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瓶液封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07295发布日期:2018-12-08 07:16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培养瓶液封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海水检测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培养瓶液封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gb17378.4-2007中的五日培养法测定海水中的生化需氧量中水样在培养期间,培养瓶封口处应始终保持有水,可用纸或塑料帽盖在喇叭口上减少培养期间封口水的蒸发。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发现,用纸或塑料帽盖减少封口水的蒸发满足不了五天液封的需要,需要人工定时加水液封,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用培养瓶检测海水时,需要人工定时加水液封,操作不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培养瓶液封结构及方法,培养瓶的水封液不会干枯,使培养瓶在培养期间始终保持水封状态,大大方便了培养瓶检测海水的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培养瓶液封结构,包括置于培养箱中的培养瓶,培养瓶包括瓶身、瓶颈、瓶塞,瓶颈上端设有由下往上逐渐变大呈喇叭状的液封杯,瓶颈内壁和瓶塞外壁均由下往上逐渐变大,瓶塞适配塞入瓶颈中,液封杯中装有水封液。

培养瓶中装入待检测溶液后,将瓶塞塞入瓶颈中,瓶塞上部露出液封杯,然后在液封杯中装入水封液;将培养瓶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瓶颈上端设置了喇叭状的液封杯,水封液装入液封杯中能够满足五天液封的需要,使培养瓶在培养期间始终保持水封状态,大大方便了培养瓶检测海水的操作。

作为优选,培养箱内培养瓶上方安装有集水顶板,集水顶板上和培养瓶一一对应设有若干个向下凸出的引流凸起,引流凸起呈上大下小的圆锥状结构,引流凸起上边缘和集水顶板之间圆弧过渡,引流凸起下端呈弧形,培养箱上安装有水雾发生器,水雾发生器通过管道连通到培养箱内。

培养瓶置于培养箱后,定期启动水雾发生器,通过水雾发生器向培养箱内输送水雾,水雾在集水顶板上聚集并引流到引流凸起位置,通过引流凸起下端滴落到液封杯中,防止液封杯中的水封液干枯。通过这种结构设置实现水封液的自动添加,避免出现水封液干枯现象,保证培养瓶在培养期间始终处于水封状态。

作为优选,瓶塞上端面从中间往边缘向下倾斜设置。这种结构设置便于水滴通过瓶塞上端面引流到液封杯中。

另一种方案,瓶塞中设有储液腔,储液腔内装有水封液,储液腔和液封杯之间装有虹吸棉芯,虹吸棉芯一端设置在储液腔内的水封液中,虹吸棉芯另一端设置在液封杯内的水封液上方。

培养瓶放入培养箱之前,在液封杯和储液腔内均装入水封液,培养瓶放入培养箱后,在虹吸棉芯的虹吸作用下,储液腔内的水不断补给到液封杯中,防止培养期间液封杯中的水封液干枯。

作为优选,瓶塞包括瓶塞本体和连接柱,瓶塞本体呈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的筒状结构,连接柱下端一体成型在瓶塞本体的底部,连接柱外壁和瓶塞本体内壁之间构成储液腔。这种结构设置便于储液腔的布置。

作为优选,连接柱上套装有连接套,连接套上设有向外伸出的柔性环,柔性环边缘密封连接封盖,封盖靠近外边缘搭接支撑在液封杯上端。

封盖搭接支撑在液封杯上端,自身的重力对液封杯上端进行封盖,减缓水封液的蒸发速度,封盖连接在柔性环上,不会对瓶塞塞入瓶颈的过程有束缚,确保瓶塞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连接柱上靠近连接套下方设有限位凸环。限位凸环的设置对封盖进行定位,使封盖始终平稳连接在柔性环上,便于瓶塞的塞入和打开。

