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外饰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3085发布日期:2018-09-29 04:5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含有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类橡胶、二丁基羟基甲苯、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和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成的汽车内外饰构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作为一种具有优异的耐热性、抗冲击性、透明性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办公自动化设备领域等。一般用石油资源衍生出的原料制备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但近年来人们一直在担心石油资源会枯竭,考虑到这一点,便要求提供用从植物等生物质资源得到的原料制备的塑料成型件。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观点出发,要求开发的是以下塑料成型件,该塑料成型件由以来自于植物的单体为原料的塑料制成,即使使用后将该塑料成型件做了废弃处理,该塑料成型件也是碳中和的。上述要求特别是在大型成型件领域更强烈。鉴于上述状况,以来自于植物的单体为原料的各种聚碳酸酯树脂已经开发出来了。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以下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的方法:用异山梨酯作来自于植物的单体,并让该异山梨酯与碳酸二苯酯进行酯交换来得到聚碳酸酯树脂。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用异山梨酯和双酚a共聚后的聚碳酸酯树脂,并以其作为异山梨酯与其它二羟基化合物的共聚碳酸酯。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做了以下尝试,通过让异山梨酯和脂肪族二醇共聚来改善用异山梨酯制备出的均聚碳酸酯树脂的刚性。专利文献4和5中有以下记载:使用了异山梨酯的聚碳酸酯树脂中有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和/或丁二烯这些弹性体作核层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该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耐候性、抗冲击性都很优异。专利文献1:英国专利第1079686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昭56-55425号公报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04/111106号小册子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2/132492号小册子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2/132493号小册子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不仅需要提高汽车内外饰构件的耐光性,还需要提高汽车内外饰构件的耐热性、抗冲击性。当专利文献4和5中所记载的成型件作为汽车内外饰构件使用时,还要求提高耐热性。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外饰构件,其解决了上述现有问题且具有优异的耐候性。-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发明人研究的结果发现:含有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类橡胶、二丁基羟基甲苯、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和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其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含有来自于具有特定部位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即,本发明的要旨如下。[1]一种汽车内外饰构件,其由含有下述成分(a)~(e)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成,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成分(a)与成分(b)之和100质量份,成分(a)为89~94质量份,成分(b)为6~11质量份,成分(c)为0.001~0.01质量份,成分(d)为0.08~0.12质量份,成分(e)为0.04~0.06质量份。(a)是聚碳酸酯树脂,其具有来自于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和来自于环己烷二甲醇的结构单元,来自于下述通式(1)表示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和来自于环己烷二甲醇的结构单元的含量比以摩尔比计为69/31~71/29;(b)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类橡胶;(c)是二丁基羟基甲苯;(d)是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e)是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化学式1】[2]在[1]所述的汽车内外饰构件中,上述成分(e)是具有哌啶结构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3]在[2]所述的汽车内外饰构件中,上述成分(e)是具有多个哌啶结构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4]在[3]所述的汽车内外饰构件中,上述受阻胺类光稳定剂所具有的多个哌啶结构通过酯键连结在一个链烷烃上。[5]在[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内外饰构件中,该汽车内外饰构件是通过注塑成型得到的。