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籽搅拌烘干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3582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茶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油茶籽搅拌烘干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山茶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经常食用具有降低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降血脂、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抗辐射、清除自由基、预防肿瘤等功效,国际组织已经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食品。中国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油生产基地。油茶树生长在没有污染的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整个生长过程中不施农药,化肥等。在将油茶籽榨油前需要先进行烘干工序,烘干工序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茶籽中的水分,提高出油率,目前行内通用的做法是现将油茶果剥壳,然后将果壳和茶籽分离,最后将分离出来的所有茶籽一起烘干,烘干采取人工木炭烘干,劳动强度比较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烘干效率低下,而且不环保;市面上的烘干机,在烘干油茶籽时,采用翻动机构,从而使油茶籽受热均匀进行烘干,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能耗也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油茶籽搅拌烘干桶,能够使油茶籽在搅拌作用下得到均匀加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耗低,烘干后的油茶籽品质高,利于后续工序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油茶籽搅拌烘干桶,包括桶体、桶盖、搅拌轴、加热桨、搅拌电机、抽风机,所述桶体顶部设置有桶盖,所述搅拌轴竖直设置在桶体的中心位置,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加热桨,所述加热桨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所述搅拌轴内设置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的顶部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搅拌轴的底部安装有搅拌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通气孔的数量有多个,所述通气孔均匀分布在加热桨上,所述通气孔与通气槽互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桨的形状为螺旋形,所述加热桨环绕设置在搅拌轴上,所述加热桨的外侧面与桶体不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轴的底部位于桶体下方,所述搅拌轴的底部侧面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通气槽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轴为保温隔热轴,所述搅拌轴的外侧设置有保温隔热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桶体的形状为竖直设置的圆柱形,所述桶体密封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桶体、桶盖、搅拌轴、加热桨、搅拌电机、抽风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验优化,加热桨可以在加热油茶籽的同时将油茶籽进行搅拌,使受热更均匀加热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水汽可以通过通气孔排出,抽风机配合通气槽加速了这一过程。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油茶籽在搅拌作用下得到均匀加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耗低,烘干后的油茶籽品质高,利于后续工序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油茶籽搅拌烘干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桶体、2-桶盖、3-搅拌轴、4-加热桨、5-搅拌电机、6-抽风机、7-通气孔、8-通气槽、9-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油茶籽搅拌烘干桶,包括桶体1、桶盖2、搅拌轴3、加热桨4、搅拌电机5、抽风机6,所述桶体1顶部设置有桶盖2,所述搅拌轴3竖直设置在桶体1的中心位置,所述搅拌轴3上设置有加热桨4,所述加热桨4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7,所述搅拌轴3内设置有通气槽8,所述通气槽8的顶部设置有抽风机6,所述搅拌轴3的底部安装有搅拌电机5,所述通气孔7的数量有多个,所述通气孔7均匀分布在加热桨4上,所述通气孔7与通气槽8互相连通,所述加热桨4的形状为螺旋形,所述加热桨4环绕设置在搅拌轴3上,所述加热桨4的外侧面与桶体1不接触,所述搅拌轴3的底部位于桶体1下方,所述搅拌轴3的底部侧面设置有进气口9,所述进气口9与通气槽8相连,所述搅拌轴3为保温隔热轴,所述搅拌轴3的外侧设置有保温隔热涂层,所述桶体1的形状为竖直设置的圆柱形,所述桶体1密封设置。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桶体1、桶盖2、搅拌轴3、加热桨4、搅拌电机5、抽风机6结合在一起,经过实验优化,加热桨4可以在加热油茶籽的同时将油茶籽进行搅拌,使受热更均匀加热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水汽可以通过通气孔7排出,抽风机6配合通气槽8加速了这一过程。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油茶籽在搅拌作用下得到均匀加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耗低,烘干后的油茶籽品质高,利于后续工序作业。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