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菜籽油均匀供热烘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5714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菜籽油均匀供热烘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菜籽油的的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菜籽油均匀供热烘炒装置。



背景技术:

菜籽油俗称菜油,是通过油菜籽加工制成的成品食用油,在菜籽加工成菜籽油生产过程中,要经过清理、漂洗、炒籽、扬烟、压榨、过滤等工序,最终制成成品油,也就是说油菜籽在榨油之前必须晒干或烘干,自然晒干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要求,在菜籽油炒籽工序,现有技术采用人工翻炒的方式,不仅耗时耗力、效率低下,而且往往由于火候和翻炒速度,导致菜籽受热不均匀,有的表皮无法鼓胀,有的表皮炒成焦皮甚至炒成了灰,影响菜籽的质量,最终导致菜籽油成色、味道不佳,影响香油质量,现有烘干油菜籽的专门设备也不理想,需要烘干的菜籽油越多,越容易形成不均衡现象即烘干的、未烘干的和烘焦的并存,同样影响出油率和菜籽油品质。此外,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粮食及食物原料烘炒均是采用导电发热进行烘炒,这种烘炒方法一是烘炒时间短促,容易烧焦;二是耗电量大,其长期使用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菜籽油均匀供热烘炒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菜籽油均匀供热烘炒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通过带有螺旋叶片的进料转轴连接筒体,筒体内设置有保温层、电磁加热圈、主转动轴,保温层沿筒体内周边设置,电磁加热圈沿保温层内周边设置,电磁加热圈内周边设置有金属板片,主转动轴与筒体同轴线设置,位于筒体内的主转动轴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主转动轴上还安装有炒料装置,所述炒料装置包括炒料杆和炒料板,炒料杆的一端连接在主转动轴上,另一端连接炒料板,所述进料转轴和主转动轴分别通过各自的驱动杆连接齿轮箱,所述齿轮箱连接电机,在所述筒体上设有排气装置,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所述金属板片上设有通孔,排气管一端连接排气装置,另一端通过通孔连接金属板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炒料杆和炒料板均设有若干个,所述炒料杆与主转动轴螺纹连接,炒料杆与炒料板螺纹连接,所述炒料板为V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炒料板上设有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保温层为真空保温层,所述进料口设置在筒体的轴线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位于筒体内的主转动轴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该保温层为真空保温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气装置为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筒体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辊体沿轴向方向的两端为凸起状,固定齿轮为凹状,上辊体的端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压辊扇环的侧壁上设有与安装槽相匹配的凸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压辊扇环的一端设置有呈开口状的凹槽,另一端设置有与凹槽相匹配的槽板,压辊扇环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一个或多个弧形槽,所述压辊板块为呈弧面状的板块,压辊板块沿板轴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弧形槽相匹配的弧形衬板,所述固定齿轮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与弧形衬板相匹配的固定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辊体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凸块,所述外圈两端的外周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块,所述锯齿固定在外圈两端的外周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菜籽油均匀供热烘炒装置,通过设置进料口克服了炒籽堆积导致受热不均的现象,实现连续烘炒,通过设置炒料装置使翻炒频率更高、更均匀,避免糊化烫焦,通过设置电磁加热圈、保温层及金属板片缩短了烘炒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菜籽油均匀供热烘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菜籽油均匀供热烘炒装置的解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炒料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菜籽油均匀供热烘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筒体10,所述筒体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所述进料口11通过带有螺旋叶片的进料转轴13连接筒体10,筒体10内设置有保温层20、电磁加热圈30、主转动轴40,保温层20沿筒体10内周边设置,电磁加热圈30沿保温层20内周边设置,电磁加热圈30内周边设置有金属板片,主转动轴40与筒体10同轴线设置,位于筒体10内的主转动轴40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20,主转动轴40上还安装有炒料装置50,所述炒料装置50包括炒料杆51和炒料板52,炒料杆51的一端连接在主转动轴40上,另一端连接炒料板52,所述进料转轴13和主转动轴40分别通过各自的驱动杆连接齿轮箱60,所述齿轮箱60连接电机70,在所述筒体10上设有排气装置80,排气装置80包括排气管,所述金属板片上设有通孔,排气管一端连接排气装置80,另一端通过通孔连接金属板片。