-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汽车内外饰构件,该汽车内外饰构件因为采用特定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成而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可以在其要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并实施。该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汽车内外饰构件,该汽车内外饰构件用含有规定量的特定成分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成。〔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是含有特定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分(a))、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类橡胶(以下,有时称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橡胶”)(成分(b))、二丁基羟基甲苯(成分(c))、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成分(d))和受阻胺类光稳定剂(成分(e))的组合物,成分(a)、成分(b)、成分(c)、成分(d)和成分(e)的含量分别为规定量。[成分(a)(聚碳酸酯树脂混合物)]成分(a)即聚碳酸酯树脂,是至少用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二羟基化合物和环己烷二甲醇聚合而得到的碳酸酯树脂,且是至少具有来自于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以下,有时称为“结构单元(1)”)和来自于环己烷二甲醇的结构单元的碳酸酯共聚物。其中,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二羟基化合物和环己烷二甲醇都是二羟基化合物。【化学式2】<具有由式(1)表示的部位的二羟基化合物>由上述式(1)表示的二羟基化合物例如有:属于立体异构体关系的异山梨酯、异甘露糖醇、异艾杜糖醇。由式(1)表示的上述二羟基化合物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起来使用。由式(1)表示的上述二羟基化合物中,异山梨酯的资源丰富、容易获取,且可以通过对从各种淀粉制得的山梨糖醇进行脱水缩合处理得到,因此从获取和制备难易度、光学特性、成型性方面来看,最优选的是异山梨酯。<环己烷二甲醇>上述环己烷二甲醇具体有:1,2-环己烷二甲醇、1,3-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甲醇等。<碳酸二酯>上述聚碳酸酯树脂能够用通常使用的聚合方法制备。该聚合方法既可以是使用光气的界面聚合法,又可以是与碳酸二酯进行酯交换反应的熔融聚合法。优选,采用在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让二羟基化合物与对环境毒性更低的碳酸二酯发生反应的熔融聚合法。此时,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可以采用熔融聚合法让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酯进行酯交换反应来得到,该二羟基化合物中至少含有由上述通式(1)表示的二羟基化合物和环己烷二甲醇。通常使用由下述式(2)表示的碳酸二酯,上述碳酸二酯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起来使用。【化学式3】上述式(2)中,a1和a2分别为取代或无取代的碳原子数1~18的脂肪族基团,或者取代或无取代的芳香族基团,且a1和a2彼此独立。由上述式(2)表示的碳酸二酯例如有: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ditolylcarbonate)等取代碳酸二苯酯、二甲基碳酸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二叔丁酯(di-t-butylcarbonate)等,但优选的是碳酸二苯酯等取代碳酸二苯酯,特别优选的是碳酸二苯酯。需要说明的是,碳酸二酯存在含有氯离子等杂质的情况,这些杂质会妨碍聚合反应或导致已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色相较差。因此,优选根据需要使用通过蒸馏等提纯得到的碳酸二酯。相对于熔融聚合所使用的全部二羟基化合物,所使用的碳酸二酯的摩尔比优选为0.90~1.20,更优选为0.95~1.10,进一步优选为0.96~1.10,特别优选为0.98~1.04。如果该摩尔比小于0.90,则制备出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末端羟基有可能增多,酯交换反应的速度有可能下降,而可能导致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变差。因此,在用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型时,就可能导致着色,导致得不到所需要的高分子量体。如果该摩尔比大于1.20,则不仅在同一条件下酯交换反应的速度可能下降而难以制备具有所需分子量的聚碳酸酯树脂,残留在制备出的聚碳酸酯树脂中的碳酸二酯的量也可能增多。该残留碳酸二酯会成为成型时发出异味或者成型件带有异味的原因,而非优选。该残留碳酸二酯还可能增大聚合反应时的热历史,结果会导致所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色相、耐候性较差。而且,如果碳酸二酯相对于全部二羟基化合物的摩尔比增大,残留在所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中的残留碳酸二酯的量就会增多,它们会吸收紫外线而使聚碳酸酯树脂的耐光性较差,而属于非优选。残留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聚碳酸酯树脂中的碳酸二酯的浓度,优选在200质量ppm以下,更优选在100质量ppm以下,特别优选在60质量ppm以下。其中,30质量ppm以下最合适。不过,实际上聚碳酸酯树脂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碳酸二酯,未反应的碳酸二酯在聚碳酸酯树脂中的浓度下限值通常为1质量ppm。<酯交换反应催化剂>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聚碳酸酯树脂,能够通过让具有结构单元(1)的二羟基化合物与由上述式(2)表示的碳酸二酯进行酯交换反应而制备出来。更详细而言,通过进行酯交换反应并将副生的单羟基化合物等排出到反应体系外而得到。此时,通常在酯交换反应催化剂存在下利用酯交换反应进行熔融聚合。制备本实施方式中的聚碳酸酯树脂时能够使用的酯交换反应催化剂(以下,有时称为“催化剂”)例如有:长式周期表(nomenclatureofinorganicchemistryiupacrecommendations2005)中的ia族或iia族(以下,简记为“ia族”、“iia族”。)