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来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020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来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来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箱 。



背景技术:

超氧化物歧化酶,别名肝蛋白、简称:SOD。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EC1.15.1.1, SOD)是1938年首次从牛红血球中分离得到超氧化物歧化酶开始算起,人们对SOD的研究己有七十多年的历史。1969年McCord等重新发现这种蛋白,并且发现了它们的生物活性,弄清了它催化过氧阴离子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所以正式将其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类型:超氧化物歧化酶按其所含金属辅基不同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含铜(Cu)锌(Zn)金属辅基的称(Cu.Zn-SOD),最为常见的一种酶,呈绿色,主要存在于机体细胞浆中;第二种是是含锰(Mn)金属辅基的称(Mn-SOD),呈紫色,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原核细胞内;第三种是含铁(Fe)金属辅基的称(Fe-SOD),呈黄褐色,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箱的出现大大方便了歧化酶的检测,但是目前阶段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箱,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不方便携带,使用不方便,检测直观性差,不方便查看,检测精确度差,且存在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来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方便携带,使用不方便,检测直观性差,不方便查看,检测精确度差,且存在能源消耗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来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箱,包括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内部安装有待测液储备瓶,所述待测液储备瓶的上方安装有三孔接头,所述三孔接头的顶部的两侧设置有输液管接口,所述三孔接头的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待测液输送口,所述三孔接头的两侧的输液管接口与超氧阴离子的溶液试管和过氧化氢酶溶液试管均通过输送管连接,所述超氧阴离子的溶液试管和过氧化氢酶溶液试管的一端均安装有活塞杆,所述超氧阴离子的溶液试管的另一端的端口位置处设置有控流接口,所述过氧化氢酶溶液试管与输送管的接口处安装有控流球,所述待测液输送口上安装有待测液缓存槽,所述待测液缓存槽的下方安装有控流阀,所述待测液缓存槽的顶部安装有待测液加入口,所述待测液缓存槽的两侧均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分别与超氧阴离子的溶液试管和过氧化氢酶溶液试管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检测箱的两侧面安装有透明玻璃挡板,所述检测箱的一侧安装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输液管接口与待测液输送口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输送管外形不同,功能相同。

优选的,所述检测箱为圆柱形结构,且为全封闭式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用来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箱为纯物理过程无电器设备出现,不会出现二次污染和能源的消耗,且装置设计简单,制造成本低,此装置的检测箱两侧安装有透明玻璃挡板,且透明玻璃挡板和其内的待测液储备瓶在同一平面上,方便查看反应变化过程,在检测箱的另一端的两侧安装有可以通过活塞杆推送的试管,且在两个试管的出液口均设置有控流装置,通过此种设计不但操作方便,且可以精确控制液体的加入量,从而使检测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孔接头的俯视图。

图中:1-活塞杆;2-超氧阴离子的溶液试管;3-固定环;4-控流接口;5-三孔接头;6-待测液储备瓶;7-检测箱;8-透明玻璃挡板;9-待测液加入口;10-待测液缓存槽;11-控流阀;12-支撑杆;13-过氧化氢酶溶液试管;14-控流球;15-输液管;16-把手;17-待测液输送口;18-输液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来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箱,包括检测箱7,检测箱7的内部安装有待测液储备瓶6,待测液储备瓶6用来放置待测液,待测液储备瓶6的上方安装有三孔接头5,三孔接头5用来连接检测试管和待测液缓存槽10,三孔接头5的顶部的两侧设置有输液管接口18,输液管接口18用来连接输液管,从而将来自两个试管的液体加入到待测液储备瓶6内,三孔接头5的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待测液输送口17,三孔接头5的两侧的输液管接口18与超氧阴离子的溶液试管2和过氧化氢酶溶液试管13均通过输送管15连接,超氧阴离子的溶液试管2内的液体可以与歧化酶反应放出氧气和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溶液试管13内的过氧化氢酶溶液可以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气体,在实验过程表现在有气泡产生,超氧阴离子的溶液试管2和过氧化氢酶溶液试管13的一端均安装有活塞杆1,活塞杆1推送试管内的液体,超氧阴离子的溶液试管2的另一端的端口位置处设置有控流接口4,控流接口4的端口细小,使液体可成液滴状流出,从而精确控制液体流出量,过氧化氢酶溶液试管13与输送管15的接口处安装有控流球14,控流球14可将试管内的液体进行收集,然后通过其派送出去,用来控制液体流速和流量,待测液输送口17上安装有待测液缓存槽10,待测液缓存槽10的下方安装有控流阀11,待测液缓存槽10的顶部安装有待测液加入口9,待测液缓存槽10的两侧均安装有支撑杆12,且支撑杆12分别与超氧阴离子的溶液试管2和过氧化氢酶溶液试管13通过固定环3固定连接,检测箱7的两侧面安装有透明玻璃挡板8,检测箱7的一侧安装有把手16,输液管接口18与待测液输送口17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输送管15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输送管15外形不同,功能相同,检测箱7为圆柱形结构,且为全封闭式设计。

具体使用方式:该设备在使用时,通过待测液加入口9向待测液缓存槽10内加入待测液,通过其下方的控流阀11精确控制待测液加入到待测液储备瓶6内的量,然后通过推动活塞杆1使超氧阴离子的溶液试管2内的液体由控流接口4精确控制下进入到待测液储备瓶6内,通过透明玻璃挡板8观测有无气泡冒出,待反应结束后,立即通过推动过氧化氢酶溶液试管13后方的活塞杆1使其内的液体由控流球14精确控制后进入到待测液储备瓶6内,观测其内是否有气泡冒出,即可检测待测液内是否歧化酶,同时根据待测液的液体颜色可判断歧化酶的种类。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