作为优选,瓶塞上端面到外边缘之间设有由上往下朝外倾斜设置的导流面。导流面对虹吸棉芯上流下的水流起到了很好的导流作用。

作为优选,瓶塞上端连接有塞柄。塞柄便于对瓶塞的塞入和打开操作。

一种培养瓶液封结构的液封方法,第一步,培养瓶中装入待检测溶液后,将瓶塞塞入瓶颈中,瓶塞上部露出液封杯,然后在液封杯中装入水封液;第二步,将培养瓶放入培养箱中,定期启动水雾发生器,通过水雾发生器向培养箱内输送水雾,水雾在集水顶板上聚集并引流到引流凸起位置,通过引流凸起下端滴落到液封杯中,防止液封杯中的水封液干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培养瓶放入培养箱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水封液不会干枯,使培养瓶在培养期间始终保持水封状态,不需要手动添加水封液,大大方便了培养瓶检测海水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培养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培养箱,2、培养瓶,3、瓶身,4、瓶颈,5、瓶塞,6、液封杯,7、集水顶板,8、引流凸起,9、水雾发生器,10、储液腔,11、虹吸棉芯,12、连接柱,13、连接套,14、柔性环,15、封盖,16、限位凸环,17、导流面,18、塞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1:一种培养瓶液封结构(参见附图1),包括置于培养箱1中的培养瓶2,培养瓶包括瓶身3、瓶颈4、瓶塞5,瓶颈上端设有由下往上逐渐变大呈喇叭状的液封杯6,瓶颈内壁和瓶塞外壁均由下往上逐渐变大,瓶塞适配塞入瓶颈中,液封杯中装有水封液。培养箱内培养瓶上方安装有集水顶板7,集水顶板上和培养瓶一一对应设有若干个向下凸出的引流凸起8,引流凸起呈上大下小的圆锥状结构,引流凸起上边缘和集水顶板之间圆弧过渡,引流凸起下端呈弧形,培养箱上安装有水雾发生器9,水雾发生器通过管道连通到培养箱内。培养箱中设有一底板和两集水顶板,底板设置在培养箱内靠近下端位置,一集水顶板设置在培养箱顶部位置,另一集水顶板设置在底板和培养箱顶部的集水顶板之间,底板上和中间的集水顶板均放置有培养瓶。水雾发生器通过管道连通到两集水顶板之间的腔体以及底板和集水顶板之间的腔体内。水雾发生器设置在底板下方。培养箱内壁上底板和集水顶板下方均设置支撑块,底板和集水顶板支撑在支撑块上。瓶塞上端面从中间往边缘向下倾斜设置。瓶塞上端连接有环形的塞柄18。

一种培养瓶液封结构的液封方法,第一步,培养瓶中装入待检测溶液后,将瓶塞塞入瓶颈中,瓶塞上部露出液封杯,然后在液封杯中装入水封液;第二步,将培养瓶放入培养箱中,定期启动水雾发生器,间隔1小时开机运行10分钟,通过水雾发生器向培养箱内输送水雾,水雾在集水顶板上聚集并引流到引流凸起位置,通过引流凸起下端滴落到液封杯中,防止液封杯中的水封液干枯。

实施例2:一种培养瓶液封结构(参见附图2、附图3),包括置于培养箱1中的培养瓶2,培养瓶包括瓶身3、瓶颈4、瓶塞5,瓶颈上端设有由下往上逐渐变大呈喇叭状的液封杯6,瓶颈内壁和瓶塞外壁均由下往上逐渐变大,瓶塞适配塞入瓶颈中,液封杯中装有水封液。瓶塞中设有储液腔10,储液腔内装有水封液,储液腔和液封杯之间装有虹吸棉芯11,虹吸棉芯一端设置在储液腔内的水封液中,虹吸棉芯另一端设置在液封杯内的水封液上方。虹吸棉芯呈环形结构,下端向内翻起设置在储液腔底部,上端向外翻起设置在液封杯内的水封液上方。瓶塞包括瓶塞本体和连接柱12,瓶塞本体呈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的筒状结构,连接柱下端一体成型在瓶塞本体的底部,连接柱外壁和瓶塞本体内壁之间构成储液腔。连接柱上套装有连接套13,连接套呈两瓣,便于安装到连接柱上,连接柱上设有环形的锁紧槽,连接套外锁紧槽对应位置连接抱箍,抱箍将连接套紧紧地连接在连接柱上,连接套上设有向外伸出的柔性环14,柔性环具有弹性,柔性环边缘密封连接封盖15,封盖靠近外边缘搭接支撑在液封杯上端。柔性环包括上下两层,封盖连接在上下两层柔性环之间。连接柱上靠近连接套下方设有限位凸环16。瓶塞上端面到外边缘之间设有由上往下朝外倾斜设置的导流面17。

培养瓶放入培养箱之前,在液封杯和储液腔内均装入水封液,培养瓶放入培养箱后,在虹吸棉芯的虹吸作用下,储液腔内的水不断补给到液封杯中,防止培养期间液封杯中的水封液干枯。封盖搭接支撑在液封杯上端,自身的重力对液封杯上端进行封盖,减缓水封液的蒸发速度,封盖连接在柔性环上,不会对瓶塞塞入瓶颈的过程有束缚,确保瓶塞的密封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两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