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加热自动温控花生炒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130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匀加热自动温控花生炒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温控花生炒料机,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均匀加热自动温控花生炒料机,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生产植物食用油时,需要对花生等原料进行炒制,原料的炒制的好坏和炒熟程度决定了出油质量与出油率,传统的花生油原料采用带搅拌装置的立式炒料桶炒制,这种炒料机的搅拌装置难以搅拌到桶底的原料,且加热装置对桶内各位置的热量传导不一致,其存在加热不均匀,炒制质量不稳定,炒制效率较低等问题。

现有的一种改进的炒料机为卧式炒料机,炒料机包括一个固定在机架上,机架上安装有保温箱,机架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炒料筒,炒料筒的内部设置有螺旋送料杆,只在机架上安装有保温箱,导致炒料筒内的花生受热较慢,为了使炒料筒内的花生达到炒制温度,只能将螺旋送料杆的转速调低,延长花生在炒料筒内的时间,这样会导致花生被翻动的幅度减小,降低了花生的炒制效率;同时螺旋送料杆在送料的过程中对花生的翻炒不均匀,导致炒料筒内的花生受热不均匀,由于炒料筒内的花生受热不均匀,花生的炒制的生熟不均匀,影响了花生的出油质量与出油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均匀加热自动温控花生炒料机,该花生炒料机能够将炒料筒内的花生翻炒均匀,同时每个炒料筒内壁均设置有加热管,炒料筒内的花生受热均匀,炒制后的花生生熟均匀,提高了花生的出油质量与出油率,此外该花生炒料机花生的炒制效率较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均匀加热自动温控花生炒料机,包括机架,机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炒料筒、第二炒料筒、第三炒料筒,第一炒料筒、第二炒料筒、第三炒料筒在机架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炒料筒的内部设置有一级进料螺旋,第二炒料筒的内部设置有二级进料螺旋,第三炒料筒的内部设置有三级进料螺旋;

所述一级进料螺旋包括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一搅拌齿;

所述第一搅拌齿包括A搅拌构件和B搅拌构件;

所述A搅拌构件垂直于第一螺杆设置,A搅拌构件的一端与第一螺杆固定连接,A搅拌构件的另一端连接有B搅拌构件;

所述B搅拌构件倾斜设置,B搅拌构件的中轴线与第一螺杆中轴线之间的夹角α为35-60度;

一级进料螺旋与三级进料螺旋的结构相同。

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二级进料螺旋包括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和第二搅拌齿;

所述第二搅拌齿包括C搅拌构件和D搅拌构件;

所述C搅拌构件垂直于第二螺杆设置,C搅拌构件的一端与第二螺杆固定连接,C搅拌构件的另一端连接有D搅拌构件;

所述D搅拌构件倾斜设置,D搅拌构件的中轴线与第二螺杆中轴线之间的夹角β为120-145度;

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与第一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炒料筒的外筒壁上设置有一级加热管,一级加热管绕第一炒料筒的外筒壁缠绕;

所述第一炒料筒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炒料筒的外筒壁上设置有二级加热管,二级加热管绕第二炒料筒的外筒壁缠绕;

所述第二炒料筒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炒料筒的外筒壁上设置有三级加热管,三级加热管绕第三炒料筒的外筒壁缠绕;

所述第三炒料筒的内壁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炒料筒的筒壁上设置有一级进料口和一级出料口,一级进料口设置在第一炒料筒的上部,一级出料口设置在第一炒料筒的下部,一级进料口和一级出料口位于第一炒料筒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炒料筒的筒壁上设置有二级进料口和二级出料口,二级进料口设置在第二炒料筒的上部,二级出料口设置在第二炒料筒的下部,二级进料口和二级出料口位于第二炒料筒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炒料筒的筒壁上设置有三级进料口和三级出料口,三级进料口设置在第三炒料筒的上部,三级出料口设置在第三炒料筒的下部,三级进料口和三级出料口位于第三炒料筒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设置在机架的上部,进料口与进料斗相连通;