金属的化合物、碱性硼化合物、碱性磷化合物、碱性铵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等碱性化合物。其中,优选使用ia族金属化合物和/或iia族金属化合物。还能够与ia族金属化合物和/或iia族金属化合物一起,辅助性地使用碱性硼化合物、碱性磷化合物、碱性铵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等碱性化合物,但特别优选的是仅使用ia族金属化合物和/或iia族金属化合物。ia族金属化合物和/或iia族金属化合物通常以氢氧化物或碳酸盐、羧酸盐、苯酚盐等盐的形态使用,但从获取难易度和处理难易度的角度来看,优选氢氧化物、碳酸盐、醋酸盐;从色相和聚合活性的观点来看,优选醋酸盐。ia族金属化合物例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铯、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锂、碳酸氢铯、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锂、碳酸铯、醋酸钠、醋酸钾、醋酸锂、醋酸铯、硬脂酸钠、硬脂酸钾、硬脂酸锂、硬脂酸铯、硼氢化钠、硼氢化钾、硼氢化锂、硼氢化铯、四苯硼钠、四苯硼钾、四苯硼锂、四苯硼铯、苯甲酸钠、苯甲酸钾、苯甲酸锂、苯甲酸铯、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锂、磷酸氢二铯、磷酸苯二钠、磷酸苯二钾、磷酸苯二锂、磷酸苯二铯;钠、钾、锂、铯的醇盐或酚盐;双酚a的二钠盐、二钾盐、二锂盐、二铯盐等。优选其中的铯化合物、锂化合物。iia族金属化合物例如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锶、碳酸氢钙、碳酸氢钡、碳酸氢镁、碳酸氢锶、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镁、碳酸锶、醋酸钙、醋酸钡、醋酸镁、醋酸锶、硬脂酸钙、硬脂酸钡、硬脂酸镁、硬脂酸锶等。优选其中的镁化合物、钙化合物、钡化合物,更优选其中的镁化合物和/或钙化合物。碱性硼化合物例如有:四甲基硼、四乙基硼、四丙基硼、四丁基硼、三甲基乙基硼、三甲基苄基硼、三甲基苯基硼、三乙基甲基硼、三乙基苄基硼、三乙基苯基硼、三丁基苄基硼、三丁基苯基硼、四苯基硼、苄基三苯基硼、甲基三苯基硼、丁基三苯基硼等的钠盐、钾盐、锂盐、钙盐、钡盐、镁盐、锶盐等。碱性磷化合物例如有:三乙基膦、三正丙基膦、三异丙基磷、三正丁基膦、三苯基膦、三丁基膦、季磷盐等。碱性铵化合物例如有: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丙基氢氧化铵、四丁基氢氧化铵、三甲基乙基氢氧化铵、三甲基苄基氢氧化铵、三甲基苯基氢氧化铵、三乙基甲基氢氧化铵、三乙基苄基氢氧化铵、三乙基苯基氢氧化铵、三丁基苄基氢氧化铵、三丁基苯基氢氧化铵、四苯基氢氧化铵、苄基三苯基氢氧化铵、甲基三苯基氢氧化铵、丁基三苯基氢氧化铵等。胺类化合物例如有:4-氨基吡啶、2-氨基吡啶、n,n-二甲基-4-氨基吡啶、4-二乙基氨基吡啶、2-羟基吡啶、2-甲氧基吡啶、4-甲氧基吡啶、2-二甲基氨基咪唑、2-甲氧基咪唑、咪唑、2-巯基咪唑、2-甲基咪唑、氨基喹啉等。从上述物质中由第iia族金属化合物和锂化合物组成的组中选出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作催化剂用,属于优选,因为这样做会使所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透明性、色相、耐光性等各种物理性质优异。优选,催化剂是从由镁化合物、钙化合物、钡化合物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更优选,催化剂是从由镁化合物和钙化合物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因为这样做会使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的透明性、色相、耐光性特别优异。在上述催化剂为ia族金属化合物和/或iia族金属化合物的情况下,相对于反应所使用的全部二羟基化合物1摩尔,上述催化剂用量的金属换算量优选在0.1~300μ摩尔l这一范围,更优选在0.1~100μ摩尔这一范围,进一步优选在0.5~50μ摩尔这一范围,尤其优选在1~25μ摩尔这一范围。在使用的是上述化合物中含有从由iia族金属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金属的化合物的情况下,相对于反应所使用的全部二羟基化合物1mol,上述催化剂用量的金属换算量优选在0.1μ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在0.5μ摩尔以上,特别优选在0.7μ摩尔以上。上限优选为20μ摩尔,更优选为10μ摩尔,特别优选为3μ摩尔,最优选为2.0μ摩尔。如果催化剂的用量过少,就可能无法得到制备具有所需分子量的聚碳酸酯树脂时所需要的聚合活性,进而无法得到充分的断裂能。另一方面,如果催化剂的用量过多,则不仅聚碳酸酯树脂的色相有可能较差,还有可能产生副生成物,而导致流动性下降,产生较多的凝胶。因此而会成为脆性破坏的原因。最终结果是,可能难以制备具有目标质量的聚碳酸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上述聚碳酸酯树脂,是通过让含有由上述通式(1)表示的二羟基化合物和环己烷二甲醇的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酯熔融进行酯交换反应聚合而得到的。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在酯交换反应以前,对原料即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酯进行均匀的混合。混合温度通常在80℃以上,优选在90℃以上。混合温度的上限通常在250℃以下,优选在200℃以下,更优选在150℃以下。其中,100℃以上120℃以下最合适。如果混合温度过低,溶解速度就可能慢,溶解度就可能不足。而且,还经常会出现固化等不良现象。如果混合温度过高,则可能导致二羟基化合物热老化。结果是,所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色相可能变差,还可能对耐光性造成不良影响。从防止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色相变差的观点出发,优选在氧浓度在10体积%以下的环境下进行混合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酯的操作,更优选在氧浓度为0.0001体积%~10体积%的环境下进行,进一步优选在氧浓度为0.0001体积%~5体积%的环境下进行,特别优选在氧浓度为0.0001体积%~1体积%的环境下进行。