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丙肝病毒药物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14233发布日期:2018-09-25 17:18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丙肝病毒药物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4s)-n-boc-4-甲氧基甲基-l-脯氨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4s)-n-boc-4-甲氧基甲基-l-脯氨酸,是由gileadscience公司研制的抗丙肝药物velpatasvir关键中间体,该药物2016年和索非布韦以复方突破性药物经美国fda批准上市,单方目前进行临床二期,是一种泛基因型ns5a抑制剂,与现有的治疗方案相比有着重大进展。

维帕他韦(velpatasvir)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关键中间体(4s)-n-boc-4-甲氧基甲基-l-脯氨酸如下式所示:

目前已报道的化合物2的合成,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1:fujimori等在专利us20150361073中以(4s)-n-boc-4-氰基-l-脯氨酸甲酯为原料,通过氰基水解酯化、酯水解、羧基酰氯化还原得醇,再羟基甲基化,最后碱水解制备目标产物2。

但是该方法原料需使用到剧毒的氰化钠,来源受限。

方法2:fujimori等在专利us20150361073中还以boc保护氨基酸酯为起始原料,与甲乙酐环合、pd/c还原双键、酯基还原、再羟基甲基化、水解得到产品。

该路线简洁,但其原料氨基酸酯价格昂贵,生产成本高。

方法3:fujimori等在专利us20150361073中以4-乙烯基-n-boc-l-脯氨酸为原料,经羧基保护、双键硼烷还原、羟基甲基化得消旋化目标产物,最后拆分得目标产物2。

无疑拆分导致路线收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因此,针对上述路线问题,找到一种原料便宜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及绿色环保的路线,可顺利用于目标化合物2的合成,是目前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及绿色环保的抗丙肝病毒药物关键中间体(4s)-n-boc-4-甲氧基甲基-l-脯氨酸的制备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抗丙肝病毒药物关键中间体(4s)-n-boc-4-甲氧基甲基-l-脯氨酸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缚酸剂的作用下,4s-羟基-n-boc-l-脯氨酸酯与磺酰氯缩合生成磺酸酯4;其中r为c1~4烷基;

(2)在铜催化剂、锂盐和有机碱的作用下,磺酸酯4与甲氧基甲基溴化镁发生亲核反应生成化合物3;

(3)化合物3用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水解得到(4s)-n-boc-4-甲氧基甲基-l-脯氨酸(化合物2)。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使用的4s-羟基-n-boc-l-脯氨酸酯5为4s-羟基-n-boc-l-脯氨酸甲酯、4s-羟基-n-boc-l-脯氨酸乙酯、4s-羟基-n-boc-l-脯氨酸正丙酯、4s-羟基-n-boc-l-脯氨酸异丙酯或4s-羟基-n-boc-l-脯氨酸叔丁酯。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使用的磺酰氯为对甲苯磺酰氯、甲磺酰氯、对硝基苯磺酰氯或三氟甲磺酰氯。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4s-羟基-n-boc-l-脯氨酸酯5与磺酰氯、傅酸剂的摩尔比为1:1.1~1.3:2.2~3。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傅酸剂包括吡啶、三乙胺或n,n-二异丙基乙胺。

优选的,所述步骤(2)所用的铜催化剂为碘化亚铜;锂盐包括liome或lix,其中x为氟、氯、溴或碘;有机碱包括吡啶、四甲基乙二胺、乙二胺、三乙胺或n,n-二异丙基乙胺。

优选的,所述步骤(2)所用的溶剂为无水四氢呋喃或无水二氯甲烷。

优选的,所述步骤(2)所用的磺酸酯4、甲氧基甲基溴化镁、铜催化剂、锂盐和有机碱的摩尔比为1:1~3:0.05~0.2:0.5~2:0.2~1;进一步的,磺酸酯4、甲氧基甲基溴化镁、铜催化剂、锂盐和有机碱的摩尔比为1:2~3:0.1~0.2:0.5~1:0.2~1。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化合物4和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摩尔比为1:1~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磺酸酯和格氏试剂亲核取代反应引入目标产物结构和手性,克服了已有的拆分和手性源方法,该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收率良好,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均较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①(4r)-对甲基苯磺酸酯基-n-boc-l-脯氨酸叔丁酯(4)的制备

