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羟基硅油与氢化氨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2878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羟基硅油与氢化氨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羟基硅油是一种端基为羟基的线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油状液体,具有甲基硅油的特点,低粘度的羟基硅油是硅橡胶加工中的优良结构控制剂,可代替二苯基硅二醇,简化工艺,提高工艺性能,还可用作织物、皮革、纸张的防水、柔软和防粘处理剂,在羟基硅油的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氢化氨,即NH4H,由于氢化氨的存在会对所需要的羟基硅油的浓度产生影响,影响羟基硅油的提纯浓度,所以需要对羟基硅油与氢化氨之间进行分离以便于羟基硅油的提纯;由于氢化氨融入反应物溶液中会产生氨气以及氨水,氨水又称阿摩尼亚水,主要成分为NH3·H2O,是氨气的水溶液,无色透明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氨气熔点-77℃,沸点36℃,密度0.91g/cm³,氨气易溶于水、乙醇,易挥发,具有部分碱的通性,氨水由氨气通入水中制得,氨气有毒,对眼、鼻、皮肤有刺激性和腐蚀性,能使人窒息,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30mg/m³,氨气的化学性质对人体会有比较严重的影响,在羟基硅油与氢化氨分离的分离中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分离效果好且分离速度快的羟基硅油与氢化氨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羟基硅油与氢化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内腔的反应罐和封闭式的第一处理筒,所述内腔中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反应罐的一侧设置有进水斗,所述进水斗底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进水斗的一端与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处理筒内部设置有稀盐酸溶液,所述反应罐和第一处理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的一端贯穿反应罐顶部外壁并延伸至内腔中,另一端贯穿第一处理筒外壁并延伸至稀盐酸溶液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反应罐的内腔中设置电加热管,通电加热的状态下,持续加入足量的水分到反应物中,反应物中产生的氢化氨与足量的水反应,分解成氢气和氨气,经第一出气管通入到第一处理筒内部的稀盐酸溶液中,减少了氢化氨的同时方便了羟基硅油的提纯,结构简单可靠,由于气体中混合有氨气,所以需要稀盐酸溶液对氨气进行吸收,避免一部分氨气未与水反应加热分解,避免了氨气排出导致操作人员出现安全事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分离效果好且分离速度快的羟基硅油与氢化氨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罐的一侧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气端和内腔通过进风管彼此连通。

优选为:所述第一出气管内部设置有干燥剂。

优选为:所述风机的进气端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的设置用与加快反应罐内部气体的流通,使氢化氨分解的速度加快,同时加快了提纯的速度;干燥剂的设置用于对反应罐内部加热散出来的热蒸汽中大量的水分进行吸收,同时避免了第一处理筒内部水分传递到反应罐中影响羟基硅油的提纯;过滤网的设置保证了风机出入到反应罐内部的空气附带杂质少,不会对反应产生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罐顶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贯穿反应罐外壁并延伸至内腔中,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作用下,带动搅拌轴和搅拌叶转动,用于加快反应罐内部反应物的反应速度,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处理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处理筒,所述第二处理筒内部设置有氢氧化钠溶液,所述第二处理筒和第一处理筒之间设置有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的一端贯穿第一处理筒顶部外壁并延伸至第一处理筒内部,另一端贯穿第二处理筒顶部外壁并延伸至氢氧化钠溶液中,所述第二处理筒顶部设置有用于泄压出气的出气通道。

优选为:所述干燥剂为无水硫酸铜晶体。

优选为: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水流的开关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处理筒的内部设有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从第一处理筒内部传输过来的盐酸分子,避免盐酸的蒸发而对操作人员产生不良影响,从第二处理筒顶部出气通道排出的气体只有氢气和氮气,保证了在分离氢化氨后反应继续的平稳进行;干燥剂为无水硫酸铜晶体,与反应物产出的气体不产生化学反应,且能很好的吸收水分;在将水加入到进水斗中后,只需要操作开关阀门即可调整反应速度,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反应罐 2、驱动电机 3、搅拌轴 4、进水斗 5、进水管 6、开关阀门 7、电加热管 8、风机 9、过滤网 10、搅拌叶 11、第一出气管 12、干燥剂 13、第一处理筒 14、稀盐酸溶液 15、第二出气管 16、氢氧化钠溶液 17、第二处理筒 18、出气通道 19、内腔 20、进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羟基硅油与氢化氨分离装置,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包括带有内腔19的反应罐1和封闭式的第一处理筒13,所述内腔19中设置有电加热管7,所述反应罐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斗4,所述进水斗4底部连接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远离进水斗4的一端与内腔19连通;所述第一处理筒13内部设置有稀盐酸溶液14,所述反应罐1和第一处理筒13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气管11,所述第一出气管11的一端贯穿反应罐1顶部外壁并延伸至内腔19中,另一端贯穿第一处理筒13外壁并延伸至稀盐酸溶液14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反应罐1的内腔19中设置电加热管7,通电加热的状态下,持续加入足量的水分到反应物中,反应物中产生的氢化氨与足量的水反应,分解成氢气和氨气,经第一出气管11通入到第一处理筒13内部的稀盐酸溶液14中,减少了氢化氨的同时方便了羟基硅油的提纯,结构简单可靠,由于气体中混合有氨气,所以需要稀盐酸溶液14对氨气进行吸收,避免一部分氨气未与水反应加热分解,避免了氨气排出导致操作人员出现安全事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分离效果好且分离速度快的羟基硅油与氢化氨分离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罐1的一侧设置有风机8,所述风机8的出气端和内腔19通过进风管20彼此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气管11内部设置有干燥剂12。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风机8的进气端设置有过滤网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8的设置用与加快反应罐1内部气体的流通,使氢化氨分解的速度加快,同时加快了提纯的速度;干燥剂12的设置用于对反应罐1内部加热散出来的热蒸汽中大量的水分进行吸收,同时避免了第一处理筒13内部水分传递到反应罐1中影响羟基硅油的提纯;过滤网9的设置保证了风机8出入到反应罐1内部的空气附带杂质少,不会对反应产生不良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罐1顶部设置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远离驱动电机2的一端贯穿反应罐1外壁并延伸至内腔19中,所述搅拌轴3上设置有搅拌叶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2驱动作用下,带动搅拌轴3和搅拌叶10转动,用于加快反应罐1内部反应物的反应速度,结构简单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筒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处理筒17,所述第二处理筒17内部设置有氢氧化钠溶液16,所述第二处理筒17和第一处理筒13之间设置有第二出气管15,所述第二出气管15的一端贯穿第一处理筒13顶部外壁并延伸至第一处理筒13内部,另一端贯穿第二处理筒17顶部外壁并延伸至氢氧化钠溶液16中,所述第二处理筒17顶部设置有用于泄压出气的出气通道18。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干燥剂12为无水硫酸铜晶体。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5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水流的开关阀门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处理筒17的内部设有氢氧化钠溶液16,用于吸收从第一处理筒13内部传输过来的盐酸分子,避免盐酸的蒸发而对操作人员产生不良影响,从第二处理筒17顶部出气通道18排出的气体只有氢气和氮气,保证了在分离氢化氨后反应继续的平稳进行;干燥剂12为无水硫酸铜晶体,与反应物产出的气体不产生化学反应,且能很好的吸收水分;在将水加入到进水斗4中后,只需要操作开关阀门6即可调整反应速度,方便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