优选,使用催化剂且利用多个反应器分多个阶段进行熔融聚合来制备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在多个反应器中进行熔融聚合的理由如下:在熔融聚合反应的初期,因为反应液中含有的单体较多,所以边维持必要的聚合速度边抑制单体挥发很重要;而在熔融聚合反应的后期,为了使平衡向聚合方向移动,将副生的单羟基化合物充分蒸馏出去很重要。从生产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串联布置的多个反应器,以便设定不同的聚合反应条件。如上所述,上述反应器至少为两个以上即可,从生产效率等观点出发在3个以上,优选为3~5个,特别优选为4个。反应形式既可以是间歇式或连续式,又可以是间歇式和连续式的结合。而且,为了抑制要蒸馏出去的单体的量,用回流冷却器作聚合反应器很有效,特别是在未反应单体成分较多的聚合初期的反应器中,该效果很大。引入回流冷却器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能够根据所使用的单体进行适当的选择。但通常情况下,引入回流冷却器内的冷却介质在回流冷却器入口处的温度为45~180℃,优选为80~150℃,特别优选为100~130℃。如果引入回流冷却器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过高,则有回流量减少,该效果下降的倾向。如果引入回流冷却器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过低,则有本来应该蒸馏出去的单羟基化合物的蒸馏效率下降的倾向。冷却介质常用温水、蒸气、热载体油等,优选为蒸气、热载体油。为了边抑制单体蒸馏出去,边维持适当的聚合速度,且不破坏最终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色相、热稳定性、耐光性等,选择上述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很重要。在制备上述聚碳酸酯树脂时,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上述反应器,则还可以在该反应器中进一步设置条件不同的多个反应阶段或者连续地改变温度和压力等。在制备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的过程中,既能够往原料制备槽、原料贮存槽中添加催化剂,又能够直接往反应器中添加催化剂。需要说明的是,从催化剂供给稳定性、控制熔融聚合的观点出发,将催化剂供给线设置在供向反应器前的原料供给线的中途,并且优选以水溶液的方式供给催化剂。优选的聚合条件为:在聚合初期,在较低的温度、低真空下得到预聚物;在聚合后期,在较高的温度、高真空下让分子量上升到规定的值。需要说明的是,从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色相、耐光性的观点出发,适当地选择各分子量阶段的夹套(jacket)温度和内温、反应体系内的压力很重要。例如,如果在聚合反应中分子量达到规定值以前使温度、压力中任一方过早地开始变化,未反应的单体就会蒸馏出去,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酯的摩尔比就会遭到破坏,而会导致聚合速度下降或者导致无法得到具有规定分子量和末端基的聚合物,最终可能收不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如果酯交换反应的温度过低,则可能导致生产性下降,产品的热历史增大;如果酯交换反应的温度过高,则不仅可能导致单体挥发,还可能加剧碳酸酯树脂分解和着色。在制备上述聚碳酸酯树脂时,在催化剂存在下,让含有由上述通式(1)表示的二羟基化合物和环己烷二甲醇的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酯进行酯交换反应,这一方法通常通过包括两个阶段以上的多个阶段进行。具体而言,第一阶段的酯交换反应温度(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内温”)优选在140℃以上,更优选在150℃以上,进一步优选在180℃以上,尤其优选在200℃以上。第一阶段的酯交换反应温度优选在270℃以下,更优选在240℃以下,进一步优选在230℃以下,尤其优选在220℃以下。第一阶段的酯交换反应中的停留时间通常为0.1~10小时,优选为0.5~3小时。一边将产生的单羟基化合物蒸馏出去,使其到反应体系以外,一边进行第一阶段的酯交换反应。第二阶段以后,逐渐提高酯交换反应的温度,通常在为210~270℃的温度下进行酯交换反应,优选在220~250℃的温度下进行酯交换反应。一边将同时产生的单羟基化合物排出到反应体系外,一边从第一阶段的压力开始逐渐降低反应体系的压力,最终使反应体系的压力下降到200pa以下。通常情况下,进行缩聚合反应的时间为0.1~10小时,优选为0.5~6小时,特别优选为1~3小时。如果酯交换反应的温度过高,制成成型件以后,则可能色相较差,容易发生脆性破坏;如果酯交换反应的温度过低,则可能难以达到目标分子量,并且分子量分布可能变宽,冲击强度可能较差。如果酯交换反应的停留时间过长,则可能容易发生脆性破坏;如果停留时间过短,则可能无法达到目标分子量,冲击强度较差。从有效地利用资源的观点出发,优选根据需要对副生的单羟基化合物进行提纯后,再将其作为碳酸二酯、各种双酚化合物的原料再利用。尤其是,为了得到良好的抑制了聚碳酸酯树脂的着色、热老化或烧焦且冲击强度较高的聚碳酸酯树脂,在所有反应阶段中,都优选反应器内温的最高温度小于255℃,更优选在250℃以下,特别优选为225~245℃。为了抑制聚合反应后半阶段的聚合速度下降,并将热历史造成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热老化抑制在最低水平上,优选在反应的最后阶段使用塞流(plugflow)性和表面更新性皆优异的卧式反应器。为了得到冲击强度较高的聚碳酸酯树脂,就要得到分子量较高的聚碳酸酯树脂。因此,有时候,会尽可能地提高聚合温度和延长聚合时间来得到分子量较高的聚碳酸酯树脂。此时,会有以下倾向:聚碳酸酯树脂中存在异物、聚碳酸酯树脂烧焦、易于发生脆性破坏。因此,为了同时满足提高冲击强度和难以发生脆性破坏这两个要求,优选:使用用于降低聚合温度和缩短聚合时间的高活性催化剂并适当地对反应体系的压力设定等进行调节。而且,在反应中途或反应的最后阶段,利用过滤器等除去反应体系中产生的异物和烧焦等也能使脆性破坏难以发生,故优选采用以上做法。需要说明的是,当用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等取代碳酸二苯酯作为由上述式(2)表示的碳酸二酯来制备聚碳酸酯树脂时,苯酚、取代苯酚会不可避免地副生出来且残留在聚碳酸酯树脂中。因为上述苯酚、取代苯酚也具有芳香环,所以不仅可能成为吸收紫外线而导致耐光性变差的主要原因,而且还可能成为成型时发出异味的原因。正常的间歇反应结束后,聚碳酸酯树脂中含有1000质量ppm以上的副生苯酚等具有芳香环的芳香族单羟基化合物。但从耐光性和减少异味的观点出发,采用脱挥性能优异的卧式反应器或者带有真空排气口的挤出机,使聚碳酸酯树脂中的芳香族单羟基化合物的含量优选在700质量ppm以下,更优选在500质量ppm以下,特别优选在300质量ppm以下。不过,工业生产上很难将芳香族单羟基化合物完全除去,聚碳酸酯树脂中的芳香族单羟基化合物的含量下限通常为1质量ppm。