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酱香黄酒的酿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44934发布日期:2019-01-16 08:07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

背景技术:
)现在通用的糯米黄酒的生产是用传统麦曲或酒药做催化剂,一般按糯米的数量用百分之十的麦曲,麦曲是酒香生成的主要原料。传统工艺拌曲后粱醅都是直接落缸,边糖化边发酵,酒醅温度上升到30度后,开耙搅拌,每隔两个小时搅拌一次,目的是散热和接入空气。现在通用的黄酒在生产过程中还要添加焦糖色,酒才成黄色。这种工艺的问题是:小麦是生香和变色的主要原料,用量太少,酒的香气不够浓郁,色泽也不易变黄。粱醅直接落缸发酵,在缸中堆积太厚,不易散热,也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氧分子。

(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通用技术产品香气不浓和添加焦糖色,酒醅落缸发酵要不断搅拌加大了劳动强度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小麦前置发酵后加入酒醅中,替代麦曲;粱醅用大木盆装着糖化,替代落缸糖化发酵的生产方法。

为实现其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把小麦蒸熟做前期发酵,待其酱香生成很浓郁时拌入经过糖化的酒醅,用量占糯米的百分之三十,小麦含蛋白质较高,在发酵中转化成氨基酸后与酒醅中的葡萄糖发生美拉德反应,也就是褐变反应,会产生色素,同时生成香性物质。糯米蒸熟冷却后拌入米曲用大木盆装上糖化,粱醅堆积厚度20公分,易散热,也易吸收空气,不需要搅拌。糖化后的酒醅拌入酱麦装进酒坛完成后发酵,然后起醅榨取酒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配料中的小麦前置发酵比传统工艺使用麦曲用的小麦数量多,生成的香气就浓郁,酒的色泽也能自然变黄,免加焦糖色,品质得到提高。糯米糖化用木盆代替瓦缸,易散热和接入空气,不需搅拌,减轻了劳动强度。

具体操作方法是:把小麦淘洗干净,浸泡一天,再上甑蒸熟,取出来用新鲜树叶包裹,让它自然发酵5-7天,待其生出很浓郁的酱香后装入容器中密封备用;将糯米浸泡一天,淘洗后上甑蒸熟,再出到簸箕或不锈钢板做的方盘上冷却,40度时拌入曲药,26度时装进一大木盆中,盖上纱布,糖化40-48小时,醅料温度上升到32-35度时拌入备用的酱麦,转到酒坛中,坛口用棉布盖上,过一天后揭去棉布,按百分之十五的比例加入50度的酱香型白酒,坛口再用几层保鲜膜封上,放置6个月后起醅压榨酒液,酒液经过滤、煎酒、储藏后即可饮用。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配料:糯米100斤、小麦30斤、白酒15斤。先把小麦淘洗干净,浸泡一天后上甑蒸熟,取出冷却。在一簸箕上铺一层新鲜树叶(麻叶、粽叶),把冷却了的熟麦倒在树叶上,上面还盖一层树叶,放置5-7天,麦子会自然发酵,发热产生高温,长出一层白色的菌丝,待其温度下降,有浓郁的酱香溢出为宜,再用有盖的容器装上密封备用。

把糯米浸泡一天,淘洗后上甑蒸,上汽后撒一遍水,半小时再撒一遍,熟透后出到用不锈钢板做的方盘上冷却,40度时拌入1斤米曲,26度时装进一大木盆中,用干净纱布盖上,木盆周围用草席或棕垫围上保温,放置48-60小时,料醅温上升到32-35度,糯米全部变甜为宜,拌入备用的酱麦,转入酒坛中,坛口盖上一层干净白棉布,过一天后揭去棉布,加入50度酱香型白酒15斤,坛口用几层保鲜膜密封,6个月后取出酒醅榨取酒液,酒液用容器装上密封存放一个月后过滤,过滤后的酒液放到锅内加热到85度,舀出来装进酒坛,用薄膜和黄泥封坛,储藏一年以上,即可饮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酱香黄酒的酿造方法,属酿酒技术领域,本发明是用小麦前置发酵替代麦曲,粱醅用大木盆装上糖化替代落缸糖化发酵,糖化完成后拌入已做前置发酵的酱麦,再装入酒坛中发酵6个月后榨取酒液。在发酵过程中小麦中含的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后再与酒醅中的葡萄糖发生美拉德反应,会产生色素,同时生成香性物质,成品酒就会成自然黄色,且香气浓郁,免掉了添加焦糖色的程序,品质得到提高。粱醅用大木盆装着糖化替代落缸发酵,减少粱醅的堆积厚度,易散热也易吸收空气,不需要搅拌,减轻了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子军
技术研发日:2017.07.06
技术公布日:2019.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