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型动物油脂脱腥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56236发布日期:2018-11-07 11:01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中草药型动物油脂脱腥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动物油脂的应用历史悠久,其中可以深入开发利用的很多种类因含有特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容易氧化酸败进而产生让人难以接受的腥臭味,从而限制了其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比如含有4个以上不饱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的鳄鱼油脂等;该类油脂在提取时还面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问题。2012年1月4日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218057.5公开的技术方案为:制备紫苏脱腥液处理鳄鱼肌肉达到了除腥目的,再加入维生素e或其他化学抗氧化剂保护油脂品质。亦有现有技术运用物理化学方法,使鳄鱼油通过硅胶-中草药混合柱进行除腥。2013年12月25号公开的申请号为201310451356.2的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法为经过化学试剂脱酸,脱胶,脱臭及脱色四步骤的鳄鱼油去腥除臭方法。2008年9月3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0710061563.1的专利公开了通过24-33小时60-80℃的酯交换反应得到乙酯型鱼油的工艺。2014年1月22日公开的申请号201310548325.9和2014年1月22日公开的申请号201310547110.5的专利公开技术方案为:有添加香基除腥剂选用低温除腥的工艺方法,经过氢化反应,再脱色脱臭的鱼油的脱腥方法。2017年5月10号公开的201611031777.x的专利公开的加入化学试剂进行除腥的方法。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很难离开有机化学试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中草药型动物油脂脱腥剂及其制备方法,利用中草药消除、改良动物油脂异味的中草药型脱腥剂,不含有机化学试剂,完全利用中草药自身芳香成分防止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酸败产生带有腥臭味的醛酮类物质,对动物油脂自然增香,在改善油脂气味的同时还能够保护油脂的有效成分。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中草药型动物油脂脱腥剂用于油脂脱腥。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供的中草药型动物油脂脱腥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零陵香0.4-4.0份;藿香0.3-3.0份;木香0.2-3.5份;白芷0.2-4.0份;肉桂0.4-2.0份;香附子0.3-5.7份;当归0.3-2.7份;甘松0.3-3.1份;槟榔0.5-2.3份;肉豆蔻0.2-2.0份;桂枝3.5-10.0份;丁香0.5-4.0份;甘草2.0-15.0份;细辛1.0-7.5份;川芎3.0-7.0份和白檀香0.1-1.0份。其中零陵香,报春花科植物,灵香草的带根全草去臭恶气,明目止泪;藿香,唇形科多年生草本直立植物,有香气止吐泻、口臭;木香,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气香特异;白芷,伞形科植物,白芷的根,气芳香,消肿排脓;肉桂,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气香浓烈,散寒止痛;香附子,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气香,调经止痛;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有浓郁的香气,调经止痛;甘松,败酱科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气特异,有清凉感,祛湿消肿,理气止痛;槟榔,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杀虫,消积;肉豆蔻,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气香,用于食少呕吐、脾胃虚寒;桂枝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有特异香气,皮部味较浓,用于风寒感冒;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气芳香浓烈,用于呕吐反胃,唇舌生疮;甘草,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气微,清热解毒;细辛,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气辛香,祛风止痛;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气浓香,味苦、辛,祛风止痛;白檀香,檀香科植物檀香树干的干燥心材,气清香,燃烧时香气更浓,开胃止痛。本发明提供的中草药型动物油脂脱腥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分别称取原料,研磨成粉后混合,即可。本发明提供中草药型动物油脂脱腥剂用于油脂脱腥。可以用于扬子鳄油脂或猪油脂等的脱腥处理。具体应用方法为:将中草药型动物油脂脱腥剂和水充分搅拌均匀,静置0.1-9.0h后,加入到油脂中混合后静置0.1-12.0h,进行脱腥处理,然后,于25-65℃条件下熬制0.1-9.0h,即得到脱腥的油脂。中草药型动物油脂脱腥剂和水按照质量比3.5-13.0:0.7-2.2。中草药型动物油脂脱腥剂和水的混合物与油脂的质量比为2.0-20.0:0.1-5.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中草药对油脂进行脱腥除臭,而且,防止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损失及产生腥臭味的对人体有害的醛酮类物质,同时有效增强油脂药香,改善、改良带腥臭味的动物油脂气味,脱除腥味效果明显且容易操作。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中草药型动物油脂脱腥剂的制备方法为:按质量比0.4:0.3:0.4:0.4:0.5:0.3:0.4:0.3:0.5:0.2:6.0:2.0:12.0:6.0:4.0:0.1称取零陵香、藿香、木香、白芷、肉桂、香附子、当归、甘松、槟榔、肉豆蔻、桂枝、丁香、甘草、细辛、川芎、白檀香,分别研磨成粉,混合均匀获得中草药型动物油脂脱腥剂。具体应用方法为:将中草药型动物油脂脱腥剂和水按照质量比11.5:1.5充分搅拌均匀,静置5.0h后,然后按照中草药型动物油脂脱腥剂和水的混合物与扬子鳄油脂的质量比为12.5:1加入到油脂中,混合后静置0.5h,进行脱腥处理,然后,于40℃条件下熬制6.0h,即得到脱腥的油脂。采用顶空液相萃取油脂挥发性物质,gc-ms检测并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动物油脂中各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按照实施例1,扬子鳄油脂处理前、后的成分对比如下:成分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酯类烃类其他处理前25.00%3.00%4.06%09.63%51.43%6.87%处理后83.40%1.88%0.37%3.03%5.08%0.83%6.34%可以看出,处理后的扬子鳄油脂中醇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其中中草药特有的香味物质被检测出,如做定香剂的桉叶醇在中草药除腥剂处理过的油脂中检测出6.08%;带有难闻气味的醛类和酮类物质如环己酮、2,2-二甲基-3-辛酮和(e)-2-癸烯醛等,经脱腥处理后均未检测出,而4-辛酮在脱腥前后相对含量减少了65.91%。不饱和脂肪酸脱腥前后分别检测出71.07%和74.63%,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28.65%和34.87%。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