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杜仲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0005阅读:12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保健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茯苓、杜仲为主要原料的茯苓杜仲酒。



背景技术:

保健酒又称为药酒,是中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以保健、养生和健体为目的,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药材,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对身体进行调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使得保健酒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保健酒是以酒为载体,利用酒的畅通血脉、活络通经的功效,使添加进去的药材的药效增强,进而起到更好的保健作用。

茯苓是多孔菌的菌核,属于真菌类,无树无根,以菌丝渗入木实体内生长,菌丝从白色变成黄色菌丝,经六个月的时间竭诚茯苓实体,茯苓不需用农药、化肥喷施,自然生长,因此没有药物残留,是安全的、卫生的一种中药材。

杜仲游离氨基酸极少,含有的少量蛋白质,是和绝大多数食品类似的完全蛋白,即能够水解检出对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测定了杜仲所含的15种矿物元素,其中有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及钙、磷、钾、镁等宏量元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口感好,营养丰富,能够安心养神,滋补肝肾,祛除风湿,增强免疫力的茯苓杜仲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茯苓杜仲酒,其配方成分包括:茯苓、杜仲、熟地、桂圆、人参、枸杞、大枣、刺五加、石楠、夏枯草、粮食酒。

上述配方成分按照重量份数配比为:茯苓80~100份、杜仲100~150份、熟地8~15份、桂圆40~60份、人参20~30份、枸杞10~15份、大枣60~80份、刺五加15~25份、石楠6~12份、粮食酒800~1500份。

所述粮食酒采用玉米酒、小麦酒、高粱酒和大米酒中的一种或几种,并且该粮食酒为45~60度。

所述配方成分还包括蜂蜜10~15份、甘蔗汁30~60份。

一种茯苓杜仲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茯苓和杜仲炮制,加水煎煮提取,过滤,将滤液浓缩成浸膏,将浸膏干燥,粉碎成细粉;

(2)将熟地、桂圆、人参、枸杞、大枣、刺五加、石楠、夏枯草加水煎煮,提取,过滤并合并滤液,将滤液浓缩得到中药浓缩液;

(3)将步骤(1)所得的浸膏和步骤(2)所得的中药浓缩液置于坛内,并在坛中倒入粮食酒,搅拌均匀,密封,在背光阴凉处静置陈化10~15天;

(4)将浸泡后的酒过滤并分装入酒瓶内并封口。

步骤(3)中在坛中加入蜂蜜或甘蔗汁并搅拌均匀。

本发明采用茯苓、杜仲等多种多种中药共同浸泡,具有安神定志、滋补肝肾、祛除风湿的功效,适用于心悸、体倦无力、精神不安、腰脊酸疼、足膝痿弱等症,并能够抗癌和抑癌,降低血压,改善头晕头痛。其中,茯苓:气平,味甘,归心、肺、脾、肾经,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杜仲:味辛,气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高血压、安胎的功效;熟地: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可养阴补肾,填精,主治血虚所致面色萎黄、头昏心悸,肾精不足之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须发早白;桂圆:味甘,性温,归心、脾经,主治虚劳赢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心虚头晕;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心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主治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枸杞:味甘,气平, 入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益精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因肝肾阴虚或精血不足而引起的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白带过多及糖尿病等症;大枣:味甘,气平,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刺五加: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有祛风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病,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石楠: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解毒的功效,主治风痹,历节痛风,头风头痛,腰膝无力,外感咳嗽,疮痈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疼痛;夏枯草:味辛、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本发明营养成分全面,口感好,能在休闲会友的同时,保健身体,并且安心养神,滋补肝肾,祛除风湿,增强免疫力,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便,生产成本低,适合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

茯苓85g、杜仲105g、熟地9g、桂圆40g、人参20g、枸杞10g、大枣62g、刺五加16g、石楠6g、蜂蜜10g,高粱酒85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茯苓和杜仲炮制,加水煎煮提取,过滤,将滤液浓缩成浸膏,将浸膏干燥,粉碎成细粉;

(2)将熟地、桂圆、人参、枸杞、大枣、刺五加、石楠、夏枯草加水煎煮,提取,过滤并合并滤液,将滤液浓缩得到中药浓缩液;

(3)将步骤(1)所得的浸膏和步骤(2)所得的中药浓缩液置于坛内,并在坛中倒入高粱酒和蜂蜜,搅拌均匀,密封,在背光阴凉处静置陈化10天;

(4)将浸泡后的酒过滤并分装入酒瓶内并封口。

实施例2

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

茯苓90g、杜仲125g、熟地10g、桂圆50g、人参25g、枸杞12g、大枣70g、刺五加20g、石楠10g、甘蔗汁35g、小麦酒100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茯苓和杜仲炮制,加水煎煮提取,过滤,将滤液浓缩成浸膏,将浸膏干燥,粉碎成细粉;

(2)将熟地、桂圆、人参、枸杞、大枣、刺五加、石楠、夏枯草加水煎煮,提取,过滤并合并滤液,将滤液浓缩得到中药浓缩液;

(3)将步骤(1)所得的浸膏和步骤(2)所得的中药浓缩液置于坛内,并在坛中倒入小麦酒和甘蔗汁,搅拌均匀,密封,在背光阴凉处静置陈化12天;

(4)将浸泡后的酒过滤并分装入酒瓶内并封口。

实施例3

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

茯苓100g、杜仲145g、熟地14g、桂圆58g、人参29g、枸杞15g、大枣78g、刺五加24g、石楠12g、蜂蜜14g、玉米酒140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茯苓和杜仲炮制,加水煎煮提取,过滤,将滤液浓缩成浸膏,将浸膏干燥,粉碎成细粉;

(2)将熟地、桂圆、人参、枸杞、大枣、刺五加、石楠、夏枯草加水煎煮,提取,过滤并合并滤液,将滤液浓缩得到中药浓缩液;

(3)将步骤(1)所得的浸膏和步骤(2)所得的中药浓缩液置于坛内,并在坛中倒入玉米酒和蜂蜜,搅拌均匀,密封,在背光阴凉处静置陈化15天;

(4)将浸泡后的酒过滤并分装入酒瓶内并封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