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环保的建筑用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51961发布日期:2018-12-05 17:5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环保的建筑用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是人们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

然而目前市面上号称的环保建筑装潢材料,其中含有众多有毒的化学物质,这些有毒的化学物质不断地从建筑装潢材料中挥发出来,严重地污染了室内的空气,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环保的建筑用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环保的建筑用纤维复合材料,以重量计,包括以下原料:尼龙纤维10~20份、碳酸镁钙20~30份、黄麻纤维10~16份、石蜡10~20份、硅粉8~16份、异戊橡胶10~20份、无机填料5~10份、珠光砂10~20份、阻燃剂2~8份、抗氧剂8~16份、阻锈剂6~12份、聚羧酸盐水泥分散剂6~10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以重量计,包括以下原料:尼龙纤维13~17份、碳酸镁钙23~27份、黄麻纤维12~14份、石蜡13~17份、硅粉10~14份、异戊橡胶13~17份、无机填料6~9份、珠光砂13~17份、阻燃剂4~6份、抗氧剂10~14份、阻锈剂8~10份、聚羧酸盐水泥分散剂7~9份。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以重量计,包括以下原料:尼龙纤维15份、碳酸镁钙25份、黄麻纤维13份、石蜡15份、硅粉12份、异戊橡胶15份、无机填料7份、珠光砂15份、阻燃剂10份、抗氧剂12份、阻锈剂9份、聚羧酸盐水泥分散剂8份。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阻燃剂为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一种绿色环保的建筑用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尼龙纤维、碳酸镁钙、黄麻纤维、石蜡、硅粉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0~20min,得到第一混合体;

(2)将异戊橡胶、无机填料、珠光砂和步骤(1)制得的第一混合体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研磨时间为10~20min,得到第二混合体;

(3)将阻燃剂、抗氧剂、阻锈剂、聚羧酸盐水泥分散剂以及步骤(2)制得的第二混合体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搅拌时间为20~40min,得到第三混合体;

(4)将步骤(3)制得的第三混合体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在温度为150~200℃下熔融共混挤出成型,冷却后经切粒机切粒成粒料;

(5)将步骤(4)制得的粒料,经烘干后,通过注塑机在温度为150~200℃下熔融注塑成型,脱模后制得复合材料基体,检验包装入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温防火性能高,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建筑材料,生产工艺简单,不含有毒的化学物质,易于实施与控制,成本低,利于工业化生产和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绿色环保的建筑用纤维复合材料包括以下成分的重量:尼龙纤维10份、碳酸镁钙20份、黄麻纤维10份、石蜡10份、硅粉8份、异戊橡胶10份、无机填料5份、珠光砂10份、阻燃剂2份、抗氧剂8份、阻锈剂6份、聚羧酸盐水泥分散剂6份。

以上绿色环保的建筑用纤维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尼龙纤维、碳酸镁钙、黄麻纤维、石蜡、硅粉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0min,得到第一混合体;

(2)将异戊橡胶、无机填料、珠光砂和步骤(1)制得的第一混合体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研磨时间为10min,得到第二混合体;

(3)将阻燃剂、抗氧剂、阻锈剂、聚羧酸盐水泥分散剂以及步骤(2)制得的第二混合体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搅拌时间为20min,得到第三混合体;

(4)将步骤(3)制得的第三混合体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在温度为150℃下熔融共混挤出成型,冷却后经切粒机切粒成粒料;

(5)将步骤(4)制得的粒料,经烘干后,通过注塑机在温度为150℃下熔融注塑成型,脱模后制得复合材料基体,检验包装入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绿色环保的建筑用纤维复合材料包括以下成分的重量:尼龙纤维20份、碳酸镁钙30份、黄麻纤维16份、石蜡20份、硅粉16份、异戊橡胶20份、无机填料10份、珠光砂20份、阻燃剂8份、抗氧剂16份、阻锈剂12份、聚羧酸盐水泥分散剂10份。

以上绿色环保的建筑用纤维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尼龙纤维、碳酸镁钙、黄麻纤维、石蜡、硅粉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20min,得到第一混合体;

