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护套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8861发布日期:2019-03-05 19:4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料。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以及大气污染、全球气温上升的危害加剧,各国政府及汽车企业普遍认识到节能和减排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电动汽车作为新一代的交通工具,在节能减排、减少人类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方面具备传统汽车不可比拟的优势。我国已经把电动汽车作为国家战略,规划在2020年销量达500万辆,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iso6722、dekra179以及cqc1122要求,电动汽车内部用高压线具有耐高温、耐油、阻燃等性能,这就要对材料有更高的要求。cn106380869a公开了一种125度辐照交联新能源汽车高压线用弹性体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辐照交联解决了tpe材料耐温差的问题,但耐温等级也只有125℃,对于更高耐温等级没有解决方案,况且辐照设备投资较大,而且在辐照交联过程中对材料的伤害比较大,材料内部容易产生残余成分。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护套材料,该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护套材料提高耐高温性能,达到耐温等级150℃,老化180℃×7天后机械性能保留率在80%以上,从而在新能源车内高压线领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聚烯烃复合材料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护套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硅橡胶15~35份,乙烯-丙烯酸甲酯10~35份,聚磷腈10~25份,催化剂母粒10~30份,聚烯烃10-20份,结晶型聚醚醚酮2-10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8~26份,二乙基次磷酸盐2~8份,硅系阻燃协效剂2-10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0.1-1份,过氧化二异丙基苯1-10份,抗氧剂0.1-2份;其中所述催化剂母粒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0份,二月桂酸二正丁基锡2~10份,三乙胺1~6份,硅氧烷4~12份,二氧化硅8~20份,抗氧剂0.1~0.5份;所述乙烯-丙烯酸甲酯中丙烯酸甲酯含量为18~24%(wt),融指为0.5-1g/10min;所述三聚氰胺氰尿酸盐:二乙基次磷酸盐=3:1~7:1;所述聚醚醚酮为结晶型聚醚醚酮,其分子结构式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聚磷腈为环状三聚体聚磷睛,其分子结构式为:其中r为:或者2.上述方案中,所述硅橡胶为硅基亚芳基-硅氧烷共聚物,其分子式为:,其中ar为:中的一种。3.上述方案中,所述聚烯烃为聚丁烯,且融指在10-20g/10min。4.上述方案中,所述硅系阻燃协效剂为二氧化硅、硅酮母粒、硅酮粉、有机硅化合物的至少一种。5.上述方案中,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或和抗氧剂168。本发明采用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是:。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发明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护套材料,在硅橡胶15~35份、乙烯-丙烯酸甲酯10~35份,聚烯烃10-20份体系中添加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过氧化二异丙基苯和特定组分形成的催化母粒,提高耐高温性能,达到耐温等级150℃,老化180℃×7天后机械性能保留率在80%以上,从而在新能源车内高压线领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再次,在配方中进一步添加聚磷腈10~25份和聚醚醚酮2-10份的提高了耐油性能优异,可以满足irm902#60℃×7天要求,保留率在70%以上,避免汽油对充电桩电缆的破坏,保证充电桩电缆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2.本发明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护套材料,电缆料配方中催化剂母粒中含有二月桂酸二正丁基锡2~10份、三乙胺1~6份,能够提高产品的热延伸性能,具有很低的伸长率和极低的冷却永久变形,从而保证产品在150℃高温下正常使用;其次,其在配方中进一步添加三聚氰胺氰尿酸盐8~26份、二乙基次磷酸盐2~8份与硅系协效阻燃剂协同作用,使得阻燃效果强于无机阻燃剂,更好的促进基材成炭,提高阻燃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4: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护套材料,所述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硅橡胶15~35份20份16份30份24份乙烯-丙烯酸甲酯10~35份12份22份32份26份聚磷腈10~25份20份12份18份24份催化剂母粒10~30份15份12份25份18份聚烯烃10-20份18份10份15份12份结晶型聚醚醚酮2-10份5份7份9份3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8~26份18份30份25份20份二乙基次磷酸盐2~8份4份8份3份6份硅系阻燃协效剂2-10份8份5份3份6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0.1-1份0.3份0.7份0.2份0.9份过氧化二异丙基苯1-10份4份9份3份5份抗氧剂0.1-2份1份0.7份1.2份0.5份其中所述催化剂母粒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如表2所示:表2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0份100份100份100份100份二月桂酸二正丁基锡2~10份7份3份5份9份三乙胺1~6份4份1份3份5份硅氧烷4~12份6份10份8份5份二氧化硅8~20份12份15份9份18份抗氧剂0.1~0.5份0.4份0.2份0.3份0.2份上述乙烯-丙烯酸甲酯中丙烯酸甲酯含量为18~24%(wt),融指为0.5-1g/10min。