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皂米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97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皂米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皂米生产设备,属于洗涤用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衣物洗涤有水洗和干洗两种,干洗适合洗衣店使用,不适合家庭洗衣;日常家庭洗涤衣物均采取水洗,水洗又有两种方式:一是手洗、二是洗衣机机洗。洗涤衣物必须要使用洗涤剂,现有的洗涤剂主要有:洗衣粉、洗衣液、肥皂、皂粉,每种洗涤剂均有优缺点,洗衣粉的优点是:方便机洗,去污能力强,缺点是:溶解过程放热,伤手伤身体,不易溶解,易沉积,容易伤害衣物纤维以及颜色,不易漂净;洗衣液的优点是:衣物不易褪色,溶解速度快,易漂洗,缺点是:不易确定剂量,不能长期放置,易变质;肥皂的优点是:去污能力强,不烧皮肤,缺点是:不能机洗,衣物洗涤后发黄、发硬,不易漂洗;皂粉的主要成分是洗衣粉,其中掺有一定量的肥皂粉,其优点是:含特种钙皂分散剂、去污力强,低泡,易漂洗,洗涤过程中省水省时间,缺点是:含有化学添加剂、不环保,衣物易残留钙皂。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洗化类产品安全性及功能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上述四种洗涤剂而言,肥皂是最为安全和环保的,但肥皂不能用于机洗,使得其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且其在使用中存在的衣物洗涤后易发黄、发硬,不易漂洗的缺点更加限制了肥皂的使用。为了满足对人们健康、环保的追求,本申请人研制了一种改性的肥皂,并制成颗粒状,颗粒的形状为圆柱形、梭形、或圆球形,形如大米粒,称为皂米,其优点是:以纯天然油脂作为原料、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安全环保,具有强效去污、杀菌、滋润皮肤等功能;既保留了传统肥皂的优点,又能够用于机洗,低泡,易漂洗、留香持久、衣物洗涤后不硬化、不带静电、无沉积,是洗衣粉、洗衣液的绝佳替代品。然而,目前没有能够高效制作皂米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高效的将改性肥皂制作成皂米的皂米生产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脂输送带、调和锅、三辊碾磨机、物料传输带、真空压条机、输料管、出料头、切刀,其特征是:上脂输送带的出料端对着调和锅的进料口,在调和锅中设有搅拌器,调和锅出料口与三辊碾磨机的进料端衔接,三辊碾磨机的出料端与物料传输带的上料端衔接,物料传输带的出料端衔接真空压条机的进料口,输料管的一端连接在真空压条机的出料口上,另一端固定出料头,出料头为扁圆柱形壳体,出料头的前端面中心区域为不开孔的圆板,环绕中心圆板均匀的密布有出料孔,切刀为刀片环绕圆周均匀间隔分布的齿轮形切刀,切刀与出料头相互独立的设在出料头前端面的正前部。

所述出料孔为内侧粗、出料侧细的台阶孔或锥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够快速高效的将改性肥皂制作成皂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出料头主视图;

图3是出料头的侧剖示意图;

图4是切刀主视图;

图5是切刀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上脂输送带1、调和锅4、三辊碾磨机5、物料传输带6、真空压条机8、输料管9、出料头10、切刀11,上脂输送带的出料端对着调和锅的进料口2,在调和锅中设有搅拌器3,调和锅出料口与三辊碾磨机的进料端衔接,三辊碾磨机的出料端与物料传输带的上料端衔接,物料传输带的出料端衔接真空压条机的进料口7,输料管的一端连接在真空压条机的出料口上,另一端固定出料头,出料头为扁圆柱形壳体,出料头的前端面中心区域为不开孔的圆板,环绕中心圆板均匀的密布有出料孔12,出料孔为内侧粗、出料侧细的台阶孔,切刀为刀片环绕圆周均匀间隔分布的齿轮形切刀,切刀与出料头相互独立的设在出料头前端面的正前部。

使用时,由牛或羊脂进行皂化制成皂基通过上脂输送带传输到调和锅、将精炼椰子油及食用香精按配比加入调和锅,调和锅温度保持在60-80℃;用搅拌器将调和锅内物料搅拌均匀;将搅拌均匀的物料连续通过三辊碾磨机进行碾磨;通过三辊碾磨机碾磨的物料通过传输带送入真空压条机将物料加工成条状;将条状物料挤压到输料管,进而挤压到出料头,通过出料头的多个出料孔挤出成为多股细的皂丝,切刀在其电机的带动下,在出料头前端面的正前部快速旋转,将由出料头挤出的皂丝切割成直径1㎜、长度3㎜的圆柱形皂米颗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