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增湿的水套式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4869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生物培养箱,特别涉及一种利于增湿的水套式培养箱。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培养箱是通过在培养箱箱体内模拟形成一个类似细胞/组织在生物体内的生长环境,如稳定的温度(37℃)、稳定的CO2水平(5%)、恒定的酸碱度(pH值:7.2-7.4)、较高的相对饱和湿度(95%)而对细胞/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的一种装置。二氧化碳培养箱广泛应用于细胞、组织培养和某些特殊微生物的培养,常见于细胞动力学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分泌物的收集、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致癌或毒理效应、抗原的研究和生产、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抗体、体外授精(IVF)、干细胞、组织工程、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

为保证培养箱内的湿度,通常会在培养箱内放置增湿盒。增湿盒通常是一个活动的敞口盒,使用时,在增湿盒内注入一定量的水,通过水分的蒸发而使得培养箱内的湿度达到所需要求。当增湿盒内的水蒸发完毕时,便需向增湿盒内添加水分。现有技术中,通常都是直接打开培养箱的玻璃门,然后快速向增湿盒内添加水分。而当玻璃门打开时,培养箱内部空气便会与外部空气产生交换,一方面会影响培养箱内部的温度,影响培养箱内的生物体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培养箱内的温度通常是精确控制的,而人工添加进去的水的温度无法保证与培养箱内温度一致,当添加水温过低时,则会降低培养箱内温度,当添加水温过高时,则会提高培养箱内温度,其都不利于培养箱内生物体的生长。此外,当玻璃门被打开时,空气中的细菌有可能进入培养箱,从而对培养箱内的生物体造成致命伤害,而导致培养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不打开玻璃门而向增湿盒内添加水温合适的水的利于增湿的水套式培养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于增湿的水套式培养箱,其包括箱体,箱体为中空结构,其具有放置培养皿的腔体,在腔体和箱体之间设有水套,在水套内设有加热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体内设有增湿盒,在所述增湿盒的底部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在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注水盒,在所述注水盒的底部设有第一注水口和第二注水口,在所述第一入口和第一注水口之间设有第一注水管道,在所述第二入口和第二注水口之间设有第二注水管道,在所述第一注水管道上设有常闭的第一单向阀,在第二注水管道上设有常闭的第二单向阀。

所述第一注水管道和第二注水管道对称设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第一注水管道和第二注水管道位于所述水套内。

在所述第一注水管道和第二注水管道内分别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在所述水套内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单向阀联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单向阀联动,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第一注水管道和第二注水管道内的水温与水套内的水温相同时,其联动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打开而向所述增湿盒内注水。

在所述增湿盒内设有检测最低水位的低位传感器和检测最高水位的高位传感器,所述高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联动,当增湿盒内注水量达到最高水位时,所述高位传感器联动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关闭而停止注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在使用时,可以不打开玻璃门而自动向增湿盒内注入适量的水,从而可保证培养箱内的湿度,并避免玻璃门被打开而带入细菌,进而保证培养箱内的生长环境。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利于增湿的水套式培养箱向增湿盒内添加的水的温度可保证与培养箱内的温度一致,因而添加进去的水不会影响培养箱内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示意图。

箱体1、腔体11、水套12、加热体13、增湿盒2、第一入口21、第二入口22、高位传感器23、低位传感器24、注水盒3、第一注水口31、第二注水口32、第一注水管道41、第二注水管道42、第一单向阀51、第二单向阀52、第一温度传感器61、第二温度传感器62、第三温度传感器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利于增湿的水套式培养箱包括箱体1、增湿盒2、注水盒3。

所述箱体1为中空结构,其具有放置培养皿的腔体11。在所述腔体11内设有隔板。所述腔体11和隔板的设置可参看公知技术。在所述腔体11和箱体1之间设有水套12,在水套12内设有加热体13。所述加热体13的设置可参看公知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要点在于,在箱体1上设有注水盒3与增湿盒2连接,且且连接的注水管道贯穿水套12,从而可利用水套12的水温将注水管道中的水预热至相似温度而加入至增湿盒2中,从而保证新加入的水不会明显影响腔体11内的温度,并且避免打开玻璃门加水而带入细菌的风险。

具体的,在所述腔体11的底部设有增湿盒2,所述增湿盒2的大小及形状不限。所述增湿盒2的顶部敞口,在所述增湿盒2的底部设有第一入口21和第二入口22。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有注水盒3。所述注水盒3的形状及大小不限,其以利于注水为原则进行设计。所述注水盒3在不使用时应处于密封,在需加水时,其可被打开而进行加水。在所述注水盒3的底部设有第一注水口31和第二注水口32。在所述第一入口21和第一注水口31之间设有第一注水管道41,在所述第二入口22和第二注水口32之间设有第二注水管道42,在所述第一注水管道41上设有常闭的第一单向阀51,在第二注水管道42上设有常闭的第二单向阀52。所述第一注水管道41和第二注水管道42由导热材料制成,以利于与水套12中的水进行热传递而将注水管道中的水预热。为使热量均匀,所述第一注水管道41和第二注水管道42对称设置,且其贯穿所述水套12,其绝大部分置于水套12中,从而可与水套12中的水进行热交换。为快速使第一注水管道41和第二注水管道42中的水加热至与水套12中的水温度相同,所述第一注水管道41和第二注水管道42可选用横截面积小的细长管道,或扁平状的管道,以尽量提高其与水套12中的水进行热交换的面积,降低升温时间。由于水套12中的水量远大于增湿盒2中的水量,因此,第一注水管道41和第二注水管道42中注入的低温度的水不会明显影响水套12中的水温,从而可保证水套12中的水将注水管道中的水加热至相同温度时水套12中的水温度不会明显降低。

为确保向增湿盒2内注入的水的温度与水套12中的水的温度相似,在所述第一注水管道41中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61,在所述第二注水管道42中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62,在所述水套12中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63。为确保增湿盒2的水量,在所述增湿盒2内设有检测最高水位的高位传感器23和检测最低水位的低位传感器24。所述高位传感器23和低位传感器24可选用公知的水位传感器,其分别设于相应水位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1、第二温度传感器62和高位传感器23分别与所述第一单向阀51及第二单向阀52联动连接。当所述低位传感器24检测到增湿盒2内的水量不足时,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用户应加水。此时,用户可打开注水盒3,向注水盒3内注水。注入的水流动至第一注水管道41和第二注水管道42。第一注水管道41和第二注水管道42与水套12中的水进行热交换,被水套12中的水加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6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62检测到第一注水管道41和第二注水管道42中的水的温度与水套12中的水的温度相同或近似时,其联动所述第一单向阀51和第二单向阀52打开,此时被加热过的水流入至增湿盒2中。当增湿盒2内的水量达到最高水位时,所述高位传感器23联动所述第一单向阀51和第二单向阀52关闭而停止向增湿盒2内注水。藉此,便完成了自动加水过程。该过程中,不需打开箱体1的玻璃门,因而不会与外界空气进行交互,避免打开玻璃门而带入细菌的危险。此外,加入的水流经水套12,其被水套12加热而不影响水套12的温度,因而注入增湿盒2内的水不会影响培养箱内的温度,从而利于生长环境的稳定,利于生物体成长。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