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加工精度汽车零部件冲压用浇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907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加工精度汽车零部件冲压用浇注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半轴是汽车后桥的主要零件,在汽车运行中,半轴承受着整个车身及货物的重量及传递扭矩等多种复杂的交变应力,目前在生产汽车半轴时,通常使用汽车半轴锻压模具对工件进行锻压。

汽车半轴锻压模具的受力情况:既承受压缩应力和弯曲应力,脱模时也承受一定的拉应力,由于模具与炽热的毛坯接触,需要水冷,因而承受热应力引起的热疲劳和热冲刷,在这种恶劣的使用条件下,模具经常出现热疲劳裂纹而报废,使用寿命很低。

汽车半轴锻压模具通常采用锻造方式生产,模具组织均匀性差,拉伸性能和冲击韧度低,在生产过程中模具损耗大,产品成品率低,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供一种组织均匀、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高加工精度汽车零部件冲压用浇注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加工精度汽车零部件冲压用浇注模具,其创新点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聚丙烯、抗氧剂、纳米碳酸钙、胶衣、钒铁、硅铁、45钢和中碳锰铁,所述各个原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聚丙烯40-50份,抗氧剂1-3份,纳米碳酸钙10-14份,胶衣20-24份,钒铁1-5粉末,硅铁1-3份,45钢12-16份,中碳锰铁8-10份。

进一步的,由以下原料组成:聚丙烯、抗氧剂、纳米碳酸钙、胶衣、钒铁、硅铁、45钢和中碳锰铁,所述各个原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聚丙烯40份,抗氧剂1份,纳米碳酸钙10份,胶衣20份,钒铁1粉末,硅铁1份,45钢12份,中碳锰铁8份。

进一步的,由以下原料组成:聚丙烯、抗氧剂、纳米碳酸钙、胶衣、钒铁、硅铁、45钢和中碳锰铁,所述各个原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聚丙烯50份,抗氧剂3份,纳米碳酸钙14份,胶衣24份,钒铁5粉末,硅铁3份,45钢16份,中碳锰铁10份。

进一步的,由以下原料组成:聚丙烯、抗氧剂、纳米碳酸钙、胶衣、钒铁、硅铁、45钢和中碳锰铁,所述各个原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聚丙烯45份,抗氧剂2份,纳米碳酸钙12份,胶衣22份,钒铁3粉末,硅铁2份,45钢14份,中碳锰铁9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提高的高加工精度汽车零部件冲压用浇注模具材料配比好、铸件密度好、组织均匀、强度高、耐高温,有效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一种高加工精度汽车零部件冲压用浇注模具,由以下原料组成:聚丙烯、抗氧剂、纳米碳酸钙、胶衣、钒铁、硅铁、45钢和中碳锰铁,各个原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聚丙烯40-50份,抗氧剂1-3份,纳米碳酸钙10-14份,胶衣20-24份,钒铁1-5粉末,硅铁1-3份,45钢12-16份,中碳锰铁8-10份。

实施例1

一种高加工精度汽车零部件冲压用浇注模具,由以下原料组成:聚丙烯、抗氧剂、纳米碳酸钙、胶衣、钒铁、硅铁、45钢和中碳锰铁,所述各个原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聚丙烯40份,抗氧剂1份,纳米碳酸钙10份,胶衣20份,钒铁1粉末,硅铁1份,45钢12份,中碳锰铁8份。

实施例2

一种高加工精度汽车零部件冲压用浇注模具,由以下原料组成:聚丙烯、抗氧剂、纳米碳酸钙、胶衣、钒铁、硅铁、45钢和中碳锰铁,所述各个原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聚丙烯50份,抗氧剂3份,纳米碳酸钙14份,胶衣24份,钒铁5粉末,硅铁3份,45钢16份,中碳锰铁10份。

实施例3

一种高加工精度汽车零部件冲压用浇注模具,由以下原料组成:聚丙烯、抗氧剂、纳米碳酸钙、胶衣、钒铁、硅铁、45钢和中碳锰铁,所述各个原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聚丙烯45份,抗氧剂2份,纳米碳酸钙12份,胶衣22份,钒铁3粉末,硅铁2份,45钢14份,中碳锰铁9份。

本发明提高的高加工精度汽车零部件冲压用浇注模具材料配比好、铸件密度好、组织均匀、强度高、耐高温,有效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加工精度汽车零部件冲压用浇注模具,由以下原料组成:聚丙烯、抗氧剂、纳米碳酸钙、胶衣、钒铁、硅铁、45钢和中碳锰铁,所述各个原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聚丙烯40‑50份,抗氧剂1‑3份,纳米碳酸钙10‑14份,胶衣20‑24份,钒铁1‑5粉末,硅铁1‑3份,45钢12‑16份,中碳锰铁8‑10份。本发明提高的高加工精度汽车零部件冲压用浇注模具材料配比好、铸件密度好、组织均匀、强度高、耐高温,有效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杨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富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11
技术公布日:2018.0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