15份、硼酸烷基醇酰胺20份、三氯氟甲烷11份、菱镁胶凝12份、丁基羟基茴香醚8份、三氧化二锑10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份、月桂酸单甘油酯14份和丙烯酸丁酯17份。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丙烯45-55份、碳纤维8-14份、聚醚酰亚胺9-15份、聚芳酯10-12份、聚偏氟乙烯22-25份、醇酸树脂8-10份、二甲基硅油5-8份、纳米氧化镁13-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8-20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10-15份投入到2-4%的盐酸溶液中浸泡5-6分钟,备用;
2)将步骤1)所得原料投入到闭式炼胶机中,保持加热温度为165-185℃,加热12-14分钟,备用;
3)将硼酸烷基醇酰胺16-20份、三氯氟甲烷7-11份、菱镁胶凝10-12份、丁基羟基茴香醚6-8份、三氧化二锑5-10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7份、月桂酸单甘油酯8-14份和丙烯酸丁酯13-17份投入到反应釜内,保持加热温度为145-175℃,加热12-15分钟,调节釜内转速为600-800r/m i n,混合充分,备用;
4)将步骤2)所得原料和步骤3)所得原料投入到螺杆挤出机内,加热至220℃,维持3-5分钟,挤出后采用超声乳化工艺加工4分钟,再投入到注塑机内加热至熔融状态,注入模具内,即可得打板材。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添加的聚丙烯、碳纤维、聚醚酰亚胺、聚芳酯、聚偏氟乙烯和醇酸树脂使得材料抗拉伸强度高;添加的二甲基硅油、纳米氧化镁、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硼酸烷基醇酰胺、三氯氟甲烷、菱镁胶凝和丁基羟基茴香醚使得材料材料抗老化;添加的三氧化二锑、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月桂酸单甘油酯和丙烯酸丁酯保持阻燃性能良好。采用的制备方法保持材料成型效率高,能够充分混合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材料制成,包括聚丙烯45份、碳纤维8份、聚醚酰亚胺9份、聚芳酯10份、聚偏氟乙烯22份、醇酸树脂8份、二甲基硅油5份、纳米氧化镁1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8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10份、硼酸烷基醇酰胺16份、三氯氟甲烷7份、菱镁胶凝10份、丁基羟基茴香醚6份、三氧化二锑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份、月桂酸单甘油酯8份和丙烯酸丁酯13份。
一种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丙烯45份、碳纤维8份、聚醚酰亚胺9份、聚芳酯10份、聚偏氟乙烯22份、醇酸树脂8份、二甲基硅油5份、纳米氧化镁1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8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10份投入到2-4%的盐酸溶液中浸泡5-6分钟,备用;
2)将步骤1)所得原料投入到闭式炼胶机中,保持加热温度为165-185℃,加热12-14分钟,备用;
3)将硼酸烷基醇酰胺16份、三氯氟甲烷7份、菱镁胶凝10份、丁基羟基茴香醚6份、三氧化二锑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份、月桂酸单甘油酯8份和丙烯酸丁酯13份投入到反应釜内,保持加热温度为145-175℃,加热12-15分钟,调节釜内转速为600-800r/m i n,混合充分,备用;
4)将步骤2)所得原料和步骤3)所得原料投入到螺杆挤出机内,加热至220℃,维持3-5分钟,挤出后采用超声乳化工艺加工4分钟,再投入到注塑机内加热至熔融状态,注入模具内,即可得打板材。
实施例2
一种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材料制成,包括聚丙烯50份、碳纤维11份、聚醚酰亚胺12份、聚芳酯11份、聚偏氟乙烯23.5份、醇酸树脂9份、二甲基硅油6.5份、纳米氧化镁14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9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12.5份、硼酸烷基醇酰胺18份、三氯氟甲烷9份、菱镁胶凝11份、丁基羟基茴香醚7份、三氧化二锑7.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5份、月桂酸单甘油酯11份和丙烯酸丁酯15份。