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所使用的原料不同,这些芳香族单羟基化合物当然也可以具有取代基,例如可以具有碳原子数在5以下的烷基。ia族金属中的锂、钠、钾、铯,特别是钠、钾、铯不仅会从所使用的催化剂混入聚碳酸酯树脂中,还会从原料或反应装置混入聚碳酸酯树脂中。如果这些金属较多地含在聚碳酸酯树脂中,就可能对色相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优选这些金属的化合物在本实施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中的总含量较少。聚碳酸酯树脂中的金属量通常在1质量ppm以下,优选在0.8质量ppm以下,更优选在0.7质量pp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聚碳酸酯树脂中的金属量能够用各种现有的公知方法进行测量。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在利用湿法灰化等方法将聚碳酸酯树脂中的金属回收起来以后,再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inductivelycoupledplasma)等方法进行测量。本实施方式中的聚碳酸酯树脂按照以上所述熔融聚合后,通常会被冷却固化并用转刀等将其切成颗粒而颗粒化。颗粒化方法并没有限定。例如有以下方法等:在熔融状态下从最后的聚合反应器中将聚碳酸酯树脂抽出,冷却固化成线料(strand)后再颗粒化的方法;从最后的聚合反应器中将树脂以熔融状态供给到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之后再冷却固化并颗粒化的方法;从最后的聚合反应器中将树脂以熔融状态抽出,冷却固化成线料并颗粒化之后,再供给到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之后再冷却固化并颗粒化的方法。此时,在挤出机中,可以进行残留单体的减压脱挥,还可以添加公知的热稳定剂、中和剂、紫外线吸收剂、脱模剂、着色剂、抗静电剂、内润滑剂、外润滑剂、增塑剂、增容剂、阻燃剂等并进行混炼。挤出机中的熔融混炼温度取决于聚碳酸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子量,但通常为150~300℃,优选为200~270℃,更优选为230~260℃。如果熔融混炼温度低于150℃,聚碳酸酯树脂的熔融粘度就会升高,对挤出机的负荷就会增大,生产性就会下降;如果熔融混炼温度高于300℃,聚碳酸酯的热老化就会更严重,分子量的降低会导致机械强度降低,引起着色,产生气体、异物,甚至会导致烧焦的产生。优选将用于除去上述异物、烧焦的过滤器设置在该挤出机中或挤出机出口处。以除去99%以上的异物这一过滤精度为目标,上述过滤器可除去异物的大小(孔径)通常在400μm以下,优选在200μm以下,特别优选在100μm以下。如果过滤器的孔径过大,则除去异物和烧焦时可能会有遗漏,在聚碳酸酯树脂成型后,可能会引起脆性破坏。上述过滤器的孔径可以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用途进行调节。例如,如果用于形成薄膜,则从消除缺陷这一要求出发,上述过滤器的孔径优选在40μm以下,更优选在10μm以下。而且,既可以将多个上述过滤器串联起来使用,还可以使用由多个叶盘(leafdisc)型聚合物过滤器叠合而成的过滤装置。在将熔融挤出的聚碳酸酯树脂冷却并颗粒化时,优选采用空冷、水冷等冷却方法。用于空冷的空气,优选使用用hepa过滤器(优选jisz8112中规定的过滤器)等事先除去空气中的异物而得到的空气,以防止空气中的异物再次附着到聚碳酸酯上。更优选,在清洁度比jisb9920(2002年)中定义的级别7还高的清洁室进行空冷。进一步优选,在清洁度比jisb9920(2002年)中定义的级别6还高的清洁室进行空冷。水冷时,优选使用的水已经先用离子交换树脂等除去水中的金属成分且又用过滤器除去了水中的异物。所使用的过滤器的孔径种类很多,但优选过滤器的孔径在10~0.45μm这一范围内。采用熔融聚合法制备本实施方式中的聚碳酸酯树脂时,为了防止着色,可以在聚合时添加磷酸化合物和亚磷酸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等三烷基磷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非常适合作磷酸化合物用。优选,相对于反应所使用的全部羟基化合物,上述磷酸化合物的添加量在0.0001摩尔%以上0.005摩尔%以下,更优选在0.0003摩尔%以上0.003摩尔%以下。如果磷酸化合物的添加量小于上述下限,则防止着色的效果就很小;如果磷酸化合物的添加量大于上述上限,则会成为透明性下降的原因,反而会加剧着色,降低耐热性。亚磷酸化合物可以从以下所示的热稳定剂中任意选用。尤其是,亚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三乙酯、三(壬苯基)亚磷酸盐,磷酸三甲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非常适合作亚磷酸化合物用。优选,相对于反应所使用的全部羟基化合物,上述亚磷酸化合物的添加量在0.0001摩尔%以上0.005摩尔%以下,更优选在0.0003摩尔%以上0.003摩尔%以下。如果亚磷酸化合物的添加量小于上述下限,则防止着色的效果就很小;如果亚磷酸化合物的添加量大于上述上限,则会成为透明性下降的原因,反而会加剧着色,降低耐热性。还能够同时使用上述磷酸化合物和亚磷酸化合物。此时的添加量为磷酸化合物和亚磷酸化合物之和,优选,相对于反应所使用的全部羟基化合物,磷酸化合物和亚磷酸化合物之和在0.0001摩尔%以上0.005摩尔%以下,更优选在0.0003摩尔%以上0.003摩尔%以下。如果该添加量小于上述下限,则防止着色的效果就很小;如果该添加量大于上述上限,则会成为透明性下降的原因,反而会加剧着色,降低耐热性。可以在这样制备出的聚碳酸酯树脂中添加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热稳定剂,来防止成型时等分子量降低或色相变差。上述热稳定剂例如有:亚磷酸、磷酸、亚膦酸、膦酸以及它们的酯等。具体例如有:亚磷酸三苯酯、三(壬苯基)亚磷酸盐、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亚磷酸十三烷酯、亚磷酸三辛酯、亚磷酸三(十八烷基)酯、二癸基单苯基亚磷酸酯、二辛基单苯基亚磷酸酯、二异丙基单苯基亚磷酸酯、单丁基二苯基亚磷酸酯、单癸基二苯基亚磷酸酯、单辛基二苯基亚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辛基磷酸酯、双(壬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甲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二苯基单邻联苯基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二辛酯、磷酸二异丙酯,4,4'-亚联苯基二次膦酸四(2,4-二叔丁基苯基)、苯膦酸二甲酯、苯膦酸二乙酯、苯膦酸二丙酯等。