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虾蟹壳提取酸溶性甲壳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51976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虾蟹类提取物的提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虾蟹壳提取酸溶性甲壳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甲壳质应用范围很广泛,在工业上可做布料、衣物、染料、纸张和水处理等。在农业上可做杀虫剂、植物抗病毒剂。渔业上做养鱼饲料。化妆品美容剂、毛发保护、保湿剂等。医疗用品上可做隐形眼镜、人工皮肤、缝合线、人工透析膜和人工血管等。正因为甲壳质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因此市场需求一直很大,而我国的沿海甲壳动物出产丰富,因此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企业通过加工虾蟹壳来提取酸溶性甲壳质,但由于提取方法不够科学、操作步骤顺序不正确以及温度、酸碱液的浓度不够精准的因素,导致提取效果不好,实际提取量远低于虾蟹壳甲壳质的实际存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一种用虾蟹壳提取酸溶性甲壳质的方法,包括洗涤虾蟹壳、软化脱钙、消化蛋白质与脱脂、氧化虾蟹壳、脱色漂白、烘干等步骤。本发明针对当前提取方法存在的种种缺陷,经反复实验后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提取操作步骤,严格控制酸碱液的浓度、烘干的温度和时间等关键要素,从而显著提高了虾蟹壳的酸溶性甲壳质提取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增加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虾蟹壳提取酸溶性甲壳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自来水清洗虾蟹壳,直至把附着在壳上的肉质及泥沙去除;

步骤(2):把虾蟹壳浸泡在密封的盛有6%稀盐酸的耐酸缸内,浸泡时间为22-25小时,然后将已软化的虾蟹壳捞出并用清水清洗干净;

步骤(3):将已软化的虾蟹壳与沸腾的浓度为11%的烧碱溶液一起熬煮2小时,然后将虾蟹壳捞出并用清水清洗干净;

步骤(4):将虾蟹壳放入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砂缸中氧化1.2小时,所述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0.2%;

步骤(5):将氧化好的虾蟹壳进行脱色漂白处理,然后将其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放入平底竹箩内晒干即制成半成品甲壳质;

步骤(6):将半成品甲壳质放入盛有浓度为40%的烧碱溶液的淘缸中浸泡并搅拌均匀,然后放入烘房内烤烘,烤烘24小时后取出样品放入冰醋酸中检验,若样品在冰醋酸中完全溶解即马上全部取出甲壳质,若样品在冰醋酸中不能完全溶解则保持烘房温度继续烤烘25-28小时;

步骤(7):将从烘房取出的甲壳质用冷水清洗干净后,放入平底筐内晒干,待晒干后出现洁白片屑即是酸溶性甲壳质。

进一步的,所述虾蟹壳与6%稀盐酸的比例为1:1.5。

进一步的,所述冰醋酸浓度为1%。

进一步的,所述脱色漂白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浓度为0.9%的亚硫酸钠溶液倒入砂锅中,然后再将氧化好的虾蟹壳放入并用力搅拌10分钟;

步骤(2):待虾蟹壳表面被漂白后,再加入清水浸泡18分钟;

步骤(3):加入6%稀盐酸并不停搅拌9分钟,待虾蟹壳变成纯白色后即可捞起。

进一步的,烤烘过程中,所述烘房温度一开始为35℃,但在一小时内逐渐升温至65℃。

进一步的,烤烘过程中,每隔2小时搅拌半成品甲壳质1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一种用虾蟹壳提取酸溶性甲壳质的方法,针对目前提取方法存在的种种缺陷,经反复实验后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提取操作步骤,严格控制酸碱液的浓度、烘干的温度和时间等关键要素,从而显著提高了虾蟹壳的酸溶性甲壳质提取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增加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有效解决了当前通过虾蟹壳提取酸溶性甲壳质的效果不佳,提取率较低等问题,因此在提取酸溶性甲壳质的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适合产业化大规模发展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一种用虾蟹壳提取酸溶性甲壳质的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虾蟹壳提取酸溶性甲壳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自来水清洗虾蟹壳,直至把附着在壳上的肉质及泥沙去除;

步骤(2):把虾蟹壳浸泡在密封的盛有6%稀盐酸的耐酸缸内,浸泡时间为22小时,然后将已软化的虾蟹壳捞出并用清水清洗干净;所述虾蟹壳与6%稀盐酸的比例为1:1.5;

步骤(3):将已软化的虾蟹壳与沸腾的浓度为11%的烧碱溶液一起熬煮2小时,然后将虾蟹壳捞出并用清水清洗干净;

步骤(4):将虾蟹壳放入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砂缸中氧化1.2小时,所述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0.2%;

步骤(5):将氧化好的虾蟹壳进行脱色漂白处理,然后将其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放入平底竹箩内晒干即制成半成品甲壳质;