(2)将异戊橡胶、无机填料、珠光砂和步骤(1)制得的第一混合体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研磨时间为20min,得到第二混合体;

(3)将阻燃剂、抗氧剂、阻锈剂、聚羧酸盐水泥分散剂以及步骤(2)制得的第二混合体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搅拌时间为40min,得到第三混合体;

(4)将步骤(3)制得的第三混合体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在温度为200℃下熔融共混挤出成型,冷却后经切粒机切粒成粒料;

(5)将步骤(4)制得的粒料,经烘干后,通过注塑机在温度为200℃下熔融注塑成型,脱模后制得复合材料基体,检验包装入库。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绿色环保的建筑用纤维复合材料包括以下成分的重量:尼龙纤维13份、碳酸镁钙23份、黄麻纤维12份、石蜡13份、硅粉10份、异戊橡胶13份、无机填料6份、珠光砂13份、阻燃剂4份、抗氧剂10份、阻锈剂8份、聚羧酸盐水泥分散剂7份。

以上绿色环保的建筑用纤维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尼龙纤维、碳酸镁钙、黄麻纤维、石蜡、硅粉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2min,得到第一混合体;

(2)将异戊橡胶、无机填料、珠光砂和步骤(1)制得的第一混合体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研磨时间为12min,得到第二混合体;

(3)将阻燃剂、抗氧剂、阻锈剂、聚羧酸盐水泥分散剂以及步骤(2)制得的第二混合体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搅拌时间为25min,得到第三混合体;

(4)将步骤(3)制得的第三混合体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在温度为160℃下熔融共混挤出成型,冷却后经切粒机切粒成粒料;

(5)将步骤(4)制得的粒料,经烘干后,通过注塑机在温度为160℃下熔融注塑成型,脱模后制得复合材料基体,检验包装入库。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绿色环保的建筑用纤维复合材料包括以下成分的重量:尼龙纤维17份、碳酸镁钙27份、黄麻纤维14份、石蜡17份、硅粉14份、异戊橡胶17份、无机填料9份、珠光砂17份、阻燃剂6份、抗氧剂14份、阻锈剂10份、聚羧酸盐水泥分散剂9份。

以上绿色环保的建筑用纤维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尼龙纤维、碳酸镁钙、黄麻纤维、石蜡、硅粉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8min,得到第一混合体;

(2)将异戊橡胶、无机填料、珠光砂和步骤(1)制得的第一混合体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研磨时间为18min,得到第二混合体;

(3)将阻燃剂、抗氧剂、阻锈剂、聚羧酸盐水泥分散剂以及步骤(2)制得的第二混合体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搅拌时间为35min,得到第三混合体;

(4)将步骤(3)制得的第三混合体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在温度为190℃下熔融共混挤出成型,冷却后经切粒机切粒成粒料;

(5)将步骤(4)制得的粒料,经烘干后,通过注塑机在温度为190℃下熔融注塑成型,脱模后制得复合材料基体,检验包装入库。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绿色环保的建筑用纤维复合材料包括以下成分的重量:尼龙纤维15份、碳酸镁钙25份、黄麻纤维13份、石蜡15份、硅粉12份、异戊橡胶15份、无机填料7份、珠光砂15份、阻燃剂10份、抗氧剂12份、阻锈剂9份、聚羧酸盐水泥分散剂8份。

以上绿色环保的建筑用纤维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尼龙纤维、碳酸镁钙、黄麻纤维、石蜡、硅粉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5min,得到第一混合体;

(2)将异戊橡胶、无机填料、珠光砂和步骤(1)制得的第一混合体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研磨时间为15min,得到第二混合体;

(3)将阻燃剂、抗氧剂、阻锈剂、聚羧酸盐水泥分散剂以及步骤(2)制得的第二混合体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搅拌时间为30min,得到第三混合体;

(4)将步骤(3)制得的第三混合体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在温度为175℃下熔融共混挤出成型,冷却后经切粒机切粒成粒料;

(5)将步骤(4)制得的粒料,经烘干后,通过注塑机在温度为175℃下熔融注塑成型,脱模后制得复合材料基体,检验包装入库。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