优选使用其中的三(壬苯基)亚磷酸盐、磷酸三乙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和苯膦酸二甲酯。可以在进行熔融聚合时所添加的添加量的基础上,再额外添加上述热稳定剂。即,在添加适量的亚磷酸化合物和磷酸化合物而得到聚碳酸酯树脂以后,再采用后述的添加方法进一步添加亚磷酸化合物,就能够避免聚合时透明性下降、着色以及耐热性下降,还能够往聚碳酸酯树脂中添加更多的热稳定剂,从而能够防止色相变差。优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质量份,上述热稳定剂的含量为0.0001~1质量份,更优选为0.0005~0.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01~0.2质量份。<聚碳酸酯树脂的物理性质>本实施方式中的聚碳酸酯树脂的优选物理性质如下所示。(玻璃化转变温度)本实施方式中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145℃。如果聚碳酸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超过上述范围而过高,则可能容易着色且难以提高冲击强度。而且,在该情况下,当在成型过程中让模具表面的形状转印到成型件上时,就需要将模具温度设得较高。因此,可能导致可选用的温度调节器受限,模具表面的转印性变差。本实施方式中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更优选小于140℃,进一步优选小于135℃。本实施方式中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常在90℃以上,优选在95℃以上。使本实施方式中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145℃的方法有以下方法等:减少结构单元(1)在聚碳酸酯树脂中所占的比例;选择耐热性较低的脂环族二羟基化合物作为制备聚碳酸酯树脂时使用的二羟基化合物;减少来自于双酚化合物等芳香族类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在聚碳酸酯树脂中所占的比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通过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得的。(比浓黏度)溶剂采用以1:1的质量比将苯酚与1,1,2,2-四氯乙烷混合后而得到的混合溶剂,将聚碳酸酯树脂浓度精确地调节到1.00g/dl,在温度30.0℃±0.1℃下测量出比浓黏度(以下,有时简单地用“比浓黏度”表述),当用该比浓黏度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聚合度时,优选该聚合度在0.40dl/g以上,更优选在0.42dl/g以上,特别优选在0.45dl/g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用途不同,存在0.60dl/g以上非常合适,0.85dl/g以上更合适的情况。本实施方式中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比浓黏度,优选在2.0dl/g以下,更优选在1.7dl/g以下,特别优选在1.4dl/g以下。如果聚碳酸酯树脂的比浓黏度过低,机械强度则可能变弱;如果聚碳酸酯树脂的比浓黏度过高,则具有以下倾向:成型时的流动性下降,循环特性下降,成型件的应变变大而容易发生热变形。[聚碳酸酯树脂的混合]本实施方式中的成分(a)可以由共聚比不同的多种碳酸酯共聚物熔融混合而成。该熔融混合温度为熔融挤出口处树脂的温度,较好为235℃~245℃,优选为238℃~242℃。通过使聚碳酸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上述范围内,就能够得到一种良好的聚碳酸酯树脂混合物,其抑制了聚碳酸酯树脂的着色、热老化和烧焦且冲击强度高。在混合后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混合物的共聚比(含量比)落在规定范围的条件下,对该共聚比互不相同的多种碳酸酯共聚物各自的共聚比的范围、多种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混合比做出适当的选择。该混合后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混合物的共聚比为:结构单元(1)相对于结构单元(1)与来自于环己烷二甲醇的结构单元之和(摩尔数)的量在69摩尔%以上,优选在69.5摩尔%以上。而且,其上限在71摩尔%以下,优选在70.5摩尔%以下。来自于环己烷二甲醇的结构单元相对于上述和(摩尔数)的量(摩尔数)在29摩尔%以上,优选在29.5摩尔%以上。而且,其上限在31摩尔%以下,优选在30.5摩尔%以下。如果结构单元(1)相对于上述和(摩尔数)的量小于上述量(来自于环己烷二甲醇的结构单元相对于上述和(摩尔数)的量大于上述量),有时候就会产生耐热性下降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结构单元(1)相对于上述和(摩尔数)的量大于上述量(来自于环己烷二甲醇的结构单元相对于上述和(摩尔数)的量小于上述量),有时候就会产生抗冲击性下降这样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的成分(a)与成分(b)之和为100质量份时,成分(a)的添加量在89质量份以上,优选在89.5质量份以上。如果小于上述质量份,有时候就会产生耐热性下降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成分(a)的添加量的上限在94质量份以下,优选在93.5质量份以下。如果大于上述质量份,有时候就会产生抗冲击性下降这样的问题。[成分(b)(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类橡胶(本实施方式中的橡胶))]本实施方式中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除了含有上述成分(a)即聚碳酸酯树脂混合物以外,还含有作为成分(b)的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类橡胶(本实施方式中的橡胶)。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中的橡胶优选为核壳型接枝共聚物。该核壳型接枝共聚物通常是以被称为橡胶成分的聚合物成分为核层,以可与该核层共聚的单体成分为壳层且通过接枝共聚而得到的。该核壳型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可以是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等中的任一制备方法,共聚方式既可以是单级(single-step)接枝,也可以是多级(multi-step)接枝。