上述聚磷腈为环状三聚体聚磷睛,其分子结构式为:上述硅橡胶为硅基亚芳基-硅氧烷共聚物,其分子式为:,其中ar为:中的一种。上述聚烯烃为聚丁烯,且融指在10-20g/10min。上述聚醚醚酮为结晶型聚醚醚酮,其分子结构式为:实施例1中磷氮阻燃剂为三聚氰胺氰尿酸盐和二乙基次磷酸盐的混合物,且三聚氰胺氰尿酸盐:二乙基次磷酸盐=3:1;所述硅系阻燃协效剂为二氧化硅;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实施例2中磷氮阻燃剂为三聚氰胺氰尿酸盐和二乙基次磷酸盐的混合物,且三聚氰胺氰尿酸盐:二乙基次磷酸盐=5:1;所述硅系阻燃协效剂为硅酮母粒;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68。实施例3中磷氮阻燃剂为三聚氰胺氰尿酸盐和二乙基次磷酸盐的混合物,且三聚氰胺氰尿酸盐:二乙基次磷酸盐=4:1;所述硅系阻燃协效剂为硅酮粉;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实施例4中磷氮阻燃剂为三聚氰胺氰尿酸盐和二乙基次磷酸盐的混合物,且三聚氰胺氰尿酸盐:二乙基次磷酸盐=6:1;所述硅系阻燃协效剂为硅酮粉;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68。一种用于上述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护套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0份、二月桂酸二正丁基锡2~10份、三乙胺1~6份、硅氧烷4~12份、二氧化硅8~20份、抗氧剂0.1~0.5份称量后混合均匀,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在60℃下烘干即得催化剂母粒;步骤二、加入硅橡胶15~35份、乙烯-丙烯酸甲酯10~35份、聚磷腈10~25份、结晶型聚醚醚酮2-10份、聚烯烃10-20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8~26份、二乙基次磷酸盐2~8份、硅系阻燃协效剂2-10份、抗氧剂,高速搅拌10-15min后停止搅拌,将混合材料放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捏合并挤出,挤出温度为190~240℃,螺杆转速为500~800rpm;对挤出机模头挤出的熔融输出物进行水冷却,制成弹性体母料;步骤三、将催化剂母粒10~30份、弹性体母料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0.1-1份、过氧化二异丙基苯1-10份在密闭的混合机中混合吸收,3~5小时后放出,包装,即成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护套材料成品。对比例1~3:一种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料,所述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如表3所示:表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硅橡胶15~35份20份16份30份乙烯-丙烯酸甲酯10~35份12份22份32份聚磷腈10~25份20份0份18份催化剂母粒10~30份15份12份25份聚烯烃10-20份18份10份15份结晶型聚醚醚酮2-10份5份0份9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8~26份18份10份24份二乙基次磷酸盐2~8份7份3份5份硅系阻燃协效剂2-10份8份5份3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0.1-1份0份0.7份0.2份过氧化二异丙基苯1-10份0份9份3份抗氧剂0.1-2份1份0.7份1.2份表4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0份100份100份100份二月桂酸二正丁基锡2~10份7份3份0份三乙胺1~6份4份1份0份硅氧烷4~12份6份10份8份二氧化硅8~20份12份15份9份抗氧剂0.1~0.5份0.4份0.2份0.3份实施例1~4所制得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用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料性能测试数据如表5所示:表5从表5的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护套材料,在硅橡胶15~35份、乙烯-丙烯酸甲酯10~35份,聚烯烃10-20份体系中添加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过氧化二异丙基苯和特定组分形成的催化母粒,提高耐高温性能,达到耐温等级150℃,老化180℃×7天后机械性能保留率在80%以上,从而在新能源车内高压线领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再次,在配方中进一步添加聚磷腈10~25份和聚醚醚酮2-10份的提高了耐油性能优异,可以满足irm902#60℃×7天要求,保留率在70%以上,也进一步增加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料的阻燃性能;再次,本发明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硅烷交联弹性体电缆护套材料,电缆料配方中催化剂母粒中含有二月桂酸二正丁基锡2~10份、三乙胺1~6份,,能够提高产品的热延伸性能,具有很低的伸长率和极低的冷却永久变形,从而保证产品在150℃高温下正常使用;其次,其在配方中进一步添加三聚氰胺氰尿酸盐8~26份、二乙基次磷酸盐2~8份与硅系协效阻燃剂协同作用,使得阻燃效果强于无机阻燃剂,更好的促进基材成炭,提高阻燃性能。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