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ZF1蛋白可结合DNA片段及在MZF1活性检测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6058阅读:1018来源:国知局
一种MZF1蛋白可结合DNA片段及在MZF1活性检测中的应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mzf1蛋白可结合的dna片段及其在检测细胞内mzf1转录调控活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髓样锌指蛋白1(mzf1)是由人类19号染色体mzf1基因编码的一种具有锌指结构的蛋白,属于c2h2类锌指结构蛋白家族,在人类细胞中大量存在。mzf1蛋白全长734个氨基酸,大约82055da,与靶基因结合后,通过其特有的锌指结构与靶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相结合,在骨髓造血过程中发挥基因激活或抑制效应。

mzf1基因发生突变后,会引起某些调节紊乱,甚至疾病的发生。然而,目前检测细胞内源性mzf1活性仍然依靠westernblot或者qrcr等技术,虽然灵敏度高,但检测到的只是mzf1蛋白含量的差异,并不能直接体现其结合到靶序列后活性的改变。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用于检测细胞内mzf1转录调控活性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mzf1蛋白结合的dna序列存在高度的保守性,其结合的dna核心序列为5'-agtgggga-3'或5’-cgggngagggggaa-3’(n表示a、t、c、g,如seqidno:1-4所示)。

基于以上研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zf1蛋白可结合的dna片段,其包含多个mzf1蛋白结合框,其中至少一个mzf1蛋白结合框的序列为5'-agtgggga-3',其余的mzf1蛋白结合框的序列5’-cgggngagggggaa-3’(n表示a、t、c、g,如seqidno:1-4所示)。

优选地,当包含多个mzf1蛋白结合框时,每两个相邻的mzf1蛋白结合框之间具有间隔序列。

优选地,每两个相邻的mzf1蛋白结合框之间的间隔序列为所述间隔序列为ta。

优选地,所述dna片段的序列如seqidno:5所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试验了多种组合,结果发现该序列的dna片段比其他组合方式对mzf1蛋白的结合效率更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dna片段在检测细胞内mzf1转录调控活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细胞内mzf1转录调控活性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包括上述dna片段以及连接于所述dna片段下游的报告基因表达框的报告基因系统导入所述细胞;

s2:通过检测所述报告基因的表达来计算所述细胞内mzf1转录调控活性。可将报告基因的表达强度作为指示mzf1转录调控活性的指标。

优选地,所述报告基因系统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包括重组质粒和对照质粒,并且所述重组质粒带有所述dna片段以及连接在所述dna片段下游的荧光素酶i的表达框,所述对照质粒带有荧光素酶ii的表达框,所示荧光素酶i与所述荧光素酶ii激发产生的荧光波长不同。将mzf1转录调控活性表示为荧光素酶i激发产生的荧光强度与荧光素酶ii激发产生的荧光强度的比值。

优选地,所述重组质粒通过将所述dna片段插入至质粒pgl3.0-basic的kpni与hindiii位点之间得到。

优选地,所述对照质粒为phrl-tk。

优选地,s1具体包括:

s11:将所述细胞培养至贴壁,并恢复形态;

s12:将所述重组质粒和对照质粒转染至细胞中。

优选地,s2具体包括:

s21:转染后将细胞继续培养24-36小时,洗涤细胞;

s22:分别检测转染后的细胞中的荧光素酶i和荧光素酶ii的活性;

s23:将荧光素酶ii活性归一化荧光素酶i活性得到值作为衡量mzf1转录调控活性的指标。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dna片段和方法,可直接针对性地检测细胞内mzf1的转录调控活性,而非仅仅检测其转录本或蛋白质的含量,从而使得能够更准确地分析mzf1作为转录因子在一些病理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kpni与hindiii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后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照片;

图2为分别转染有pgl3.0-basic和pgl3.0-basic-mzf1的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中的相对mzf1活性(即,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与海肾荧光素酶活性的比值)的统计图;

图3为分别转染有pcdna3.1(+)空载体和pcdna3.1(+)-mzf1的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中的相对mzf1活性(即,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与海肾荧光素酶活性的比值)的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1.构建mzf1蛋白可结合的dna片段

发明人对mzf1进行研究分析,发现mzf1蛋白结合的dna序列为5'-agtgggga-3',以及5'-cgggngagggggaa-3'(n表示a、t、c、g,如seqidno:1-4所示),合成该dna核心序列时,本发明实施例在设计合成该dna核心序列时,将这两段dna核心序列分别重复两次,以ta碱基进行间隔,得到序列如seqidno:5所示的dna片段。

为保证载体构建的成功,在末端加入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粘性末端,本例在5’端加入kpni酶切位点的粘性末端(catgg),在3’端加入hindiii酶切位点的粘性末端(ttcga),序列两边的粘性末端的设计有助于片段与载体的连接。

通过从头合成的方法,分别合成该片段的两条寡核苷酸链,其序列分别如seqidno:6和7所示,这两条寡核苷酸链皆由武汉擎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两条寡核苷酸链互补配对后形成包含kpni酶切位点粘性末端和hindiii酶切位点粘性末端的双链dna片段。50μl退火体系如下:annealingbufferfordnaoligos(5x)10μl、寡核苷酸链(50μm)各10μl,余下为ddh2o。

