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烫金浆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10547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烫金浆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烫金浆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烫金浆是专门用于纺织品烫金的特殊浆料,丝印后以热转印机将烫金箔转印至纺织品上,可印出各种各样、风格独特的亮光色彩,具有极优之水洗牢度且不褪色。而烫金浆乳液是烫金浆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生产烫金浆乳液和直接生产烫金浆基本工艺和配方大体相似,而通过生产烫金浆乳液,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不同要求与各种胶粉及助剂混合搭配即可调配出各种不同种类的烫金浆,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因而烫金浆乳液的成品质量是影响烫金浆质量的关键原因。

申请公布号为cn105463882a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烫金浆及其制备方法,组成成分主要有丙烯酸乳液、热熔粉、固化剂、增稠剂和消泡剂制备得到,其中的丙烯酸乳液主要组成组分有乳化剂、软单体、硬单体、交联单体、功能单体、引发剂、中和剂、ph缓冲剂、已二酸二酰肼以及去离子水。通过上述设置制成的烫金浆具备良好的粘性且烫印温度低,不失镜面效果且手感柔软。

不过,上述方案中的产品以及市场上现有的大部分烫金浆,在最终完成烫印并固定于衣物制品上后,由于长时间内会经历多次的水洗、晾晒,因此往往都会出现牢固度不够,而导致烫印的图案维持的时间较短的情况,给使用者带来不好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烫金浆乳液,具有使制得的烫金浆牢固度好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烫金浆乳液,按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

水400-512份;

引发剂1.2-4份;

硫酸盐1-8份;

丙烯酸2-6份;

亚甲基丁二酸3-6份;

甲基丙酸的衍生酯1.5-7.5份;

异辛酸67-121份;

丙烯腈28-67份;

苯乙烯33-65份;

丙烯酸丁酯320-430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亚甲基丁二酸中含不饱和双键,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不仅能够自身进行聚合反应,也能够与其他单体进行聚合;而丙烯酸具有双键及羧基官能团,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官能团反应,再加上化学性质活泼、能发生双键加成反应的丙烯腈,而丙烯酸丁酯、甲基丙酸的衍生酯、硫酸盐和苯乙烯等主反应物参加反应时,能够更加容易通过丙烯酸和丙烯腈发生聚合,形成长链结构,增强了分子间的键合力,从而在烫金浆乳液最终成品印制后能够紧密附着在被印制物的表面上,达到加强牢固度的效果,而且不会反粘。而且丙烯腈、硫酸盐和异辛酸能改善最终成品的表面粗糙度,便于与着色剂的粘结,从而达到色泽鲜艳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烫金浆乳液,按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

水420-478份;

引发剂2.1-3.5份;

硫酸盐3-8份;

丙烯酸3-5份;

亚甲基丁二酸3-5份;

甲基丙酸的衍生酯2-7份;

异辛酸85-108份;

丙烯腈33-61份;

苯乙烯40-62份;

丙烯酸丁酯350-410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烫金浆乳液,按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

水450份;

引发剂2.4份;

硫酸盐5份;

丙烯酸4份;

亚甲基丁二酸4份;

甲基丙酸的衍生酯5份;

异辛酸100份;

丙烯腈50份;

苯乙烯50份;

丙烯酸丁酯380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烫金浆乳液,还包括有按重量份数为3-5份的非离子乳化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改善乳液中各组分之间的表面张力,减少乳状液形成所需要的能量,使得烫金浆乳液能够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有利于加快反应的进行。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烫金浆乳液,还包括重量份数为5-8份的用于调节ph的ph调节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烫金浆乳液的ph调节至中性,适应性更好,且减少最终成品对使用者的皮肤刺激。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烫金浆乳液,还包括重量份数为1-2份的水性消泡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性消泡剂能够很好的抑泡和破泡,减少烫金浆乳液出料时含有的气泡含量,加强烫金浆乳液的体系均匀性,提高成品质量。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硫酸盐为硫酸铝钾、硫酸钙和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甲基丙酸的衍生酯为2-甲基丙酸2-甲基苯酚酯、2-甲基丙酸甲酯、2-甲基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烫金浆乳液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烫金浆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底料溶液的配制,将水和硫酸盐按配方量搅拌混合均匀,再升温至75℃-80℃,备用;s2,预乳化处理,将配方量的水、硫酸盐、亚甲基丁二酸、丙烯酸、甲基丙酸的衍生酯、异辛酸、丙烯腈、苯乙烯以及丙烯酸丁酯进行混合搅拌和预乳化处理,持续时间20-40分钟形成预乳化液,备用;