步骤(6):将半成品甲壳质放入盛有浓度为40%的烧碱溶液的淘缸中浸泡并搅拌均匀,然后放入烘房内烤烘,烤烘24小时后取出样品放入冰醋酸中检验,若样品在冰醋酸中完全溶解即马上全部取出甲壳质,若样品在冰醋酸中不能完全溶解则保持烘房温度继续烤烘25小时;所述冰醋酸浓度为1%;所述烘房温度一开始为35℃,但在一小时内逐渐升温至65℃;每隔2小时搅拌半成品甲壳质1次;

步骤(7):将从烘房取出的甲壳质用冷水清洗干净后,放入平底筐内晒干,待晒干后出现洁白片屑即是酸溶性甲壳质。

所述脱色漂白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浓度为0.9%的亚硫酸钠溶液倒入砂锅中,然后再将氧化好的虾蟹壳放入并用力搅拌10分钟;

步骤(2):待虾蟹壳表面被漂白后,再加入清水浸泡18分钟;

步骤(3):加入6%稀盐酸并不停搅拌9分钟,待虾蟹壳变成纯白色后即可捞起。

实施例2

一种用虾蟹壳提取酸溶性甲壳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自来水清洗虾蟹壳,直至把附着在壳上的肉质及泥沙去除;

步骤(2):把虾蟹壳浸泡在密封的盛有6%稀盐酸的耐酸缸内,浸泡时间为25小时,然后将已软化的虾蟹壳捞出并用清水清洗干净;所述虾蟹壳与6%稀盐酸的比例为1:1.5;

步骤(3):将已软化的虾蟹壳与沸腾的浓度为11%的烧碱溶液一起熬煮2小时,然后将虾蟹壳捞出并用清水清洗干净;

步骤(4):将虾蟹壳放入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砂缸中氧化1.2小时,所述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0.2%;

步骤(5):将氧化好的虾蟹壳进行脱色漂白处理,然后将其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放入平底竹箩内晒干即制成半成品甲壳质;

步骤(6):将半成品甲壳质放入盛有浓度为40%的烧碱溶液的淘缸中浸泡并搅拌均匀,然后放入烘房内烤烘,烤烘24小时后取出样品放入冰醋酸中检验,若样品在冰醋酸中完全溶解即马上全部取出甲壳质,若样品在冰醋酸中不能完全溶解则保持烘房温度继续烤烘28小时;所述冰醋酸浓度为1%;所述烘房温度一开始为35℃,但在一小时内逐渐升温至65℃;每隔2小时搅拌半成品甲壳质1次;

步骤(7):将从烘房取出的甲壳质用冷水清洗干净后,放入平底筐内晒干,待晒干后出现洁白片屑即是酸溶性甲壳质。

所述脱色漂白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浓度为0.9%的亚硫酸钠溶液倒入砂锅中,然后再将氧化好的虾蟹壳放入并用力搅拌10分钟;

步骤(2):待虾蟹壳表面被漂白后,再加入清水浸泡18分钟;

步骤(3):加入6%稀盐酸并不停搅拌9分钟,待虾蟹壳变成纯白色后即可捞起。

实施例3

一种用虾蟹壳提取酸溶性甲壳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自来水清洗虾蟹壳,直至把附着在壳上的肉质及泥沙去除;

步骤(2):把虾蟹壳浸泡在密封的盛有6%稀盐酸的耐酸缸内,浸泡时间为23小时,然后将已软化的虾蟹壳捞出并用清水清洗干净;所述虾蟹壳与6%稀盐酸的比例为1:1.5;

步骤(3):将已软化的虾蟹壳与沸腾的浓度为11%的烧碱溶液一起熬煮2小时,然后将虾蟹壳捞出并用清水清洗干净;

步骤(4):将虾蟹壳放入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砂缸中氧化1.2小时,所述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0.2%;

步骤(5):将氧化好的虾蟹壳进行脱色漂白处理,然后将其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放入平底竹箩内晒干即制成半成品甲壳质;

步骤(6):将半成品甲壳质放入盛有浓度为40%的烧碱溶液的淘缸中浸泡并搅拌均匀,然后放入烘房内烤烘,烤烘24小时后取出样品放入冰醋酸中检验,若样品在冰醋酸中完全溶解即马上全部取出甲壳质,若样品在冰醋酸中不能完全溶解则保持烘房温度继续烤烘27小时;所述冰醋酸浓度为1%;所述烘房温度一开始为35℃,但在一小时内逐渐升温至65℃;每隔2小时搅拌半成品甲壳质1次;

步骤(7):将从烘房取出的甲壳质用冷水清洗干净后,放入平底筐内晒干,待晒干后出现洁白片屑即是酸溶性甲壳质。

所述脱色漂白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浓度为0.9%的亚硫酸钠溶液倒入砂锅中,然后再将氧化好的虾蟹壳放入并用力搅拌10分钟;

步骤(2):待虾蟹壳表面被漂白后,再加入清水浸泡18分钟;

步骤(3):加入6%稀盐酸并不停搅拌9分钟,待虾蟹壳变成纯白色后即可捞起。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所做的改变、修饰、替换、组合、简化,均视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