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设置在机架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机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炒料筒、第二炒料筒、第三炒料筒,第一炒料筒、第二炒料筒、第三炒料筒在机架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第一炒料筒的内部设置有一级进料螺旋,第二炒料筒的内部设置有二级进料螺旋,第三炒料筒的内部设置有三级进料螺旋;第一炒料筒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炒料筒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炒料筒的内壁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该花生炒料机能够将炒料筒内的花生翻炒均匀,同时每个炒料筒内壁均设置有加热管,炒料筒内的花生受热均匀,炒制后的花生生熟均匀,提高了花生的出油质量与出油率,此外该花生炒料机花生的炒制效率较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均匀加热自动温控花生炒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级进料螺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二级进料螺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架,2-第一炒料筒,3-第二炒料筒,4-第三炒料筒,5-进料口,6-进料斗,7-一级加热管,8-一级进料螺旋,9-一级进料口,10-一级出料口,11-第一温度传感器,12-二级加热管,13-二级进料螺旋,14-二级进料口,15-二级出料口,16-第二温度传感器,17-三级加热管,18-三级进料螺旋,19-三级进料口,20-三级出料口,21-三温度传感器,22-第一螺杆,23-第一螺旋叶片,24-第一搅拌齿,24a-A搅拌构件,24b-B搅拌构件,25-第二螺杆,26-第二螺旋叶片,27-第二搅拌齿,27a-C搅拌构件,27b-D搅拌构件,28-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均匀加热自动温控花生炒料机,包括机架1,机架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炒料筒2、第二炒料筒3、第三炒料筒4,第一炒料筒2、第二炒料筒3、第三炒料筒4在机架1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机架1上设置有进料口5,进料口5设置在机架1的上部,进料口5与进料斗6相连通;机架1上还设置有出料口28,出料口28设置在机架1的下部,出料口28与三级出料口20相连通;

第一炒料筒2的外筒壁上设置有一级加热管7,一级加热管7绕第一炒料筒2的外筒壁缠绕,第一炒料筒2的内部设置有一级进料螺旋8,第一炒料筒2的筒壁上设置有一级进料口9和一级出料口10,一级进料口9设置在第一炒料筒2的上部,一级出料口10设置在第一炒料筒2的下部,一级进料口9和一级出料口10位于第一炒料筒2的两端,一级进料口9与进料口5相连通,第一炒料筒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

第二炒料筒3的外筒壁上设置有二级加热管12,二级加热管12绕第二炒料筒3的外筒壁缠绕,第二炒料筒3的内部设置有二级进料螺旋13,第二炒料筒3的筒壁上设置有二级进料口14和二级出料口15,二级进料口14设置在第二炒料筒3的上部,二级出料口15设置在第二炒料筒3的下部,二级进料口14和二级出料口15位于第二炒料筒3的两端,二级进料口14与一级出料口10相连通,第二炒料筒3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6;

第三炒料筒4的外筒壁上设置有三级加热管17,三级加热管17绕第三炒料筒4的外筒壁缠绕,第三炒料筒4的内部设置有三级进料螺旋18,第三炒料筒4的筒壁上设置有三级进料口19和三级出料口20,三级进料口19设置在第三炒料筒4的上部,三级出料口20设置在第三炒料筒4的下部,三级进料口19和三级出料口20位于第三炒料筒4的两端,三级进料口19与二级出料口15相连通,第三炒料筒4的内壁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21;

一级进料螺旋8包括第一螺杆22,第一螺杆22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23和第一搅拌齿24,第一搅拌齿24包括A搅拌构件24a和B搅拌构件24b,A搅拌构件24a垂直于第一螺杆22设置,A搅拌构件24a的一端与第一螺杆22固定连接,A搅拌构件24a的另一端连接有B搅拌构件24b,B搅拌构件24b倾斜设置,B搅拌构件24b的中轴线与第一螺杆22中轴线之间的夹角α为35-60度;

一级进料螺旋8与三级进料螺旋18的结构相同;

二级进料螺旋13包括第二螺杆25,第二螺杆25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26和第二搅拌齿27,第二搅拌齿27包括C搅拌构件27a和D搅拌构件27b,C搅拌构件27a垂直于第二螺杆25设置,C搅拌构件27a的一端与第二螺杆25固定连接,C搅拌构件27a的另一端连接有D搅拌构件27b,D搅拌构件27b倾斜设置,D搅拌构件27b的中轴线与第二螺杆25中轴线之间的夹角β为120-145度。

该花生炒料机能够将炒料筒内的花生翻炒均匀,同时每个炒料筒内壁均设置有加热管,炒料筒内的花生受热均匀,炒制后的花生生熟均匀,提高了花生的出油质量与出油率,此外该花生炒料机花生的炒制效率较高。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