s3,引发剂溶液的配制,将配方量的引发剂与水混合均匀,备用;

s4,待s1中温度升至75℃-80℃时,向底料溶液中投入s3制备的部分引发剂溶液,混合并开始反应,反应持续2-5分钟后,再加入s2中制备的预乳化液和s3中制备的余量引发剂溶液,反应持续时间5-8h;

s5,当s4中反应温度加热至80℃时即可停止加热,并启动冷却系统,维持反应温度为80℃-84℃;

s6,反应完成后将所有物料先进行保温处理2-3h,再通过冷却系统降温至30℃-50℃,后再加入非离子乳化剂,制备成烫金浆乳液初成品;

s7,向s6中的烫金浆乳液初成品中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再调节烫金浆乳液初成品的固含量至50%±1%,制得烫金浆乳液成品,出料。

进一步优选为:s4中的引发剂溶液先后分两次加入反应釜中,第一次加入引发剂溶液总重量的1/3,第二次滴加余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加入一部分引发剂溶液,使得底料溶液先开始进行反应,形成小范围的反应体系,第二次再持续的加入引发剂溶液和预乳化液,让反应能够持续的进行,且根据调整滴加的速度,即可控制反应进行的速度,也有利于对温度的控制,防止温度过高,影响产物的性能。

进一步优选为:s4中滴加预乳化液的滴加时间为4-5h,所述引发剂与预乳化液同步滴加且滴加的时间较滴加预乳化剂的时间更长0.5-1h。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所有预乳化液均滴加完成后,反应釜中各组分还需要再进行一段时间的充分反应,才能尽可能的使物料反应完全,因此在预乳化液滴加完成后再持续滴加引发剂溶液,能增加反应的反应效率和各组分的转化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制备得到的烫金浆乳液最终制成烫金浆后,印制于衣物上具有牢固度好、光泽艳丽且不反粘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一种烫金浆乳液,包含的组分按重量份数参见表1。其中,非离子型乳化剂为c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ph调节剂为浓度为25%的氨水;引发剂为过硫酸铵;硫酸盐为硫酸铝钾和硫酸钙的复配物;甲基丙酸的衍生酯为2-甲基丙酸甲酯和2-甲基丙酸乙酯的复配物;水性消泡剂为由二甲基硅油、白炭黑、乳化剂配制,采用乳化技术设制成的水乳状分散性的消泡剂。

实施例2-7:一种烫金浆乳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包含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7中烫金浆乳液的各组分及相应的重量份数

实施例8:一种烫金浆乳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引发剂为过硫酸钠。

实施例9:一种烫金浆乳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引发剂为过硫酸钾。

实施例10:一种烫金浆乳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钠。

实施例11:一种烫金浆乳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硫酸盐为硫酸钙。

实施例12:一种烫金浆乳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硫酸盐为硫酸钾。

实施例13:一种烫金浆乳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硫酸盐为硫酸钾和硫酸钙的复配物。