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直接使用通常能够从市场上买到的橡胶。能够从市场上买到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橡胶并无特别限定,具体例如下。例如,kanekacorporation公司生产的商品名称kaneacem-590;mitsubishirayonco.公司生产的商品名称metablenw-341、w-377;mitsubishirayonco.公司生产的商品名称acrypetir377、ir441、ir491等。其中,kanekacorporation公司生产的商品名称kaneacem-590因为折射率高、耐热性高而属于最优选。构成壳层且能够与核层的聚合物成分接枝共聚的单体成分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具体例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和(甲基)丙烯酸辛酯等(甲基)丙烯酸酯。其中,比较容易搞到手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为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更优选。此处的“(甲基)丙烯((meth)acrylic)”是“丙烯(acrylic)”和“甲基丙烯(methacrylic)”的总称。在上述核壳型接枝共聚物中,优选含有40质量%以上的丁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成分,更优选含有60质量%以上的丁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成分。并且,优选含有10质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成分。这里,核壳型接枝共聚物中,“丁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部分相当于核层。上述核壳型接枝共聚物等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橡胶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相对于成分(a)与成分(b)之和100质量份,该成分(b)的添加量在6质量份以上,优选在6.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在7质量份以上。如果添加上述质量份以上,则容易提高对表面抗冲击性、抗冲击性的改善效果,故上述质量份以上属于优选。另一方面,成分(b)添加量的上限在11质量份以下,优选在10.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0.2质量份以下。从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内外饰构件即成型件的外观、耐热性的观点出发,在上述质量份以下,属于优选。[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实施方式中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能够通过对上述成分(a)即聚碳酸酯树脂混合物、上述成分(b)即本实施方式中的橡胶、和后述的添加剂进行熔融混合而制备出来。具体而言,例如,用挤出机对颗粒状的上述成分(a)、成分(b)和各种添加剂进行混合,挤出使其呈线料形态后,再用转刀等切成颗粒状,由此即能够得到本实施方式中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添加剂>在对上述成分(a)、成分(b)进行混合时,能够添加下述添加剂并进行混合。(成分(c)(二丁基羟基甲苯))在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添加有作为成分(c)的二丁基羟基甲苯。通过添加该二丁基羟基甲苯,就能够表现出以下特征:抑制耐候试验时分子量下降,即提高耐候性。相对于成分(a)与成分(b)之和100质量份,成分(c)的含量在0.001质量份以上,优选在0.002质量份以上。如果小于上述质量份,就可能产生抑制耐候试验时分子量下降的效果不够充分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成分(c)含量的上限在0.01质量份以下,优选在0.008质量份以下。如果大于上述质量份,就可能出现模具附着物增多这样的问题。(成分(d)(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在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添加有作为成分(d)的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通过添加该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就能够表现出抑制耐候试验时分子量下降这样的特征。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的更具体之例有:2-(2'-羟基-3'-甲基-5'-己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己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甲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甲基-5'-叔十二烷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甲基-3-(3-(2h-苯并三唑-2-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等。相对于成分(a)与成分(b)之和100质量份,成分(d)的含量在0.08质量份以上,优选在0.09质量份以上。如果小于于0.08质量份,就可能出现防止着色剂变色的效果不够充分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成分(d)含量的上限在0.12质量份以下,优选为0.11质量份。如果大于0.12质量份,则可能产生模具附着物增多的问题。(成分(e)(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在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添加有作为成分(e)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通过添加该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就能够表现出抑制耐候试验时分子量下降这样的特征。优选,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具有氮为环状结构的一部分的结构,更优选具有哌啶结构的结构。