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蛋白改性物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39509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豆蛋白改性物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天然高分子与感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豆蛋白改性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利用天然高分子制成的环境友好型生物聚合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大豆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含有大量的储存蛋白质,其含量可高达40%,是一种质优价廉的蛋白质资源,大豆分离蛋白是大豆的重要组成部分,β-大豆伴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是大豆分离蛋白的主要成分,含有大量活性基团,如胺基、羧基等,同时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特性,使得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近年来针对大豆蛋白的改性,科学界做了许多工作,常见的改性如共混、接枝、交联改性等。目前采用的交联改性,大多采用化学交联剂,虽然能够提高大豆蛋白材料的力学性能,但化学交联剂的使用或多或少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且破坏大豆蛋白的生物相容性。

光交联作为一种新型的交联手段,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可以通过对照射频率、位置、强度及时间长短进行选择,“定时、定点、定速”地实现智能调控。sbq(1-甲基-4-(对甲酰苯乙烯基)吡啶甲基硫酸盐)是一种结构中含醛基的苯乙烯基吡啶盐,它能够在紫外光照下发生二聚反应。设想在天然的大豆蛋白中引入sbq基元,能够赋予大豆蛋白可光交联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豆蛋白改性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发明了一种大豆蛋白改性物的制备方法,利用大豆蛋白结构中胺基和sbq结构上的醛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将sbq接枝到spi结构中。制备过程为:将大豆蛋白spi溶解分散于水中,加热至50℃,搅拌40-50min,加入sbq粉末避光搅拌反应1h,随后加入nabh4还原,透析冻干得到spi-g-sbq。

具体为:将大豆蛋白spi5g溶解分散于水500ml中,加热至50℃,搅拌40min,加入sbq0.3-0.5g避光搅拌反应1h,随后加入nabh4还原,透析冻干得到spi-g-sbq。sbq加入量为0.3-0.5g,优选为0.5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充分利用大豆等廉价环保资源,通过spi结构中的nh2和sbq中的醛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将光敏的sbq接枝到spi结构上,赋予spi光敏性,可实施光交联,能够替代传统化学交联剂的使用,且利用光能。

附图说明

图1spi-g-sbq的水溶液tem图

图2spi-g-sbq不同光照时间紫外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不能认为是限定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将大豆蛋白spi5g溶解分散于水500ml中,加热至50℃,搅拌40min,加入sbq0.5g避光搅拌反应1h,随后加入0.1gnabh4还原,透析冻干得到spi-g-sbq。

实施例2

将spi-g-sbq配成0.1mg/ml的稀溶液,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它的形貌,如附图1所示。结果显示,spi-g-sbq呈球状形貌,部分颜色较深区域是来源于sbq结构中苯环。

实施例3

将spi-g-sbq配成0.1mg/ml的稀溶液,以紫外灯光照射溶液不同时间,用uv-vis光谱观察不同光照时间下溶液的谱图,见附图2。结果显示,随着光照时间不断延长,340nm处吸收峰逐渐减弱。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蛋白改性物的制备方法,以大豆蛋白SPI为原料,利用其结构中的胺基和SbQ中的醛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制得改性物SPI‑g‑SbQ,改性物中的SbQ基团能够在紫外光照下交联,可替代传统化学交联剂的使用,为大豆蛋白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材料。

技术研发人员:白绘宇;傅梦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12.05
技术公布日:2018.04.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