充分混匀后,设置pcr仪程序进行退火反应,形成dna双链。用dna寡核苷酸退火缓冲液(购自碧云天公司,货号为d0251)将合成的两条dna单链进行退火处理,促使其互补配对,形成5'端包含kpni酶切位点粘性末端和3'端包含hindiii酶切位点粘性末端的双链dna。具体程序为:95℃退火2分钟(目的是让dnaoligo充分变性);每90秒下降1℃,降至25℃后结束反应。dna退火产物用1.5%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由于dna片段较小,电泳鉴定无法看到单一、特异的条带),测浓度后置冰上备用,也可以-20℃冻存备用。如果退火结束后打算进行酶切等其它反应,最好用纯化试剂盒进行纯化,或者确保退火产物在反应体系中体积不超过5%,以避免annealingbuffer对后续的酶连反应体系的干扰。

2.将mzf1蛋白可结合的dna片段插入荧光素酶表达载体

用内切酶kpni和hindiii(购自takara公司,kpni货号为1618,hindiii货号为1615)对上述pgl3-basic空载体进行双酶切,20μl酶切体系如下:10xquickcutgreenbuffer2μl,kpni1μl,hindiii1μl,pgl3-basic空载体1μg,余下为ddh2o。

充分混匀后,37℃酶切反应90分钟,用1.5%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质粒双酶切后的情况,然后切胶回收(dna胶回收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货号为dp209),回收结束后测样品浓度,置冰上备用。

将退火得到的双链dna连接至pgl3-basic荧光素酶表达载体上。10μl连接体系如下:dna连接酶(购自takara公司,货号为6022)5μl,双链dna片段与经双酶切的pgl3.0-basic载体共5μl。为促进酶连成功率,将dna片段与载体的摩尔比控制在10:1左右。充分混匀后,将酶连体系置于pcr仪中,16℃反应1小时,连接反应结束后得到重组质粒,置于冰上备用。

将重组质粒(含有mzf1蛋白结合的dna片段的pgl3-basic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按照经典的热激法进行转化,具体方法如下:从-80℃冰箱中取出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置于冰上解冻2-3分钟,加入上述连接好的重组质粒,轻轻混匀,冰上孵育20分钟后42℃热激60秒,迅速放至冰上静置2分钟,然后加入450μl不含抗生素的无菌lb液体培养基,放置于恒温摇床中复苏1小时,复苏条件为37℃,200转/分钟。取复苏后的菌液100μl均匀涂布于直径为3.5厘米含氨苄青霉素(重组质粒可耐受氨苄青霉素)的lb固体选择培养基中。吸收10分钟后,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过夜。次日挑取单菌落至5-7ml含氨苄青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200转/分钟,摇菌繁殖12小时后提取质粒,1.5%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用内切酶kpni和hindiii(购自takara公司,kpni货号为1618,hindiii货号为1615)对上述提取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本发明实施例双酶切鉴定如图1所示(泳道5为marker,泳道1-4显示为阳性克隆)。阳性组送至武汉擎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序,确认dna片段已整合至pgl3-basic载体上。至此,含有mzf1蛋白结合的dna片段的pgl3-basic表达载体(以下均表示为pgl3.0-basic-mzf1)构建成功。

3.pgl3-basic-mzf1转染细胞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进行双荧光素酶实验。分别将对数期生长的细胞均匀种植在24孔板内,每孔约10万个细胞,用10%胎牛血清,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过夜。待细胞贴壁并恢复形态后,将报告基因系统相关质粒转染至细胞中(转染时细胞密度约为60-80%为宜)。使用的转染试剂为neofect(购自零客创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为tf20121201)。50μl转染体系如下:质粒0.5μg,neofect转染试剂0.5μl,余下为无血清培养基。

本实验中使用的质粒分别为:pgl3-basic空载体、pgl3.0-basic-mzf1、phrl-tk(带有海肾荧光素酶基因的载体)、pcdna3.1(+)-mzf1(mzf1过表达质粒,以下简称为pcdna3.1-mzf1)。

4.计算mzf1的活性

以海肾荧光素酶活性作为内参进行标准化,计算mzf1活性。具体实验方法如下:转染后的细胞继续培养24-36小时,再弃培养基上清,用1xpbs清洗细胞3次,每次5分钟,清洗细胞时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正面吹打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购自盖宁生物科技有新公司,货号为gn201-01)进行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为验证该报告基因系统是否具有活性,将pgl3.0-basic-mzf1重组质粒转染至细胞中,检测mzf1报告基因系统的活性,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处理组(转染pgl3.0-basic-mzf1)荧光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转染pgl3.0-basic空载体)。

本发明实施例为验证该报告基因系统是否可以特异性检测mzf1活性,将pcdna3.1(+)-mzf1转染至细胞,结果如图3所示,外源导入mzf1后,阳性处理组(转染pcdna3.1(+)-mzf1)荧光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转染pcdna3.1(+)空载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序列表

<1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120>一种mzf1蛋白可结合dna片段及在mzf1活性检测中的应用

<130>1

<160>7

<170>patentinversion3.5

<210>1

<211>14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1

cgggagagggggaa14

<210>2

<211>14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2

cgggtgagggggaa14

<210>3

<211>14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3

cgggcgagggggaa14

<210>4

<211>14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4

cgggggagggggaa14

<210>5

<211>50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5

agtggggatacgggcgagggggaataagtggggatacgggagagggggaa50

<210>6

<211>52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6

cagtggggatacgggcgagggggaataagtggggatacgggagagggggaaa52

<210>7

<211>60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7

agcttttccccctctcccgtatccccacttattccccctcgcccgtatccccactggtac6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