此处规定的哌啶结构只要是饱和六元环状的胺结构,什么结构都可以,也包括哌啶结构的一部分被取代基取代的结构。该哌啶结构可以具有的取代基例如有:碳原子数在4以下的烷基,尤其优选甲基。作为胺化合物,优选具有多个哌啶结构的化合物,在具有多个哌啶结构的情况下,优选,胺化合物是这些哌啶结构通过酯键连结在一个链烷烃上的化合物。上述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的具体例为:尤其是下述式(3)表示的化合物。【化学式4】相对于成分(a)与成分(b)之和100质量份,成分(e)的含量在0.04质量份以上,优选在0.045质量份以上。如果小于0.04质量份,就可能出现防止着色剂变色的效果不够充分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成分(e)含量的上限在0.06质量份以下,优选在0.055量份以下。如果大于0.06质量份,则可能出现模具附着物增多的问题。<配制方法>上述成分(a)~成分(e)的混合方法例如有:用滚筒(tumbler)、v型混合机、超级混合机、诺塔混合机,班伯里混合机、捏合辊、挤出机等进行混合、混炼的方法。例如还有:在让上述成分(a)~成分(e)溶解于二氯甲烷等通用的优良溶剂的状态下进行混合的溶液混合方法等。上述成分(a)~成分(e)的混合方法并不限于上述方法,只要是通常采用的混合方法,什么方法都可以。直接采用挤压成型法、注塑成型法、压缩成型法等公知的成型方法,就能够用这样得到的本实施方式中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型出所需要的形状。或者,先用熔融挤出机将这样得到的本实施方式中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颗粒化之后,再采用挤压成型法、注塑成型法、压缩成型法等公知的成型方法,也能够成型出所需要的形状。〔热塑性树脂成型件〕用本实施方式中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型,就能够得到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内外饰构件。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内外饰构件,优选采用注塑成型法成型。此时,能够使制造出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内外饰构件具有复杂的形状。【实施例】下面,进一步通过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以下这些实施例。首先,说明评价方法。<评价方法>(1)负荷变形温度的测量在90℃的温度下,用热风干燥机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颗粒干燥6小时。接下来,将已干燥的聚碳酸酯共聚物或树脂组合物颗粒供向注塑成型机(thejapansteelworks生产:j75eii型),在树脂温度240℃、模具温度60℃、成型周期40秒这样的条件下成型出了机械物理性质测试用iso试验片。按照iso75,测量了按以上所述得到的机械物理性质测量用iso试验片在1.80mpa的负荷下的负荷变形温度。(2)夏比冲击强度的测量按照iso179(2000年),对按以上所述得到的机械物理性质测量用iso试验片进行了夏比缺口冲击试验。该值越高,表示抗冲击性越高。(3)综合判断用“○”表示负荷变形温度95℃以上且夏比冲击强度20kj/m2以上的情况,用“×”表示除此以外的情况。<原材料>(聚碳酸酯树脂混合物((成分a))用材料)·isb……异山梨酯、roquettefrères公司生产:polysorb·chdm……环己烷二甲醇、伊士曼公司生产·dpc……碳酸二苯酯、mitsubishichemicalcorporation生产·醋酸钙……wakopurechemicalindustries生产:一水乙酸钙。<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类橡胶(成分(b))>·m-590……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类橡胶(kanekacorporation公司生产、kaneacem-590)。<苯酚类抗氧化剂(成分(c))>·bht……二丁基羟基甲苯(apicorporation公司生产、yoshinoxbht)<光稳定剂>(成分(d))·tinuvin329……苯并三唑类uva(basf公司生产、tinuvin329)。(成分(e))·tinuvin770df……hals(basf公司生产、tinuvin770df,用下述式(3)表示的化合物)。【化学式5】(制备例1)向具有搅拌叶片和被控制在100℃的回流冷却器的聚合反应装置中加入isb、chdm、蒸馏提纯过且氯离子浓度在10ppb以下的dpc以及一水乙酸钙,并保证达到isb/chdm/dpc/一水乙酸钙=0.70/0.30/1.00/1.3×10-6这样的摩尔比,充分地进行氮取代,将氧浓度调节到0.0005~0.001体积%。接下来,利用载热体加热,当内温达到100℃时开始搅拌,一边将内温控制在100℃,一边使装置内的物质熔融、均匀。之后,开始升温,在40分钟内让内温达到210℃,从内温达到210℃时起,开始进行维持该温度的控制,同时,开始减压,从达到210℃时算起经过了90分钟时使压力达到13.3kpa(绝对压力,下同),保持该压力60分钟不变。将伴随着聚合反应而副生的苯酚蒸气引入回流冷却器中,该回流冷却器以蒸气为冷却介质且入口温度控制在100℃,让苯酚蒸气中含有的少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酯返回聚合反应器,继续将尚未冷凝的苯酚蒸气引入以45℃的温水作冷却介质的冷凝器中并进行了回收。这样将装置内的物质低聚化以后,先将压力恢复到大气压,然后将装置内的物质转移到另一聚合反应装置中,开始升温和减压,使内温在60分钟内达到220℃,压力达到200pa。其中,该另一聚合反应装置具有搅拌叶片和同样受到上述控制的回流冷却器。然后,花20分钟的时间使内温达到230℃,压力降到133pa以下,达到规定的搅拌动力时让压力恢复到大气压,并将装置内的物质抽出并使其呈线料的形态后,再用转刀将碳酸酯共聚物切成颗粒。(实施例1~3,比较例1~4)用在制备例1中制备出的碳酸酯共聚物颗粒,按照表1所示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配比对各成分进行了混合,再用thejapansteelworks,ltd.公司制造的带有两个排气口的双螺杆挤出机(labotex30hss-32),以线料的形态挤出并保证此时挤出机出口处的树脂温度达到250℃。之后,用水冷却固化并用转刀切成颗粒。此时,排气口与真空泵连结,将排气口处的压力控制在500pa上。按照上述方法,对得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负荷变形温度(1.80mpa)、夏比缺口冲击强度进行了测量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表1】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