所述保温层20为真空保温层20,保温层20沿筒体10内周边设置,真空能阻断热力的传递,从而能阻止热对流不易传递热量,使得热量不易散失到筒体10外部,达到保温的效果,而且保温效果优于保温材料,还不需要保温材料,节省成本的同时还能实现保温;所述进料口11通过带有螺旋叶片的进料转轴13连接筒体10,使得油菜籽能够均匀连续的进入筒体10,不会堆积或成堆进入筒体10,使得油菜籽都能够均匀有序的受热烘炒,所述进料口11设置在筒体10的轴线的上方,油菜籽进入筒体10能够从上方下落,增加接触烘炒时间,提高受热温度;所述进料转轴13和主转动轴40分别通过各自的驱动杆连接齿轮箱60,所述齿轮箱60连接电机70,使得进料口11处的进料转轴13和主转动轴40同时运行,结构合理,节约资源,实现边进料边烘炒。

所述电磁加热圈30沿保温层20内周边设置,能够使得筒体10内部的油菜籽受到无死角的加热烘炒,使用寿命长、升温速率快,所述电磁加热圈30的内芯为无氧铜材料,避免事故隐患,提高热效率,还能充分利用主转动轴40摩擦热,使能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节约电能,在真空保温层20的作用下,使得筒体10外壁温度大大降低,充分利用热量;位于筒体10内的主转动轴40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20,该保温层20为真空保温层20,阻止热量通过主转动轴40传递到筒体10外部,造成热量不能充分利用;所述电磁加热圈30内周边设置有金属板片,即沿电磁加热圈30内周边设置金属板片,防止油菜籽进入线圈的缝隙处,造成漏料,同时也能够导热,电磁加热圈30将金属板片加热,对烘炒油菜籽起到双重加热的效果,在电磁加热圈30、金属板片以及主转动轴40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20的共同作用下,大大缩短了油菜籽的烘炒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所述主转动轴40上还安装有炒料装置50,所述炒料装置50包括炒料杆51和炒料板52,炒料杆51的一端连接在主转动轴40上,另一端连接炒料板52,所述炒料杆51与主转动轴40螺纹连接,炒料杆51与炒料板52螺纹连接,方便拆卸及更换,节约成本,便于维修和维护,所述炒料板52为V形,炒料板52上设有凹槽,炒料板52的底部为弧形,炒料板52底部的弯曲度与所述凹槽的弯曲度相同,便于托起油菜籽,实现翻炒烘炒的功能,所述炒料杆51和炒料板52均设有若干个,炒料杆51呈对称分布在主转动轴40外围上,不断翻炒筒体10内的油菜籽,使得油菜籽能够受热均匀,避免发生糊化烫焦的现象。

在所述筒体10上设有排气装置80,排气装置80包括排气管,所述金属板片上设有通孔,排气管一端连接排气装置80,另一端通过通孔连接金属板片,所述排气装置80为风机,能够排放烘炒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烟雾和水蒸气,所述风机设置在筒体10的上方,因为热空气会漂浮到上方,便于排放烟雾和水蒸气。

所述出料口12为带有倾斜板的阀门,便于打开和关闭,能够取出其中烘炒后的油菜籽,也能够防止其中的油菜籽跑出筒体,造成漏料。

本实用新型所述菜籽油均匀供热烘炒装置,通过设置进料口11克服了炒籽堆积导致受热不均的现象,实现连续烘炒,通过设置炒料装置50使翻炒频率更高、更均匀,避免糊化烫焦,通过设置电磁加热圈30、保温层20及金属板片缩短了烘炒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