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塑剂乙二醇甲醚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3366发布日期:2018-07-04 01:3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合成装置,尤其涉及增塑剂乙二醇甲醚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乙二醇甲醚有很好的亲水性,能与水形成氢键,防止油中微量水在低温下形成冰晶,从而降低油的冰点,且对喷气燃料的静电性能、对飞机橡胶材料的抗膨润性等多种性能均无明显的影响,适于作喷气燃料和航空汽油的防冰添加剂,添加量一般为0.15%~0.20%。乙二醇甲醚用作各种油脂类、木质素、硝基纤维素、乙酸纤维素、醇溶性染料和合成树脂的溶剂;测定铁、硫酸盐和二硫化碳的试剂,涂层的稀释剂,并用于玻璃纸的包装封口、快干清漆和瓷漆中。也可用作染料工业的渗透剂和匀染剂,或作增塑剂、光亮剂。乙二醇甲醚作为有机化合物生产的中间体,主要用于醋酸酯及乙二醇二甲醚的合成。现有的生产装置大多比较复杂,乙二醇甲醚作为增塑剂,其生产装置优劣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副产物含量具有重要经济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增塑剂乙二醇甲醚的生产装置,主要包括:反应釜(d101)、蒸馏塔(e101)、精馏塔(e102)、储罐(f101~f104)、泵(j101~j104),其中,泵(j104)分别与储罐(f104)、反应釜(d101)相连接,蒸馏塔(e101)分别与反应釜(d101)、精馏塔(e102)相连接,其中,反应釜(d101)公称容积1100-1200l,储罐(f102)锥底高度475-480mm,泵(j104)叶轮直径152-158mm。增塑剂乙二醇甲醚的生产装置,生产流程为:将甲醇加入反应釜d101内,通过环氧乙烷,使其在三氟化硼、乙醚催化反应80-110min,形成醚,反应结束后向d101内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至7.6-8.2,将物料通过蒸馏塔e101蒸出其中的甲醛,将所余物料通过精馏塔e102进行精馏2-3h,即得成品。本发明优点在于:减少了反应中间环节,降低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收率。附图说明图1是增塑剂乙二醇甲醚的生产装置,主要包括:反应釜(d101)、蒸馏塔(e101)、精馏塔(e102)、储罐(f101~f104)、泵(j101~j10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例1:生产原料与用量环氧乙烷工业级40乙醚工业级40甲醇工业级200氢氧化钠工业级适量三氟化硼工业级30增塑剂乙二醇甲醚的生产装置,主要包括:反应釜(d101)、蒸馏塔(e101)、精馏塔(e102)、储罐(f101~f104)、泵(j101~j104),其中,泵(j104)分别与储罐(f104)、反应釜(d101)相连接,蒸馏塔(e101)分别与反应釜(d101)、精馏塔(e102)相连接,其中,反应釜(d101)公称容积1100l,储罐(f102)锥底高度475mm,泵(j104)叶轮直径152mm。增塑剂乙二醇甲醚的生产装置,生产流程为:将甲醇加入反应釜d101内,通过环氧乙烷,使其在三氟化硼、乙醚催化反应80min,形成醚,反应结束后向d101内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至7.6,将物料通过蒸馏塔e101蒸出其中的甲醛,将所余物料通过精馏塔e102进行精馏2h,即得成品。外观无色透明液体乙二醇≤0.021%密度(20℃)964kg/m325%水溶液ph值6.2初馏点123℃折射率(25℃)1.4017终馏点124℃抗氧剂含量131mg/kg水分≤0.12%实例2:生产原料与用量环氧乙烷工业级50乙醚工业级50甲醇工业级300氢氧化钠工业级适量三氟化硼工业级40增塑剂乙二醇甲醚的生产装置,主要包括:反应釜(d101)、蒸馏塔(e101)、精馏塔(e102)、储罐(f101~f104)、泵(j101~j104),其中,泵(j104)分别与储罐(f104)、反应釜(d101)相连接,蒸馏塔(e101)分别与反应釜(d101)、精馏塔(e102)相连接,其中,反应釜(d101)公称容积1200l,储罐(f102)锥底高度480mm,泵(j104)叶轮直径158mm。增塑剂乙二醇甲醚的生产装置,生产流程为:将甲醇加入反应釜d101内,通过环氧乙烷,使其在三氟化硼、乙醚催化反应110min,形成醚,反应结束后向d101内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至8.2,将物料通过蒸馏塔e101蒸出其中的甲醛,将所余物料通过精馏塔e102进行精馏3h,即得成品。外观无色透明液体乙二醇≤0.023%密度(20℃)966kg/m325%水溶液ph值6.5初馏点124℃折射率(25℃)1.4021终馏点125℃抗氧剂含量136mg/kg水分≤0.14%以上实施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