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肝脏细胞分离的灌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6022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用于肝脏细胞分离的灌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肝脏细胞分离的灌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肝脏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为深入研究肝脏的生理及病理生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方法,在进行肝脏细胞分离时常用的方法是两步灌流法。

但是经典的分离肝细胞的两步灌流法在其应用中依然是一个不太容易掌握的方法,灌流速度和灌注液温度均对分离肝细胞的数量和活力有较大影响;在进行灌注时,针头固定也比较困难,需要人用手一直固定针头的位置,费时费力;在灌流时,需要灌注不同的液体,需要多次向筋脉血管内植入针头,操作起来十分麻烦。但是目前没有相应的装置能够良好地控制灌流时间、灌流速度和灌注液温度,固定针头也不方便,操作起来也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能够良好地控制灌流速度和灌注液体的温度,以及方便地固定针头,让肝脏细胞分离的操作过程更加简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用于肝脏细胞分离的灌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液体瓶和第二液体瓶,所述第一液体瓶和第二液体瓶上端均设置有进液口,所述第一液体瓶和第二液体瓶上均设置有温控器,所述第一液体瓶下端设置有与第一液体瓶内腔连通的第一软管,所述第二液体瓶下端设置有与第二液体瓶内腔连通的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上均设置有阀门和流速表,所述第一软管以及第二软管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三软管,所述第三软管上设置有针头,所述针头上设置有固定装置。

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横杆、立杆和底座,所述立杆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横杆的中部固定在立杆的上端,形成T形,所述横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形夹,所述圆形夹包括两个半圆形夹板、螺杆和螺母,所述两个半圆形夹板的一端与横杆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螺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螺孔后与螺母配合。

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为燕尾夹,所述燕尾夹包括后侧板、上夹片、下夹片,上把手和下把手,所述后侧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上夹片和下夹片的夹合端均设置有半圆形缺口,所述上夹片和下夹片夹和在一起后,两个所述半圆形缺口形成一个圆形孔,所述圆形孔的大小与所述针头的横截面配合,所述针头的针尖端依次穿过通孔和圆形孔后,所述针头的针座卡固在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阀门和流速表均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上。

进一步,所述温控器包括电接点水银温度计、继电器、和加热装置,所述继电器与所述电接点水银温度计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继电器通过导线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上均设置有阀门和流速表,在灌流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流速表监控灌流速度,可以用阀门调节灌流速度,能更好地控制灌流速度;第一液体瓶和第二液体瓶上均设置有温控器,在灌流过程中,能让灌注液始终保持一个最佳的灌注温度,使分离的肝细胞更多,更有活力;第三软管上设置有针头,针头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将针头植入下腔筋脉,然后用固定装置将针头固定在下腔筋脉内,不用人用手一直固定针头的位置,省时省力;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上均设置有阀门和流速表,第一软管以及第二软管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三软管,第三软管上设置有针头,第一软管内流出的灌注液可以经第三软管灌注,第二软管内流出的灌注液也可以经第三软管灌注,在灌注时不用单独将针头植入下腔静脉,只需要将第三软管上的针头植入下腔静脉,就能完成第一软管内流出的灌注液和第二软管内流出的灌注液的灌注,操作过程更加简便。

2、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架包括横杆、立杆和底座,立杆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横杆的中部固定在立杆的上端,形成T形,横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形夹,圆形夹包括两个半圆形夹板、螺杆和螺母,两个半圆形夹板的一端与横杆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调节板,调节板上设置有螺孔,螺杆穿过所述螺孔后与螺母配合。药液瓶固定在横杆两端的圆形夹内,利用螺杆可以调节圆形夹的松紧,可方便地固紧药液瓶和取下药液瓶。

3、在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装置为燕尾夹,燕尾夹包括后侧板、上夹片、下夹片,上把手和下把手,后侧板上设置有通孔,上夹片和下夹片的夹合端均设置有半圆形缺口,上夹片和下夹片夹和在一起后,两个半圆形缺口形成一个圆形孔,圆形孔的大小与针头的横截面配合,针头的针尖端依次穿过通孔和圆形孔后,针头的针座卡固在通孔内。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上把手和下把手,将夹合在一起的上夹片和下夹片打开,将针头植入下腔静脉内,将下腔静脉周围的组织夹入上夹片和下夹片之间,松开上把手和下把手即可在针头夹固在下腔静脉内,固定针头十分方便。

4、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架上设置有固定板,阀门和流速表均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上。阀门固定在固定板上,单手就能调节阀门,调节阀门更加方便;流速表固定在固定板上,不会摆动,观察流速更加方便。

