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力响应智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73001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力响应智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材料结构式一门新兴起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学。80年代末随着材料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美国军方首先提出了智能材料与结构的设想和概念。智能材料又称为机敏材料,是具备感知、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等功能的材料。

申请号201310069412.6,名称为一种应力响应智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聚二有机硅氧烷、含硼化合物、双官能团扩链剂和功能化改性剂混合,进行反应,干燥,得到应力响应智能材料前驱体;b)将所述应力响应智能材料前驱体经过后处理,得到应力响应智能材料;所述后处理为加热、微波辐射、与分散剂混合后再去除分散剂、挤出和辊压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所提供的应力响应智能材料虽然具有较好的自修复能力,但应力响应速度有待提高,且能量吸收率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应力响应智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应力响应快,能量吸收率高,自我修复,且制备方法简单。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应力响应智能材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聚二有机硅氧烷40-58份、硼化钠8-14份、泡沫铝1-4份、纳米镍23-48份、石墨烯23-30份、碳纤维12-19份、氮化硅23-45份、二氧化钒1-8份、柠檬酸钠23-38份、聚乙二醇24-35份、偶氮异丁腈21-28份、n-异丙基丙烯酰胺10-18份、水48-72份。

作为改进的是,上述应力响应智能材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聚二有机硅氧烷55份、硼化钠12份、泡沫铝3份、纳米镍34份、石墨烯28份、碳纤维17份、氮化硅32份、二氧化钒6份、柠檬酸钠35份、聚乙二醇28份、偶氮异丁腈27份、n-异丙基丙烯酰胺14份、水67份。

作为改进的是,所述碳纤维的长度为10-30μm。

上述应力响应智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称取各组分;步骤2,将二氧化钒加热到70-80℃,再加入n-异丙基丙烯酰胺搅拌均匀后,加入碳纤维保温10-20min,过滤后去离子水清洗滤渣,干燥得负载二氧化钒的碳纤维;步骤3,将氮化硅加热融化后,加入石墨烯搅拌后,保温10-30min,过滤后清洗滤渣,烘干得改性石墨烯;步骤4,将聚二有机硅氧烷、硼化钠、泡沫铝、纳米镍投入反应釜中融化后,加入柠檬酸钠、聚乙二醇、偶氮异丁腈,搅拌均匀后,再加入负载二氧化钒的碳纤维和改性石墨烯,继续搅拌投入挤出机中挤出即可。

作为改进的是,步骤2中搅拌速度为480-520rpm。

作为改进的是,步骤4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80-3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碳纤维上负载二氧化钛,以及对石墨烯的改性,提高了该材料的应力响应能力和能量吸收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实施例1

一种应力响应智能材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聚二有机硅氧烷40-58份、硼化钠8-14份、泡沫铝1-4份、纳米镍23-48份、石墨烯23-30份、碳纤维12-19份、氮化硅23-45份、二氧化钒1-8份、柠檬酸钠23-38份、聚乙二醇24-35份、偶氮异丁腈21-28份、n-异丙基丙烯酰胺10-18份、水48-72份。

作为改进的是,所述碳纤维的长度为10-30μm。

上述应力响应智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称取各组分;步骤2,将二氧化钒加热到70℃,再加入n-异丙基丙烯酰胺搅拌均匀后,加入碳纤维保温10min,过滤后去离子水清洗滤渣,干燥得负载二氧化钒的碳纤维;步骤3,将氮化硅加热融化后,加入石墨烯搅拌后,保温10min,过滤后清洗滤渣,烘干得改性石墨烯;步骤4,将聚二有机硅氧烷、硼化钠、泡沫铝、纳米镍投入反应釜中融化后,加入柠檬酸钠、聚乙二醇、偶氮异丁腈,搅拌均匀后,再加入负载二氧化钒的碳纤维和改性石墨烯,继续搅拌投入挤出机中挤出即可。其中,步骤2中搅拌速度为480rpm,步骤4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80℃。

实施例2

一种应力响应智能材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聚二有机硅氧烷55份、硼化钠12份、泡沫铝3份、纳米镍34份、石墨烯28份、碳纤维17份、氮化硅32份、二氧化钒6份、柠檬酸钠35份、聚乙二醇28份、偶氮异丁腈27份、n-异丙基丙烯酰胺14份、水67份。其中,所述碳纤维的长度为20μm。

上述应力响应智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称取各组分;步骤2,将二氧化钒加热到75℃,再加入n-异丙基丙烯酰胺搅拌均匀后,加入碳纤维保温15min,过滤后去离子水清洗滤渣,干燥得负载二氧化钒的碳纤维;步骤3,将氮化硅加热融化后,加入石墨烯搅拌后,保温20min,过滤后清洗滤渣,烘干得改性石墨烯;步骤4,将聚二有机硅氧烷、硼化钠、泡沫铝、纳米镍投入反应釜中融化后,加入柠檬酸钠、聚乙二醇、偶氮异丁腈,搅拌均匀后,再加入负载二氧化钒的碳纤维和改性石墨烯,继续搅拌投入挤出机中挤出即可。其中,步骤2中搅拌速度为500rpm,步骤4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300℃。

实施例3

一种应力响应智能材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聚二有机硅氧烷58份、硼化钠14份、泡沫铝4份、纳米镍48份、石墨烯30份、碳纤维19份、氮化硅45份、二氧化钒8份、柠檬酸钠38份、聚乙二醇35份、偶氮异丁腈28份、n-异丙基丙烯酰胺18份、水72份。

其中,所述碳纤维的长度为30μm。

上述应力响应智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称取各组分;步骤2,将二氧化钒加热到80℃,再加入n-异丙基丙烯酰胺搅拌均匀后,加入碳纤维保温1020min,过滤后去离子水清洗滤渣,干燥得负载二氧化钒的碳纤维;步骤3,将氮化硅加热融化后,加入石墨烯搅拌后,保温30min,过滤后清洗滤渣,烘干得改性石墨烯;步骤4,将聚二有机硅氧烷、硼化钠、泡沫铝、纳米镍投入反应釜中融化后,加入柠檬酸钠、聚乙二醇、偶氮异丁腈,搅拌均匀后,再加入负载二氧化钒的碳纤维和改性石墨烯,继续搅拌投入挤出机中挤出即可。其中,步骤2中搅拌速度为520rpm,步骤4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320℃。

对比例1

一种应力响应智能材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聚二有机硅氧烷55份、硼化钠12份、泡沫铝3份、纳米镍34份、石墨烯28份、碳纤维17份、氮化硅32份、二氧化钒6份、柠檬酸钠35份、聚乙二醇28份、偶氮异丁腈27份、n-异丙基丙烯酰胺14份、水67份。其中,所述碳纤维的长度为20μm。

上述应力响应智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称取各组分;步骤2,将聚二有机硅氧烷、氮化硅、硼化钠、泡沫铝、纳米镍、二氧化钒、碳纤维、石墨烯投入反应釜中融化后,加入柠檬酸钠、聚乙二醇、偶氮异丁腈、n-异丙基丙烯酰胺,搅拌均匀后,再加入负载二氧化钒的碳纤维和改性石墨烯,继续搅拌投入挤出机中挤出即可。其中,步骤2中搅拌速度为500rpm,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300℃。

对实验室1-3和对比例1制备助剂进行性能测试,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材料来源广泛、通过对石墨烯的改性和石墨烯上负载二氧化钛,提高了智能材料的响应能力和能量储蓄量,拓宽了智能材料的使用范围。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实施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