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体结构亚胺铁配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1368发布日期:2018-12-01 00:2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金属有机配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体结构亚胺铁配合物制备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二、

背景技术:

螺旋体结构配合物大多数会出现在自组装合成四面体结构笼状配合物的过程中。这一类配合物可以由c3-对称性的有机分子与金属离子自组装合成得到,也可由线性轴对称配体分子与金属离子自组装得到,主要是通过上下两个金属离子通过n→m配位键以及配体分子中动态c=n共价键作为节点而形成,在形成这些稳定化学键的同时构建了稳定的螺旋体配合物。由于在一个配合物分子中,只有两个金属离子配位,因此有机配体分子中没有形成配位的一端就会裸露出来,形成了类似于螺旋状的配合物。合成配合物的金属离子有fe2+,zn2+,co2+,ni2+,cu2+/cu1+,pt2+等,而有机配体的设计更加倾向于那些对称性高的分子如直线型、平面三角型分子。选择不同的胺类和醛类作为次级组分,可设计得到不同对称性和配位齿数的配体,结合金属离子的配位,可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几何拓扑构造。这些几何构造对称性高,易于结构表征,并存在显著的内部空腔可以容纳一些客体分子,因此可以作为分子容器、反应器、感应器。利用主-客体之间的识别效应、立体效应,在分子识别与交换、选择性催化、手性分离、发光探针,以及分子机器和分子器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该类配合物将会为功能材料的创制研究提供一种很好的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体结构亚胺铁配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螺旋体结构亚胺铁配合物结构如通式(i)所示: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物(i)的合成方法。以对氨基苯甲腈为原料在三氟甲磺酸催化下合成三对氨基苯基均三嗪;以三对氨基苯基均三嗪、三氟甲磺酸亚铁和吡啶-2-甲醛通过自组装合成目标配合物。其反应过程如下:

反应(2)中的条件为:反应溶剂可选乙腈、甲醇、吡啶、二氧六环,优选为乙腈;反应温度可选为30~75℃,优选45~60℃。本发明采用的自组装合成方法,一步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后处理简单。

配合物(i)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较强的荧光,使其成为了一种潜在的优质发光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配和物(i)荧光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例说明三对氨基苯基均三嗪的制备

对氨基苯甲腈1.18g(10mmol)加入到50ml四口烧瓶,磁力搅拌下加入25ml二氯甲烷将其溶解,在冰浴下缓慢滴加4ml(45mmol)三氟甲磺酸,加毕n2保护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分液取下层黄色油层,加20ml水后以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为9-11,析出淡黄色固体,抽滤、洗涤、烘干得到产物993mg,收率85.0%。熔点:>300℃。1hnmr(400mhz,dmso):8.38(d,j=2.1hz,6h,benzene-h),6.71(d,j=8.5hz,6h,benzene-h),5.90(s,6h,nh2)。元素分析数据:c21h18n6,理论值:c,71.17;h,5.12;n,23.71。实际值:c,71.15;h,5.13;n,23.72。ir(kbr):3321,3214,3030,1637,1604,813cm-1

实施例2

本例说明螺旋体结构亚胺铁配合物的制备与荧光性能

(1)配合物制备

在25ml烧瓶中依次加入106.3mg(0.3mmol)三对氨基苯基均三嗪、70.8mg(0.2mmol)三氟甲磺酸亚铁、64.2mg吡啶-2-甲醛(0.6mmol)和10ml乙腈,n2保护55℃反应12h。反应毕,加15ml乙醚析出固体,离心分离后得到紫红色固体产物,乙醚洗涤、烘干得到产物98mg。产率为57.3%,熔点>300℃。核磁数据1hnmr(400mhz,cd3cn):9.00(s,imine-h),8.71(d,j=6.5hz,ph-h),8.65(d,j=6.4hz,pyridine-h),8.51(m,ph-h&pyridine-h),7.85(s,pyridine-h),7.47(d,j=4.5hz,pyridine-h),6.80(d,j=7.9hz,ph-h),6.03(d,j=6.4hz,ph-h),5.03(s,1h,amine),4.70(d,j=7.5hz,ph-h)。质谱数据(esi-ms):m/z427.58。

(2)配合物荧光性能测定

配和物(i)的荧光光谱数据见附图1。由图可见,该配合物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在波长为296nm和583nm处发出了较强的荧光,表明了该配和物(i)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螺旋体结构亚胺铁配合物(I),其化学式如下: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体结构亚胺铁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以三对氨基苯基均三嗪、三氟甲磺酸亚铁和吡啶‑2‑甲醛通过自组装合成。

技术研发人员:万嵘;蒋鹏;吴文源;付小换;陈枳帆;方云聪;唐铁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6.22
技术公布日:2018.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