5、在本实用新型中,温控仪包括电接点水银温度计、继电器、和加热装置,所述继电器与电接点水银温度计通过导线连接,加热装置与继电器通过导线连接。使用时,在电接点水银温度计上设定一个最佳灌注温度,当温度升高时,毛细管中水银柱上升与一金属丝接触,两电极导通,使继电器的线圈中电流断开,加热器停止加热;当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与金属丝断开,继电器的线圈通过电流,使加热器线路连通,温度又回升,如此循环往复,使药液瓶内的灌注液的温度控制在一个微小的温度区间波动,能良好地控制灌注液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燕尾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液体瓶;2、第二液体瓶;3、进液口;4温控器;5、第一软管;6、第二软管;7、阀门;8、流速表;9、第三软管;10、针头;11、固定装置;12、横杆;13、立杆;14、底座;15、固定板;16、圆形夹;161、半圆形夹板;162、调节板;163、螺杆;164、螺母;111、上夹片;112、下夹片;113、通孔;114、上把手;115、下把手;116、后侧板;41、电接点水银温度计;42、继电器;43、加热装置;44、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架体,架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液体瓶1和第二液体瓶2,第一液体瓶1和第二液体瓶2上端均设置有进液口3,第一液体瓶1和第二液体瓶2上均设置有温控器4,第一液体瓶1下端设置有与第一液体瓶1内腔连通的第一软管5,第二液体瓶2下端设置有与第二液体瓶2内腔连通的第二软管6,第一软管5和第二软管6上均设置有阀门7和流速表8,第一软管5以及第二软管6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三软管9,第三软管9上设置有针头10,针头10上设置有固定装置11。

在使用时,往第一液体瓶1内盛装入EGTA或EDTA灌注液,往第二液体瓶2内盛装入Ca2+的胶原酶灌注液,将针头10植入下腔静脉内,使用连接在针头10上的固定装置11将针头10固定在下腔静脉内。打开第一软管5上的阀门7,通过流速表8观察流速,将流速调节到最适合的流速,进行EGTA或EDTA灌注液的灌注,灌注5-10分钟,冲洗出肝脏内的血细胞和钙离子,当灌注液完全清亮后,关闭第一软管5上的阀门7。打开第二软管6上的阀门7,通过流速表8观察流速,将流速调节到最适合的流速,进行Ca2+的胶原酶灌注液的灌注,并在37度下灌注肝脏至肝组织完全软化,关闭第二软管6上的阀门7,拔出针头11,灌注完成。

第一软管5和第二软管6上均设置有阀门7和流速表8,在灌流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流速表8监控灌流速度,可以用阀门7调节灌流速度,能更好地控制灌流速度。

第一液体瓶1和第二液体瓶2上均设置有温控器4,在灌流过程中,能让灌注液始终保持一个最佳的灌注温度,使分离的肝细胞更多,更有活力。

第三软管9上设置有针头10,针头10上设置有固定装置11,将针头10植入下腔筋脉,然后用固定装置11将针头10固定在下腔筋脉内,不用人用手一直固定针头10的位置,省时省力。

第一软管5和第二软管6上均设置有阀门7和流速表8,第一软管5以及第二软管6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三软管9,第三软管9上设置有针头10,第一软管5内流出的灌注液可以经第三软管9灌注,第二软管6内流出的灌注液也可以经第三软管灌9注,在灌注时不用单独将针头10植入下腔静脉,只需要将第三软管10上的针头植入下腔静脉,就能完成第一软管5内流出的灌注液和第二软管6内流出的灌注液的灌注,操作过程更加简便。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包括横杆12、立杆13和底座14,立杆13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4上,横杆12的中部固定在立杆13的上端,形成T形,横杆12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形夹16,圆形夹16包括两个半圆形夹板161、螺杆163和螺母164,两个半圆形夹板161的一端与横杆12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调节板162,调节板162上设置有螺孔,螺杆163穿过所述螺孔后与螺母164配合。药液瓶固定在横杆12两端的圆形夹16内,利用螺杆163可以调节圆形夹16的松紧,可方便地固紧药液瓶和取下药液瓶。

如图1和图3所示,固定装置11为燕尾夹,燕尾夹包括后侧板116、上夹片111、下夹片112,上把手114和下把手115,后侧板116上设置有通孔113,上夹片111和下夹片112的夹合端均设置有半圆形缺口,上夹片111和下夹片112夹和在一起后,两个半圆形缺口形成一个圆形孔,圆形孔的大小与针头10的横截面配合,针头10的针尖端依次穿过通孔113和圆形孔后,针头10的针座卡固在通孔113内。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上把手114和下把手115,将夹合在一起的上夹片111和下夹片112打开,将针头10植入下腔静脉内,将下腔静脉周围的组织夹入上夹片111和下夹片112之间,松开上把手114和下把手115即可在针头10夹固在下腔静脉内,固定针头10十分方便。

如图1所示,支架上设置有固定板15,阀门7和流速表8均固定设置在固定板15上。阀门7固定在固定板15上,单手就能调节阀门7,调节阀门7更加方便;流速表8固定在固定板15上,不会摆动,观察流速更加方便。

如图1和图4所示,温控器包括电接点水银温度计41、继电器42、和加热装置43,所述继电器42与电接点水银温度计41通过导线44连接,加热装置43与继电器42通过导线44连接。使用时,在电接点水银温度计41上设定一个最佳灌注温度,当温度升高时,毛细管中水银柱上升与一金属丝接触,两电极导通,使继电器42的线圈中电流断开,加热器停止加热;当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与金属丝断开,继电器42的线圈通过电流,使加热器线路连通,温度又回升,如此循环往复,使药液瓶内的灌注液的温度控制在一个微小的温度区间波动,能良好地控制灌注液的温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