化合物5(4r)-羟基-n-boc-l-脯氨酸叔丁酯(25g,87mmol,1eq)溶于150ml二氯甲烷中,加入吡啶(18ml,191mmol,2.2eq),冰浴降温至0~5℃。该温度下分批加入对甲基苯磺酰氯(21.4g,95.7mmol,1.1eq),加毕,搅拌反应3h,tlc检测原料基本反应完全。向反应液中加入50ml水,搅拌15min,静置分层,水层用50mldcm提取,合并二氯甲烷,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剩余物柱层析(pe:ea=8:1)得33.8g无色油状物(收率88.0%)。1h-nmr(cdcl3,400mhz):δ9.80(t,2h);2.75-2.73(m,4h);.esi-ms(m/z):87.1[m+h]+

②(4s)-n-boc-4-甲氧基甲基-l-脯氨酸叔丁酯(3)的制备

反应瓶中依次加入cui(0.86g,4.5mmol,0.1eq)和liome(1.8g,45.3mmol,1eq),100ml无水thf,搅拌10min,之后加入化合物4(20g,45.3mmol,1eq)、四甲基乙二胺(1g,9mmol,0.2eq)和甲氧甲基溴化镁(13.5g,90.6mmol,2eq),室温条件下0℃搅拌过夜,tlc检测原料化合物4消耗完全,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50ml淬灭,反应液用二氯甲烷提取(60mlx2),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剩余物柱层析(pe:ea=15:1)得约11.7g无色油状物,收率82.1%。1h-nmr(cdcl3,400mhz):δ7.51-7.45(m,2h);1.61-1.60(m,4h);1.33(s,18h).esi-ms(m/z):315.5[m+na]+

③(4s)-n-boc-4-甲氧基甲基-l-脯氨酸(2)的制备

化合物3(10g,31.7mmol,1eq)溶于50mlthf中,加入lioh(0.76g,31.7mmol,1eq)水溶液(5ml),室温搅拌6h,tlc检测反应完全。反应液调节ph至6~8,用二氯甲烷提取(50mlx2),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剩余物用正己烷:二氯甲烷重结晶,得约7.2g类白色固体,收率90.0%。

1h-nmr(cdcl3,400mhz):δ8.3(br,2h);7.36-7.24(m,10h);3.39(m,2h);3.0-2.97(dd,2h);2.81-2.77(dd,2h);1.76-1.57(m,4h);1.22(s,18h).esi-ms(m/z):477.7[m+h]+

实施例2

①(4r)-对甲基苯磺酸酯基-n-boc-l-脯氨酸叔丁酯(4)的制备

化合物5(4r)-羟基-n-boc-l-脯氨酸叔丁酯(25g,87mmol,1eq)溶于150ml二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36.2ml,260mmol,3eq),冰浴降温至0~5℃。该温度下分批加入甲磺酰氯(13.0g,113.1mmol,1.3eq),加毕,搅拌反应3h,tlc检测原料基本反应完全。向反应液中加入50ml水,搅拌15min,静置分层,水层用50mldcm提取,合并二氯甲烷,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剩余物柱层析(pe:ea=8:1)得34.1g无色油状物(收率88.7%)。1h-nmr(cdcl3,400mhz):δ9.80(t,2h);2.75-2.73(m,4h);.esi-ms(m/z):87.1[m+h]+

②(4s)-n-boc-4-甲氧基甲基-l-脯氨酸叔丁酯(3)的制备

反应瓶中依次加入cui(1.72g,9.0mmol,0.2eq)和libr(1.97g,22.7mmol,0.5eq),100ml无水thf,搅拌10min,之后加入化合物4(20g,45.3mmol,1eq)、三乙胺(4.5g,45mmol,1eq)和甲氧甲基溴化镁(20.3g,135.9mmol,3eq),室温条件下0℃搅拌过夜,tlc检测原料化合物4消耗完全,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50ml淬灭,反应液用二氯甲烷提取(60mlx2),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剩余物柱层析(pe:ea=15:1)得约11.9g无色油状物,收率83.5%。1h-nmr(cdcl3,400mhz):δ7.51-7.45(m,2h);1.61-1.60(m,4h);1.33(s,18h).esi-ms(m/z):315.5[m+na]+

③(4s)-n-boc-4-甲氧基甲基-l-脯氨酸(2)的制备

化合物3(10g,31.7mmol,1eq)溶于50mlthf中,加入naoh(1.52g,38.0mmol,1.2eq)水溶液(6ml),室温搅拌6h,tlc检测反应完全。反应液调节ph至6~8,用二氯甲烷提取(50mlx2),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剩余物用正己烷:二氯甲烷重结晶,得约7.3g类白色固体,收率90.8%。

1h-nmr(cdcl3,400mhz):δ8.3(br,2h);7.36-7.24(m,10h);3.39(m,2h);3.0-2.97(dd,2h);2.81-2.77(dd,2h);1.76-1.57(m,4h);1.22(s,18h).esi-ms(m/z):477.7[m+h]+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