实施例14:一种烫金浆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反应釜底料溶液的配制,将250kg的水和1kg的硫酸盐投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将反应釜升温至80℃,备用;

s2,预乳化处理,将200kg的水、4kg的硫酸盐、4kg的亚甲基丁二酸、4kg的丙烯酸、5kg的甲基丙酸的衍生酯、100kg的异辛酸、50kg的丙烯腈、50kg的苯乙烯以及380kg的丙烯酸丁酯投入乳化釜中搅拌均匀进行预乳化处理,持续时间30分钟形成预乳化液,备用;

s3,引发剂溶液的配制,将2.4kg的引发剂与30kg的水放入引发剂计量槽中混合均匀,备用;

s4,待s1中反应釜温度升至80℃时,向反应釜中投入s3中制备的引发剂溶液10.8kg,使其与s1中制备的底料溶液混合并开始反应,反应持续2分钟后,再加入s2中制备的预乳化液和s3中制备的引发剂溶液21.6kg,预乳化液和引发剂同步匀速滴加且滴加时间为5h,而滴加的引发剂溶液时间为5.5h;

s5,将s4中反应釜加热至80℃后停止加热,启动冷却系统,维持反应釜温度为80-84℃,反应持续时间6h;

s6,反应完成后将所有物料泵送至保温釜中先进行保温2h,再通过冷却系统降温至30-50℃,后再加入5kg的非离子乳化剂,制备成烫金浆乳液初成品;

s7,向s6中的保温釜内加入5kg的ph调节剂调节ph至7-8,再调节烫金浆乳液初成品的固含量至50%±1%,制得烫金浆乳液成品,出料。

其中硫酸盐为硫酸铝钾和硫酸钙的复配物,甲基丙酸的衍生酯为2-甲基丙酸甲酯和2-甲基丙酸乙酯的复配物,引发剂为过硫酸铵,非离子乳化剂为c8-c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ph调节剂为浓度为25%的氨水。

实施例15:一种烫金浆乳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工艺步骤和参数上的不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反应釜底料的配制,将250kg的水和1kg的硫酸盐投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将反应釜升温至75℃,备用;

s2,预乳化处理,将200kg的水、4kg的硫酸盐、4kg的亚甲基丁二酸、4kg的丙烯酸、5kg的甲基丙酸的衍生酯、100kg的异辛酸、50kg的丙烯腈、50kg的苯乙烯以及380kg的丙烯酸丁酯投入乳化釜中搅拌均匀进行预乳化处理,持续时间40分钟形成预乳化液,备用;

s3,引发剂溶液的配制,将2.4kg的引发剂与30kg的水放入引发剂计量槽中混合均匀,备用;

s4,待s1中反应釜温度升至75℃时,向反应釜中投入s3中制备的引发剂溶液10.8kg,使其与s1中制备的底料混合并开始反应,反应持续5分钟后,再加入s2中制备的预乳化液和s3中制备的引发剂溶液21.6kg,预乳化液和引发剂同步匀速滴加且滴加时间为4h;

s5,将s4中反应釜加热至80℃后停止加热,启动冷却系统,维持反应釜温度为80-84℃,反应持续时间5h;

s6,反应完成后将所有物料泵送至保温釜中先进行保温3h,再通过冷却系统降温至30-50℃,后再加入5kg的非离子乳化剂,制备成烫金浆乳液初成品;

s7,向s6中的保温釜内加入5kg的ph调节剂调节ph至7-8,再调节烫金浆乳液初成品的固含量至50%±1%,制得烫金浆乳液成品,出料。

实施例16:一种烫金浆乳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工艺步骤和参数上的不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反应釜底料的配制,将250kg的水和1kg的硫酸盐投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将反应釜升温至80℃,备用;

s2,预乳化处理,将200kg的水、4kg的硫酸盐、4kg的亚甲基丁二酸、4kg的丙烯酸、5kg的甲基丙酸的衍生酯、100kg的异辛酸、50kg的丙烯腈、50kg的苯乙烯以及380kg的丙烯酸丁酯投入乳化釜中搅拌均匀进行预乳化处理,持续时间20分钟形成预乳化液,备用;

s3,引发剂溶液的配制,将2.4kg的引发剂与30kg的水放入引发剂计量槽中混合均匀,备用;