一种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丙烯50份、碳纤维11份、聚醚酰亚胺12份、聚芳酯11份、聚偏氟乙烯23.5份、醇酸树脂9份、二甲基硅油6.5份、纳米氧化镁14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9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12.5份投入到2-4%的盐酸溶液中浸泡5-6分钟,备用;
2)将步骤1)所得原料投入到闭式炼胶机中,保持加热温度为165-185℃,加热12-14分钟,备用;
3)将硼酸烷基醇酰胺18份、三氯氟甲烷9份、菱镁胶凝11份、丁基羟基茴香醚7份、三氧化二锑7.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5份、月桂酸单甘油酯11份和丙烯酸丁酯15份投入到反应釜内,保持加热温度为145-175℃,加热12-15分钟,调节釜内转速为600-800r/m i n,混合充分,备用;
4)将步骤2)所得原料和步骤3)所得原料投入到螺杆挤出机内,加热至220℃,维持3-5分钟,挤出后采用超声乳化工艺加工4分钟,再投入到注塑机内加热至熔融状态,注入模具内,即可得打板材。
实施例3
一种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材料制成,包括聚丙烯55份、碳纤维14份、聚醚酰亚胺15份、聚芳酯12份、聚偏氟乙烯25份、醇酸树脂10份、二甲基硅油8份、纳米氧化镁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20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15份、硼酸烷基醇酰胺20份、三氯氟甲烷11份、菱镁胶凝12份、丁基羟基茴香醚8份、三氧化二锑10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份、月桂酸单甘油酯14份和丙烯酸丁酯17份。
一种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丙烯55份、碳纤维14份、聚醚酰亚胺15份、聚芳酯12份、聚偏氟乙烯25份、醇酸树脂10份、二甲基硅油8份、纳米氧化镁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20份、脂肪酸聚乙二醇酯15份投入到2-4%的盐酸溶液中浸泡5-6分钟,备用;
2)将步骤1)所得原料投入到闭式炼胶机中,保持加热温度为165-185℃,加热12-14分钟,备用;
3)将硼酸烷基醇酰胺20份、三氯氟甲烷11份、菱镁胶凝12份、丁基羟基茴香醚8份、三氧化二锑10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份、月桂酸单甘油酯14份和丙烯酸丁酯17份投入到反应釜内,保持加热温度为145-175℃,加热12-15分钟,调节釜内转速为600-800r/m i n,混合充分,备用;
4)将步骤2)所得原料和步骤3)所得原料投入到螺杆挤出机内,加热至220℃,维持3-5分钟,挤出后采用超声乳化工艺加工4分钟,再投入到注塑机内加热至熔融状态,注入模具内,即可得打板材。
实验例
实验对象:选取普通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特制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与本发明的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进行对比。
实验要求:上述的普通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特制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与本发明的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厚度和重量一致。
实验方法:拉伸强度采用GBT 1040-2006标准通过拉伸强度测试机进行检测;抗老化时间通过老化试验箱进行检测,并且调节测试温度温度为120℃,相对湿度为85%,气压为106kPa,臭氧浓度为45%,紫外线光照强度为25uw/cm2,得到老化的时间;阻燃性能通过GB4609-84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得到最高的阻燃温度。
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结合上表,对比不同的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在相同的实验方法下所得的数据,本发明的汽车前通风隔板的材料的拉伸强度更高,老化时间更长,耐热温度更高。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添加的聚丙烯、碳纤维、聚醚酰亚胺、聚芳酯、聚偏氟乙烯和醇酸树脂使得材料抗拉伸强度高;添加的二甲基硅油、纳米氧化镁、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硼酸烷基醇酰胺、三氯氟甲烷、菱镁胶凝和丁基羟基茴香醚使得材料材料抗老化;添加的三氧化二锑、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月桂酸单甘油酯和丙烯酸丁酯保持阻燃性能良好。采用的制备方法保持材料成型效率高,能够充分混合均匀。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