s4,待s1中反应釜温度升至80℃时,向反应釜中投入s3中制备的引发剂溶液10.8kg,使其与s1中制备的底料混合并开始反应,反应持续3分钟后,再加入s2中制备的预乳化液和s3中制备的引发剂溶液21.6kg,预乳化液和引发剂同步匀速滴加且滴加时间为4.5h;

s5,将s4中反应釜加热至80℃后停止加热,启动冷却系统,维持反应釜温度为80-84℃,反应持续时间8h;

s6,反应完成后将所有物料泵送至保温釜中先进行保温2h,再通过冷却系统降温至30-50℃,后再加入5kg的非离子乳化剂,制备成烫金浆乳液初成品;

s7,向s6中的保温釜内加入5kg的ph调节剂调节ph至7-8,再调节烫金浆乳液初成品的固含量至50%±1%,制得烫金浆乳液成品,出料。

实施例17:一种烫金浆乳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步骤s4中的工艺和参数不同,具体为:

s4,待s1中反应釜温度升至80℃时,向反应釜中投入s3中制备的引发剂溶液10.8kg,使其与s1中制备的底料混合并开始反应,反应持续2分钟后,再加入s2中制备的预乳化液和s3中制备的引发剂溶液21.6kg,预乳化液和引发剂同步滴加,预乳化液滴加时间为5h,引发剂滴加的时间为5.5h。

实施例18:一种烫金浆乳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步骤s4中的工艺和参数不同,具体为:

s4,待s1中反应釜温度升至80℃时,向反应釜中投入s3中制备的引发剂溶液10.8kg,使其与s1中制备的底料混合并开始反应,反应持续2分钟后,再加入s2中制备的预乳化液和s3中制备的引发剂溶液21.6kg,预乳化液和引发剂同步滴加,预乳化液滴加时间为5h,引发剂滴加的时间为6h。

为了能够体现出实施例中的组分和工艺步骤及参数对应的效果,设置如下对比例:

对比例1-8:一种烫金浆乳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含有如表2所示的组分及对应的重量份数。

对比例9:一种烫金浆乳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缺少步骤s2中的预乳化处理。

表2对比例1-8的组分及对应的重量份数

试验部分

将实施例1-18和对比例1-9中制备所得到的烫金浆乳液按照相同的工艺热转印至同一批纺织面料上,共计27组,每组采用10件纺织面料放置于40℃的恒温水中进行水洗3小时,每隔1个小时统计一下各组中烫金印花出现脱落或开裂的数量,记录成表,数据如表3所示。

表3实施例1-18、对比例1-9中烫金印花水洗脱落或开裂数量统计表

数据分析:由上表可知实施例1-18在水洗1小时时出现烫金印花脱落或开裂的占比为0,在水洗2小时时出现烫金印花脱落或开裂的占比为0.6%,远低于行业标准值,在水洗3小时时出现烫金印花脱落或开裂的占比为1.6%,远低于行业标准值,说明实施例1-18中制备得到的烫金浆乳液具有牢固度好的效果。而从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对比中可知,c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对烫金浆的牢固度影响较为明显,添加与否能够直接影响到乳化反应的程度;从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对比中可知,硫酸盐对于烫金浆牢固度的影响在水洗中时间较短的情况难以区别,但在3小时时能够看出影响程度较大;从对比例3-5与实施例1和对比例2的对比中可知,丙烯酸、亚甲基丁二酸以及甲基丙酸的衍生酯三种组分对于烫金浆乳液的牢固度影响最大,三种组分直接决定是否可以生成长链结构,从而对烫金浆乳液制备成的烫金浆与附着物之间的粘结力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对比例6-7与实施例1的对比可知,丙烯腈和异辛酸对于烫金浆乳液的牢固度影响不大;通过对比例9与实施例14的对比可知,缺少提前乳化的处理步骤,由于乳化反应的不彻底,会导致牢固度下降的较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